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小说正文

《太初》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6 17:09:12 浏览次数:222
关于《 太初 》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的知识您了解多少?下面为您介绍更多关于的问题

目录

1、太初有字 什么意思
2、《太初杂文序》翻译
3、太初这本书主要讲什么
4、混元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和洪元的区别
5、元素太初这任务怎么做?!
6、歌德的《浮士德》里的一句话的意思“不是太初有字,亦非太初有心,也非太初有力,而是太初有为。”
7、圣经里起初与太初的区别
8、《颜太初杂文序》翻译
9、《圣经》上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道与神是什么关系?二者是相同还是不同?

 

1、太初有字 什么意思


我来说说正确的回答。太初只是一个时间段,就是刚刚从无到有到阶段。如同婴儿的脑袋敢出子宫,所以称其太初。《庄子·天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这段话就很明确了。另外太初不仅仅是最开始的阶段,在太初之前还有一个阶段。即是太易(虚无),是一切都不存在的阶段。太易生太初,太初生太始。

2、 《太初杂文序》翻译


《太初杂文序》参考译文
天下不崇尚儒学已经很久了。如今世上的士大夫们,开口必自称是儒者.真正的儒者是什么样的呢?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带、肥肥的衣袖,穿成这样就可以叫做儒者吗?手持竹简、伏案读书、哼哼呀呀地不停地念叨就叫做儒者吗?又或者用一点点墨汁湿润着笔尖,编织一些充斥华丽词藻的文章来号称儒者,也和真正的儒者差得远了。除了这些不说,至于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人所谓的大儒者,真的足可以称得上儒者的名号吗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为这种情况感到愤慨。他立读先王的书籍,不研究章句,一定探求其中的道理。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在于自身的道理就毫无保留地教给乡亲们, 在于自身之外的道理却不能够发扬光大。不能发扬光大,先王的道理如同被遮蔽一样,于是他就探求国家政理风俗的得失,写成诗歌、写到文章里来宣扬传播。景裕初年,有个青州牧用荒淫放荡的态度办事,仰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那些不受名分礼教束缚的士大夫们,一致效仿他,逐渐成了风气。太初厌恶这种现象,认为这已成为大乱风俗的根本,写了《东州逸党》一诗来加以讽刺。这首诗于是被皇上听到,天子急迫地治了青州的罪。又有一个郓州牧,对清廉正直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下属县令感到愤怒,就拿罪名诬陷人家,在狱中把人家拷打致死。县令的妻儿弱小不能自己申诉,太初平时和县令关系友好,可怜他蒙冤死去,写了《哭友人》诗,郓州牧因此事被罢免。
这时有人推荐太初博学有文才,下诏任用为国子监直讲。恰逢有个向来对太初很不友善的御史,上书说太初狂妄急躁,不可以任用为学官。诏书即刻下达他所在的地方,改任河中府临晋主薄。太初为人,实际上宽容善良,很有政绩,不是狂妄急躁的人。从临晋改任应天府户曹,做南京掌学,死在睢阳。按照旧制,判、司、簿、尉四类官职的考核,只要不是因为欠国家财税而考核为下等,一律可以升职列为县令名录。即使是愚笨怯懦、年老昏愦没有什么优点的,积累到一定的年数,也一定能够升迁到县令级别。然而太初如此的有才华学识,考中进士进入仕途接近十年,最终一生也没能摆脱判、司、簿、尉的行列,死时年仅四十多。唉!难道是上天要儒者沦丧,让他们一定要特别悲惨吗?要让俗人群聚诋毁贤者,让怪笑的小人一定受到铲除吗?为什么他的仕途和生命这么悲惨?
世人看到太初官职不是很高,又加上他的文章有很多的指责和批判,有些缺点毛病的人很讨厌听闻他的文章。虽然得到他的文章,却不是很重视,所以他的诗文被遗弃散失的居多,我仅得到其中的两卷。在同州又找到他所写的《题名记》,现在收录集中并写了序。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将来有看到这些诗文的人,读他的《后车》诗,就会不忘借鉴引以为戒;读他的《逸党诗》,那么礼乐不会毁坏了;读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酷的官吏心中有愧了;读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太守地方长官就明白弊政了;读他的《望仙驿记》,太守地方长官不从事享受美食了。由此说来,这本书带来的好处不是很丰厚吗?(杭州仁和外国语学校郭湘伊译)
 

