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景点正文

碧落碑怎么样,好玩吗?碧落碑相关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2 08:42:50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259
关于碧落碑怎么样,好玩吗?碧落碑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篆书应写哪些碑帖呢?
2、碧落的引证解释
3、运城有什么好玩的
4、家乡的古塔5、6十字怎么写
5、《南风歌》全文是什么?
6、写有一篇关于风阳龙兴寺的说明文
7、山西运城的旅游景点有那些?
8、山西运城有那些历史故事
9、2016山西省运城市临漪县高考生考场

 

1、篆书应写哪些碑帖呢?


《碧落碑》全称《李训等为亡父母造大道尊像》
大盂鼎铭文 (篆书)
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 (篆书)
毛公鼎铭文 (篆书)
秦石鼓文 (篆书)
汉袁安袁敞碑 (篆书)
宋拓天发神谶碑 (篆书)
邓石如篆书 (篆书)
清杨沂孙篆书 (篆书)
吴大潋临金文三种 (篆书)
赵铁山篆书 (篆书)

2、 碧落的引证解释


1. 道教语。天空;青天。
唐 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前蜀 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所贵者达诚碧落,荐寿皇躬。”《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今者小神偶然闲步碧落之间,听得夫人礼告至诚。” 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祗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郁达夫《沉沦》:“他看看草木虫鱼,看看白云碧落,便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陈玄《游仙梦》:“乘风游碧落,踏浪溯黄河”。
2. 见“ 碧落碑 ”。


 

3、运城有什么好玩的


永济市
普救寺 - 爱情圣地 AAAA级 五老峰 - 国家级森林公园
鹳雀楼 - 中华四大名楼之一 黄河大铁牛 - 中华瑰宝
王官峪 - 国家级风景名胜 万固寺 - 中条第一禅林
蒲津渡遗址 -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栖岩寺塔 - 北周建德年间建寺
扁鹊墓与扁鹊庙 - 古代神医 杨贵妃故里 - 唐代大美人
舜帝山 - 山水文园

新绛县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龙兴寺 - 会冒烟的奇塔 龙兴塔 绛守居园池 - 仅存隋代官家园林
文庙 - 特色的古建筑群落 天主教堂 - 哥特式教堂
稷益庙 - 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 福胜寺 - 唐代古寺
白台寺 - 乡村边的小寺院 绛州三楼(鼓、钟、乐楼) - 全国仅此三楼鼎立
碧落碑 - 书法史上的珍品 清真寺 - 西亚伊斯兰教堂建筑风格

芮城县
永乐宫 - 壁画艺术宝库(大纯阳万寿宫) 圣寿寺舍利塔 - 宋代画风清晰可辨
匼河遗址 - 旧石器文化遗址 西侯度遗址 - 旧石器文代遗址
大禹渡 - 黄河名珠 广仁王庙 - 古魏城城垣遗址内
圣天湖 - 黄土高原第一湖

垣曲县
历山风景区 - 华北最大原始森林 小浪底风景区 -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
望仙风景区 - 北方的九寨沟 蝴蝶山庄度假村 - 望仙风景区

万荣县
后土祠 - 中华祖祠 飞云楼 - 天下第一木楼
李家大院 - 晋南独一无二巨商豪宅 薛瑄家庙 - 明代思想家
万荣笑话博览园 - 笑文化基地

稷山县
青龙寺 - 元代壁画代表 稷王庙 - 农神庙宇之冠
稷山大佛寺 - 土雕大佛气势雄伟 宋金墓群 - 地下宫殿
稷山法王庙 - 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夏 县
司马温公祠(司马光) - 史胜故地 泗交风景区 - 避暑胜地
夏县温泉 - 游览与疗养的好去处 堆云洞景区 - 小布达拉宫
禹王城遗址 - 战国旧城

河津市
真武庙 - 藏麟卧龙道教圣地(九龙庙) 龙门- 传说中鲤鱼跳龙门
薛仁贵故里 - 唐朝名将

闻喜县
中华宰相村 - 裴柏村 闻喜文庙

平陆县
傅说庙 - 古文中的“版筑”还记得吗?

