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二堂舍子,秦腔二堂舍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9 13:11:09 浏览次数:265
谁知道秦腔丁良生唱的《二堂舍子》的戏词?
我有 要吗? 追问:

商芳会的二堂舍子

商芳会,陕西秦腔戏曲民间演唱者,自幼喜爱戏曲。她被称为“秦腔超女”,在农村的红白喜事和城市里的开幕典礼中,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她曾是人们眼里的业余秦腔演员,如今她有高昂的演出费用,有追随多年的粉丝,有明星一般的待遇,成了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

演唱过的主要戏曲唱段包括:
  1 《序曲》“艺术简介”
  2 《四郎探母》“儿三拜叩首理当应该”
  3 《大报仇》“王哭声二弟三弟兄难见”
  4 《金陵搬兵》“听花嫂讲罢了来路情”
  5 《斩黄袍》“进朝来王对你怎样讲”
  6 《二堂舍子》“刘彦昌哭得两泪汪”
  7 《搬窑》“寒窑里去儿宝钏”
  8 《祭灯》“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
  9 《血泪仇》“叫媳妇莫把娃打” 

1、四郎探母  商芳会
http://media.qinzhisheng.com/...探母.wma

2、商芳会 大报仇
http://media.qinzhisheng.com/...3%F0.wma
3、商芳会 二堂舍子

http://media.qinzhisheng.com/...舍子.wma

4、商芳会 朱春登哭坟
http://media.qinzhisheng.com/...坟).wma

5、商芳会 下河东

http://media.qinzhisheng.com/...河东.wma

6、商芳会 放饭
http://media.qinzhisheng.com/...7%B9.wma
7、商芳会 三娘教子

http://media.qinzhisheng.com/...7%D3.wma

8、商芳会秦腔全场精选唱段
http:///...3%AA%B6%CE%20.MP3

 

评论

好听的秦腔
这个范围太广了,比如(我个人喜欢)友仙的十五贯、肖玉玲的三堂会审、任哲中的周仁回府、陈仁义的斩黄袍、还有斩李广、斩单童、断桥、数罗汉、藏舟、三娘教子、二堂舍子、二进宫、辕斩子、三对面、黑虎坐台等等太多了,这些就是好的唱段,如果是全本戏那也挺多的。 评论

谁有陕西省西安市秦腔艺术家南看的资料、qq?
说明:由于资料有限且来源不一,错误难免,敬请指正。

    二十六、雷开元(1940—),男,秦腔、眉户戏须生。陕西华阴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团国家一级演员、艺术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理事,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小酷爱文艺,1954年10月(14岁)考入华阴县剧团,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几年后就使他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艺术修养也不断提高。这一期间由他主演的《红心朝阳》(饰徐志中)、《二堂舍子》(饰刘彦昌)、《海港》、《祭灵》等戏深受观众的欢迎。1983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

    改革开放以来,雷开元不断探索、进取,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走自己的路子,非常注重对人物内在情感和性格的刻画。现代戏《杏花村》、《酒醉杏花村》中扮演的冯大强、《二虎守长安》中扮演的杨虎城,古典剧《花烛恨》中扮演的王大人,雷开元在人物的感情和内心世界上狠下工夫,力争创造人物的个性特色,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及肯定。

    雷开元的嗓音宽厚,唱腔激昂高亢,吐字清晰明澈,情感丰富,被誉为“一声雷”。从艺50年以来主演(配演)过的剧目有秦腔《二堂舍子》(饰刘彦昌)、《杀庙》(饰韩琦)、《祭灵》(饰刘备)、眉户《归队》(饰张兴运)、《红心朝阳》(饰徐志中)、《窦娥冤》(饰张驴儿)、《粮食》(饰田生德)、《徐九经升官记》(饰徐九经)、《李亚仙》(饰郑丹)、《海港》(饰马洪亮)、《两颗铃》(饰特务分子一零三)、《迎春堡》(饰老支书)、《夺印》(饰陈景宦)、《九岩风》(饰潘月明)、《石场斗争》(饰潘大山)、《花烛恨》(饰王大人)、《葫芦坝》(饰徐茂)、《血泪仇》(饰王仁厚)、《法门寺》(饰赵廉)、《酒醉杏花村》(饰冯大强)、《二虎守长安》(饰杨虎城)、《陕北婆姨》(饰栓牢爹)等。

