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景点正文

重阳殿怎么样,好玩吗?重阳殿相关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8 07:44:19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371
关于重阳殿怎么样,好玩吗?重阳殿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丘处机在神雕里是怎么死的?
2、重阳宫的主要建筑
3、魅力运城风景名胜
4、重阳殿是谁住的?要准确的资料
5、山西芮城永乐宫是一座什么宫观?
6、永乐宫壁画的古代艺术遗迹
7、朝元图的画作赏析
8、吕洞宾是剑仙之之祖吗?
9、中国的名胜古迹都有那些?

 

1、丘处机在神雕里是怎么死的?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为王重阳徒弟,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教主以及执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领袖。中国宋代著名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35000里)。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生于1148年,至1227年,丘处机病死,时年79岁。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以及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人物,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小说并未交待其最终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小说结束时,依然是活着的。

2、 重阳宫的主要建筑


修于清同治年间。供奉道教护法寺神灵宫。其像威武凶猛,火红脸膛,双目圆睁,额上还有一目,锯齿獠牙,虬须怒张,一手执金鞭,一手执金砖,身披金甲,足踏风火轮,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足以镇服妖魔。
王灵官本名王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曾拜萨守坚为师学符法,是宋代著名道士林灵素的再传弟子。这位灵官是道教护法镇山神将。有的道书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火车王灵官”,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位王灵官。
王灵官在明代最为走运,永乐皇帝朱棣对“灵官法”那一套十分崇信,特下令在京师建天将庙,后此庙改为显灵官。朱棣还得到了一个世传的灵官藤像,平时放在寝宫,早晚行礼,如敬宾客。出征漠北时,每次都在军中抬上灵官藤像,作为军中保护神。
王灵官在道教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佛教中的韦驮很相似,是重要护法神,镇守山门。因他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人们又把他看成火神,有的灵官像就完全是一副火神爷模样,故有的火神庙也供灵官。一般道观中都有灵官像,特别以大庙中如北京白云观、天津娘娘宫、苏州玄妙观、武当山元和观等处灵官像最富丰采。 晚清时建,供奉道教全真教派七真。七真,是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分别为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丘长春、王玉阳、郝太古、孙不二。
王重阳在陕西修道后赴山东宁海传道,收全真七子。马丹阳,家世业儒,为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因兵乱东迁宁海。夫人孙不二,成道后称为清静散人。马丹阳是王重阳的大弟子,为全真教在我国北方传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丘处机,山东栖霞人,出身名门望族,十九岁入道,后拜王重阳为师,开创全真教龙门派。
谭处瑞,世代家居宁海。在他前往拜见王重阳前不久,忽然瘫痪,久治无效。听说王重阳自终南山来宁海,居马钰家,传有方术,即带病求拜,望赐医病良方。王重阳闭门不纳,处瑞坚守,不断轻叩门,重阳以其诚而召见之。当晚二人同床而寝,倾谈十分亲密。第二天早上,处瑞下床,四肢轻健,遂拜王重阳为师。
王玉阳,家居宁海东牟,幼丧父,事母至孝。26岁拜重阳为师。
郝大通,世居宁海,自幼资质丰美,不慕荣华,深穷卜筮之术。29岁拜重阳为师。
刘处玄,家居东莱,世代武官。刘处玄以孝行奉孀母,立誓不官,清静自守。23岁拜王重阳为师。
“七真”成为全真教发扬光大的奠基人和播种者。因此可以说全真教的起足点在陕西关中祖庵镇,但其真正的根据地、开拓地在山东宁海。 雄伟辉煌的重阳殿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筑,是重阳宫的最大殿宇。手扶玉栏,登石阶而上,中间镶嵌的玉雕盘龙,栩栩如生。青龙头顶雕道家标志“太极图”。登高仰望,“重阳宝殿”牌匾横居正中,“大道光明”匾额竖重楼之上。两副楹联曰:“道德五千言衍化全真之圣地,祖庭八百载神明诞瑞乃奥区”、“一瓢满饮甘河水,七朵祥开大海莲”。进了大殿,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闵智亭所撰“正阳祖纯阳师 燕国海蟾是叔主 与和公玉蟾 李公灵阳 筑庵悟道 功成道备 去东海之滨 丘刘谭中寻得马 结金莲法眷 广开阐化 甘水仙源流长远;去妄幻全本真 不染不若葆自然 当诚心定意 抱元守一 存神固气 心明性见 更建功立德 济贫拔苦行方便 记与物无私 先人后已 祖庭教法永传铭”一幅长联顶天立地,跃然入目。这几幅楹联函盖了重阳祖师在此修真悟道,创立“全真”与东渡蓬莱,收“七真”,立教会,为“全真”事业奔走呼号终生的业绩,以及“道衍全真”的承继关系。
重阳宝殿为香港青松观侯宝垣道长捐资380万修建,1997年底建成。殿内正中供奉王重阳祖师,祖师左侧为和玉蟾,右侧为李灵阳。
和玉蟾,秦州甘泉人。出身刀笔吏,传说逢道者点化,遂出家入道。闻王重阳甘河遇仙结庵于刘蒋村,就前往参同。
李灵阳,京兆路终南县人。聪明特达,视富贵如浮云。金大定三年与王重阳、和玉蟾,三人同于刘蒋村结庵而居。和、李二人的修炼,均受王重阳的指点,大得其妙。
两旁有长联一幅,为前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撰。
上联:正阳祖,纯阳师,燕国海蟾是叔主,与和公玉蟾、李公灵阳,筑庵悟道,功成道备,去东海之滨,丘刘潭中寻得马,结金莲法眷,广开阐化,甘水仙源流长远。
下联:去妄幻,全本真,不染不著葆自然。当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心明性见,更建功立德,济贫援苦行方便,记与物无私,先人后已,祖庭教法永传铭。
上联阐明全真教源流及发展历史,下联阐明全真教教义。 重阳祖师墓,在原“白云灵祠”的范围内。基高1.5米。据当地老人回忆,文革前墓地面积150平方米。1958年祖庵生产队兴修水利时在重阳祖师殿基址处(即今银杏树东北年)1米深处挖出寿函(石棺年)一具,,当时用大粗麻绳套在石棺盖上用拖拉机向西拉,因太重只拉开一条缝,绳断,被重阳宫道士殷晴宽阻止,后八仙庵道协同公社又将重阳寿函用土掩埋。
1967年春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浪潮中,祖庵梁庄红卫兵又将王重阳墓挖开。据说,墓内青石砌壁,中有石棺(寿函年),长2米,宽1.22米,高0.96米,盖厚0.3米,石棺下周围雕有龙。棺内安放木刻重阳祖师像及遗骨,存方砖两块,上刻“重阳祖师压骨在此”,修建重阳宫时遗失。寿函撬开,函内用黄色绸缎包一木棺,棺内用绿色被包着王重阳遗体,其头枕右臂朝西面南,当时黄袍道帽,容貌胡子完好可观,但见风后化灰。遗体的头部胸部是用木架子固定着,发髻上有一对金环,公社以30元钱买给周至银行,后来将木架子挂在银杏树上,遗骨散放棺外,后道人又将遗骨埋于竹园。几天后有人用炸药将寿函炸烂,运往公社门前垒桥基。现仅存盖,翻放在银杏树东边(盖长2米,宽1.22米,厚0.30米年),碑林内的重阳画像碑原在此处。墓西有《重阳祖师仙迹记》碑,东有重阳子手书《无梦令》碑,北有《重阳宫图》碑,后都移入碑厅保存。 活死人墓位于距重阳宫还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宫中,是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王重阳抗金失败后,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年)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还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据当地专家讲以前曾经开过墓道,发现里面确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见底,为了保护起见,没有让人进去,就用土封住了。据记载,王重阳早期曾经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两年,还写了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的七绝诗,描绘了这种特殊的修炼方法。诗中说“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等句。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王重阳49岁。他在南时村自凿一墓,筑冢高数尺,上挂一方牌,写“王害风灵位”,牌下深丈余,独自穴居其中,达2年之久。他自命此为“活死人墓”。王重阳掘地穴居,在客观上当然给人一种故弄玄虚以增添神话色彩的感觉。不过他本意其实为了创造一种与世隔绝、便于静修的特殊环境,事实上还在人间,并没有离开地球,但他却认为就是“换了凡躯”、“隔断凡间”。他为了后来能够形成独立的教派,并且为教派树立高远的目标。他在“活死人墓”四角各植海棠一株,人问其故,他说:“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他这个远大理想虽然没有亲自完成,但后来的全真教在北方风靡一时,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士大夫和群众,他的预言最后终于由门徒变成了现实。


