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边界摩擦迭起,最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苏联调兵遣将,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大军压境,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这种战争气氛日益浓烈。
在苏联领导人中,对于是否和中国交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以军方为代表的“鹰派”主张立即开战,为此不惜发动核战争;以柯西金为首的“鸽派”主张慎重行事。在柯西金的要求下,勃列日涅夫同意,由柯西金直接同毛泽东通话,试探中国的态度。
在50年代中苏关系十分密切时,为了便于两国领导人随时通话,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架设了一条热线电话。后来两国关系疏远,这条热线变成了死线,长期无人使用。
1969年3月29日晚8点,这条电话线上的指示灯突然亮了,年轻的中国女话务员惊诧地插上机塞。
“喂,是北京吗?”柯西金问道。
“是啊!请问您找谁?”话务员反问道。
柯西金说:“请接通毛泽东主席的电话,我要同他通话。”
话务员感到奇怪,此人竟然要找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遂问道:“您是谁?”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对方说。
当时我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每天打倒帝修反的口号声响彻中国大地,女话务员一听是苏修头子柯西金,不假思索,当即以严厉的言词斥责道:“你是修正主义者头子,没有资格跟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讲话,我不给你接电话!”
柯西金说:“既然你不肯接通毛泽东主席的电话,那么请你给我接通周恩来总理吧!”
话务员一听,火气更大,大声说:“苏修头子,你听着:趁早死了这条心吧!我们的总理很忙,没有时间听你的胡言乱语,就是有时间,也不会听你嗦的!”随即“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柯西金本来是主和派,给毛泽东打电话受挫,现在也变成了主战派。于是苏联领导层取得一致意见,决心发动一场毁灭中国核基地的大规模的核战争,并将此事通知了美国。
时隔28年,1997年2月15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发表《红色按钮一触即发——苏中危机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一文,苏联前驻华大使叶利扎韦京对这段历史做了如下介绍:1969年6月13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两三个月之后”,即不晚于9月13日,开始边界谈判。7月26日,苏联政府又在一封秘密信件中,建议中国人通过两国总理会晤来解决冲突。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人只有实际感到最可怕的威胁——苏联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地打击之后,才会坐到谈判桌前。
8月2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向少数记者秘密透露,苏联代表向东欧盟国通报了可能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地打击的情况。
8月底,美国情报局透露,苏联驻远东空军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就在这时,胡志明逝世,周恩来和柯西金都分别率代表团到河内参加胡志明的葬礼,苏联代表团请越南政府的一位官员向中国代表团传话,提议两国总理举行会晤,但越南政府官员未及时告诉中国代表团。柯西金没有得到中国方面的答复,便从河内乘飞机回国了。
9月11日凌晨,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叶利扎韦京,通知他中国方面同意在北京机场会谈。叶利扎韦京迅速将此事报告给莫斯科。柯西金当时正在从河内返回莫斯科的途中,当即改变航线,于9月11日上午经伊尔库茨克飞抵北京机场。
就这样,中苏双方在莫斯科制定的最后期限的前两天,在北京机场举行了总理会谈。
但苏联在两国总理机场会谈后并未放弃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打算。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平衡的考虑,把这一绝密信息泄露了出去。
9月16日,即会议结束后的第5天,伦敦《星期六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苏联正在讨论打击中国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的可能性。
9月18日,即路易斯的文章发表两天之后,周恩来向柯西金发去一封密信,建议双方承担义务,不动用武装力量,其中包括核力量相互攻击。
这时,临近中国建国20周年国庆。面对苏联的核威胁,当年的集会是否举行,周总理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主席,四老帅认为今年国庆节苏联偷袭的可能性很大,我看,这次国庆节的群众集会怎么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毛泽东说:“哦!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这是不是告诉人家,我们有点怕?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是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周恩来紧皱眉头:“几十万人聚集在广场上,一旦出现情况,怎么疏散,怎么隐蔽?”