    雷开元主演的《二堂舍子》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唱腔极具韵味,既激昂高亢、掷地有声,又婉转悠扬、跌宕有序,不但表演真切,而且能通过声腔变化把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地淋漓尽致,别具一格,自成一家。

    二十七、肖玉玲(1940—),女,国家一级演员。1952年春考入原西安三意社学艺,工闺阁旦,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秦腔演员。1986年加入中国国民革命党。1990年调西安市艺术学校任教。曾担任陕西省政协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陕西省青年联合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演员学会会员,剧协陕西分会理事,剧协西安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等。1858年在秦腔第一部彩色电影《火焰驹》中扮演女主角黄桂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50年代,曾以扮演《五典坡》中的王宝钏、《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状元媒》中的柴郡主、《急子回国》中的宣姜、《火焰驹》中的黄桂英、《槐荫别》中的七仙女、《孔雀胆》中的阿盖公主、《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秋江》中的陈妙常、《杜鹃山》中的柯湘、《苦水甘泉》中的罗大妈等活跃于三秦大地城乡舞台。她的代表剧目如《火焰驹》《玉堂春》《五典坡》《三家春》《红珊瑚》《探窑》《三堂会审》等。

从艺40余年,在秦腔闺门旦行当中独树一帜,她塑造的《玉堂春》中的苏三、《探窑》中的王宝钏、《红珊瑚》中的珊妹、《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等艺术形象,各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早在1958年,年仅18岁的她就主演了秦腔史上第一部电影《火焰驹》,成功的塑造了黄桂英这一角色,从而蜚声剧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角。世称“(小)肖派”。

    肖玉玲唱腔明丽响亮,淡雅清新,表演细腻、传神、楚楚动人。她的表演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扬长避短,假声运用锦上添花。客观的说,肖玉玲的嗓音条件并不好,但她能很好的运用假声弥补她高音区的不足,这样,她的音域反而更加宽广,这在秦腔界应该说是第一人。在她的唱腔中,很多唱段她能自如的游刃3、4个八度,时而耸入云霄,时而钻如海底,给人以开拓意境、心旷神怡的感觉,而且她的假声宽、厚、实,没有虚晃之感,所以演唱中更加通透、明亮。假声运用中她又发挥自己鼻腔共鸣的优势,使整个唱腔韵味更加醇厚,尤其是她的苦音唱腔给人以如泣如诉的艺术享受。

    二、吐字清晰,讲究“吐、咬、归、收”。应该说肖玉玲是秦腔界唯一一位在吐字上下功夫的演员,因为她的吐字不光是清楚,而且她在行腔时还注意咬字、收音和归韵,例如玉堂春的春字他先唱出声母“CH”再慢慢吐出“韵母”UN“,这在京剧界可能是每一个演员都必须做的,可在秦腔界可是不多见的。她的行腔都是字随腔转,字正腔圆,不光是唱腔,她的道白如《探窑》中的:”母亲呀!母亲……“,《玉堂春》会审中苏三的“苏三参见三位督天大人”等都很好的体现了她吐字的功力。她还很注意唱腔辙口的运用,她将传统剧《探窑》中的唱腔的“壬辰”辙改成从头到尾的“言前”辙,既让唱词很富文学性,又容易演唱,这段她后期的代表做已经广泛的被青年演员和业余爱好者传唱。

