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戈林的最后一战,戈林一战身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7 14:34:28 浏览次数:192
二战德军27位元帅 简介
帝国元帅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年~1946年)

1893年1月12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罗森海姆的林巴德温泉别墅,官僚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帝国元帅(德国最高军衔)。1945年4月23日被免职,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

1912年从军。毕业于卡尔斯鲁赫军官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空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主席。1938.2.4授空军元帅;1940.7.19授帝国元帅。

1945年 4月 20日,在苏军兵临柏林之际,他出逃到巴伐利亚, 因企图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于23日被解除了一切职务。1946年10月15日夜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即将执行对纳粹战犯死刑判决的前两小时,戈林突然服毒自杀。次日凌晨,在被处死者的尸体从监狱运出后,关押戈林的蒙道尔夫集中营负责人安德鲁斯上校发布消息说:“戈林未受绞刑,他在昨晚10点45分服用氰化钾自杀。

-

海军元帅 卡尔·冯·邓尼茨(189l-1980)

1891年9月16日出生于柏林近郊,知识份子家庭。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元帅。最后职位:德国总统。

邓尼茨(1891~1980)出生于1910年从军。毕业于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德国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45车4月,在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5年5月9日通告德国投降。

在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判的时候,邓尼茨被指控的罪行是:指挥罪恶的海战和参与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审判过程中被告一方的辩护证明,邓尼茨并未采用犯罪手段指挥海战,因之在这一方面被宣判无罪, 1946年10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判处10年有期徒刑。1956年10月刑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1980年10月24日在汉堡附近的奥米勒因病去世。

-

海军元帅 埃里希·雷德尔(1876-1960)

1876年4月24日出生于汉堡万兹贝克镇,教师家庭。1938年4月20日晋升为元帅。1943年1月被免职。最后职位:海军总司令。

毕业于基尔海军军官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海军总参谋长、海军总司令。

支持"无限制潜艇战"。1943年1月6日由于希特勒指责与侮辱雷德尔愤而辞职并退役。战后他被苏军俘虏,并与夫人一起被送往莫斯科受审。1945年11月20日在纽伦堡审判庭上他态度坚定,当判他无期徒刑时,他也是态度死硬,他甚至要求盟军检察委员会枪毙他。1947年7月18日,雷德尔被关进士本道监狱。1955年9月26日因病获释。释放后他定居联邦德国,先在利普施塔特小住,以后既着妻女居住于基尔,在那里81岁的老人于1957年出版了他的回忆录《我的生涯》,也等于是德国海军史。1960年11月5日在基尔去世。

-

空军元帅 埃哈德-米尔希(1892-1972)

1892年出生于威廉哈文。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3月30日被免职。最后职位:空军部副部长兼空军总监。

1914年从军,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航空部副部长、空军总监兼空军部副部长。

米尔希并未直接参战,主要因为其出色的组织,后勤管理工作而受晋升。1941年起兼任空军总监,曾主持德国空军的军火生产,组织研制V-l和V-2火箭。

战后作为战犯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7年被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提前获释,定居联邦德国。1972年去世。

-

空军元帅 罗伯特·里特·冯·格莱姆(1892-1945)

1892年6月22日出生于拜律特,军人世家。1945年4月26日晋升为元帅。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

1912年从军。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1938年任空军人事局局长。

1945年5月24日美军要求他去解散德国空军,他没有接受这一命令服毒自杀于美战俘营。

-

空军元帅 阿尔贝特·凯塞林(1885-1960)

1885年出生于马尔克斯代夫,教员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

1904年从军。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空军总参谋长、第二航空队司令、南线德军总司令、西南线德军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1947年5月6日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枪决,后改判无期徒刑。1952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亿录《戎马终生》等。1960年7月16日严重心脏病,在自宅去世。

-

空军元帅 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1895-1945)

1895年生于德国西里西亚,贵族家庭。1943年2月17日晋升为元帅。最后职位:第二航空队司令。

1913年从军,毕业于哈雷航空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担任过第四航空队司令、第二航空队司令。

