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知识正文

防风汤的功效与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0 09:52:08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253
关于 防风汤的功效与作用 相关资料,更多详细介绍如下:

目录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可以用于白癜风吗
防风与风腾的作用
蝎子的功效作用
防风汤乌头汤哪里买
皂角刺的作用
辣椒透骨草伸筋草泡酒的功效
用蔓荆树枝、树根浸酒作用有效吗?
天丁和昌朴这两种药各有什么功效
过量服用川芎和防风的副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可以用于白癜风吗


药用价值编辑
药材功效

防风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 。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采收和储藏:一般于地苛种第2年的冬季收获,如选地不当或管理不善,则需3-4年收获。采挖后,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晒至九成干时,按粗细长短分别扎成小捆,再晒或炕干。
用药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2、《唐本草》:畏萆薢。
3、《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4-5]。
实用附方
1、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2、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3、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益气固表,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4、消风散(《外科正宗》),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主治风疹,湿疹。
5、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6、玉真散(《外科正宗》),功效祛风化痰。
临床应用

防风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用于风湿痹痛 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6]
药理研究
镇痛作用

防风
1、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体重18-21g小鼠24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1ml含2g生药)40g/kg和同体积水。1小时后ip0.5%醋酸0.2ml/20g,观察20分钟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果防风组小鼠扭体反应数为11.4±1.8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9.2±2.4次(P<0.05)。
2、对小鼠痛阈的影响: 采用热板法测定痛阈,其条件是热板温度为55±0.5℃。取体重18-20g雌性小鼠,经预测反应潜伏期后挑选其反应潜伏期不超过30s的小鼠20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相当生药40g/kg及同体积水,测定给药前后小鼠反应潜伏期,结果见表2,防风组小鼠的反应潜伏期在服药后60s及90s均明显延长,(P<0.05)。
3、电刺激鼠尾法:电刺激鼠尾法表明,防冈乙醇浸剂给小白鼠ig21.18g/kg及sc42.36g/kg,均有一定镇痛作用,给药后镇痛率分别为46.4%和56.7%,60分钟后的镇痛率则分别39.O%与53.3%。
镇静作用
1、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的影响: 取体重20-28g小鼠40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相当40g/kg和同体积水后1小时,ip戊巴比妥钠35mg/kg,记录15分钟内动物入睡数,以翻正反射消失1分钟以上为入睡指标。结果防风组入睡小鼠(17只,85%)比对照组(17只,35%)明显增加(P<0.01)。

防风
2、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取体重20-22g小鼠24只均分二组,分别po防风水煎剂相当40g/kg和同体积水后50分钟,记录10分钟内小鼠活动次数。结果防风组为226.3±35.9、对照组为326.7±27.7,可见防风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0.01)。
抗炎作用: 取体重24g-26g雄性小鼠20只均分二组,剂量同上,l小时后,用巴豆油合剂25ul涂右耳致炎,4小时处死小鼠,称重并观察炎症反应程度。结果防风组的肿胀程度(13.9±0.9mg)明显低于对照组(18.4±1.2mg)(P<0.05)。
体外抑菌试验: 采用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二种霉菌(产黄青霉、杂色曲霉)等有抑菌作用,而对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福氏及志贺氏痢疾杆菌无抑菌作用。
抗过敏作用
1、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取体重25-28g雄性小鼠20只均分二组,用5%DNCB丙酮溶液0.01ml背部皮肤致敏,次日再致敏一次,5天开始给药,防风组小鼠每日po防风20g/kg,对照组服用同体积水,连续给药7天

防风
,在末次给药后用1%DNCB丙酮0.02ml涂右耳,20小时处死小鼠取左右耳片(直径8mm)称重,以二耳片重量之差表示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程度。结果防风组为2.90±0.45mg,明显低于对照组4.88±0.78mg(P<0.05),说明防风有抑制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2、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的影响:
取体重250g-350g豚鼠10只,于每只豚鼠腹腔注射5%卵蛋白1ml,同时二后腿各注射0.4ml致敏,4周后进行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试验。结果,气管收缩(2.8±0.5mm),比对照试验(7.8±0.7mm)明显降低。回肠收缩试验结果,10段回肠收缩高度为31.8±4.3mm比对照组10段回肠收缩高度(42.4±5.2mm)明显降低。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取体重23-25g小鼠24只分2组,每日ig给药1次,连服4天,在末次给药后同时ip5%鸡红细胞液0.5ml再处死,计算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解热作用
将家兔用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制成动物致热模型。Ip关防风水煎液2g/kg,以安替匹林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防风水煎液在1-2小时内解热作用明显。
双向作用