毛泽东笑道:“如果实在不行,可不可以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明白过来,我们的节日也过完了。”
周恩来会意地说:“放完后,我们再来个秘而不宣。”
毛泽东点点头:“对嘛!‘兵不厌诈’呀!”
周恩来接着问道:“主席,你看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毛泽东说:“我看不能早也不能晚,28日、29日两天就可以。这事还要和(聂)荣臻、(张)爱萍同志商量一下。”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及美苏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出判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
以往,中国进行核试验后当即发表消息,并热烈庆贺,可是这两次核试验,中国新闻媒介连一条简短的新闻都没发表。对此,外电纷纷议论,普遍认为,“中国最近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获得某些研究成果,而是临战时的一种测验手段。”
苏联知道中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便改弦易辙,放弃了摧毁中国核基地的核战计划,一场核战争就这样被避免了。
10月1日,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检阅了游行队伍。
1969年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开始举行。谈判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期,边界的紧张局势才逐渐得到缓和。
评论
前苏联的萨哈罗夫为什么会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在美苏核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1967年7月21日萨哈罗夫给苏联领导人写的一封信中认为,苏联应该接受美国的建议,双方共同放弃对反弹道导弹的研发,否则针对这项新技术的军备竞赛将增加核战的可能性。他也请求领导人批准他在苏联一份报章上发表文章,解释反弹道导弹的危险性。当局没有理会这封信,并禁止他在苏联出版书籍展开对这个议题的讨论。1968年5月,萨哈罗夫写了一篇文章,指出反弹道导弹是核战威胁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篇文章作为地下出版物被传播并在苏联境外出版后,萨哈罗夫被禁止参与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在1970年代,他与瓦列里·查里兹和安德烈·特韦尔多赫列博夫共同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由此面对当局更大的压力。
因而在1973年,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并最终在197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评论
斯皮尔伯格所有电影。
大白鲨 (1975) .... 导演 人工智能 (2001) .... 导演 人工智能 (2001) .... 编剧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 SPEarhead (2003) .... 编剧 关键报告 (2002) .... 导演 外星人 (1982) .... 导演 侏罗纪公园 (1993) .... 导演 辛德勒的名单 (1993) .... 导演 夺宝奇兵3之圣战奇兵 (1989) .... 导演 太阳帝国 (1987) .... 导演 我知道你是谁 (2002) .... 导演 第三类接触 (1977) .... 导演 第三类接触 (1977) .... 编剧 夺宝奇兵2 (1984) .... 导演 夺宝奇兵 (1981) .... 导演 虎克船长 (1991) .... 导演 紫色 (1985) .... 导演 父子双雄 (1973) .... 编剧 直到永远 (1989) .... 导演 复仇 (2006) .... 导演 飞轮喋血 (1971) .... 导演 Firelight (1964) .... 导演 Firelight (1964) .... 编剧 横冲直撞大逃亡 (1974) .... 导演 横冲直撞大逃亡 (1974) .... 编剧 世界大战 (2005) .... 导演 夺宝奇兵4 (2006) .... 导演 美眉校探第2季 (2005) .... 监制 评论
求一篇3000字关于坦克未来发展的论文
主战艇克的未来发展
昨天有两个互相对抗的军事集
团L今天,华沙条约己经不复存在,
而北约则通过接纳一些前华沙条约
国家和苏维埃联盟共和国的闰家而
扩大一场新的世界战争威胁(按
传统的意思)看来已经退休但是,
明天将是什么样呢?