在一次健康检查中,医生发现他已经得了晚期脑癌, 1944年10月28日里希特霍芬正式退入后备役,回家休养,其实也就是等死而已。他活到了战争结束,但是没有上法庭审判席。1945年7月12日,里希特霍芬在奥地利去世。

-

空军元帅 雨果·施佩勒( 1885-1953)

1885年2月出生于路未斯堡,平民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8月23日被免职。最后职位:第三航空队司令。

1903年从军。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担任过第三航空队司令、驻法国空军司令。

因西线空军的残败(实际上是戈林造成),1944年8月23日被免职。1945年被美国宪兵逮捕,并以被告身份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但施佩勒的辩护胜利了,当时一位英国空军将军在证人席上证明,施佩勒元帅对英国所指导的战斗是公平的之后,他就被宣告无罪。1949年6 月,施佩勒被提审于慕尼黑检举纳粹的高等法院,他又被审判无罪而列入“清白”的名册。施佩勒战后定居联邦德国,1953年4月2日去世。

-

陆军元帅 威廉·凯特尔(1882-1946)

1882年出生于甘德斯海姆附近的赫耳什得,农场主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最后职位:统帅部总参谋长。

1901年从军,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凯特尔毫不恐惧、毫不怯懦地走上绞刑台(至死不悟)。

-

陆军元帅 瓦尔勒·冯·布伦堡(1878-1946)

1878出生于德国,军人世家。1936年4月20日晋升为元帅。1938年2月4日被免职,最后职位:战争部长及国防军最高统帅。

1897年从军,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曾代表德国出席曰内瓦裁军谈判。担任过陆军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

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因布伦堡-弗立契事件而被希特勒和戈林暗算,布伦堡因不当婚姻被迫辞职,而婚礼的证婚人却是希特勒和戈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年3月14日布伦堡元帅在受审期间猝死于美战俘营中。

-

陆军元帅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973)

1887年11月24日出生于斯特拉斯堡,军人世家。1942年6月30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3月30日被免职。最后职位:北乌克兰集团军总司令。

1906年从军,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因建议任命一位职业军人作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触怒了希特勒。1944年3月30日,他被召到萨尔茨堡,希特勒授予他双剑栎树叶勋章,同时解除了他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

1945年被英军逮捕,4年后在汉堡英国军事法庭受审,被判18徒刑,并被送到维尔监狱服刑。1953年5月被赦免而获得自由,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亿录《失去的胜利》,内容主要是回忆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实践。1973年11月11日86岁的曼施泰因在巴伐利亚去世。

-

陆军元帅 费多尔·冯·博克(1880-1945)

1880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军人世家。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2年5月被免职,最后职位:南集团军总司令(东战场)。

1897年从军,毕业于波茨坦军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

博克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

1945年5月5日驾驶敞棚汽车在石勒苏益格一条公路上和他的夫人与女儿一起被英国驱逐轰炸机扫射而死。

-

陆军元帅 沃尔特·冯·布劳希奇(1881-1948)

1881年10月4日出生于柏林,军人世家。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1年12月19日被免职,最后职位:陆军总司令。

1900年从军,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第四集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

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19日被希特勒强迫辞职,在同一天希特勒任命自己为陆军总司令。

布劳希奇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1948年10月18日当他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提作证人期间,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于汉堡战俘营。

-

陆军元帅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勒(1881-1954)

1881年8月8日出生于布朗费斯,贵族家庭。1943年2月1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3月被免职。最后职位:南乌克兰集团军总司令。

1900年从军,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

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1年6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司令,率先攻打基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

1944年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1946年作为战犯被引渡到南斯拉夫,被判15年徒刑,1948年又被引渡苏联,1954年9月秋死于苏联战俘营

-

陆军元帅 威廉·里特尔·冯·勒布(1876-1956)

1876年9月5日出生于莱希河畔的兰芝堡,平民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2年1月13日被免职。最后职位:北集团军总司令(东战场)。