防风
防风,又名铜芸、百枝,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临床随证配伍,具有不同的双向作用,兹琐志之。
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防风的图片(20张)
“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能止血,又能通经
“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防风与风腾的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1、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2、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 (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3、能止血,又能通经
“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3、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蝎子的功效作用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特别是近几年,全蝎在治疗疑难病症上发现有显著的疗效,如全蝎可治疗脉管炎、血栓闭塞,蝎毒可治疗心血管病、各种肿瘤、三叉神经痛等。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外,全蝎还可以制成滋补食品。

【选方】①治小儿惊风:蝎一个,不去头尾,薄荷四叶裹合,火上炙令薄荷焦,同研为末,作四服,汤下。大人风涎只一服。(《经验方》)

②治天钓惊风,翻眼向上:干蝎一个(瓦炒好),朱砂三绿豆大。为末,饭丸,绿豆大,外以朱砂少许,同酒化下一丸。(《圣惠方》)

③治乙型脑炎抽搐:全蝎一两,蜈蚣一两,僵蚕二两,天麻一两。共研细末,每服三至五分;严重的抽搐痉厥,可先服一钱,以后每隔四至六小时,服三、五分。(湖北《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④治小儿风痢:蝎三十枚,取一大石榴,割头去子作盆子,纳蝎于中,以纸筋和黄泥封裹,初炙干,渐烧令通赤,良久,去皮放冷,取其中焦黑者,细研成散。每服以乳汁调下一字。儿稍大,以防风汤调下半钱。(《圣惠方》)

⑤治癫痫:全蝎,郁金、明矾各等量。研粉混匀,每服五分,日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全虫、钩藤各二钱,丽参二钱。共研末,每口二次,每次服二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姜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⑧治耳暴聋闭:全蝎去毒,为末,酒服一钱,以耳中闻水声即效。(《志雅堂杂钞》)

⑨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全蝎、地龙、土元、蜈蚣各等分,研为细末,或水泛为丸。每次服八分,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⑩治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先与通关,次以全蝎七个,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匀,酒三盏,空心调服:如觉已透则止,未透再服;如病未尽除,自后专以婆蒿根洗净,酒煎,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⑾治破伤风:麝香(研)、干蝎各一分。为末,敷患处。(《普济方》麝香散)

⑿治初生小儿脐风撮口,多啼不乳,口出白沫:全蝎二十一个,用好酒涂炙为末,麝香一字(另研)。上和为细末。用半字,煎汤调服。(《摄生众妙方》宣风散)

⒀治小儿脐风撮口,面赤喘急,啼声不出:赤足金头蜈蚣一枚,蝎梢四尾,姜蚕七个,瞿麦半钱。上为末,先用鹅毛管吹药入鼻内,使嚏喷啼叫为可医,后用薄荷汤调服之。(《袖珍方》)

⒁治慢性气管炎:全蝎一个。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⒂治腋窝结核:全蝎七只,蝉蜕十四个。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⒃治腹股沟肿核,初起寒热如疟,有时愈而复发,每次增剧,终成象皮腿:一初起即用干蝎去脚头,火焙研末,泡酒内服。每次一钱至一钱五分。二全蝎七只去头足,放鸡蛋内蒸熟去蝎,单食鸡蛋。(《泉州本草》)

⒄治流行性腮腺炎:全蝎用香油炸黄,每次吃一个,每日二次,连服二日。(《山东中草药手册》)

⒅治诸疮毒肿: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滓,入黄蜡,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⒆治初发痔痒:全蝎不以多少,或三、二个,烧熏。(《油珍方》)

⒇治大肠风毒下血:白矾三(二)两,干蝎二两(微炒)。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凋下半钱。(《圣惠方》)

(21)治蛇咬伤:全蝎二只,蜈蚣一条(炙)。研末,酒下。(《经验良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癫痫
取全蝎(连尾)、蜈蚣(去头、足)等量,晒干研末,蜜制为丸如桐子大,成人每日1.5~2.4钱,早晚分服。小儿按年龄、体重递减。如无毒性反应,可连续使用。治疗8例,癫痫停止发作1例;发作次数减少、间隔日期延长、缓解幅度较服药前有所增大者3例;发作时症状有明显减轻者2例;无效2例。

②治疗痹痛
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对患处发麻亦有效。用法:将全蝎研粉,每晨吞服4分。如配合其它药物或疗法使用,则效果更佳。