3、太初这本书主要讲什么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怀抱著长生不老的梦想,大田镇的人也不例外。秦浩轩出身平凡,偶然在山林间遭到蛇咬,不仅大难不死,还因祸得福,获得了转换灵魂、附体於小蛇的能力。

适逢神仙下山挑选有仙缘的弟子,秦浩轩勉强过关,却被测出资质极为驽钝,远远逊於他的死敌张狂。踏出第一步後,秦浩轩瞭解到修仙界的贪婪私念、趋炎附势绝不亚於凡世,若想在这环境中安心修练,唯有尽可能地在绝仙毒谷里探寻灵药法宝,提升实力.

希望采纳😁
 

4、混元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和洪元的区别


先天五太为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分别是解释了五种道学无极过渡万物的开始:
太易,只有无垠虚无的宇宙状态。
太初,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
太始,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
太素,原始物质的宇宙状态。
太极,阴阳微分的宇宙状态。

混元 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洪元 道门中人构想出来的宇宙时间运转程序"年号".  还有混元与太初.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的第一个阶段,只有无垠虚无的宇宙状态.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并为先天五太,是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之一

这是古人的朴素宇宙观,可以这样理解
宇宙奇点,混元,混沌→宇宙大爆炸,
太易,未有气→宇宙冷却,
太初,始有气→元素形成,
太始,始有形→天体形成,
太素,始有质→行星形成,
太极,阴阳生→构成恒星行星系统,两仪→行星出现昼夜四季,四象→从而行星上演化出万物,八卦
 

5、元素太初这任务怎么做?!


就在你接任务旁边 有4个小炉子 很小 要是人多很不容易发现 当初我视野调的很远就没发现。。这个要一定的顺序才能完成 我记得第一个是火 第二个是土 后面的两个忘记啦

纯手打 希望采纳!
 

6、歌德的《浮士德》里的一句话的意思“不是太初有字,亦非太初有心,也非太初有力,而是太初有为。”


浮士德原文解释的很清楚了。浮士德想把新约圣经翻译成德文,对于约翰福音的第一句,他先翻成太初有言(有字,各个译本不同),后来觉得这太高估了言的作用(实际上希腊语本义类似于言,但对于苦闷的浮士德来说言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他就改译成“太初有思”(有感,有心),又觉得要谨慎翻译,光有思想没法创造万物,要靠力量,就改成了“太初有力”,刚写完“太初有力”他就有了感悟(可能是觉得光有力量,无所作为也是白搭),于是就改成了“太初有为!”个人认为这个翻译过程离原义是差得越来越远,但是暗示着整部浮士德的宗旨,从书斋学者的言和思,到投入社会活动的力和为。
 

7、圣经里起初与太初的区别


起初一词是人们认为的开头,就是宇宙的开头,而道是原本就有的,在宇宙创造以前就有的,是与神同在的,是一体的。为表达时间上的先后,就用太字来代表,说明它在起初以前。
 

8、《颜太初杂文序》翻译


译文:

天下不崇尚儒学已经很久了。现在的士大夫,开口必自称儒。儒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戴高冠系博带、穿广袖衣就能称得上儒者吗?手持简册、呻吟不息就能称他为儒者?又何况以笔濡墨圈点文章、编织华美的文辞就称得上儒者,远远不是这样的啊。

除去这些不谈,像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人称之为大儒,果真能配得上儒者之名吗?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一直看不起这些(人)。读先王之书,不求甚解,只求弄明白其中的道理罢了。明白道理后,不只诵读(先王之书)。