1895年从军,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战、二战。担任过C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德国战史上著名的防守战略家,反对发动战争,对虐待犹太人的政策极为反感。

1948年10月28日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勒布以被告身份提出申辩,经审判后法庭宣判勒布除“曾传达希特勒的犯罪命令”外,其他控告都无罪,最后被3年徒刑。但他立刻就被释放了,因为他在审讯期间已经被拘禁了3年半。释放后居住于浩什望高,过着平静的生活,1956年6月29日在自宅中风去世。

陆军元帅 西格蒙德·利斯特(1880-1971) [ 转自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880年5月14日出生于乌尔姆附近的乌悖吉尔堡,医生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2年8月31日被免职。最后职位:A集团军总司令(东战场)。

1898年从军,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巴尔干占领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

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8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

1945年被美军逮捕,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被判无期徒刑,1952年12月24日因病被释放出狱,释放后定居于联邦德国巴登珂欣,1971年去世。

-

陆军元帅 恩斯特·布施(1885-1945)

1885年7月6日出生于莱茵-威斯特发伦工业区的埃森什泰莱,中产阶级家庭。1943年2月1日晋升为元帅。最后职位:西北集团军总司令(西战场)。

1904年从军,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德国西北部德军集团司令。

布施认为军人就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称。

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复任西线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1945年7月17日在英国奥得特战俘集中营死于心脏病。

-

陆军元帅 沃尔特·莫德尔(1891-1945)

1891年1月24日出生于叶里浩夫肯特欣镇,中产阶级家庭。1944年3月1日晋升为元帅。1945年4月30日被免职。最后职位:B集团军总司令(西战场)。

1909年从军,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

忠于希特勒,敢于直言,以作战勇猛著称。1945年4月21日,鲁尔战役溃败,鲁尔工业区已落入美军手中,莫德尔带领三名军官及若干士兵在拉庭根附近突围后来到杜易斯堡附近的树林中,莫德尔要选择自杀,那三位军官尽力劝说,但莫德尔不听,他向三位军官握手告别说:“我从来不相信我会这样失望,因为我只效忠于德国……”随后自杀。

-

陆军元帅 弗利德里克·保卢斯(1890-1957)

1890年出生于威廉哈文,平民家庭。1943年1月27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3月30日被免职。最后职位:第6野战集团军司令(东战场)。

1909年从军,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德军副总参谋长、第六集团军司令。

1943年1月27日保卢斯接到希特勒晋升他为元帅的命令, 但他已同俄国人取得联系,同意投降。

1944年8月8日保卢斯通过电台号召德国人民离开元首,起来拯救祖国。为此必须立即停止已经遭到失败的战争。1946年2月11日,他在纽伦堡上法庭作证。下面就是他的证词:“我……在斯大林格勒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是蓄意犯罪。”

战后保卢斯虽然作为战俘,苏方允许妻子长期陪伴他,生活长条件非常优越。1952年保卢斯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后,住在德累斯顿,当过内政部的顾问。在他被俘整整14年后的那一天——1957年2月1日,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

陆军元帅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1881-1968)

1881年出生于盖麦斯汉姆附近的菲利浦堡,贵族家庭。1942年6月30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2月1日被免职。最后职位:北集团军总司令(东战场)。

1900年从军,毕业于骑兵学校、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第三集团军司令、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1944年1月,在苏军第一次打击下败退,被希特勒解职。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经审判后被判20年徒刑。1951年被减刑为12年,1年后即被释放,此后屈希勒尔与夫人隐居在联邦德国加米斯,1968年去逝

-

陆军元帅 沃尔特·冯·赖歇瑙(1884-1942)

1884年出生于咯斯鲁,军人世家。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2年1月被免职。最后职位:南集团军总司令(东战场)。

赖歇瑙支持纳粹党,命令部队"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消灭苏维埃国家"。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

他对于部队很严格,可他却很受部队的爱戴。主要原因是他对于他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凡是他要求所属官兵要牺牲和勇敢的地方,他都能以身作则,他所具有陆军指挥官的素质是无可争辩的。1942年1月17日赖歇瑙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他被埋葬于柏林荣誉军人公墓。