    三、气息饱满,节奏缓急得当。唱过肖派的演员没有不佩服肖老师气息的运用是一绝,她的气息不是一日之功。比如探窑中“老娘请坐听儿言”一句中的儿和言,都是一个很长的腔,而且行腔中又有3个八度的起伏,所以气息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我曾非常认真的听过这段,但是她的气口在哪儿,我一直没有听出来,也许她就是一口气唱下来的,要么是偷气,但是没有任何痕迹,所以气息饱满流畅是她的一大特点,另外,肖派唱腔中的节奏变换是非常鲜明的特点,她的慢板慢的缠绵悱恻,她的快板快的如同沙锅炒豆,尤其是她的快板,如《三堂会审》中,她吐字清晰、明快。字字逼人,声声送耳,犹如雨打芭蕉一般,给人以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的感觉。

    四、紧贴剧情,演活人物。除了上述三个特点以外,肖派艺术刻画人物的功力也是非常深厚的,她塑造的不同人物她都能作到一人一面,苏三是烟花女子,黄桂英是大家闺秀、王宝钏是相府千金、珊妹是鱼家女子,她都区分的非常明显,把握的非常准确,在《探窑》一剧中,她一改传统穿黑褶子的装扮,她改穿淡紫褶子,巴巾包头,既避免了下场《赶坡》也穿黑褶子的重复,又很好的体现了这位相府千金虽身居寒窑,但仍是美貌动人,由于思念丈夫忧虑成疾的痛苦心情,刚一上场,还没开腔,就让观众入了戏,这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精湛诠释。

    肖玉玲在舞台实践中还不断的向其他剧种学习,她的《玉堂春》一剧好多地方可以找到京剧的影子,但又是原汁原味的秦声秦韵,总之,肖玉玲是秦腔声腔艺术发展和开拓的一位改革家,是秦腔表演艺术的实践家。

    二十八、李买刚 (1941—),男,陕西长安人。著名秦腔花脸表演艺术家,西安市五一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西安市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共产党党员。1987年起连任西安市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曾任五一剧团副团长。 李买刚13岁考入五一剧团,开始学习秦腔花脸表演艺术,既擅长演出古典戏,有擅长演现代戏,并且文武兼备。从艺近半个世纪,先后在《小包公》《包公赔情》《铡美案》《护法灭亲》《徐龙斩子》《黑叮本》《三打三春》《桃花村》《孙安动本》《三曹父子》《关公斩子》《龙凤呈祥》《五台会兄》《白蛇传》《小刀会》《琵琶与宝刀》《雪耻志》《奇袭白虎团》《分水岭》《三世仇》《杜鹃山》《城里的庄稼汉》《海防线上》等70余本(出)中成功地塑造了包拯、常海英、徐龙、徐彦昭、郑恩、鲁智深、曹操、张飞、张苞、乔玄、杨彦昭、法海、刘丽川、赵江龙、严伟才、王老五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其中他塑造的包拯,有血有、声情并茂,在西北广大观众中有“活包公”的美誉;《小包公》一剧从1980年一直演到2002年退休,20余年总共演出了1000余场,成为他重要的代表作品。    

    李买刚对秦腔花脸唱腔的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贡献突出。他认为秦腔花脸行当的传统唱腔慷慨激昂、粗犷豪放,但存在着声嘶力竭地“吼、嚎、挣、叫”、吐字不清等弊端。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反复研究实验,在原有的花脸唱腔基础上,适当吸收须生、红生和京剧花脸唱腔之长,是秦腔花脸的唱腔既不失传统唱腔豪放的特点,又高亢委婉富有韵味,悦耳动听,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赞扬。他和音乐设计人员共同撰写的秦腔花脸唱腔改革的论文在艺术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同行的肯定。

    二十九、马友仙(1944—),9岁考入咸阳大众剧团,学演小旦、兼演青衣。10岁时以一出《柜中缘》唱红了咸阳以及临近地区。以后多年又陆续推出秦腔折子戏《河湾洗衣》、《打鱼杀家》、《走雪》等,以音色优美、唱做具佳而轰动剧坛。此后随着艺术上的追求上进和技艺的提高,又分别在秦腔传统戏《五典坡》、《玉虎坠》、《三滴血》、《游龟山》、《红楼梦》等大戏中担任主角。