来在人前显摆,还要践行它。他看起来与乡民没什么分别,外在形象低调。他低调是因为先王之道湮灭无闻,所以他要寻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的得失,写诗文来宣扬先王之道。景祐初年,青州牧荒淫放荡,向往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乐于没有名教的约束,一致效仿他。

逐渐形成风气。颜太初厌恶他是大乱风气的源头,写了《东州逸党》诗以讥讽他。诗于是传到朝中,天子立即治青州牧罪。又有郓州牧对属令的清廉正直与自己唱反调大感恼火,就诬陷他并治罪,把他打死在狱中。属令的妻子弱小不能自己上诉,颜太初向来与属令交好,同情他冤死。

写《哭友人》诗,(于是)郓州牧也被罢官。当时有人向朝廷推荐颜太初博学有文采,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国子监直讲。恰好有一个向来与颜太初不对付的御史,向皇上进言说颜太初为人狂放不羁,不可以任学官。诏书到达后,改令颜太初为河中府临晋主簿。颜太初为人,其实宽厚温良有政绩。

并非狂人。从临晋又改任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宫,死在睢阳。旧例,判、司、簿、尉四次考课,只要没有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课居下),按旧例要升任县令。即使愚钝懦弱衰老一无是处的人,只要熬够年数,必能得到这一职务。然而太初才识过人,(虽然)中进士脱去布衣近十年。

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判、司、簿、尉的职务一直到死,死时只有四十多岁。唉,天丧儒者,一定让他要陷入悲惨的境地吗?不是说犬吠所怪,小人必定被铲锄吗?为什么他的仕途与寿命困窘到如此地步?世人见颜太初官职一般,他的文章又经常指责人。心里有鬼的人厌恶听到他。

虽然得到了他的文章,也不怎么重视他,所以弃失的文章很多,我只得到其中的两卷。在同州又得到他所写的《题名记》,现在结集为它们作序。前世的士人名声不显于当时,然而言语立于后世的人很多。太初虽然官职微贱且早早挂了,但他的文章难道一定不能留传吗?以后见到这些文章的人。

看到他的《后车》诗,就不会忘记鉴戒了;看到他的《逸党》诗,那么礼义就不再败坏了;看到他的《哭友人》诗,那么即使是酷吏也心中有愧了;看到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郡守就知道弊政了;看到他的《望仙驿记》,则郡守就不再麻烦厨传(驿站)了。由此看来,好处大大呀!

原文: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

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翳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

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扩展资料:

《颜太初杂文序》选自《司马光集》作者是宋代司马光。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

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相关人物:

1、颜太初:宋朝诗人。字醇之,号凫绎处士。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颜子的46世孙。进士出身。官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国子监说书。博学有才,仗义敢言。

2、司马光

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

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9、《圣经》上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道与神是什么关系?二者是相同还是不同?