-

陆军元帅 埃尔文·隆美尔(1891-1944)

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符腾堡邦的海登海姆,教师家庭。1942年6月23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7月被免职。最后职位:B集团军总司令(西战场)。

1910年从军。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预备学校,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北非德军远征军司令、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

1940年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3年2月,在突尼靳的加夫萨地区给了骄傲的美国第二军以重创。因与希特勒的北非战略格格不入,隆美尔被免职。

1943年7-11月复任驻意大利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

“七·二○”事件”后受希特勒怀疑被逼自杀。隆美尔服毒自尽时身穿开领的非洲军制服,佩戴着他珍爱的那枚灰蓝色釉质十字勋章。

-

陆军元帅 京特·冯·克卢格 (1882-1944)

1882年10月3日出生于波森,军人世家。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4年8月被免职。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

1901年从军。,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第四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1944年8月西线的状况日益恶化,他仍违心地执行希特勒不许撤退的命令,于7日发动了最后一次失败的反击。此时,克卢格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撤退部队,于是被希特勒撤职。 1944年8月19日因“七·二○”事件受嫌在返国途中的专机上服毒自尽于梅斯附近。

-

陆军元帅 冯.伦德施泰特(1875-1953)

1875年出生在阿舍斯莱本一个延续了850年之久的军人世家。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5年3月19日被免职,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

1892年从军,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

战后伦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俘获,并引渡给英国,关押在布里金德。当英国人1949年在汉堡审判伦德施泰特昔曰的参谋长曼施坦因元帅的时候,伦德施泰特请求准许同他的战友一起接受审判。英国人拒绝了这一请求,并于同年5月释放了他。从那以后,伦德施泰特在策勒附近的一所养老院安度余年。 1953年2月24日,因心脏病去世埋葬于汉诺威,终年78岁。

-

陆军元帅 费迪南德·舍尔纳(1892-1973)

1892年6月12日出生于慕尼黑。1945年4月5日晋升为元帅。最后职位:中央集体军总司令(东战场)。

青年时代曾在巴伐刹亚的皇家近卫步兵团服役一年,以后在慕尼黑的大学里攻读哲学和近代语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军。战后在国防军任职。

狂热拥护纳粹制度,战争后期成为希特勒的亲信。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战后作为战犯受苏联军事法庭审判。1955年转往联邦德国,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处4年徒刑(这个可能与其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思想有关)。他对此毫不抱怨,并在宣判之后说:“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完全责任。我已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为祖国效劳,以抗拒布尔什维克党徒们的攻击…。”舍尔纳元帅于1973年死去

-

陆军元帅 冯·魏克斯(1881-1954)

1881年11月12日出生在德绍,平民家庭。1943年2月1日晋升为元帅。1945年3月19日被免职,最后职位:F集团军总司令(巴尔干)。

1900年从军,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B集团军群司令、巴尔干东南部德军司令、F集团军群司令。

魏克斯战果辉煌。可因为他笃信天主教,希特勒对他有很深的偏见。1945年元月,苏军攻入东普鲁士,在这十分危机的关头,希特勒仍不能摈除昔日偏见,不仅没有任用魏克斯,反而于3月25日再次免去他的职务。

1945年5月2日,魏克斯被美军俘虏。1947年初,魏克斯在盟军法庭受审。判决结果是“免于起诉”。1948年11月30日,魏克斯因病获释。1954年9月27曰,魏克斯病逝于波恩附近的勒斯贝格。

-

陆军元帅 冯·维茨勒本(1881-1944)

1881年12月4日出生于布勒斯劳,贵族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2年3月19日被免职,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

1901年从军,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第一集团军司令、D集团军群司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连长,因作战有功而获两枚铁十字勋章。维茨勒本是“七·二○”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的反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绝非德国面临崩溃时才开始的。