绛 县
东华山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最低 太阴寺 - 佛教古寺
 

4、家乡的古塔5、6十字怎么写


龙兴寺,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龙兴路北端高阜之上。该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龙兴寺。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建筑几乎毁之殆尽,唯有塔院得以幸存。宋时,太祖赵匡胤寓居于此,改寺为宫,后僧人占居,恢复龙兴寺之名。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龙兴宝塔等。1990年,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绛县委、县政府向社会集资,组织义务劳动,抢修了龙兴塔基和寺院,修建于山门,建起108级青石台阶,修建了碧落碑亭等,使龙兴寺面貌焕然一新。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中间为“毗卢佛”,西为“释迦佛”,东为“卢舍那佛”。佛像面容丰满,神态安然,均为宋金时期的彩塑珍品。殿前殿后还陈列有许多的石碑,著名的有“碧落碑”,为唐代皇室李氏家族所立,碑文集各家书法之长,独具特色,是古代书法作品中的精品。

大殿后就是龙兴宝塔。据碑文记载龙兴塔始建于唐,原为八级,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包以外皮,并增高至十三级。塔呈八角形,高约43米,全部用磨光的青砖砌成,塔身各檐下的斗拱等均为仿木结构,塔的每级上均有额题,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柱擎天、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六鳌首戴、七星召应、八风协律、九陌看花、十园蓉境、十方一览、十二碧城、十州三岛。该塔结构精巧,体态秀丽,颇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雄伟气势,登上宝塔顶后,绛州古城一览无余,景色如画。令人更感神奇和迷惑的是,该塔曾多次“冒烟”。据《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载:“光绪乙亥(公元1875年),塔顶冒烟,佥为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这年大旱。之后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时间老人传说也亦冒过“烟”。
 

5、《南风歌》全文是什么?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舜帝《南风歌》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晋南半壁,地镂天工。煌煌兮热土,北依吕梁东峙中条,晋陕豫黄金三角;滔滔乎黄河,西邻陕渭南接三门,古文明源远流长。世纪曙猿,揭秘人类起源;西侯度人(1),薪燃万代之光。尧传虞舜,神州发祥;舜禅大禹,华夏发韧。三山齐闻,四海并喻:今之运城,古之河东!

遥思舜帝,敬天孝祖,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开创文明之肇始;也闻禹王,德播四疆,凿龙门,疏河浚,治河溃,三过家门而不入。神邑圣主,天降治世良臣;《史记》《尚书》,所表见皆不虚。风后记寒暑,传千载不二历法;后稷授稼穑,播万世五谷丰登。螺祖教蚕桑,经丝纬线,遮蔽寒来暑往;敤首传丹青,工笔写意,点染锦绣河川。噫!神州百业,若网在纲,有条不紊;舜抚七弦,微笑如霞,唱吟《南风》!

舜日禹风,河东如许风流人物;史海钩沉,运城多少慷慨志士?春秋范蠡,积居治产,数旬获利巨万;战国猗顿,畜牧营盐,十年息不可计。名将廉颇,德威并盛,慨然一出《将相和》;客卿张仪,纵横权变,智谋一卷《战国策》。荀子以礼传天下,道德万世不易;关公恃义封大帝,忠勇千秋彪炳。汉人司马迁,负辱著《史记》,无韵《离骚》、史家绝唱;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金科玉律、无上宝典!薛仁贵,箭定天山,爱民若子;王之涣,《登鹳雀楼》,传乎乐章。四杰之一王子安,《腾王阁序》名篇不朽;八家第二柳宗元,《柳河东集》文辞隽永。一阙《窦娥冤》,难释曲圣无穷恨;通篇《长恨歌》,泪洒玉环霓裳衣。戊戌君子杨深秀,维新变法,舍身为中华;抗日名将傅作义,和平易帜,北平免兵燹……