    1960年陕西省首届青年戏曲演员观摩演出,马友仙以一出《断桥亭》震惊四座,颇受西安地区戏剧专家和广大观众好评,获得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这一精彩唱段被上海唱片公司录制成盒向全国发行。1961年马友仙被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在著名戏剧艺术家马健翎、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正敏;著名导演史雷、韩盛岫、李文宇著专业教师的亲切指点和培育下,在著名戏剧作曲家肖炳,名琴师板胡演奏家杨天基、杨满元的配合帮助下,经过长期的磨练和舞台实践,逐渐成长为誉满西北、蜚声中外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她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迥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像《蔡文姬》中的蔡文姬、《谢瑶环》中的谢瑶环、《窦娥冤》中的窦娥、《十五贯》中的苏戌娟、《恩仇记》中的钱素云、《红灯记》中的李梅、《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断桥》中的白素贞、《情探》中的敫桂英、《三堂会审》中的玉堂春等,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独到的艺术功力,征服了西北地区广大的秦腔爱好者,观众称她是“秦腔唱腔艺术明星”、“旦角皇后”、“人民艺术家”。

    马友仙天资聪颖,歌喉亮丽,素有“金嗓子”的美誉。她的音质清脆、高昂挺拔、纯净甜润;音色嘹亮、富有光彩;感情色彩浓郁,气质饱满而又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似珠玉坠盘,若金钟撞击,既能在高音区中纵横驰骋,又能在低音区迂回婉转。她特别注重演唱技巧,有意识的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歌唱技法融入秦腔的演唱之中,与秦腔优秀的传统声腔板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的韵白发音位置准确,吐字清晰圆润,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抑、扬、顿、挫、快、慢、轻、重,掌握的恰倒好处,很具特色,真正做到了字正腔圆,韵味十足,以声带情,声情并茂。马友仙在舞台的表演上,非常注重程式的运用,而又不拘泥于既定的程式手法,把戏曲表演的程式创造性的融进人物的情感之中,特别注意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

    马友仙主演的秦腔,几乎毫无遗漏的被京、沪、甘、陕等地的音像公司灌制成密纹唱片或者录制成盒带出版发行,多达四十余种。为振兴秦腔十周年献礼拍摄的袭取电视剧《马友仙艺术集锦》、领衔主演的《断桥》、《三堂会审》、《窦娥冤》等,被戏剧影视界誉为水平高、品位高、质量高的戏剧艺术精品,其中,由她主演的《断桥》还荣获了2000年全国电视戏曲MTV类金奖。她的著名唱段普及流行于西北五省区以及晋、冀、鲁、豫等地区,并且被专业演员和业余爱好者作为样板悉心学唱。由她演唱的革命现代戏《洪湖赤卫队》选段,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为民族声乐教材;还有广播剧《慧梅之死》也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选。她的演唱盒带和在台湾、香港地区和美国、泰国陕西籍人中流传甚广,颇有影响。

    为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秦腔团副团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表演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联常委,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陕西省企业、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妇幼协会陕西分会理事,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艺术专家”证书。

    三十、丁良生(1957—),1957年生,著名秦腔演员,陕西岐山人。1974年进入岐山剧团,工须生。现为西安秦腔剧院一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得贠宗汉教诲,以唱工戏擅长。嗓音条件好,高低自如,唱腔隽永,吐字清晰,扮相清俊。80年代走红陕甘以来,几乎囊括了各大赛事的表演一等奖或特等奖,是近年来秦腔舞台上难得的须生人才,被称为当代秦腔须生之首。代表剧目有《打镇台》、《赵氏孤儿》、《八件衣》、《火烧绵山》、《回西岐》、《辕门斩子》、《生死牌》等多出。出版有《苏武牧》、《八件衣》、《斩经堂》、《火烧绵山》、《回西岐》、《伯牙摔琴》、《打镇台》等音像带。