1944年9月8日,维茨勒本元帅在普勒村湖监狱被处以绞刑。


追问:

希特勒的遗言是什么?
希特勒临终遗言: 自从我竭尽绵薄,在德国被迫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一名志愿兵以来,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在这三十多年中唯一指导我全部思想、行动和生活的是我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这种热爱和忠诚给了我力量,使我能够做出人世间最艰难的决定。在这三十多年中我消耗了我的时间、我的工作力量和我的健康。   说我或者任何其他的德国人在1939年要战争,是不真实的。需要和煽动战争的,完全是那些犹太血统的或为犹太利益服务的国际政客。   我曾经为限制和控制军备提出过无数次建议,这是后代任何时候也抹煞不了的,谁也不能把战争爆发的责任推到我的头上。我也从来没有希望在可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还会再经历一次以美国或英国为敌的世界战争。时光会流逝,但是在我们的城市和建筑物的废墟上,对最终要负责任的人们的仇恨将永远不会消灭。他们就是对眼前这一切负有责任的人们:国际犹太人集团和他们的支持者。   还在德波战争爆发前三天,我已向英国驻柏林大使提出解决德波问题的建议,同时包括解决处于国际控制下的萨尔地区的问题。这一建议不容否认。仅仅由于英国统治集团需要战争,这才遭到拒绝。他们之所以要发动战争,一方面是商业上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受到国际犹太人集团的宣传影响。   但是我也不怀疑,如果欧洲人民只是重新被视作国际财政金融界阴谋家的股票,那只有一种人会这么干,就是犹太人集团。他们是这场可怕战争的罪人,要追究他们的罪责。我要让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一次欧洲千百万雅利安孩子要饿死,千百万成年人濒临死亡,城市里几十万妇女和儿童也许被烧死或炸死,而负罪者自己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哪怕是用极人道的方法。

六年的战争尽管遭受种种挫败,但终有一天会被认为这是一个民族为争取生存而进行的最光荣、最英勇的壮举,它将载入青史。在六年后的今天,我不能抛弃这个国家的首都,在这儿继续抵抗敌军的进攻,已势单力薄。我方的抵抗因那些丧失理智的家伙而渐渐失去作用。我要与千百万留守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生死与共。而且,我不会落入敌人手中。我知道他们正需要犹太人导演一场新戏,来取悦他们的歇斯底里的群众。    因此我决定留在柏林,在我认为元首与总理职位已经不能维持下去的时刻,以身殉国。看到我们的农民和工人的无比功勋和业绩,看到以我名字命名的年轻一代所作的史无前例的贡献,我将含笑与世长辞。   我衷心地感谢他们,不言而喻,我也希望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不要中断斗争,应该永远与祖国的敌人战斗,忠于对伟大的克劳塞维茨的信仰。我们牺牲了的战士以及我和他们永久的团结是德国历史中的种子。种子已经撒下去,有朝一日会生长起来,在一个真正团结的民族中,民族社会主义运动将获得光荣的再生。   多少英勇的男子汉和妇女们决定将他们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系在一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请他们并最后命令他们不要这样做,他们应该继续战斗。我请海陆空三军将领以各种手段加强士兵们对于民族社会主义的信仰,以便提高他们的抵抗精神,并特别强调这一事实:我,作为民族社会主义的创建者,宁愿牺牲而不愿怯懦的辞职或投降。   希望我们的陆军军官将来像我们的海军那样,把决不放弃一城一池看作是荣誉攸关的大事;尤其重要的是,指挥官们至死也要忠诚地恪尽职守,作出光辉的榜样。
政治遗嘱补充部分   在我去世以前,我将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开除出党,并且剥夺1941年6月29日命令中以及1939年9月1日我的帝国国会声明中授予他的一切权力。我任命邓尼茨海军元帅为德国总统兼国防军最高统帅。

  在我去世以前,我将党卫队全国领袖兼内政部长海因里希·希姆莱开除出党,并革除他一切职务。我任命大区党部书记卡尔·汉克为党卫队全国领袖兼德国警察首脑,任命大区党部书记保罗·吉斯勒为内政部长。   