目前,地区冲突接连不断,而巨
在将来看来还将继续出现我们完
全没有信心认为,一场新的世界战
争(核战争或常规战争)已经永远消
失、因此,完全有必安对我们未来
发展的预测进行彻底认真的审查以
便作出正确的决定,看看我们将来
将拥有怎样的武装部队以及他们将
装备些什么来对付未来的挑战
科
一
学与技术的进步已使得有可
能研制出新的武器系统,而这些新
的武器系统将能把武装冲突的中心
从敌对部队直接战斗接触的地区转
移到其政治、研究及工业中心,并能
在武装部队和海军舰队进行传统的
战斗以前即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和
损失美国已经采用了这种作战原
则一种不能挽回损失的威胁在采
取直接战斗行动之前就已经确保了
预期的作战l」标因此,在当今准
备和实施作战行动中、信息支援应
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还有,新的战争理念已经出现,
即主要集中在减少直接参战的人员
数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俄罗
斯举行的实验演习中就使用了遥控
战斗坦克。现在在战斗机器人的研
制方面也己取得J’一定的进步,在
消除切尔诺贝尔事故的后遗作用过
程中已成功使用了遥控车。
现在,让我们讨论一下武器系
统的发展问题,特别是与战斗坦克
相关的武器系统,因为这仍然被认
为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以前的
对抗导致了前苏联研制出了较好的
装甲突击力量,其中包括‘r一55、
T一62、T一72和T一80主战坦克
前苏联建设这样一支武装力量是为
了能够跨越整个欧洲。战斗计划是
图!由’l’一55坦无改长成的BTP一T装甲人贝输送车
在评价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I,"l开
始研制和使用的战斗坦克的能力基
础上制汀的。自从那次战争以后至
今已经有60年战争和军事冲突的
性质以及作战的手段和方法均已改
变。目前,由过时坦克构成的坦克群
给俄罗斯自身带来了一种威胁,因
为这些坦克及其弹药的处理在近期
还难以筹集到资金
当坦克最初被认为是陆军的主
要突击力量时,不少国家都在迅速
发展和生产各种各样的反坦克制导
导弹系统。目前,第三代反坦克制导
导弹系统已研制出来,采用了发射
后不管原则,现已开始列装。在确信
导弹红外(或雷达)导引头已锁定目
标之后,操作人员只需瞄准和发射
即可。这些反坦克制导导弹系统包
括:AGM一65(D、E、F、H、K)“小牛”
(Maveriek)、“狱火”(Hellfire)L直升
机发射型、ATGM一3/LR、“轻标枪”
(Javelin)等L。北约国家也已开始研
制第三代反坦克制导导弹系统,例
如英、法、德三国联合研制的ATGM
系统,在英国称为A’rCw一3,在法
国称为AC3G,在德国称为PARS一
3ATCM一3/LR是装备的红外导
引头,一种近炸导头引信和一种
155mnl串联弹头。该导弹系统重约
40kg,其最大行程为skm。导弹能攻
击坦克顶部装甲。近炸引信使其能
够有效地穿透标准装甲和现代型的
爆炸反应式装甲。
为了确保坦克的机动性,通过
改造其发动机燃油供给和空气供给
系统的特殊手段目前正在研制中。
卜面只是介绍了专用的反坦克
手段J然而,坦克本身就是对坦克的
一种主要威胁‘。所有坦克生产国家
现在仍在继续研制新的装甲车辆和
使现有坦克实现现代化,这里也包
括了前苏联和俄罗斯研制的。前苏
联盟国斯洛伐克、捷克和波兰也在
从事这些新研制和改造计划
在最近几年里,俄罗斯正在从
事使其坦克实现现代化或重建或改
装成其他类型的装甲车。例如,由
T一55坦克改装成的BTP一T重型
装甲人员输送车、由T一72坦克研
制出来的BMnT坦克支援战车以
及由T一80坦克的现代化改造而
制成的T一80yMI“雪豹”坦克和
T一80yM2“黑鹰”坦克然而,这些
由坦克制造商根据自己的倡议而发
起的现代化改造计划大都处于样车
制造阶段卜这种情况将有可能导致
这样一种局面,即前苏联的各制造
商们都可能生产出自己的车辆来而
没有任何形式的统一和协商,例如
各自根据T一64、T一72、T一80、
BMfl一l、BMfl一2、BMfl一3、BM只
这些车型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来进行
升级改造等。
各种坦克也可以遭遇到各种类
型火炮、反坦克制导导弹、航空炸
弹、反坦克地雷包括遥控布雷的攻
击,而这些武器均在持续不断地研
制和改进。各种新技术也在不断地
研制和创造中,用以摧毁坦克及其
系统。因此,现代化的军队都在准
备对付坦克作战,而不愿意花钱和
花费力量来研制和采购装甲装备)
然而,在今天及将来是否需要
坦克的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而
对立的意见。如果对第一个问题的
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将需要何
种坦克呢?