 

3、魅力运城风景名胜


  开元铁牛: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这儿建造过浮桥。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今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即蒲津门)近百米。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这道石堤明确地可以看出系分两次砌筑。在紧靠石堤处发现了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三个铁墩、六根铁柱。还发现一座四米见方的砖屋遗址,门坎向东,当是管理渡口之所在。发掘中还发现了唐开元通宝、宋天圣元宝、元丰元宝、金正隆元宝等十余枚铜钱。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式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偿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解州关帝庙: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 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 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关帝庙春秋楼楹联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尖挂斗;

  南山在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出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O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6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骠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

  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

  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永乐宫原在的永乐镇,因黄河三门峡工程动工,处于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六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

  五老峰:
  王官谷和五老峰算不上奇山大水,但谷幽壑深,峰奇石异,是中条山呈献给人的两颗珍宝,五老峰如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说起它们的位置,东距解州关帝庙25千米,南距永乐宫10千米,西北30千米是普救寺,黄河像只温柔的臂膀从西侧和南侧环抱着山峰。

  五老峰的得名源于五根擎天巨柱般的山峰,中间的主峰玉柱峰被其它"四老"环绕,孤标秀出,它陡峭险峻的姿态令不少旅游者望而却步,但悬挂其上的铁链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登顶的梦想的。极顶之上,有袖珍的庙宇和美丽的风光。五老峰的景点有一些还没行开发,半山的五老殿可以称为景区的中心,玉柱峰、棋盘山、红砂峪等都要从这里出发。