戈林和希姆莱不仅对我不忠。还瞒着我,违背我的意志私自与敌人谈判,并企图非法夺取国家控制权,而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无法弥补的耻辱。为德国人民创建一个由诚实的人组成的政府,这个政府会采取一切手段完成继续作战的任务,我作为国家元首任命下列同僚为新内阁成员:

  帝国总统:邓尼茨  
 帝国总理:戈培尔博士   
党务部长:鲍曼   
外交部长:塞斯-英夸特  
 内政部长:大区党部书记吉斯勒  
 作战部长:邓尼茨  
 陆军总司令:舒埃纳尔   
海军总司令:邓尼茨   
空军总司令:格莱姆   
党卫队全国领袖兼德国警察首脑:大区党部书记汉克   
经济部长:冯克  
 农业部长:巴克  
 司法部长:蒂拉克   
文化部长:谢尔博士   
宣传部长:瑙曼博士   
财政部长:施维特·克罗西克   
劳工部长:胡普福尔博士   
军备部长:索尔   
德国劳工阵线主席兼内阁成员:莱伊博士 评论

希特勒时期的纳粹德国的党卫军司令是谁,还有就是希特勒最得力的助手都有谁,介绍下他们的背景
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政客,行政官吏,盖世太保总管,第三帝国第二号权势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入武装的右翼组织。1923年11月,参加了A.希特勒策动的啤酒店未遂暴动。1925年参加纳粹党,任党卫军首脑。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后,希姆莱成为慕尼黑警察局长,在达豪建立起第三帝国的第一座集中营,组织了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警察。1934年4月成为普鲁士盖世太保第二号头目。至1936年掌握全部指挥权。在1934年6月30日的清洗中,希姆莱领导的党卫军排挤了冲锋队,从而加强了希特勒对纳粹党及军队的控制;党卫军逐步成为仅次于军队的一支武装力量。1941年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犹太人,希姆莱在东欧组织了若干座灭绝营,大战结束之前,几乎消灭了欧洲的整个犹太民族。到1943 年,他已爬上内政部部长兼帝国行政总监的高位,控制了情报网及军事补给部。在1944年7月20日谋杀希特勒未遂事件以后,他成为军械部门的头子。1945年初,他领导人民冲锋队和“狼人”,前者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民总动员的组织,后者则是企图在战后继续进行游击战的一个组织。他还指挥过两个军团。在大战的最后几个月里,希姆莱妄想取代元首的野心暴露,希特勒立即免去希莱姆的全部职务,下令逮捕法办。希姆莱假扮成一名普通士兵企图逃窜,被盟军俘获后服毒自杀。
希姆莱外表斯文,内心极度变态。农业大学毕业的希姆莱屠杀犹太人就像当年经营养场时杀鸡一样痛快。希姆莱是一个唯心主义疯子,坚信自己是日耳曼民族英雄的后裔。为了纯化日耳曼人血统,希姆莱推行种族灭绝主义政策,并将好的“雅利安人”集中进行有计划的繁殖。希姆莱相信“雅利安人”是“亚特兰蒂斯神族”的后裔,只要纯化血统,就能恢复神力,把党卫军打造成“神族不死军团”。在希姆莱的鼓吹下,德国提倡“雅利安人”大规模生育,即“生命之源”计划,导致战后出现大规模婴儿潮,妇女们也成为单纯的生育工具。希姆莱成立许多特殊研究会,以研制出各种传说中的神器和现代化的梦幻武器,如:状飞行器(飞碟)、“地轴心”、“圣杯”、“命运之矛”等。希姆莱曾派出哈勒为首的探险队前往西藏寻找沙姆巴拉洞穴中可以随意控制时间、空间变化的“地球轴心”,据说哈勒被英国人捉住之后,成功越狱并找到了“地球轴心”,但是不知道如何操纵。甚至有人认为希姆莱的碟状飞行器试制成功,只是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第三帝国就灭亡了。
希姆莱的党卫军成员都是素质很高的专业人士,君特利·格拉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才公布自己隐瞒60年的党卫军身份。党卫军虽然不是正规部队,但装备了比正规部队更精良的武器,且训练更严格,成为帝国嫡系精锐部队。希姆莱曾被怀疑刺杀希特勒,但也只是怀疑,没有证据,结果不得而知。 评论