山寺塔庙林立,胜境何处通幽?关帝庙:虹桥卧波,莲开碧流,忠义“万代瞻仰”;牌坊楼阁,亭台水榭,仁勇“威震华夏”。普救寺,十方禅院无尚浮屠,击石则蛙鸣:普天下佛寺无过;莺莺塔,一塔耸天百鸟翔集,红娘发宿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古木森森,铺翠叠绣,异卉流芳,夜至凤凰谷,月移惊山鸟;苍穹横隐,灵峰兀立,瀑布飞泻,日来五老峰,三伏沐凉风。宰相村,盛名宰相五十九,华夏独此一家;永乐宫,眷侣神仙三百余,中外绝无仅有。后土祠,中华祖祠,女娲云游,天下祭祀;傅说庙,殷商圣人,起于版筑,万民敬仰。穷千里之目,需更上一层鹳雀楼;观书法珍品,赏新绛龙兴碧落碑。飞云楼,榫卯楔合,高耸凌霄,云蒸霞蔚;万固寺,中条禅林,石根流碧,松顶飘风。龙门古渡,溯流而上,鲤鱼三跃披龙鳞;黄河铁牛,值守蒲津,波涛九曲夜听吼。中国死海,黑泥活肤,盐哺万民,堪称:千古中条一池雪;宋金墓群,雕梁画栋,抚古追昔,叹曰:昨日黄花一场梦……

三晋要津,引十万铁甲逐鹿;古之雄城,为历代兵家必争。假虢伐虞,辅车相依唇亡则齿寒;韩原争雄,秦晋反目黎民遭涂炭……中条大战,倭寇授首,八百壮士身赴死;运城攻坚,三战三捷,万余顽军俯称臣!嗟乎!河东古城,有德者据兮!

南风之薰兮,日丽风和;南风之时兮,飞鸟竟歌。新绛花鼓,中原之瑰宝;稷山抬阁,奥运扬盛名。永济蒲剧,蜚声全国;临猗眉户,声名远播。万荣笑话,诙谐幽默,彰显倔强精神不屈志;晋南土语,韵味悠长,传唱一方水土一方人。剪纸惟妙惟肖,异彩纷呈;面塑活灵活现,构思精绝。年画精工兼写意,唢呐吹伤鸟飞徊。嗟乎!舜歌《南风》,解民之愠兮;禹制《九招》(2),有凤来仪兮!

伟哉!一千年沧桑看北京,五千年文明看河东!

河东,中华民族滥觞之地;运城,华夏子孙寻根之所。舜殁鸣条岗,灵山建帝陵。任贤惩巨恶,孝悌治天下。心怀众苍生,忧心唱《南风》。帝谓之曰:天下一人饥则我饥,天下一人寒则我寒。呜呼!似此先祖,岂不解天下黎民之愠乎?

俱往矣。故人西去,风流皆散尽;舜歌禹乐,华章看今朝!古城新颜,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夙夜匪懈,视听唯民,力求与时进。五教昌明,德育由之昌盛;五刑清肃,法治因以成章。百业俱兴盛,财阜民丰;商贾顺天理,义取四方。山西铝厂,雄踞亚洲;运城制版,万国列首。一池硝盐,数项名牌,中国化工龙头;万亩果林,千里飘香,神州交口赞誉!南风广场,凤凰浴火,五龙交蟠,弘扬虞舜德威;禹都集贸,凛凛古风,北货南趸,传散帝都昌盛!康杰中学,溢智健体殿堂扬名;运城学院,莘莘学子济济满堂。十万人家银线连,笑语瞬息可至;纵横阡陌道通畅,铁马奔流长歌!噫!梨枣脆而香,石榴甘且红。麦田千顷荷实丰,棉花万朵绽笑颜。嗟乎!蓝天碧水,柳绿掩翠烟,佑我淳朴百姓;绿色农产,桃红含宿雨,养我万民健康!河东沃土,耕作晨昏,家庭和美兮,内平外成;黄河故道,渔舟唱晚,友爱相亲兮,共赴康庄!再续《南风》新篇;奔小康臻大同,安天心顺民望,兴我和谐家邦!

