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景点正文

比萨斜塔怎么样,好玩吗?比萨斜塔相关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2 08:47:37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204
关于比萨斜塔怎么样,好玩吗?比萨斜塔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比萨斜塔的简介
2、比萨斜塔建筑特色
3、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4、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5、请问为什么这座塔叫作比萨斜塔?
6、比萨斜塔斜多少度
7、比萨斜塔会倒吗
8、请介绍一下意大利名胜比萨斜塔?
9、比萨斜塔的英文介绍,附翻译!

 

1、比萨斜塔的简介


简介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278年—15世纪),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建造历史】
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开始于1173年8月,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设计者至今未知。

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意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注:实为1173年8月,当时比萨使用的纪年同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相差一年)。这个年份也多次出现在历史档案和同时代的编年史中。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现在人们清楚地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但是1185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

【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倾斜的原因和趋势】
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在14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1毫米。

【维修】
因为比萨斜塔的倾斜和它同时具有的美丽,从1173年建造伊始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造过程中,起初人们先是采用特殊的建筑设备试图阻止倾斜的继续,其后又替换掉柱子和其他破损的部件,现在人们又在地基间插入材料,大大地减少了倾斜程度,保证塔楼能够维持更长时间而不倒塌。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投入,对比萨斜塔维护的研究工作有了进展,专家成立委员会评估任何一个可能导致倾斜加剧的危险可能性,并研发阻止继续倾斜直至逆转倾斜的方法。

由于倾斜程度过于危险,比萨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游客开放,经过12年的修缮,耗资约2500万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游人开放。

【数据】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目前的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

【文化】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另据记载,1612年有一个人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但他是为了反驳伽利略而作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两球并没有同时到达地面。

入选世界遗产

1987年4月,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提名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为世界遗产,认为其满足以下四个获选条件:

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奇迹广场上的四座建筑堪称建筑杰作,它们在空间上的设计从艺术上角度是独一无二);

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奇迹广场的建筑深刻影响了从11世纪到1284年的建筑发展和14世纪的艺术发展);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奇迹广场包含了几座典型的宗教建筑,各自拥有不同的宗教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典范);

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19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铜制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小摆动的等时性定律,这是他动力学研究的序幕。在比萨斜塔顶的实验使他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奇迹广场上的两座建筑直接同物理学的历史相联系)。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其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第395号。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7918.html?wtp=tt



2、 比萨斜塔建筑特色


比萨斜塔的建筑特色:


一、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

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二、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


三、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扩展资料:

对倾斜建筑特色形成原因的求证:

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在1178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

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

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

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

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

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

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而且一直不断地向下倾斜。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


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


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萨斜塔


 

3、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人们目前还难以预言比萨斜塔今后的命运,但仍感叹它斜而不倒的壮观景象。比萨斜塔,始建于1174年,历经了176年,终于在1350年建成。比萨斜塔其实是古代教堂的钟楼,共八层,高54.5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筑而成,总重量达1.42万吨。塔体呈圆形,底层共有15根巨柱支撑,二层至七层各有石柱30根,顶层略小,有石柱12根,大钟置于顶层。塔内有294阶楼梯,可盘旋登上楼顶,远眺比萨市全景。比萨斜塔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范本,塔身洁白,雕刻精美,雄伟壮观。但塔身倾斜,令人感到有摇摇欲坠之感。   
比萨斜塔开始建造时,塔身端直,但建到第三层时结构原因发生倾斜。为什么会发生倾斜呢?
原因有三:一是塔建造在古河流泥沙冲积的平原上,地质松软;
二是地基处理太浅,只有3米;
三是此塔全用巨石建造,本身重量太大,地基负荷超重。因此建到三层便中途停工,这一停便是94年,到了第95年才继续施工,于1350年才建成了此塔。塔建成后塔顶偏离垂直中心就达2.1米,成了斜塔。据测定从1829年至1910年,平均每年倾斜3.8毫米,经过600年的风雨沧桑,塔身倾斜度达到了5.3度,偏离中心达4.4米,岌岌可危,但经过1972年当地的地震,塔体还是倾而不倒,巍然屹立,因此斜塔更加闻名遐尔,吸引了世界各国游人来此观览。   
为了抢救斜塔,1930年曾给塔基灌浆,做加固处理,见效甚微。1965年和1973年意大利政府曾出高价1万至2.5万英镑向世界各国征集纠斜方案。1990年意大利政府为了保证游人的安全,关闭了斜塔。此后继续征集方案,最终还是由聪明的中国人的方案中标施工,采取了地基挖出100吨土等措施处理了地基,经测定塔再未倾斜,还扶正了5毫米。因此近年来斜塔又向游人开放,可登塔观光。作为中国游人来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比萨斜塔另一个驰名的原因,就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1590年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一般人认为同样两块石头落地,必然是重的先落地,实际则不然,伽利略登上斜塔塔顶,一手拿10磅的铅球,一手拿1磅的铅球,结果是以同样的速度落地,打破了人们对自由落体的偏见有说是当时的建筑师为了表示其才华, 故意建了斜塔, 给傻瓜的後人头疼,来挽救它.
 