纳粹德国27元帅的下场如何
首先轿正一下 只有 26位 没有27位 下面请看答案 纳粹德国26位元帅 勃洛姆堡(1878~1946)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36.4.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陆军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参加过一战。被迫辞去军职,战后受审,死于狱中。 戈林(1893~1946)出生于官僚家庭。1912年从军。1938.2.4授空军元帅;1940.7.19授帝国元帅。毕业于卡尔斯鲁赫军官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空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主席。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临刑前两小时自杀。 雷德尔(1876~1960)出生于教师家庭。1894年从军。1939.4.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基尔海军军官学院。担任过海军总参谋长、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1946年被判处终身监禁,1955年获释。 勃劳希契(1881~1948)出生于军人世家。1900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第四集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死于一所英国部队医院。 凯特尔(1882~1946)出生于农场主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被绞死。 龙德施泰特(1875~1953)出生于军人世家。1892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被四次免职,战后囚于英国,1949年因病获释。 博克(1880~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波茨坦军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两次被免职,后死于空袭。 勒布(1876~1956)出生于平民家庭。1895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C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战、二战。曾两次被解职,后被判处3年徒刑。 李斯特(1880~1971)出生于医生家庭。1898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巴尔干占领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1952年因病获释。 克鲁格(1882~1944)出生于军人世家。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服毒自尽。 维茨勒本(1881~194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一集团军司令、D集团军群司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绞死。 赖歇瑙(1884~1942)出生于军人世家。1903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心脏病(中风)。 米尔希(1892~1972)191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担任过航空部副部长、空军总监兼空军部副部长。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不久减刑为15年,1954年被赦免。 凯塞林(1885~1960)出生于教员家庭。190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担任过空军总参谋长、第二航空队司令、南线德军总司令、西南线德军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7年被判处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1952年获释。 施佩勒(1885~1953)出生于平民家庭。1903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航空队司令、驻法国空军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曾两次受审,但都被宣布无罪。 隆美尔(1891~1944)出生于教师家庭。1910年从军。1942.6.22授陆军元帅。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预备学校。担任过北非德军远征军司令、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迫服毒自尽。 屈希勒尔(1881~1968)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2.6.30授陆军元帅。毕业于骑兵学校、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集团军司令、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20年徒刑,1951年改为12年,翌年被释放。 曼施坦因(1887~1973)出生于军人世家。1906年从军。1942.7.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9年被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 克莱斯特(1881~195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英军俘虏,作为战犯交付南斯拉夫,后引渡苏联,死于狱中。 魏克斯(1881~1954)出生于平民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B集团军群司令、巴尔干东南部德军司令、F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美军俘虏,后被免于起诉,1948年获释。 布施(1885~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4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德国西北部德军集团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英国战俘营。 邓尼茨(1891~1980)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1910年从军。1943.1.3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担任过德国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德国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10年徒刑。 保卢斯(1890~1957)出生于平民家庭。1909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担任过德军副总参谋长、第六集团军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投降被俘。 里希特霍芬(1895~1945)出生于贵族家庭。1913年从军。1943.2.11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哈雷航空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航空队司令、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病死于美军战俘营。 莫德尔(1891~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9年从军。1944.3.31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自杀身亡。 舍尔纳(1892~1973)1914年从军。1945.4.3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在苏联监禁10年,获释后定居西德。1957年又被判刑4年半,1960年因健康原因获释。 格赖姆(1892~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912年从军。1945.4.26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航空队司令、空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在战俘营服毒自尽。 加分谢谢!!! 评论