③治疗淋巴结结核
取全蝎、蜈蚣各1只,研成细粉,打入鸡蛋1个搅拌,用食油炒熟(忌铁锅)服用,每晨1次,约30余次即可收到效果。

④治疗烧伤
取活蝎30~40个,放入1斤食油中浸泡,12小时后即可使用(浸泡时间愈长,效力愈强)。用时将伤面水泡剪破,涂抹此油。治疗8例,均很快止疼,短期结痂而愈。

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取蝎尾一小节,置于直径2厘米之橡皮膏正中,贴于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外面皮肤上。若双侧肿大,则两侧同用。一般贴12小时即能收效,若无明显缓解,可继续用12小时。如有合并症,则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防风汤乌头汤哪里买


乌头汤是一味中药汤剂。本方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本词条内还包括其他几种乌头汤剂的食用方法。
 

皂角刺的作用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1.皂角刺用于痈疽肿毒。如脓未成者,常与穿山甲、金银花等同用,方如仙方活命饮;如脓成而正虚不溃者,则与穿山甲、黄芪、当归等配用,方如透脓散。

2.皂角刺用于麻风,癣疮、重舌。治麻风,单用皂荚刺烧灰为末,大黄煎汤调服,方如二圣散;治癣疮,用皂荚刺米醋浓煎,取液外涂;治小儿重舌,用本品烧灰,加入朴硝、冰片少许,掺于舌下。

3.皂角刺用于痔疮,肛边痒痛,可与樗皮、枳壳、赤芍同用,方如皂荚刺丸。

4.皂角刺用于妇女产后缺乳或乳汁不下,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等同用。
 

辣椒透骨草伸筋草泡酒的功效


您好:伸筋草功效,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等。建议饮食营养结构合理,避风寒,最好服用中药汤剂防风汤(防风,麻黄,桂枝,葛根,当归,生姜,大枣,甘草,伸筋草等)发散风寒,祛风通络,调和营卫。配合中药泡脚(乳香,没药,红花,细辛,桂枝,透骨草等)。同时艾灸神阙穴,会有较好的效果。
 

用蔓荆树枝、树根浸酒作用有效吗?


百度出来的: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苦、辛,性平。功效:散风热,清头目。
【传统应用】
主治感冒风热头痛、头风头痛、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多泪等症。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蔓荆子酒(《备急千金要方》):蔓荆子,研末,浸酒,治疗头风;②蔓荆子汤(《本草汇言》):蔓荆子、柴胡、荆芥、防风、白蒺藜、甘草,治疗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
在治疗感冒头痛的羌活防风汤中也有蔓荆子。

【主要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牡荆素、挥发油类等成分。
蔓荆子炒品较生品挥发油成分明显减少,黄酮类成分有所增加。
【药理作用】
(一)解热抗炎
蔓荆子和单叶蔓荆子水提液灌服对大鼠发热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有解热降温作用。
对大鼠炎症性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紫花牡荆素和3一甲氧基-4-肉桂醛。
(二)镇痛镇静
蔓荆子水煎剂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生品的作用强于炒制品,醇提物强于水提物。
水提液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单叶蔓荆子强于蔓荆子。
(三)扩管和降压
蔓荆子醇浸液可显著降低麻醉猫的血压。对实验性外周和内脏的微循环障碍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可显著提高兔眼球结膜的微循环的血流速度。
(四)其他
1.祛痰平喘:蔓荆子水煎液可显著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祛痰、平喘效果。
2.抗病原体:蔓荆子水煎液对ECH011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葡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抗疲劳: 蔓荆子醇浸液可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长小鼠游泳时间。
4.抑制回肠运动:蔓荆子水煎液、醇浸液可显著抑制豚鼠离体回肠缓激肽的释放,对离体回肠平滑肌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5.酪氨酸酶抑制:体外试验,蔓荆子醇浸液对小鼠黑色素瘤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各种头痛,如感冒头痛、鼻炎头痛、眼炎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2.治疗感染性和免疫病眼炎,其他眼睛疾病,及其引起的头痛。
3.治疗上感后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有痰。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5~9g。
临床常用剂量:3~9g。
大剂量:l2~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服。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头痛
蔓荆子一般分类在解表药中,以治疗风热感冒头痛。
临床上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头痛,蔓荆子都可以治疗,并不局限在感冒头痛上。蔓荆子具有镇痛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对感染性眼炎、鼻炎引起的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性头痛等,都有治疗效果。