    三十一、窦凤琴(——),女,秦腔旦角。甘肃省庆阳人。中共党员。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剧协副主席、甘肃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现为甘肃省秦腔剧团副团长。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7年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在中国首届艺术节中荣获表演优秀奖;2002年在第二届艺术节中荣获表演一等奖。

    父亲窦富民宁县的秦腔老艺人,窦凤琴从小在宁县长大,她的艺术成就除了父亲的亲传外,更重要的与她在宁县这块热土上勤学苦练分不开。从10岁起,窦凤琴就跟着父亲走上了秦腔艺术之路。1972年考入宁县秦剧团,主工正小旦。

  1985年,她在全省首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上因演《斩秦英》而荣获第一名而被调入省秦剧团。在此之前的13年时间里,窦凤琴一直是宁县秦剧团的骨干演员,当时宁县新创作的《老掌柜新传》就由她担任主要角色,而她主演的《四进士》《劈山救母》《送货上路》等剧目也受到观众的青睐。1985年调甘肃省秦剧团,现任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先后在30多部戏剧中担任主演,代表剧目有:《白花曲》《窦娥冤》《花情》《思源》等。

  她天赋极好,身段扮相具佳,天就的一副好嗓子,既承师传,又有父亲从小严格训练,她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勤奋多思,练就了路子正、功底扎实、唱腔考究、扮相秀丽、身段优美,表演细腻大方,富有气质。在长期舞台艺术实践中,汲取了秦腔艺术丰富营养,借鉴兄弟剧种之精华,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发声方法融入秦腔演唱之中,既保持了秦腔高亢嘹亮的特色又融入了委婉细腻的韵律。窦凤琴的表演,在做派上大气端庄,台风相当稳健,她戏路宽广,正、小旦都很出色,很长的拖腔使人耳目一新,行腔的变化之多,令人咂舌,她的道白考究、很有特色。在秦腔旦行表演艺术方面以声带情、声情并茂的高超表演技巧、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有陇上“金嗓子”、秦腔界“金凤凰”之美称,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秦腔表演艺术家。

    三十二、谭建勋(1961—),男,陕西凤翔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现任甘肃省秦剧团艺术委员会主任、甘肃省青年联合会会员、第七届甘肃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75年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县艺术学校,1978年考入甘肃省靖远县秦剧团。1990年调入甘肃省秦剧团,主工小生、须生,先后在《辕门斩子》、《周仁回府》、《赵氏孤儿》、《八件衣》、《斩姚期》、《打镇台》、《放饭》、《哭祖庙》、《白逼宫》、《梨花情》、《飞将军李广》、《思源》、《大河情》等十几个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1988年西北五省区秦腔新秀电视大赛获一等奖。1992年,在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1993年获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1999年,因在大型秦剧《梨花情》中成功扮演钱有良而荣获“表演一等奖”。2000年,在新创剧目《飞将军李广》中担任李广一角,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并于2001年荣膺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荣获甘肃省文化艺术人才“金飞天奖”。2003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演员奖,2005年被评为拔尖人才获甘肃省“555”人才奖。2007年在国家民委、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上获得优秀表演奖。

    谭建勋尽管先天嗓音、身板、形象很好,但依然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多年来,在自己的艺术征途上,他始终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不仅虚心向前辈学习,博采众长,而且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坚决地走自己的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长于刻画人物的感情和气质,动作质朴无华,情感慷慨激昂,唱腔浑厚、刚毅、深沉,韵味悠长,把对现代生活和现代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揉进了声情并茂的唱腔、深情多变的眼神和节奏明快的做派中,达到了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和谐统一,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赞誉,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秦腔须生之一。