注释:

(1):世纪曙猿,意为“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1994年,中美科学家在运城垣曲县发现 “世纪曙猿”的化石。这是生活在4500万年以前的中始新世中期、比非洲的发现早1000万年的高等灵长类。西侯度人,位于芮城县西侯度村。从遗址动物烧骨中发现,180万年前他们已经使用了火。

(2)《史记》记载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引来凤凰随乐盘旋起舞。
 

6、写有一篇关于风阳龙兴寺的说明文


我的祖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名胜古迹。而在山西也是,在我的家乡,也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比如说:绛守居园池、文庙,龙兴寺,钟楼、鼓楼、乐楼等。在这些名胜古迹中,我最喜欢龙兴寺。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它吗?
龙兴寺,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龙兴路北端高阜之上。该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龙兴寺。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建筑几乎毁之殆尽,唯有塔院得以幸存。宋时,太祖赵匡胤寓居于此,改寺为宫,后僧人占居,恢复龙兴寺之名。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龙兴宝塔等年,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绛县委、县政府向社会集资,组织义务劳动,抢修了龙兴塔基和寺院,修建于山门,建起108级青石台阶,修建了碧落碑亭等,使龙兴寺面貌焕然一新。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中间为“毗卢佛”,西为“释迦佛”,东为“卢舍那佛”。佛像面容丰满,神态安然,均为宋金时期的彩塑珍品。殿前殿后还陈列有许多的石碑,著名的有“碧落碑”,为唐代皇室李氏家族所立,碑文集各家书法之长,独具特色,是古代书法作品中的精品。
大殿后就是龙兴宝塔。据碑文记载龙兴塔始建于唐,原为八级,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包以外皮,并增高至十三级。塔呈八角形,高约43米,全部用磨光的青砖砌成,塔身各檐下的斗拱等均为仿木结构,塔的每级上均有额题,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柱擎天、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六鳌首戴、七星召应、八风协律、九陌看花、十园蓉境、十方一览、十二碧城、十州三岛。该塔结构精巧,体态秀丽,颇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雄伟气势,登上宝塔顶后,绛州古城一览无余,景色如画。令人更感神奇和迷惑的是,该塔曾多次“冒烟”。据《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载:“光绪乙亥(公元1875年),塔顶冒烟,佥为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这年大旱。之后1937年年年等时间老人传说也亦冒过“烟”。最近一次是1993年8月份,塔顶“冒烟”,观者有万余人,连冒七天。其原因至今仍为一个谜团,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定能解开此谜。
我不仅爱我家乡的龙兴寺,而且更爱我的祖国。
 

7、山西运城的旅游景点有那些?


盐池、关帝庙、五老峰、黄河大铁牛、普济寺、鹳雀楼、万固寺、永乐宫、王观浴、雪花山、凤凰谷、舜帝陵
 

8、山西运城有那些历史故事


山西运城历史故事:

故事一:

相传五千年前,西陵(今夏县西阴村)有位姑娘叫嫘(léi)祖,她发现桑树上有一种能够吐丝作茧的昆虫,吐出的丝细而结实,便把其捉来试养。

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嫘祖发现茧壳被浸湿后,套在棍子上用手撕捻线,可以拉出长长的银线,就把这种线叫做“丝”。她又把丝织成布,人们称它为“绸”,绸代替了树叶和兽皮,人们从此就有衣服穿了。

《通鉴外纪》赞扬嫘祖“治丝茧以供衣服”。嫘祖养蚕缫丝,“教民育蚕”,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尊为“先蚕娘娘”。黄帝听说了嫘祖的事迹后,心生爱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夏县西阴村曾建有先蚕娘娘庙,庙内供有先蚕娘娘像,但后来毁于战乱。

故事二:

这里是人类远祖的故乡,在我市垣曲盆地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里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的圣火,西侯渡遗址挖掘出土的“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前。

故事三:

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盐业基地运城盐池,盐池的开发历史也在4000年以上。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地坛,中国最早的“地坛”万荣县的后土祠。这里是琴诗书画衣食住行的重要发源地。琴就是指当年舜帝曾在盐湖之畔,抚五弦之琴,吟唱《南风歌》。