  王官谷的风景以飞瀑取胜,山石陡崖也颇壮观,据说是由当地农民企业家主持开发的,王官谷没什么真正的古迹。唐末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在这里隐居著述《诗品二十四则》,如今只能从山水中去体味采菊而居的那种韵味。司空图在王官谷隐居二十余年后,朱温篡唐建梁,三次下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司空图坚辞不就,并深以为耻,绝食而死,也是经典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王官谷也因此受到清高人仕的特别推崇。

  交通:在运城禹都市场前有开往五老峰的旅游专线车,票价11元,可送到景区内的登山台阶处。另外还可乘坐从运城开往永济的长途汽车,在虞乡镇附近的公路口下车6元,乘坐三轮摩托车到售票处3元。从山门到登山台阶,还有数里盘山公路,景区内有小巴接送,每人3元。王官谷距离五老峰约10千米,有三轮摩托接送,10元左右。

  住宿:五老殿处可租用帐篷过夜。
 

4、重阳殿是谁住的?要准确的资料


吕洞宾出生地
重阳殿是解放后新发现的一组元代道砚建筑,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旧属永济县)。这里前临黄河,背倚条山,是个“山川蕴秀、土膏林郁”之区。唐为河中府永乐县,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改为镇。我国民间传说里“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相传就生在这里。吕卒后,唐代就其宅改为“吕公祠”,“岁时享祀。’。据记载,“每遇毓秀之辰,远近士庶毕集其下,张乐置酒,终日乃罢”,成为一个很热闹的群众集会场所。至金朝末年,由于祠的局势狭隘,不能适应人们集会使用的要求,遂增修门庑,略加扩充,从而易祠为观。
 

5、山西芮城永乐宫是一座什么宫观?