一种意见认为,战斗坦克已成
为纪念物,在将来的战争中将不会
起什么作用。现在看来很明显,绝
大多数坦克将在远离直接战斗接触
区就被摧毁,因为这些坦克缺乏足
够的信息支援和缺乏对付当代远程
图2由T一72坦克改进的BMrITI型坦克支援战车
武器足够的防护。
根据第二种意见,装甲装备在
将来战争中仍将保持其作用,即使
在“无接触”战争中也是如此,因为
只有通用部队最后来到战区与敌交
战并取得最终的胜利长时期以来,
由于装甲装备所具有的强大火力及
强大装甲防护力,因此,在接触战
中,它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发挥着主
导因素,今后也将如此还有,自从
存在核战威胁以来,人们应该记住,
只有坦克装甲能够为乘员提供最好
的核效应防护」
俄军需要何种装甲装备呢?
现代坦克一般都是在大约20
年前研制的,自那时以来,各种各样
.
的反坦克武器都以达到具有迎面攻
击坦克前装甲的最佳能力。当今,已
有越来越多的反坦克手段攻击坦克
顶部装甲,而这是坦克最大的水平
横截面积。坦克传统的体系结构不
可能允许研制人员能够可靠地防护
车辆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底部和顶
部。由于所有坦克都有严格的重量
限制,因此,其防护不能只靠传统的
增加附加装甲来实现。这样一来,就
导致了反坦克技术常常领先于坦克
的防护措施。乘员的防护水平及生
存性仍显不足,因为坦克的内部空
间被大量的弹药和油料占据了
就其总的火力而言,现代坦克
还能对付空中威胁和高精度武器,
特别是其顶部范围
俄军现在的坦克用其火炮发射
的导弹可以攻击远至5
.
sknl的目
标山于缺乏行进的侦察与监视手
段,当今的坦克就不能在夜间和恶
劣大气情况下完成可靠的目标探测
和攻击
不足的指挥与控制能力使得很
难控制坦克分队实施分散与集中机
动
‘
丁俄军的坦克也缺乏高质量的通
信和接收与显示从航空空间导航系
统和智能系统所获得的信息的设
备‘
所有卜述这些都是真实的事
实那么,是否有比坦克更好的装备
呢‘了
有人说,过时的T一55和T-
62坦克正在车臣参加战斗,而先进
的T一90坦克则保存在兵器库里
T一55坦克是否适合于车臣战斗
呢‘了
俄军的敌人没有现代化的侦察
系统和反坦克武器,而俄军的坦克
又没有特定的目标要去摧毁
.
在这
种情况下,为什么俄军要用高价采
购的新坦克在有限的战斗中和没有
特别期待效果的战场中去使用呢?
实际上,这并不是问题的实质所
在
在1994年的格罗兹尼和1991
年的莫斯科,坦克最初是用来作为
一种力量的展示而不是作为一种具
体的战牛行动,在莫斯科,坦克只
向“白宫”发射了几发炮弹。整个事
件就结束了但是,在格罗兹尼,战
争结束时却造成了俄军大量的坦克
损失,这些坦克是杜达耶夫的部队
摧毁的,因为俄军的坦克在城市条
件下不能进行有效的射击。这不是
州克本身的问题,这是一个战术部
署问题L“沙漠风暴”行动给了俄军
另外一种启示:在一次作战中,两架
战斗直升机摧毁了15辆坦克这一
军事行动也证明了,如果有可靠的
空中支援时,坦克也能够成功地进
行战牛,地区冲突中要求有特殊型
号的装甲车辆,这些车辆可以从过
时的坦克衍变而来,例如已在鄂木
斯克和下塔吉尔展览会土展出的
BTP一T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和
BM汀r坦克支援战车
.