诗就是指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魏风》中,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伐檀》、《硕鼠》。“书”就是说中国书法最崇尚的是“书圣”王羲之,而“书圣”的老师卫夫人,就是运城夏县人。

画就是说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敤首是绘画的发明人,运城的舜帝陵就有她的许多遗存。衣就是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食就是在尧舜时代,周氏始祖后稷出任农官,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推广农业技术。

住就是在殷商时期,傅说发明了版筑技术,实现了先民由半穴居状态转移至地面住宿的时代性跨越。行就是指奚仲发明了古代用车,风后发明了辩识方向的指南车。

故事四:

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灿烂。荀况、廉颇、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司马光、关羽、吕洞宾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

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尤其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候一门”。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声名远播。

故事五:

这里的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遍布全市。以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西阴遗址、禹王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古遗址群;有以舜帝陵、晋文公墓、司马光墓、扁鹊墓等为代表的古墓葬群;有以关帝庙、后土祠、永乐宫、普救寺、堆云洞等为代表的寺庙道观群。

有以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莺莺塔等为代表的楼塔群;有以东汉建宁残石、司马温国公神道碑、碧落碑、平淮西碑等为代表的碑碣群;有以永乐宫壁画、稷益庙壁画等为代表的壁画群;有以唐开元大铁牛等为代表的铸雕群;有以历山、五老峰等为代表的名胜景观群。

现存各种古建筑1600多处,国保文物4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保文物92处。这些名胜古迹、文物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一道道奇特的风景线。

这里的绛县飞龙、关公锣鼓、稷山花鼓、万荣笑话以及剪纸、布艺、根调、云雕、面塑也都是运城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的奇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运城


 

9、2016山西省运城市临漪县高考生考场


运城市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2008

运城市地处山西省的西南端,与陕西、河南隔河相望,东西长约201.87公里,南北宽约127.47公里,总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1.8─13.7℃,年平均降雨量在490─620毫米之间,无霜期为186─235天。全市辖2市1区10县,3个省级开发区,215个乡(镇办事处)和3334个村委会。总人口473万,其中农村人口404万,占总人口85.4%。

运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0余种。经地质堪探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有21种。其中铜矿储量属全国第六位;盐湖资源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

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相结合,形成了运城市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已知难管束野生植物约有1042种,其中大部分为经济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名列全省之首,共有128科,539种,野生动物有56科,157种,象梅花鹿、褐马鸡、黑鹳、白鹳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运城市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物古迹,风光名胜遍布全区。历史传说中的“后稷稼穑”、“嫘祖养蚕”、“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等故事均发生在这里。三国名将关羽、八仙之一吕洞宾、一代名妃杨玉环、思想家荀况、政治家柳宗元、史学家司马光。戏剧家关汉卿、唐代名相裴度、科学家裴秀、文学家王勃、王维、王绩、教育家王通、《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以及开中华民族经贸之先河的春秋时期商人漪顿都是这里人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区南中条山下,涑水河畔。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组成,总面积 130平方公里,所产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含有多种钠钙物质,是全国有名的盐产地之一。盐池的开发约有4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盆地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晋问》中曾经形容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畔畹,交错轮回,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垠。”现在的运城盐池,计盐类储存量达8394万吨,是山西省多种重要化工原料产地。

  池神庙:座落在运城盐池北岸卧云岗上。座北朝南,背山临水。可俯瞰盐池湖水,远眺中条秀色。山上的葱笼松柏与山脚下的皑皑银湖相互映衬,风光别具一格。唐代宗李豫封盐池神为灵庆公,修建灵庆公祠,为地神庙的前身。唐德宗李适曾亲临盐池祭祀。池神还有东西之分,宋徽宗赵佶封东池神为资宝公,西池神为惠康公,随后,又进爵为王。元世祖忽必烈赐庙号为“宏济”,元成宗铁木耳加封神号“广济永泽”。明洪武初年始称盐池之神。明嘉靖十四年(1535)重建神庙,主要建筑群包括前部的山门、过殿,中部并列三座戏台及东西配殿和套院,后部三座大殿并立,皆为重檐九脊十兽歇山式屋顶,雕梁画栋,精致壮观。