道教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中国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 ,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迹。永乐宫规模宏大,占地1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880平方米。永乐宫的建筑特点是将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五座建筑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而是用围墙围成一个狭长的中心院落,并将三清、纯阳、重阳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后半部,建在台基上。其他建筑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围墙,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去永乐宫参观,主要观看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多平方米。除一小部分为明、清补画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元朝的作品,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堪称壁画典范。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原为永乐宫大门。殿内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手持剑戟等器,横眉怒目。虽略有残损,但原作气魄尚存。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平方米,画面上共有286个人物,所绘人物身高2米以上,场面极为壮丽。这些人物,都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在这繁杂场面里,我们可以看到286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此图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内壁画描述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殿内“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的壁画。殿内有一幅画,是画吕洞宾为一个无钱求医老妇人的儿子治病,病治好后分文不取,老人感激不尽的情景。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朝以前人民的生活习俗及社会风貌。
重阳殿:又称“七真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绘有壁画,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6、永乐宫壁画的古代艺术遗迹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上清、玉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9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采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重阳殿壁画基本上继承了纯阳殿的表现方法,用49幅画面来描述王重阳一生经历。虽然时代稍晚(东壁画中石碑上有洪武元年字样,可知壁画当完成于明洪武元年1368以后),破损亦较严重,但是从其反映道教有关事迹及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来说,仍具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其绘画风格看,仍与纯阳殿相近,当仍为朱好古门人这一派系匠师所绘。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三清殿内的壁画是有名的《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是永乐宫壁画中的重点。
三清殿内漆黑一片。为了使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有窗户都以深色的布帘遮着,人必须在进殿后好一会,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后才可以看到壁画。但见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玉皇大帝和紫微大帝率领诸神,来朝拜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的情景,也就是原来分散的诸神,全都集合起来朝拜最高主神了。
环绕三清塑像的斗心扇面墙上,东西面分别是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元十子等;扇面墙背面为三十二天帝君;正面北壁东部是中官紫微北极大帝、天至大圣及北斗七星、十一曜、二十八宿及历代传经法师;北壁西部是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南斗六星、二十八宿和天、地、水三官以及历代传经法师等。东壁是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和扶桑大帝、十二元神、五岳、四渎、地府诸神;西壁是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和十太乙、八卦、雷雨诸神;南壁两侧是青龙君、白虎君。 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西壁堪称是整个《朝元图》中最精彩的部分。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西王母端坐椅中,凤冠品服,仪态端庄典雅,表情温柔亲和。在她面前有一身着蓝袍的长者,据说是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他头微低,脸微侧,双手持笏,似有要事启奏西王母。在太乙真人的身后有两位天神作交谈状,似乎真人所禀奏之事正是他们也关心的事。这一组人物相互呼应,特别是对太乙真人的心理传神的描绘,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眉宇间显现出焦虑、心事重重的长者形象。这一铺《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的完整体系,而近三百身群像,男女老少,壮弱肥瘦,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分、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
仔细揣摩永乐宫三精殿壁画,可以发现其绘画用笔十分讲究。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画法。如此精美、准确、生动的画云鬓、胡须的用笔,反映了画工对解剖、透视学的理解,而笔的运行也做到了准确、舒张、刚健,不允许有丝毫败笔,显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画直线不用界尺,画弧光不用圆规,这又要求画工具备过硬的画线本领。这些正是从六朝、隋唐壁画延续下来的优秀艺术传统。从云鬓、虬须的“毛根出肉”的画法上去考察,永乐宫三清殿壁画诸路神仙、真人也宛然出自吴道子的笔下,继承发扬了吴道子的大唐风格。
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是三清殿壁画艺术的又一特点。在富丽华美的青绿色基调下,有计划地分布以少量的红、紫、深褐等色,加强了画面的主次及素描关系。在大片的青绿色块上插入白、黄、朱、金及三青、四绿等小块亮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色是以平填为主,采用天然石色,所以能经久不变。 永乐宫三清殿的《朝元图》,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巨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联系唐宋道观壁画的发展,可以了解《朝元图》艺术上的渊源。