纳粹德国为什么在一次大战结束二次大战20年时间横扫欧洲?而且它们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强,那么多国家反对它然而还能坚持那么久,是什么原因能让20年后的德国这么强大?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和“轴心国”。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形式(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法西斯主义有关联。德国法西斯政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前身为1919年1月5日由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30日,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1921年6月29日,A·希特勒任党的元首。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19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1920年2月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纳粹党私自筹集武器,组建冲锋队.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法西斯一党专政。 在国内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犹运动,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纳粹党的理论是19~20世纪各种反动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义者通过狡诈的种族及社会煽动和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散布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纳粹党还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种族主义空谈家,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纳粹党成立伊始,便培植对领袖的崇拜,编造关于希特勒的神话,贯彻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尔等。在州、区、乡设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宣传喉舌为《民族观察家》、《 进攻 》、《 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字图案。 相关解释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了一个忌讳的贬义词。 不过还是有国人站出来为“纳粹”这个词做了平反。纳粹网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网络售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搜罗精品成了此网的使命。 以下是政治上关于纳粹的相关解释: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评论

希特勒德国如此强大,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首先,我个人认为,战争的成败(尤其是现代战争)与政治因素联系是并不紧密的,二战德国的战败亦是如此。

1、希特勒是军盲希特勒仅仅在一战中当过一段下士,对战略战术没有任何研究,二战中做出的决定全部来自建议,军事计划的选择也全部来自他的将领们。他并不明白每种战术的物质支援需要与应用方法,也不明白其战略决定的意义所在——比如说,攻法战役后没有设法攻占英国,不给北非的隆美尔足够的补给却要求其死守……这导致了他对战将们的态度,并注定了他的失败。

2、希特勒过分自信,疯狂独裁如果希特勒知道自己是个军盲,我想他会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的统帅们的。然而他却以为自己是天才,以致到后来攻苏时所有(包括前线的)行动计划及变更都由他一人作出,搞得他天才的战将们无所适从,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为此他还专门养了一群最高统帅部人员,这些人都是思想保守的高级军官,对希特勒唯命是从。在前线的和陆军参谋部的将军们向希特勒提出建议和反对时,这些人都会一致的支持希特勒的计划,让这些战将无功而返。这些人的奉承更助长了希特勒高傲自大的心理,以致于战争最后希特勒盲目而天真地制定了那么多必败的军事计划。

3、对陆军总参谋部及前线战将战术计划的疯狂干涉这点是由以上两点共同导致的。军盲希特勒不明白:一个不去前线的统帅,能做的只有控制整个战局即制定战略,前线战将是最能把握战场每个部分的人了。他们能够灵活的改变战术,争取最大程度的胜利。而希特勒的战将们又是二战时战略思想最先进的一群人,他们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然而希特勒经疯狂到干涉前线战将的行动!首先,这个后方人员不会清楚的了解前线的兵员、补给和敌人等各种情况,其次,他得到的消息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都已经是过时的了,做出决定再下达到前线,就完全过时了,让人无法执行——而元首的命令又是必须执行的,这就是德国的战争机器反应迟缓,注定了其失败。

4、临时变更作战计划,不合理分配兵员,违背闪击战原则这点主要体现在攻苏战役中。首先,希特勒把大军分成三路,想三路并进,这犯了用兵之大忌也就是兵员分散。在北方仅分配了20多个师就想去进攻要塞列宁格勒,之后成为消耗战,不断投入兵员,这就违背了闪击战集中兵力突袭的原则。而中路攻势正猛时却拖延对莫斯科的进攻,这无疑又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而德国是打不起消耗战的。变更制定好的计划弊端是很多的:第一,把中路优势兵力拆到南北两路,造成部队转移大量浪费资源和时间,而且转移途中情况复杂,不容易组织和指挥军队。而在42年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又犯了不合理分配兵员的大忌——先投入不足的兵员,之后成为消耗战——只不过这次没继续投入兵员,而是任第6集团军毁灭却不允许顿河集团军群搭救。就这样浪费了又一支宝贵的战斗力。
评论

关键词: 身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