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没有旗帜的旗手,中国奥运旗手曝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6 13:17:25 浏览次数:221
我国最早的红旗出现在什么朝?...
我国最早的红旗出现在唐朝,唐朝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从军行》有这么两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可见唐朝就已经有红旗了。 补充:

古時候將領如何指揮戰鬥
《通典》卷一四九引《李靖兵法》所记载: 在中军大旗周围,设有5色旗与各部对应,其中黄色代表中,红色表示前或南,黑色表示后或北,青色表示左或东,白色表示右或西。主将发出命令后,旗官旗手按命令将某色旗竖起,相应的某方的部队见后,立即将本部的旗帜竖立,这称作“应旗”(有的主将要求一级一级向下传令,逐级应旗)。如果五色旗全部竖起,全军都要“应旗”。指挥的旗帜向那点点动,受令部队就向那点行动,旗帜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命令,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前进部队的前哨一般会配备五色小旗一副,高招(指挥竿很高的旗)一副。看到树林举青旗,水泽举黑旗,敌人兵举白旗,山险举黄旗,烟火举红旗,这样吧消息传递过本部的将领以便采取对策,并向主将报告。如果前进无阻,则以高招旗报告道路情况,可单列行军举一面,双列举两面,如此类推,可全营自由前进举五面。如果发现敌人,除一般报告外,还要报告敌情,敌人多就磨青旗,敌人少磨白旗,敌急磨红旗,敌缓磨黄旗,非接战不可磨黑棋,磨旗的方向,也就表示敌人来的方向。如此传递信息,以便得到上级关于如何应敌的命令。 以上只是指挥的大致过程,具体细则还有很多。当然,除了使用旗鼓外,在战场上指挥官还将大量使用传令兵。 举几个战例以说明旗帜的重要性: 1,东汉末年,袁绍与公孙瓒大战北方,曲义“遂到瓒营,拔其牙门(牙旗,即代表全军的大旗)”顿时公孙瓒全军失去指挥,结果公孙瓒所部全军皆溃。 2,岳飞抗金初期,“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代表全军的大旗)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 3,1081年8月18,弹尽粮绝而且孤立无援的15,000诺曼人在罗伯特领下走上战场,军队的主力是诺曼骑兵。拜占庭方面除了都拉索的守卫部队之外,皇帝的军队主要是近卫队,这支近卫队的主要成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斧头兵。部队中还有其他一些民族的雇佣兵。罗伯特首先发起了攻击,面对诺曼骑兵的冲击,强悍的而勇敢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方阵岿然不动。诺曼骑兵见冲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始后撤。士气高昂但卤莽不知纪律的英国人,竟然冒失的从阵线中脱离,去追逐后退的骑兵。就在这一瞬间,拜占庭军队的阵线出现了一个漏洞,800名诺曼骑士,从英国人离开后产生的缝隙迅速穿过,在其它部队反映过来准备支援皇帝之前,他们就已经向皇帝冲击过去,一名诺曼骑士的战斧砍在了皇帝身上,皇帝在慌乱中策马便逃。这个奇袭非常成功,5万拜占庭军队在失去指挥后全军溃散,诺曼人转败为胜。(谢谢刑天的战例) 了解了古代的指挥系统后,我们不难明白,在混乱复杂的战场上,作为全军统帅的项羽,其正确的位置应该在那里,他的职责在旗鼓旁边,而非亲自上阵杀敌,可能他会象亚历山大大帝一样率领全军的精锐部队等待时机给予对手致命一击,但是他的主要职责还是指挥全军作战。 评论

三面旗升旗仪式

三面旗一起升  表示每个单位或国家平等

追问:

古代战争中旗子的作用?
1.国旗:表明你的军队所属阵营(一般是最大的一面旗子,悬挂国旗) 2.军旗:表明你的军队的番号或领导者(这面旗子一般最华丽,有专门的卫队看管) 3.团队旗:所属部队的队旗(一般旗手和队长在队伍右侧,部队要跟着队旗走) 4.传令旗;就是早期的旗语,一般按照规律悬挂些彩旗用于下达简单的作战任务(进攻,撤退,停止前行等简单命令) 5.家族旗;欧洲的一些古老家族的荣誉旗,家族士兵各自佩戴。 7.荣誉旗;主要是别上徽章和荣誉牌,代表着部队的所获得荣誉和战斗经历。(新组建的部队没有,准确说也不是旗子,很多时候上面只有荣誉牌) 8.彩旗;没有多大意义,一般只是彰显部队强大的额外配置(一般由平民举着,虚张声势) 9.皇旗:皇帝的旗子,从意义上来说是家族旗+国旗的混合体。但是影响更大! 10.背旗:日本特色,主要由士兵背着,主要表明家族,方便让大名搞清部队进展(背着是因为人手宝贵,而日本的军队装备不是很统一,武士一般自备武具,影响辨别,背面旗子就好多了) 评论

中国近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都有谁???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创作、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五杰之首的荣誉称号。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牧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南昌起义后,从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之久。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个历史剧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1944年,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同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郭沫若一生创作甚丰,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现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为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堪称中国二十世纪革命文学的旗手。所以,郭沫若当选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五杰的第二位,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笔名恨水,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4月,开始该副刊上连载长篇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1926年《金粉世家》的发表,进一步扩大了张恨水的影响,但真正把他的声望推到最高峰的还是《啼笑因缘》。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恨水到重庆任《新民报》主笔,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写于解放战争前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在二十世纪革命文学一统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张恨水一支独秀,是通俗文学集大成者。可以断言,在二十一世纪,中国进入小康社会新的时代背景下,革命文学已不再成为主流。在文化范式上,消费文学将超越革命文学成为时代主流。而张恨水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作,在20、30、40年代中国文坛上影响很大。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边缘化,张恨水却异军突起,影响日甚,为中国文学进入二十一世纪,提供了典型文学范式的先声。所以,作为通俗文学的领军人物,张恨水位居20世纪中国文学五杰第三,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十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读完北京大学预科,因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 建国之后,茅盾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活动与文学评论上。文化大革命期间,茅盾挨批靠边,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茅盾是中国革命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五杰中排名第四,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1930年老舍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期间创作了《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抗战爆发后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1946年应邀赴美讲学。 评论

高举团旗跟党走手抄报
混分的 评论

关键词: 旗手 中国 旗帜 奥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