盐池风光

  泛舟禅师塔:运城市西北五公里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寺宇早毁,古塔独存。泛舟为唐代报国寺禅师,圆寂后筑塔祀之。据塔铭记载,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年)节度使曲环建造。塔为圆形,通高十米、塔基为圆筒形,由下而上略有收分。塔身有束腰须弥座,砖雕壶门用隔柱相间,中空,正南面开门,门槛、立颊、门额全都为石雕,内室六角形,上部为藻井。门侧雕有破子棂窗,比例与木构实物近似。塔侧镶有塔铭,记述泛舟生平及其建塔经过,甚详。塔檐逐层叠涩而成,两层山花蕉叶与覆钵之上为宝珠塔刹,造型古朴,雕刻粗细相间,为我国唐代圆形古塔中的典型实例。

  太平兴国寺塔:矗立于运城市的安邑镇内东北隅,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0),原名南海塔。塔平面为八角形,原高86米,13级,现存71米,11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塔从顶端裂至第七级,缝宽一尺有余。万历年间,在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复合,是为奇观。

太平兴国寺塔

  龙门激浪:龙门亦名禹门口,位于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峪中。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赞叹,可见黄河狂涛在此声势之大,桀骛不驯。唐诗“咆哮万里涌龙门”,形象地勾画出龙门三激浪的壮观景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后人因为怀念大禹治水功德,称之为禹门,并延传后世。由于禹门是秦晋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便被称为“禹门口”。黄河水流经禹门口,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奔腾的黄河,受到峡谷约束,勃然大怒,横冲直撞,雷霆万钧,却被静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溃到峡谷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掉过头来,反扑对岸巨石,又一次咆哮着,飞出层层凌空雪浪。回撞河床中的巨大礁屿,再一次疯狂地咆哮起来,将一道道水柱喷入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落入谷底,跳出龙门。这龙门三激浪,是黄河千百年来的奇观,激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如今,龙门口已新建起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沟通了秦、晋两省。三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

  薛仁贵寒窑:位于河津县城东五公里的修材唐代大将薛仁贵的故居。寒窑中,有一洞为白袍洞,因薛仁贵为将时被称为白袍将军而得名。洞内塑有薛仁贵及妻柳氏坐像两尊,为后人怀念而奉祀。修村南,白虎岗东一公里处百底村东侧,是薛仁贵当年射雁的汾河湾。

  万固寺:位于永济县城西南13公里的中条山山腰,以“多宝佛塔”著称,与普救寺的“莺莺塔”遥相对峙。此庙始建于唐代建中八年( 854),宋、明两代都曾重修。寺依山势建造,随地势而逐级升高。山门有“第一禅林”砖雕匾额,甚为醒目。火山门,建筑有大雄宝殿、药师洞、寺僧经院。院内塔前为水陆殿,塔后为无梁殿,最高处为罗汉殿。寺院正中的“多宝佛塔”,塔身完好无缺,外现平面八角形,高54米,13层,砖塔斗拱层迭,每层有门,可通往平台。

万固寺多宝佛塔

  历史古都夏县:位于运城市区东北30公里处。西环谏水,东踞中条,南临盐海,北依鸣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故名夏县。又是神禹旧都,素有禹都美称。禹王皇城遗址和司马光祖坟现存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中的始创采桑养蚕的螺祖,商代父子双宰相巫咸、巫贤等都出生在这块宝地。

  夏县温泉:位于夏县城东2.5公里的春燕山脚下,林木掩映,山清水秀,是理想的疗养地。疗养院现有温泉井三眼,热源丰富,水温分别为42度、48度、45度。为不同季节供水带来方便。水中含有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矿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疗养院与有关部门研制出各种药物,增设理疗、按摩、牵引等配合治疗。

  司马光墓:位于夏县水头乡小晁村,坟茔占地三公顷余。司马光是宋代著名史学家,《资治通鉴》作者,宋哲宗时名相。墓葬分茔地、碑楼、碑亭、碑碣、余庆禅院等几部分。茔地位于右翼,禅院位于左翼,碑楼在最前方。碑楼高大壮观,内有“司马温公神道碑”一通,碑身厚硬高大,系明嘉靖年间仿宋碑复制,碑文为苏东坡撰写,额上镌刻“忠清粹德之碑”,为宋哲宗御篆。