犹太人与希腊神学家和哲学家对“道”这个名词有不同的解释。在希伯来经典中,万物藉著“道”受造(参诗33:6),道是藉先知向人所传递的信息(参何1:2),也是神的律法和他神圣的标准(参诗119:11)。在希腊哲学中,“道”是推理的原则,或是仍在意念中的思想。约翰所说的耶稣(1:14)是神的真实写照,万物是靠著他而立的,他也是宇宙的创造者。对于犹太读者,“道就是神”是亵渎的话;对于希腊读者,“道成肉身”是难以置信的概念;但对于约翰来说,这个对道的新理解就是福音——耶稣基督的好消息。
  我们再逐一看:
  【约一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原文字义〕「太初」起初,开端;「道」话,言语(用于表达思想、观念、智能);「同在」陪伴,向着,在...面前,面对面。
  〔文意批注〕「太初有道,」『太初』与『起初』(创一1)原文同字,但两处的意义却不同;『起初』是指神创造的开始,亦即时间的起头;『太初』是指在未有时间以前,在已过无始的永远里就已经存在——自有永有。
  『有』字乃过去未完成时式,表示连续、不受时间限制的存在;换言之,『道』之存在将会持续下去,并没有停止其存在的一天。
  『道』(logos)指『话』或『言语』,但与平常应时的『话』(rhema)有别,这里的『道』指『常时存在的话』。言为心声;言语乃是一个人心思意念的表达。这里的『道』即解释、说明、彰显并代表神的属性。
  耶稣基督是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存在的『道』;他乃是神的解释、说明和彰显,是他将神表明出来(参18节)。
  「道与神同在,」这句话至少有下列四个意思:(1)表明『道』与『神』一样,是有位格的;(2)表明『道』与『神』处于同等的地位,并不分孰优孰劣;(3)表明『道』与『神』彼此同时存在,并无孰先孰后之别;(4)表明『道』与『神』彼此面对面,彼此之间心意相交相通,向着对方并无秘密。
  耶稣基督与父神同时存在,是与神同等的(腓二6),并且深知熟悉神的心意。
  「道就是神,」本句表明道与神二者原为一;并非道是道,神是神,彼此分开。这里暗示神的身位乃是复数却又是一。
  『是』字在原文为过去式,表示这个『是神』并不是后来才逐渐变成的。
  注意,本节的『神』字原文无冠词,表示所强调的是这名词的属性;『道』自己并不构成神整个的本体,而是在本质上与神完全相同。『道』乃是三一神的一部分。
  耶稣基督与父神原为一(参十30),他就是神。
  〔话中之光〕(一)我们若要明白一件事物,必须追溯到最起初的情形。
  (二)话语是一个人的显露与表明。一个人若保持缄默,他就显得神秘。基督作为神的话,乃是将奥秘的神表明、彰显出来了。
  (三)从前神是神,人是人,彼此无关;但如今基督来了,乃是神的话来了;当话一临到,神也就临到人。

  【约一2】「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背景批注〕在第一世纪末叶,盛行一种异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原来是一个平常的人,并不是神,乃是在某一个时点才成为神。
  〔文意批注〕「这道,」或『这一位』,是暗示并强调前面第一节的整个『道』的界定。
  本节不仅是第一节的重复,并且也是一个确认:指出耶稣基督在已过无始的永远里,就已经是神,并不是突然由人变成神的。
  〔话中之光〕基督的神性乃是永恒的,绝对的。从亘古到永远,他就与神同在,他也是神。难怪在《约翰福音》里没有提到耶稣的家谱,因为他是『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来七3)。

  【约一3】「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原文字义〕「万物」万有,诸世界;「造」变成;「被造」开始存在。
  〔文意批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按原文意指『万物是透过他而成为存在』;含示是他『使无变为有』(罗四17)。
  「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意指他所创造的被造之物,本来都是美好的,每一样都是正面且肯定的。今天许多污秽、丑恶的情形,乃是堕落之后受罪恶败坏的结果。
  本节表明耶稣基督不但不是被造物,反而是神创造万物的凭借(参西一16~17;来一2);离开了他,便没有万物。
  〔话中之光〕(一)受造之物是藉话而有的,离了他没有一样会有;也就是说,离了他没有一样事物能够存在。
  (二)在神的创造里面,并没有劳力,只有神的话。神说要有甚么,就有甚么(参创一章)。在新造的里面,并不需要劳力工作;当神的话——基督——临到人的身上,旧造就变成了新造,原来所没有的变为有了。
  (三)我们所信的,是那『称无为有』的神(罗四17原文);我们只要在信心里领受神的话,虽然本来一无所有,贫穷、软弱,就要变得样样都有,富足、刚强了。
  (四)在提到『生命』(参4节)之前,先在这里提到创造;这说明了创造是为着生命,因为生命必须先有容器,然后才能接受生命。神创造天是为着地,地是为着人,而里面有灵的人(参亚十二1)是为着装神的生命。
  (五)库尔曼(Cullmann)说:神第一步向人启示的,就是他的创造。

  愿上帝祝福你

关键词: 太初 问答 知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