很显然,如果两支装备精良和
训练有素的军队在一次武装冲突中
交战,那么,整个作战形势将是完全
不同的
在最近举行的俄国防部部局例
行会议l二讨论r2002年所发生的
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会
议强调,俄罗斯是处在战争环境条
件下,战争结果,在很大程度卜取决
于武装部队的作战能力在与车臣
武装匪徒和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斗
争中,在装备性能和人们心理上所
造成的过时武器系统将会带来重大
的问题、俄罗斯陆军需要新的武器
和军事装备。
第二个问题就是俄罗斯缺乏训
练有素的工业技术人员。在社会结
构重组期间,人员训练的基本链(普
通学校一高等教育学院一工业部门
一科学部门)实际上是脱节了J鄂木
斯克地区和坦克一机动车辆主管局
的负责人试图重建这个人员培训基
本链。他们在地区范围内发起了一
次科学与技术会议,其主题是“多用
途履带与轮式车辆:研制、生产、战
斗效能、科学与教育”,此会议于
2002年在鄂木斯克举行。这是由高
等军事院校、军事研究单位、设计
局、制造商和用户的代表在一起召
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焦点主要
在于协调从各军事研究单位和国防
工业部门来的专家们的意见,看能
否在多用途履带式及轮式车辆在未
来战争及军事冲突中的战斗应用方
面形成一个较统一的意见以及这些
图3由T一72坦克改进的BMflTI型坦克支援战车
4·国外坦克2003.10
车辆未来发展的潜在趋势。
这次会议也是团结研制开发这
些车辆的所有单位和企业的一次盛
会,更进一步推动了各单位协调与
合作当然,这次会议在一些细节上
还有不同的观点,又没有对现有外
部威胁和武器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
详尽的分析研究。在这些问题上没
有取得共识。然而,在此领域里,这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个好的开端。
回到20世纪70年代,在装甲
兵学院战斗坦克讲座上有一幅宣传
画,其标题是“在将来,军方将需要
何种战斗坦克?”宣传画上有一幅车
辆图,它结合了坦克、直升机和潜艇
的特征。对现代冲突的分析表明,现
有战斗坦克再也不能满足军方的要
求了,因为它们不能完全满足当代
的作战要求)
要简要阐明未来战斗坦克的要
求,就必须确定可能出现的威胁、战
斗行动方法、所需武器和彻底分析
战斗坦克在最近一此军事冲突中的
应用情况。
在各种各样的关于未来战斗坦
克的观点中,从全盘否定到保留其
地面部队的主要突击力量作用,很
显然,除r坦克之外,还应研制一系
列的拥有坦克级的防护、机动、越野
性能及信息支援的各种各样的装甲
车辆一」各坦克部队只有在有足够有
效的侦察、监视和信息支援(导航、
敌对部队状况、对威胁的快速反应、
精确目标定位及攻击目标优先顺
序)下,才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未来坦克应具有更高水平的防
护力、战术/战区机动力、良好指挥
控制力以及更高目标杀伤效率应
该研制出非常规的防护装置,现有
防护装置,例如主动及电磁防护系
统、爆炸反应式装甲等,应在采用新
材料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除此
之外,也有必要研制一些能够保护
坦克的系统,因为坦克自身还不具
备防护这些威胁的能力。因此,具有
高水平防护力和高机动力的防空系
统也必须进行研制和装备部队。另
外,也应研制其他非常规的系统以
便能及时探测到威胁并为坦克和其
他车辆提供保护。我们已经研制出
坦克支援战车以便在近距离火力区
保护坦克.这将极大地改变坦克作
战战术
为了提高乘员的防护力和生存
力,乘员应与弹药和油料隔离开
来〔」因此,新的布置方案和现代化
的乘员装备和伪装设备是需要的L
这些新型车辆的最大速度应大
约为l()()k,rl/11,车重应不超过40r
以提高战术机动性和迅速集中的能
力、除了车速外,坦克机动性还取
决于及时的燃油补充、弹药补充和
维修以及伴随坦克部队行动的医疗
车和其他车辆补充
强大的火力和现代化的武器是
现代化坦克的特征。坦克炮一发射
器的射程现在己超过skm然而,现
在的瞄准断离太近而难以观察和精
确瞄准远距离上的目标很显然,
必须找到提高目标搜索、瞄准和射
图4由T一80坦克开级改造的r一8()yM2“黑鹰”主战坦克
击的新手段在采用了现代化的电
视、热像观瞄装置、雷达通信和信息
显示装置以后,就能够实现在超过
skm以上距离上,无论是在白异、黑夜
以及任何气候条件下精确玫击目标「
弹药补充是另外一个问题很