  禹王城址:在山西夏县城西北75公里中条山麓,临涑水河,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记》、《水经注》等记载,夏禹曾在此建都,因而县以夏名。在禹王乡有古城址大、中、小三座。大城面积广袤,部分建在峨嵋岭上,墙高耸,出土大量春秋战国遗物和汉代砖瓦。中城居西南,与大城紧连,出土上有云纹的瓦当和上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铭砖。小城毗邻中城,城旁有“青台”遗迹,附近有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礼器陶范和钱范,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经由史籍考证,大城即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

  堆云洞:在山西夏县城西23公里稷王山下上牛村。沟壑两侧,黄土崖壁夹峙,中间土岗耸立,高近百米,洞水环绕,东流入涑水河。岗上松林苍翠,堆云洞即在土岗之巅。布局严谨,亭台楼阁,层迭有致,气势颇为壮丽。由于地势高凸,环境幽邃,雨后云雾萦回于此,故名。洞为明代的建筑,清时增修。现存北极台、笔峰、三皇阁、三圣殿、真武殿、三王祠(牛王、马王、药王)、白衣大士祠等主要建筑,形成一组殿阁庭院相连的道观建筑群。庙内有石刻“堆云洞图”,描述兴盛时期的洞景。清人慕其景色幽雅与建筑壮丽,有诗八首,题为双涧合流、石穴隐云、路盘晚霞、笔峰留月、高台孤耸,是堆云洞的真实写照。

  风陵渡:位于芮城县西南端,黄河北岸、同蒲铁路线上,是晋、豫、陕交通要冲,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相传黄帝与蚩尤争战,黄帝重臣风后阵亡,埋葬于此,冢名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故称风陵关。因唐代圣历年间曾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登临河岸边的凤凰嘴上,远眺潼关,太华、崤函历历在目,脚下黄河波浪滔滔,气势雄伟。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在芮城县城北面四公里古芮国魏城遗址的北部。庙内所奉祀的水神封号“广仁王”,因以名庙。由戏台、厢房、正殿组成,属四合院形制庙堂建筑。正殿为唐大和五年( 831)修造。面宽五间,深三间,屋顶坡度平缓。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庙内现存唐代元和三年( 802)、大和六年( 832)石碑两通,是研究我国古代地方沿革及水利史的重要资料。该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寿寺舍利塔:芮城县城北里许。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时曾予重修。现仅存宋建砖塔。增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约 48 米。塔身锥形,逐级向内收缩,檐下砖雕斗拱,完全仿木结构形制,古朴苍劲。塔中空。直达顶层,各层原有楼板,可缘梯攀登、现已不存。塔内保存有部分宋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供养人等,面形秀润,线条流畅,因焚香污染,色泽陈旧,但宋代画风尚清晰可辨。

  青龙寺:位于稷山县城关镇马村。创建于唐龙朔二年( 662),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复修,现存建筑是元、明两代结构。寺内有大殿三间,殿内壁绘有六张高2.3米、宽1.2米的巨幅壁画。腰殿内壁绘有道、佛、儒群像,总体画面高四米,宽七米,人物纷繁但不杂乱,栩栩如生。大殿内壁画为元代作品,至今色彩仍很鲜艳,画法有独到之处。青龙寺西侧 300米处,有金大定年间的古墓葬15座。几乎每座墓内都有砖雕建筑模型与戏剧雕塑人物,是砖雕艺术宝库。

  闻喜文庙:闻喜县城内。古柏参天,殿宇巍峨,规模宏伟壮丽。创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公元 998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晋南大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1491年)重建,有极星门、朝门、大成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学宫、廊房等二百余间。门前五龙影壁,用五彩琉璃烧制而成,形态生动,光泽纯朴。大成殿瑰丽庄重,结构规整,琉璃脊饰光泽夺目。庙内石刻甚多,有宋司马光撰书宣圣庙碑、明代孔子线刻石像及其他碑碣百余通;元大德七年地震碣记事尤为重要,是研究此次地震的震中、震级和波及范围的重要资料。