关于道教《朝元图》,最早可以上溯到吴道子的《五圣朝元图》。这是吴道子最有影响的道教图像,也是他唯一留存有后人临摹粉本的作品。《五圣朝元图》原来画在洛阳北邙山老君庙东西壁,东壁上画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扶桑大帝及其部从;西壁上画西灵天帝君、北真天帝君及其部从。杜甫当年曾经赋诗赞颂这一作品:……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官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现在流传的《朝元仙仗图》就是此画的部份粉本。另外一张《八十七神仙卷》也是同画的宋传粉本,两张画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吴道子遗风。在《五圣朝元图》之后还相继出现过类似的图像,如《朝真图》、《朝会图》等。五代王建修青城山丈人观,请张素卿画希夷真君殿的《五岳朝真图》。从所记内容,可知这时创作的《朝真图》虽是朝见希夷真君,但与中原《朝元图》粉本仍有一定关系。作品一方面吸收《朝元图》千官列雁行的浩浩荡荡场面;一方面又开始表现了五岳、四渎、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树木诸神和岳渎曹吏等众多的人物,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下界诸神形象。
宣和元年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官服图》,道士林灵素也重新制定了斋醮制度和神 名目。《上清灵宝大法》上保存了宣和神 系统的三百六十分位名目,大致有以下诸神:三清、六天帝君及二帝后、三十二天帝,十太乙,日、月、星宿,三官、四圣、历代传经法师,三元、五岳及诸山神、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酆都大帝及所属,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所属,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城隍土地及以上各种神 所属兵马。这一系统成为以后制作壁画及水陆画的主要依据。也为我们了解永乐官三清殿壁画神 提供了重要线索。 纯阳殿《钟离权度吕洞宾》
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9年)生于芮城永乐镇东北的招贤里竹水墟。吕洞宾出身宦门,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64岁方考中进士。吕洞宾乐于游历,传说中,吕洞宾遇到道教始祖钟离汉,经钟开导,遂舍弃人间功名富贵,修仙学道,先后到江西庐山、山西中条山脉的九峰山等处潜修,出没隐秘,不知所终。
纯阳殿东、北、西三壁以52幅画组成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来表现传说的吕洞宾一生事迹。壁画幅高3.5米,面积为203平方米,分作上下两栏,幅与幅间用山石云树连接,每一事件既单独成章,而又能通过景色相互衔接。从总体看,全画是一个完整的青绿山水通景,描绘了吕洞宾从降生到得道的种种神灵事迹,大多为荒诞无稽的传说故事。 从局部看,则是各自独立表现一定具体情节的画面。画中有宫廷、殿宇、庐舍、茶肆、酒楼、村塾、医馆、舟车、田野、山川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不少的画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描绘了宋元时代的社会风貌,如生活习俗、建筑形态,农夫、乞丐等各色人物,却画得真实具体,成为了解宋元社会的形象材料,从而使宗教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曲折地反映现实的作用,这在道教壁画上是具有创造性的构想。
纯阳殿扇面墙后壁还有一幅《钟离权度吕洞宾》的壁画,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是纯阳殿壁画的精华所在。画中的吕洞宾和钟离汉坐在深山磐石上,背景是一棵苍劲老松,左右两旁流淌着山中泉水。背松而坐的钟离权,体态壮健,袒胸露腹,赤脚穿着麻鞋。他双目炯炯有神,脸上带着慈祥、亲切的笑容,正注视着吕洞宾。吕洞宾则拱手端坐,神态谦恭的静听,但其两手笼袖、左手轻捻右衣袖的细节,却暴露出内心处在不知何去何从的矛盾之中。画面环境处理巧妙,用笔简练,技法精湛,代表了元代高超的绘画水平。
扇面墙相对的北门门额上为《八仙过海图》,南壁东西两侧为《道观斋供图》和《道观醮乐图》。在南壁东侧西上角有题记:“禽昌朱好古门人古新远斋男寓居绛阳侍诏张遵礼、门人古新田德新、洞县曹德敏,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戊戌季秋重阳日工毕谨志”。后壁正中上方右侧也有画工题记:“禽昌朱好古门人古芮待诏李弘宜、门人龙门王士彦,孤峰侍诏王椿、门人张秀实、卫德,至正十八年戊戌季秋上旬一日工毕谨志”。可知这些壁画的作者及完工时间。 永乐宫建筑群和精彩的壁画,其实并非坐落其原址上,而是在几十年前经历了一次“离乡别井”的迁移。
永乐宫原址所在的永乐镇位于芮城西南的黄河北岸。1959年,那里要修建三门峡水库,而永乐宫正好位于计划中的蓄水区,水库建成后它将成为淹没在几十公尺深水之下的“海底龙宫”。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仔细研究如何将永乐宫内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标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也全部标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
这项曾经被形容为“神仙也不容易办到”的工程,从1959年开工起,经过了近5年时间终告完成,永乐宫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重建后,永乐宫壁画上的切缝小得几乎难以辨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地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永乐宫壁画是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我国古代的杰出宗教壁画。
它们的区别在于,首先,敦煌壁画是寺窟壁画,而永乐宫壁画是寺观壁画。永乐宫壁画较敦煌壁画在作画的环境与幅面上更益于施展画工的才华。
其次,敦煌壁画,特别是唐代以前的作品,还处于演变潮流的激荡之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西域、印度甚至欧洲的一些画风。而永乐宫壁画则集历代壁画大成,特别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宗教壁画的人物造型开张、比例严谨、用笔细致、姿态生动、衣纹畅快、气势雄伟的大唐风格。具体说,永乐宫壁画完全沿袭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
因此,永乐宫壁画为我们进一步破译中国宗教人物画高峰时期的唐代壁画面貌提供了很好的摹本。它承前启后,震古铄今,继往开来,不但独立于黄子久、王蒙、倪瓒、吴镇元四家文人山水画之外,成为独立的宗教人物画体系,而且是中国宗教壁画的最后终结。此后,随着宗教的衰落,中国宗教壁画也式微下去,人物画从神圣的寺观墙壁步入民间,进入卷轴,其雄伟的气魄也日渐消磨。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宏伟的道教壁画,它们体现了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今天,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风采,更可以得到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启示。