4、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原因:

比萨斜塔竣工于1350年,但是工程早于1174年就开始了。当年,工程进行到第三层时,人们就发现,由于地基、建筑结构等原因,塔身出现了倾斜。于是工程中断了。后来,当政者变了,又延请了新建筑师继续了此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增大,目前已达到4.5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可能正是由于它的斜,和别人不一样,名气应了“歪打正着”,变得越来越大,参观者络绎不绝。

为了确保游人的安全,并保护这一罕见的古迹,避免其因过度倾斜而倒塌,意大利政府不得不于1990年取消了比萨斜塔的对外开放,加固和纠偏工程自此开始。 

目前,斜塔地基下的一百吨污物已被清除,已比年初时拉正了二寸。专家讲,工程完成后,斜塔会比原来拉正六寸,倾斜度将减少50厘米,即偏离垂直面四米。这样,斜塔可再安全度过250年。另外,地下还有重达八百吨的铅块在支撑着地基。

有些学者认为,是建造此塔的建筑师有意为之,从而来显示自己的建筑才华。这个建筑师就是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他运用建筑上预应力结构的原理,在观察了此地的地形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后,有意使塔的重心向南倾斜。现在650年过去了,钟楼不仅未倒,就连一条裂缝也没有。

扩展资料:

比萨斜塔的正确参观姿势:标志性的斜塔是所有人都想要去比萨的原因所在。不过一旦你感受过奇迹广场的疯狂景象(乱七八糟的草坪,踢足球的校队,摆姿势拍照的混乱人群……),你很有可能只想逃离这座城市。

为了避免在离开时对欧洲这座最伟大的地标之一感到失望,可以将斜塔及其超大的广场留到当天的晚些时候去参观—或者,更好的办法是等到天黑后再去领略其迷人氛围(6月中旬至8月),届时夜色为这座闪闪发光的白色建筑笼罩上某种魔力,旅游大巴也早已离开。

参观比萨斜塔时,每次仅限40人上塔,8岁以下儿童禁止入塔/上塔,8~10岁儿童必须有成年人牵着。参观需要30分钟,而且还要攀登300多级偶尔湿滑的台阶。所有包—包括手提包,都必须在检票口隔壁的免费寄存处寄存。能带上塔的大概只有照相机。

参考资料:比萨斜塔 百度百科


 

5、请问为什么这座塔叫作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加上之后塔建成,塔顶中心偏离了垂直中心线2.1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塔身还在不断倾斜。因此被后人称作“比萨”斜塔。


 

6、比萨斜塔斜多少度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目前的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
 