(二)关于治疗眼睛疾病
蔓荆子传统上是治疗眼睛疾病的。由于它能促进眼结膜血流速度,对加快炎症吸收是有利的,对眼炎和眼睛损害引起的头痛治疗是有效的。
蔓荆子对免疫性眼睛损害及其出现的头痛也是常用药。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免疫,但能直接改善眼睛的炎症和症状。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1.LD50:小鼠灌服蔓荆子水煎剂的LD50为629.8g/kg。
2·毒性反应:本品水煎剂小鼠灌服270g/kg,腹腔注射60g/kg,均不引起死亡。 说明蔓荆子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天丁和昌朴这两种药各有什么功效


天丁的其他名称:皂角刺, 皂荚刺, 皂刺, 皂角针, 皂针, 皂丁, 角针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主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性状】
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 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药材多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以片薄、纯净,整齐者为佳。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经;肺经
【功能主治】
搜风,拔毒,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①《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
② 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④《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⑤《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
⑥《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
⑦《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附方】
①治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膈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 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溃。(《医鉴初集》)
②治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③治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④治疮无头者: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冬葵子三、五个,前药送下。(《儒门事亲》)
⑤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椿根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⑥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蔺氏经验方》)
⑦ 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⑧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妇人良方补遗》)
⑨治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补骨脂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⑩治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圣惠方》)

你说的昌朴应该是菖蒲吧?
菖蒲(学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为尧韭。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原产中国及日本,北温带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4]

驱虫
菖蒲还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将菖蒲根茎500克捣烂后,加水1-1.5千克熬煮两小时,经过滤所得的原液,兑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药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藏药】榜那:块根治流感,,炭疽病,风湿痛;叶、花、花蕾治发热性疼痈、头痛、牙痛《滇省志》。
根状茎(白菖蒲):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1]
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4]
化学成分
含α-、β-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儿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异菖蒲酮(isoacolamone)等。
毒理作用:大鼠腹腔注射菖蒲油LD50为221mg/kg,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快而浅,阵发性痉挛而后强直性痉挛,最后死亡。小鼠腹腔注射根茎的水提取物4g/kg,有镇静作用;醇提取物MLD为4g/kg,Ldloo为8g/kg。变种日本菖蒲(A.CalamusL.var.AngustatusBuss.)中毒后引起胃肠炎、下痢。
《本草图经》:菖蒲,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亦有一寸十二节者。采之初虚软,暴干方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于干燥沙石土中,腊月移之,尤易活。又蜀人用治心腹冷气骤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良。
 

过量服用川芎和防风的副作用


防风又名“屏风”(《本经别录》),李时珍说“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为什么要用隐语?恐怕是江湖医生为了渔利的缘故,就像古方“举卿古拜散”一样,不过是“荆芥”二字的谐音而已。
防风有发汗、止汗的双相功能。发汗、辛温解表剂中常用它,因其有辛温发散之功而不燥不峻,向有“风药中之润剂”的称誉,代表方如大家熟知的荆防败毒散、五虎汤(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白芷),《证治准绳》防风汤(防风、葛根、桂枝、当归、秦艽、茯苓、杏仁、黄芩、甘草、生姜)等。此外亦多用于风寒湿痹,《百一选方》之蠲痹汤,《千金方》独活寄生汤,方中都有防风。止汗,则早见于宋人方书,如《易简方》用防风、川芎、人参为末,治“睡中盗汗”;《仁斋直指》龙胆散用龙胆草、防风为末,治“盗汗有热”,李时珍《本草纲目》用防风去芦为末,每服二钱,浮小麦煎汤送服,或防风用麦麸炒过,猪皮煎汤下,并治“自汗不止”,皆可为例证。也正因防风有止汗的功效,所以“玉屏风散”以防风与黄芪、白术相配,用以治疗自汗。后来叶天士移用此方治疗脾肺气虚,皮毛不固之“数数(频频)伤风。”从来论者咸以为方中防风的作用是“引黄芪至表”,“助黄芪达表”、“防风系黄芪白术达表之引经药。”黄芪本有达表固表之功,未必一定要借防风才能达表,白术也能走表,仲景治风湿在表即有麻黄加术的先例。
防风是风药,风药皆升,且其色黄、味甘,及肝脾经,其性又柔和,故叶天士用补中益气汤,每嫌升麻太过,多以防风代之。至于痛泻要方之用防风,其用意也在于升健脾阳。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的毒,,绿豆能解巴豆的毒,所以说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

川芎的副作用-川芎中毒解救

(Rhizoma Chuanxiong)
【别名】芎穷、小叶川芎。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不良反应】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川芎嗪。口服偶有轻度消化道症状、如胃部不适、腹痛等,口干、嗜睡、头晕、月经过多、一过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及变态反应(药物热、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注射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

【治疗与解救】消化道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出现变态反应可对症治疗,服用维生素C和抗过敏药物等。其他症状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关键词: 功效 作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