显然,在车卜携带20~25发以仁的
炮弹是不合理的。具有高机动力和
可能的武装防护力特征的专用运
输/装弹车的设计研制看来是必要
的,以便完成对战斗坦克的弹药补
充任务。新的非常规弹药发射及日
标攻击武器还将继续进行研制
虽然在反坦克武器领域甩已取
得犷重大的进步,但是,在未来15
至20年’{t,还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
装备能够取代战场上的战斗坦克
尽管机器人在某些形势下可以说是
很完美的,但是,在高度不确定囚素
的近战环境下,机器人能否执行复
杂的作战任务还是令人怀疑的
陆军需要战斗坦克的时间还有
多久?还需聆听军事专家们在这个
问题卜的意见
追问:
请给出“知识生态学”的定义
人类对于“知识”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传说亚当·夏娃因为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禁果而承担原罪的重负:普罗米修斯因为盗窃天火而遭受残酷的刑罚;仓颉造字而天雨粟,夜鬼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但是,所有这些神话中有关知识消极作用的告诫,都未能使人类及时地自觉反思知识本身的价值。甚至,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那样的大声疾呼也无济于事。人类文明的以往历程中,向来是“知识越多越好”的观念处于统治的地位。 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一直在长足加速进步,问题也因此接踵而至。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危机、核战威胁、文明滞差( culture-civilization lag) 、时间加速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正如“知识生态学”(EOK, 即 Ecology of Knowledge)的创立者加拿大握太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沃杰霍夫斯基所说:“都是知识直接间接引起的后果。” 人类必须对知识本身的价值重新进行反思。 人类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 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类与知识实体之间的关系”。 固然,人是知识的创造者,但是,反过来,人又是知识的产物。事实是,当人创造了如沃杰霍夫斯基所说的相对独立的“知识实体”( body of knowledge)或者如卡尔·波普尔( Karl R.PoPPEr)所说的“客观知识”(objective knowledge)之际,他就同时创造了—个如同沃杰霍夫斯基教授所说“自身也参与其中”的新的人由生物、特别是由作为生物个体之集会的动物社会进化而来。作为社会动物,人的先祖原来生活在—个自然的生态环境之中。但是,人之所以是人,其所不同于一般社会动物的,是因为在人类与自然之间,有一个人工的媒介。这个媒介,便是“知识”及“人工产物”。 由于人类创造丁“知识”及“人工产物”,人类便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自然生态环境之 中,而是生活在一个‘“自然 - 人工”的生态环境之中。人类与此“自然 - 人工”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沃杰霍夫斯基教授称之为“人类生存系统”的整体结构。 在于1975年创立的“知识生态学”中,沃杰霍夫斯基教授把这个“人类生存系统”又细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1.知识系统(KS,即 The Knowledge System),由人与知识( man-knowledge)构成; 2.文明系统(CS,即 The Culture System),由人与知识以及人工产物(man-knowledge-products)构成; 3.人类生存系统(ESM,即 The Existential System of Man),由人与知识以及人工产物还有自然(man-knowledge-products-nature)构成。 沃杰霍夫斯基教授对“人类生存系统”的细致区分,以及“知识生态系”的创立,有一个西方文明的认识基础。这个认识基础就是:“对知识客体与人类主体的非同一性的肯定”。这种“心身二元”、“主客区分”的观念,确是西方哲学的特色。 