 

7、朝元图的画作赏析


永乐宫原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唐时将其建为吕公祠,宋金改祠为观。元中统二年毁于大火,后又在原址上新建了纯阳万寿宫,通称万寿宫。1959 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全部建筑和壁画整体迁移到芮县龙泉村五里庙附近。
永乐宫在元朝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至今仍保留着元到明早期的道教壁画800 余平方米,规模宏伟,精美壮丽,灿烂辉煌,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瑰宝。永乐宫遗留的宗教壁画作品,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壁画艺术的高度成就,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永乐宫各殿中,以三清殿和纯阳殿的壁画最为精彩。在纯阳殿,以52幅壁画演绎着吕洞宾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同时也折射着宋、元时代的社会生活。壁画中官吏、平民、农夫、乞丐的服饰装束,使用的器皿、设施,居住的亭台楼榭,出入的酒肆茶寮等都成为了极有价值的图文资料。
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集中了永乐宫近一半的壁画,《朝元图》为其主要内容。“朝元”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壁画上有泰定二年(1325)及河南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等题记,由此可见这幅图的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工。
画面上共有人物 290个左右,以8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其余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 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中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倾听,有的沉思,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
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但在这人物繁杂的场面中,作者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 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气氛。
壁画中人物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用笔劲健而流畅,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带飞舞飘逸,有如满墙风动,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高度表现力。用色方面,采用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丰富,绚烂而协调,道具在背景上都富有装饰性,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绚烂夺目。我们来看一下在三清殿西壁中部下层的一幅奉宝玉女像,来体会一下这幅壁画中用笔用色的妙处。奉宝玉女在金母元君的身后。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她头戴花冠,上身穿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仪态端庄。面部和衣纹的线描都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总之,《朝元图》是永乐壁画中的精品。


 

8、吕洞宾是剑仙之之祖吗?


  吕洞宾
  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谈到八仙传说,人们不禁会问:吕洞宾究竟是仙,还是人?他的故乡在何处?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永济县)。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土,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迹。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所谓“吕洞宾戏牡丹”(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失意知识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吕洞宾传说的这些特点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积淀,使得这类传说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永乐宫由宫门、龙虎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五座建筑物组成。它们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从构件规制上吸取了宋代“营造法式”,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元代殿宇中,最有价值的是无极殿和纯阳殿。

  无极殿,又称三清殿,因奉把道教神话中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而得名。举目望去,殿脊黄蓝相间琉璃浮雕,五彩缤纷。殿顶砌造的人物、花卉、龙凤、映群,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殿内四壁,满布壁画,以人物画居多,面积是 4O3.34平方米,画面上有人物 286个,这就是著名的《朝元图》。众多的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极、东极、紫微、勾陈、玉皇、后土、木公、金母八个大像为主体,组成了恭贺朝拜“三清”的场面。其中有龙袍加身的帝王,有凤冠霞被的皇后,有妩媚轻盈的侍女,有急如星火的差役,还有,武将骁勇骠悍,力士威武强壮,玉女天姿绰约。整个画面气势雄伟,场面壮阔,笔力遒劲流畅,色彩绚丽协调,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栩栩如生,既表现了群仙聚会的盛况,又体现了中国封建朝廷仪仗,犹如一幅“汉宫威仪图”,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纯阳殿,又称吕祖殿,为奉祀吕洞宾而建。殿内塑有吕祖像,面目和善慈祥,神态端庄自如。殿内壁画,描绘的是吕洞宾的生平事迹,从诞生起,到得道成仙,普渡众生,游戏人间,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每幅画面之间用山石、云雾、树木、河流等自然景色相隔相连,远观浑然一体,近看内容各异。虽为宗教画题,但反映了元朝以前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貌。这一幅幅壁画形象地展示了殿堂楼阁,桥梁涵洞、酒肆茶馆、村舍民居等物质民俗,表现了官吏、学生、平民、商贾等各个阶层、各类人物的生活,还有舟船河中行驶、婴儿诞生仪礼、老人死后祭奠场景,这一切都为我们研究宋金元社会史和风俗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纯阳殿后门的出口处,有一幅《钟吕谈道图》,俗称“盘道”,画的是钟离权诱导吕洞宾修仙学道的场面。画面背景有起伏的群山,有潺潺的流水,有古老苍劲的松树,景色秀丽雅静,师徒二人侧身对坐,钟离权袒胸畅谈,举止大方;吕洞宾凝神注视,侧目静听,神态谦恭。这幅画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与景有机交融,气韵生动,活灵活现。