7、比萨斜塔会倒吗


该塔竣工于1350年,但是工程早于1174年就开始了。当年,工程进行到第三层时,人们就发现,由于地基、建筑结构等原因,塔身出现了倾斜。于是工程中断了。后来,当政者变了,又延请了新建筑师继续了此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增大,目前已达到4.5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可能正是由于它的斜,和别人不一样,名气应了“歪打正着”,变得越来越大,参观者络绎不绝。
为了确保游人的安全,并保护这一罕见的古迹,避免其因过度倾斜而倒塌,意大利政府不得不于1990年取消了比萨斜塔的对外开放,加固和纠偏工程自此开始。
目前,斜塔地基下的一百吨污物已被清除,已比年初时拉正了二寸。专家讲,工程完成后,斜塔会比原来拉正六寸,倾斜度将减少50厘米,即偏离垂直面四米。这样,斜塔可再安全度过250年。另外,地下还有重达八百吨的铅块在支撑着地基。
 

8、请介绍一下意大利名胜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
  比萨斜塔于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约2米余,塔体总重量达1.42万吨。
  在底层有圆柱15根,中间六层各31根,顶层12根,这些圆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构成了八重213个拱形券门。整个建筑,造型古朴而灵巧,为罗马式建筑艺术之典范。钟置于斜塔顶层。塔内有螺旋式阶梯294级,游人由此登上塔顶或各层环廊,可尽览比萨城区风光。

  建塔之初,塔体还是笔直向上的。但兴建至第三层时,发现塔体开始倾斜,工程被迫停工。塔体出现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强度差,塔基的基础深度不够(只有3米深),再加上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非常重,因而造成塔身不均衡下沉所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建筑师对当地地质构造缺乏全面、缜密的调查和勘测,使其设计有误、奠基不慎造成的。塔停建96年后,又开始继续施工。为了防止塔身再度倾斜,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采用不同长度的横粱和增加塔身倾斜相反方向的重量等来设法转移塔的重心。但由于建成的三层倾斜已成事实,所以,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点还是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600多年来,因松散的地基难以承受塔身的重压,仍然继续而缓慢地向南倾斜。塔基南面已开始下沉。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塔已向南倾斜了大约30厘米,斜度达到8度,塔身超过垂直平面5.1米。1972年10月,意大利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使斜塔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整个塔身大幅度摇晃达22分钟之久,极其危险。幸运的是,该塔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倾”的现象,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
  据说,1590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过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他使两个重量不等的铁球从塔顶垂直自由落下,结果同时着地,从而一举推翻了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速度也不同的定理。由此,比萨斜塔更加名噪全球。

  为了使这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建筑物免遭坍塌之厄运,从19世纪开始,人们就对其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1930年,有关部门在塔基周围施行灌浆法加以保护。意大利政府还于1965年和1973年两次出高价向各界征求合理的建设性意见。有趣的是,正当有关专家选择方案、计划动工时,经比萨大学用高精度电子仪器测定证明,1978年该塔仅倾斜0.027毫米,几乎停止了倾斜。而最近两年,更有改“斜”归正的趋势,已朝垂直方向转回3.15毫米。据专家称,这主要是由于1984年以来该地连续多场大雨,造成比萨周围地面的湿度增加,水分渗入地下,使塔基发生变化所致。
 

9、比萨斜塔的英文介绍,附翻译!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talian: Torre pendente di Pisa or Torre di Pisa, English: Leaning Tower of Pisa) was built in August 1173. It is an independent bell tower of the Cathedral of Pisa City, Italy. It is located in the Miracle Square north of Pisa City, Tuscany Province, Italy.
The vast lawn of Miracle Square is dotted with a group of religious buildings: Cathedral (built in 1063-13th century), baptism hall (built in 1153-14th century), bell tower (i.e. Leaning Tower of Pisa) and cemetery (built in 1174). Their exterior walls are made of opalescent marble, which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t form a unified Roman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s behind the Cathedral of Pisa.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s 58.36 meters high from the foundation to the top of the tower, 55 meters high from the ground to the top of the tower. The wall of the bell tower is 4.09 meters wide on the ground and 2.48 meters wide on the top of the tower. Its total weight is about 144553 tons.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22.6 meters above the foundation. The area of the circular foundation is 285 square meters, and the average pressure on the ground is 497 kPa. The inclination angle is 3.99 degrees, 2.5 meters away from the outer edge of the foundation and 4.5 meters out of the top. Tilt was first found in 1174.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关键词: 斜塔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