  白胎寺:又名普化寺。新绛县城西北20公里光马村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 726年),金大定明昌间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两代又予补修。现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阁、垛楼、释迦殿、后大殿、两厢配殿等。法藏阁三层,金代创修,元代重葺,依土崖建造,宽三间,高三层,歇山顶,设勾栏平座,形制壮丽,结构精巧。阁内下层塑观音菩萨及侍着,上层供西方三圣,元塑。东耳殿供地藏及十殿阎王,两耳殿供药王,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作。释迦殿金明昌年间建,殿内供如来佛、阿难,迦叶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两侧罗汉六躯,各像面形秀润,肌肉丰满,虽经后代重装,仍不失金代风格。后大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五间悬山式,殿内塑一佛二菩萨,仍是元代风格。寺内唐宋以来石碑仅存,唐代九级造像幢一座,北宋直和三年(1121年)铁牌一叶,历史艺术价值均高。

  福胜寺:在山西新绛城西北17公里光村。寺区林荫蔽日,寺址高耸。建筑高低层迭,错落有致。唐贞观年间敕建,来、元两代曾予补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修。钟鼓二楼耸峙于寺前两侧,中线目前至后有山门、天王殿、弥陀殿、后大殿四进院落,两侧衬以厢房配殿,规模壮观,井然有序。弥陀殿五间见方,四周围廊,纯系元制。殿内奉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背面悬塑南海观音、善财童子、明王及供养人等,皆为建殿时原作。明代于两侧补塑四大天王与十八罗汉。菩萨、童子与罗汉像塑工最佳。后殿七间,二层,下层为三佛洞,上层为藏经阁。洞内塑三世佛(释迦、燃灯、弥陀)及胁侍菩萨造型尤精。

  碧落碑:在山西新绛县城内龙兴寺。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碑在观内,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龙兴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改龙兴寺。碑文书法奇古,行笔精绝,以大篆著名。《山右金石存略》谓,道人祈求刻碑,关门闭目,静坐三日,开门了望,仙鹤双双起舞,碑文宛然刻成。碑高 226米,宽1.03米,厚21厘米。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公元 670年),高祖之子韩王、元嘉、嘉生撰。共计二十一行,每行三十二字,除空缺,实有六百三十字。内容为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湛等为居母(房氏元龄)丧造像祈相。二百年以后,即唐咸通十一年( 870年)郑承规奉命在碑阴下部书刻释文。原文字迹略有损伤,传为唐人李阳冰槌击所毁。后人摹其旧拓重刊一通,存于原碑之侧,人称新碑,碑阴留题“金大定二十三年”字样。龙兴寺内佛殿、高塔、塑像、古碑林立,引人向往。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阳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伯益又称伯医,相传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进谷,传为谷神,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故建庙祀之。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元至元年间,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扩建重修。现有山门三间,献亭五楹,舞台一座,两厢规整,分设左右两翼。现存正殿、舞台均为明代原构。舞台五间,单檐歇山式,周檐大额枋,台口宽近10米,梢间空间较大,这种形制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正殿五间,殿内东南西三壁满布壁画,内容丰富,画工精巧,是明代壁画中的佳品。

  鹳雀楼: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边,因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加之前瞻中条,下瞰黄河,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留下的千古绝唱。诗以楼作,楼因诗名,千余年来,此楼一直是供人们登高望远,极目山河的胜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激励着炎黄子孙奋发向上、勇敢进取的振兴之志。鹳雀楼元初毁于战火,后因黄河泛滥,楼毁景失。复建中的鹳雀楼座落在近十米高的台基上,外形为四檐三层的仿唐风格,内部共九层,总高近74米,钢筋混凝土建筑,投资七千万元。目前鹳雀楼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为了使游客先睹为快,已经对外开放。规划中的鹳雀楼景区还将建设蒲州风情园、柳宗元祠、盛唐广场等建筑,总投资将达到三亿元。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