沃杰霍夫斯基教授强调:知识客体尽管是由人所建构的,但它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实体存在,而不同于建构知识容体的人类主体。这与卡尔·波普尔关于“第三世界” 或“客观知识”的“客观性和自主性”的论述正相吻合。在沃杰雷夫斯基教授以及其他西方学者看来,只是因为“对知识客体与人类主体的非同一性的肯定”,才能把“知识”看作是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独立因素。(笔者按:而对于许多中国学者而言,则正是“人类主体与知识客体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把二者视为“同一的整体”。) 沃杰霍夫斯基教授创立的“知识生态学”认为:知识客体与人类主体的相互作用,使得“知识”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也与卡尔·波普尔关于‘“第二世界(笔者按:即人类主体)与第三世界(笔者按:即客观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论述正相吻合。沃杰霍夫斯基教授认为: “知识永远有能力创造出具体成果”。因此,他特别推崇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当然,我们可以补充说明:知识只有正确地被人类利用,才能适当地发挥其伟大的力量。这里所说的“正确”、“适当”,正是“知识生态学”所关切的。 沃杰霍夫斯基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命题: 不管那些创造知识或利用知识的人本意如何,知识都一定会产生正面的负面的两种不同作用。 沃杰霍夫斯基教授在为我们正在编译的《知识生态学》一书所写的中译本《序言》中强调指出:“对这一点的认识是推动本书作者建立知识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沃杰霍夫斯基教授指出:生态平衡是生物进化产生的各种物种同生共处所形成的。新物种在不同程度上同原有的物种有区别;可是它们并不破坏大自然的统一性。一般来说,新物种总会在整个生态平衡中找到它自己的位置,它并不冒犯生物进化的或大自然的任何规律。由于总的来说它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产物,因而它是适应自然的。系统结构。 评论
如果美国或以色列对伊朗动武是否会引发核战或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当今国际焦点仍然是伊朗核问题,自伊战结束之后伊朗核问题就迅速升温。眼下形势打不打还不好说,其实美国也很尴尬,7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已经让美国上下呼喊,可见发动一场战争不是小孩玩过家家那么简单,我们想,当年美国向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战后国际调查小组根本就没有发现所谓的杀伤性武器。
当然、伊朗当局敢明目张胆的挑战美国霸权威慑,说明伊朗一开始就做了两手准备,说回来。
以美国目前能力足可以摧毁伊朗的核设施,这对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手段的美国来说太简单了,但是、美国只要敢动手,伊朗会撕破脸干到底,这无疑又将美国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中东战场里,以小弟看,美国只想采取轰炸手段一举毁掉伊朗的核设施,并没有推翻***之意。但伊朗就像是马蜂窝,不敢轻易去碰。因此核问题一直僵持到现在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再看以色列,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以色列是铁定要先发制人的,可以想象得到,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那么以色列就失去了权衡地区的砝码,在中东再也站不住脚了,而且时刻会威胁到这个弹丸之国。
不管怎样,问题总会得到解决,只是方法途径不可预料,我个人认为会开战,只是时间未到。当然您关心的是否会引发世界性的大战,这个可能性极小。
当前伊朗没有造出核武器,离造出核武器仍有一段路要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