  永乐宫原建在永乐镇。1958年因黄河三门峡水库工程上马,而永乐宫正处于淹没区内,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国家拨出巨款,进行了规模浩大的迁移工程,全部壁画分块割取,按照原样安装复原,将永乐宫完好无缺地迁移到了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村。这里曾为“古魏城遗址”,有唐代建筑龙泉寺,前为黄河水库,后是巍巍中条山,清澈的泉水环绕旁边,更为永乐宫增添了迷人的景色。
  -------------------------

  传说故事

  吕洞宾“参谒黄龙”

  吕祖(吕洞宾)修道过程中曾至庐山之黄龙寺。值诲机禅师升座,祖登擂鼓台听讲。师诘座下何人,吕祖曰:“云水道人。”师曰:“云尽水干何如?”吕祖曰:“旱杀和尚。”师曰:“黄龙出现。”祖曰:“飞剑斩之。”师大笑曰:“咄! 固不可以口舌争也。”因问功夫如何,吕祖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师指铁禅杖云:“饶经千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祖豁然大悟,乃留一偈曰:“弃卸飘囊摵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瞩咐凡流著意寻。(末一句或作‘消尽平生种种心。’)”《仙佛同源》云:“黄龙诲机者,乃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所化也。初引钟离祖师见东华帝君王玄甫,继托迹于庐山之黄龙寺,架箭张弓以俟吕真人。其慈悲可谓至矣,其所启发者,止复不少。则吕祖之受益于黄龙,黄龙之传灯于吕祖,使其集大成归神化者,岂浅鲜也哉!”

  吕洞宾 (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一说为唐朝宗室,姓李,武则天时屠杀唐室子孙,于是携妻子隐居碧水丹山之间,改为吕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栖,故号洞宾。也有传说他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之孙,因感仕途多蹇,转而学道。《宋史·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修道有术的高道。《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百多首。后世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仙”、“酒仙”、“诗仙”闻名于世。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来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并发誓尽渡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仙去。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铁拐李岳、飞剑斩黄龙等故事,吕仙形象广泛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宋代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称“吕纯阳”。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于此日设斋醮以志纪念。著术甚丰,如《吕祖全书》、《九真上书》、《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为托名之作。

  丹药济人

  八仙之中,吕洞宾名声最响。因为他行踪不定,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点化的。据说,当年钟离权多次传授吕洞宾金丹大道,待钟将最秘密高深的道理讲解明白,忽然有两位仙童手捧金简宝符,传达玉帝诏命,委派钟离权为“九天金阙选仙使”,如同凡间科举的主考官了,只是主考仙界,何等荣耀。钟离权拜受诏命已毕,对吕洞宾说:“我马上要升天去了,你好生在世间修行,等到功德圆满。也会如我一样。”洞宾回答说:“我的志向与老师有些不同,必须度尽众生,才肯上升天庭。”所以吕洞宾虽然后来成了高仙,仍然在尘世救济众生。特别是贫穷患病的,洞宾更注意救治。
  北宋时,有一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疟疾流行,有位卖菜的老妈妈,子孙都染上了疟疾。一天,有位道人过来,老妈妈招呼他喝茶,礼数周到,并叹息说:“家中子孙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说:“明天早晨等我来。”第二天清晨老妈妈便等在那里,道士给他一个纱袋,包着一丸药,说:“发病时让他拿着这药,病自然会好。一丸可以治疗百人,超过一百人,便没有效验了。”老妈妈照他的话 做,子孙病好之后,又拿来治疔邻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过百人,药便没有效验。老妈妈将纱袋拆开,里边没有药,只有张纸条,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湖北鄂城某镇有—位贫穷的妇女,向来患有风瘫症,每天爬着来到桥上乞讨。一天,遇见一位道士经过,问起她来,贫妇回答说:“丈夫死了,还有位八十岁的婆婆,每天来这儿讨些钱米供养婆婆。”道人听后,便将棕拂麈—头递过去,说:“拉着拂麈起身试试看。”妇人牵着拂麈,果然站了起来。又说:“你且试着跟我走。”妇人跟着走了几步,瘫病竟全部消失,恢复了行走能力,忙拜谢说:“先生住在哪里?我们可以登门道谢。”道士说:“我住在某人家的楼上。”妇人回到家,婆婆十分惊异。问起缘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楼上,并没有道士,—抬头,见到吕洞宾画像,与昨天碰到的道人—模—样,才知是吕洞宾救治。
  吕洞宾类似的故事极多。不过,遇到假正经的市侩,他也会给他们一些教训。有位富商,—十分仰慕吕洞宾,朝夕焚香礼拜祷告,很是虔诚,供品也洁净。一天吕洞宾变做—个贫穷的道人,拿件旧袍子,到富商当铺中质当,富商拿袍子—捏,发现袖中有金钗一枝,心卜暗暗欢喜,以为道人准定不知道有这值钱东西,便不声张,收进袍子,稍给了几个钱。道人走后,富商拿出金钗来,却见附着一张纸,题着几行字:“今日忆,明日忆,忆得我来不相识,钗子留得作香钱,从今与你不交易。”这钗子权当还你供我的香火钱,大家扯平,从此之后再不和你来往了。商人见条,知道——念之差,与神仙当面错过,后悔不迭。但已没有用了。