    在《飞将军李广》、《周仁回府》剧目的舞台表演中,谭建勋做派稳健大气,气度高雅;表演激情饱满,酣畅淋漓。既有高亢激扬的特色唱腔,音色清醇优美,吐字清晰准确,别具一格,更有委婉细腻的人物刻画,一招一式张驰有度,喜怒哀乐恰到好处,自然洒脱。他以高超的演技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把汉代名将李广的苍凉悲壮和明代义士周仁的忠义无私诠释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震撼观众心灵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博得了艺术界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三十三、刘随社(1962—),男,陕西周至人。从小酷爱戏曲艺术,1977年考入眉县人民剧团,工须生。1984年调入周至县剧团,1999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二级演员。以唱工取胜,嗓音宽而厚实,高而纯正,演唱讲究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咬字松紧适当,吐字清晰,归韵准确,行腔自然流畅,古朴中出新招,新招中含深韵,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低而不沉,高而不炸,以情带声,腔由字生,被人们称为当今秦腔须生行当中的“金属嗓子”。演出剧目有《法门寺》、《赵氏孤儿》、《八件衣》、《金沙滩》、《满江红》、《封神榜》、《辕门斩子》、《放饭》、《打镇台》、《杀庙》、《走雪》、《大报仇》、《哭祖庙》、《下河东》、《苏武牧羊》、《游龟山》、《斩韩信》、《二堂舍子》、《玉虎坠》、《浪子闹官场》、《血泪仇》。

    三十四、李小锋(1965—),男,汉族,陕西临潼人, 1975年进入临潼艺校学艺。5年后(1980年)又进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学艺,1987年毕业。毕业后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主攻文武小生,该院青年团副团长,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他主演的《白逼宫》、《周仁回府》、《打柴劝弟》、《花亭相会》、《寇准升堂》、《西湖遗恨》、《盘肠战》、《状元媒》、《迟开的玫瑰》等剧目,以扎实的功底和耐人寻味的唱腔给广大戏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4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为师,大胆开拓小生表演艺术,并首次举办了"秦腔小生李小锋专场演出",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誉。

    三十五、张宁(1966—),陕西高陵人。1976年考入高陵县文艺班学习,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学习,1987年毕业后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工作,主工小旦。她的嗓音甜美圆润,行腔委婉流畅,善于以声传情,极富“苏(蕊娥)派”韵味,同时吸收了秦腔名家肖玉玲的唱腔特点,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主演剧目有:《花亭相会》《苏三起解》《坐宫》《断桥》《走雪》《彩楼记》等。张宁戏路宽,唱腔功底扎实,不但演唱秦腔很有特色,还兼唱其他陕西地方戏,如碗碗腔、眉户等,如碗碗腔《桃园借水》、眉户《梁秋燕》;此外,民歌也是其所长。像《走西口》《三十里明山》《崖畔上酸红艳艳》《又唱流阳河》等。最近又拜著名歌唱家、陕西省歌舞剧院演员冯健雪为师专门学习陕北民歌,可谓戏、哥互补,以戏促歌,以歌补戏,是一位难得的能戏善歌的演员。

   

追问:

商芳会秦腔戏曲大全

只找到这几个

 

1、四郎探母

http://media.qinzhisheng.com/...探母.wma

2、大报仇
http://media.qinzhisheng.com/...3%F0.wma
3、二堂舍子

http://media.qinzhisheng.com/...舍子.wma

4、朱春登哭坟
http://media.qinzhisheng.com/...坟).wma

5、下河东

http://media.qinzhisheng.com/...河东.wma

6、放饭
http://media.qinzhisheng.com/...7%B9.wma
7、三娘教子

http://media.qinzhisheng.com/...7%D3.wma

8、商芳会秦腔全场精选唱段 
http:///...3%AA%B6%CE%20.mp3

评论

急需中国戏剧主要剧种及其特点、主要流派、名家、名段


关键词: 秦腔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