  --------------------------------------
  吕岩《谷神歌》

  我有一腹空谷虚,言之道有又还无。言之无兮不可舍,
  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炼之仙人号。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本不远离,
  身还不见。炼之功若成,自然凡骨变。

  谷神不死玄牝门,
  出入绵绵道若存。修炼还须夜半子,河车般载上昆仑。
  龙又吟,虎又啸,风云际会黄婆叫。火中姹女正含娇,
  回观水底婴儿俏。婴儿姹女见黄婆,儿女相逢两意和。
  金殿玉堂门十二,金翁木母正来过。重门过后牢关锁,
  点检斗牛先下火。进火消阴始一阳,千岁仙桃初结果。
  曲江东岸金乌飞,西岸清光玉兔辉。乌兔走归峰顶上,
  炉中姹女脱青衣。脱却青衣露素体,婴儿领入重帏里。
  十月情浓产一男,说道长生永不死。劝君炼,劝君修,
  谷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处,与君白日登瀛洲。
 

9、中国的名胜古迹都有那些?


紫禁城 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 1406 年),建筑面积为 15 万平方米,房屋 9000 多间。紫禁城的布局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 以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的场所。内廷以乾清宫、交泰 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后妃皇子居住和祀神的地 方。内廷与外朝之间有广场分开。此外,在内廷东面还有一组宫殿,俗称“外 东路”,是乾隆所建的太上皇宫。西面有皇太后、皇太妃的住处。内廷中另 有花园三座,供帝后游玩。 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明清时出入午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正门只供皇 帝出入,此外只有皇后大婚入宫时可走一次。进士前三名在殿试放榜后出紫 禁城也可走一次。平时文武官员从东偏门出入,王公国戚从西偏门出入。每 年入冬第二个月的十日,皇帝在午门举行颁布历书的典礼。每当军队凯旋时, 皇帝要挑选日子在午门举行受俘礼。每年正月十五,午门还要悬灯,赐宴百 官,皇帝亲临观灯,与大臣作诗。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常有“推出午门斩 首”的说法,实际上禁城之内从不斩人,午门之外并非刑场。但在明代,大 臣如果触怒皇帝,常要受廷杖(打屁股),受刑地点就在午门外御路东侧, 也有被棍打死的。清代一般不再用廷杖的刑罚。 外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面积 2377 平方米,是宫 城中最壮观的建筑,也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殿堂。明清两代 24 个皇帝在此 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派将出征、金殿 传胪、赐宴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太和殿后 的中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前休息的地方。每逢加皇太后徽号和祭祀的前一 天,皇帝在这里阅览奏章和祭文。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仪式时,要先到这里 来看种子、农具和祝辞。清朝皇帝每 10 年修一次家谱(即玉牒),皇帝阅视 时,也在中和殿举行仪式。中和殿后是保和殿。皇帝册立皇后太子时,去太 和殿接受群臣朝贺之前,先在这里穿礼服戴冠冕。清代皇帝每年除夕和元宵 在保和殿宴请满朝大臣。 内廷前殿乾清宫,是明朝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有暖阁九间, 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三张,共 27 张床,皇帝可以随意 换床睡觉,以防被人暗害。明朝的一些宫廷命案,都是在乾清宫发生的。清 朝顺治、康熙帝仍在乾清宫住。雍正帝搬到养心殿以后,乾清宫就成了内廷 举行典礼、接见官员的地方。乾清宫正屋内挂有一块“正大光明”匾,匾后 是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明代皇帝都是公开册立太子。清康熙帝因有 35 个儿 子,两次废立皇太子,矛盾很大。雍正继位后就创立了秘密立储的办法,事 先秘密写好继承人的名字,一式两份,一份带在皇帝身边,一份放在“正大 光明”匾后面。等皇帝死后,由大臣们开启储匣,宣布御书指定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个皇帝都是被秘密立储的。 养心殿原是康熙的书斋,雍正搬到这里后,清代诸帝都把这里当作寝宫 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最西的一间,因乾隆帝将所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xún 寻]的《伯远帖》三件 稀世珍品藏在这里,所以命名为三希堂。养心殿的东暖阁是皇帝寝宫。同治、 光绪时,慈禧在这里垂帘听政。辛亥革命发生后,1912 年 2 月 12 日隆裕太 后在此宣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内廷西六宫中的储秀宫,曾是慈禧的住处。它与翊坤宫、体和殿组成一 个院落。布置陈设极其奢侈豪华。慈禧在体和殿吃饭,每天正餐两顿,小吃 两次。每顿饭主食 50 多种,菜 120 多种。每天用肉 500 斤、鸡鸭 100 多只, 每顿饭要 450 多人侍候。面前摆三张描金大方桌,平时喜欢吃的放在前面, 慈禧只尝几样,其余都是摆排场的。 外东路的太上皇宫,是乾隆准备在当满 60 年皇帝以后退休养老的地方, 所以宫殿的名称都是希望长寿,得遂心愿的意思,如乐寿堂、遂初堂、符望 阁、颐和轩等。宁寿宫旁还有一个占地 5920 平方米的花园。慈禧从光绪二十 年(公元 1894 年)后由储秀宫搬到乐寿堂来住。现在乐寿堂已被辟为珍宝馆, 其中金发塔、大禹治水玉山子、象牙席等都是稀世之宝。外东路还有一口著 名的珍妃井。珍妃是光绪的宠妃,13 岁时与姐姐同选入宫,美丽聪慧,很得 光绪欢心,但被慈禧厌弃。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她打入冷宫。光绪二十 六年(公元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逃往西安,临走前命 人将珍妃推下井去。这年珍妃才 25 岁。 紫禁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高大的角楼,多角、多檐、多屋脊的造型使角 楼的轮廓具有玲珑绚丽、参差错落之美,同时又显得端庄雄伟、气势不凡。 角楼坐落在城墙转角处,又以城墙下的护城河水为对景,与落在水面上的倒 影相辉映,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三海 位于紫禁城西侧,指中海、南海、北海。水从玉皇山引来,从德胜门水 关流入,汇成大池。金代在湖水中积土为岛,取名琼华岛。元称中海和北海 为太液池,明初太监开挖南海,到明后期才有三海的区分,一直沿用至今。 中南海在清代大加拓建,每年都要举行几次隆重盛大的游乐活动。如阴历七 月十五建“盂兰盆会”(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作的佛事),放数千盏荷花灯 入水飘浮。八月中秋前后,皇室在此校射。冬天八旗禁军在冰上游戏,同治、 光绪年间还有滑冰表演。中南海里的小岛叫做瀛台,原是帝王后妃的避暑地。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帝囚禁在这里,关押了 10 年之久。 北海占地 68 公顷,水面占一半以上。园中北岸的主要建筑和东岸的部分 建筑大多是在乾隆时期修成的。全园布局以琼华岛为主,白塔山南坡寺院依 山势排列,直到山麓岸边的牌坊,通过横跨水面的石桥与团城相连。东岸与 北岸各组建筑与园林相结合,形成意趣不同的各个风景点。既有江南园林的 风味,又保持着皇家园林的特色。北岸西天梵境西面的九龙壁,是北海最著 名的琉璃建筑。影壁高 6.65 米,厚 1.42 米,长 25.52 米。全用彩色琉璃砖 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蟠龙。除此之外,壁的正脊、垂脊、筒瓦、陇垂等 处,及多彩斗拱下面也有许多条龙,总共大大小小有 635 条龙。这座九龙壁 是明万历皇帝生母李艳妃所造。她笃信喇嘛教,在北海建大西天经厂,专门 从事译经、印经。为了镇住火神,预防经厂失火,就在经厂门前筑起了这座 有蟠龙和海水的影壁。类似北海九龙壁这样最高级的五色琉璃九龙壁,另外 还有两座,一座在北京故宫,一座在山西大同。北岸的五龙亭也是明代建筑, 五亭之间有 S 形石桥相连,婉转如游龙,原是帝王钓鱼、观焰火的地方。北 岸的静心斋以及东岸的濠濮间、画舫斋,都是北海的园中之园,布局均以山 石水池为主,配以斋庭楼轩,有游廊曲折环绕,自成天地,清静幽雅。 北海南门西边的团城,是一处别致的建筑。四周用砖砌成圆形城墙,墙 顶砌成城堞垛口,只有两座门。主殿承光殿,原来也是圆形的,乾隆时改建 成一座十字形平面的方形大殿。清帝外出郊游,便来这里换衣,用茶点。殿 旁的一棵油松传为金元时所植,被乾隆封为遮荫侯。另有白皮松和探海松, 也是几百年的古树,被封为白袍将军和探海侯。团城的珍贵文物有两件最著 名,一件是承光殿内的白玉佛,高约 1.5 米,身上镶嵌宝石,相传是一个叫 明宽的和尚从缅甸带回来的。另一件是渎山大玉海,黑玉制的酒瓮,是供忽 必烈饮宴贮酒用的,重约 3500 公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传世玉器。 明清皇城内除了紫禁城、北京三海外,重要的建筑还有景山、太庙和社 稷坛。景山在明代堆放煤炭。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三月十九日拂晓, 李自成率起义军攻进北京。崇祯帝朱由检逃出宫城,吊死在景山东麓的一棵 槐树上。景山在清代成为帝后停放灵柩和供奉祖先影像的地方。山上五座亭 子均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 1751 年)。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形制和木 石部分基本保持明代结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庙内古柏多有 几百年历史。社稷坛现为中山公园。园内的拜殿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明初建 筑之一。兰亭碑亭原为圆明园 40 景之一,1917 年移到这里,八根石柱上刻 有乾隆精选的七位书法家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号“兰亭八柱”。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