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黄埔军人,黄埔军人电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4 12:20:00 浏览次数:241
求 黄埔军人 片源 要能用迅雷下载的啊 谢谢
试试这个 http://data.movie.xunlei.com/movie/34849 评论

黄埔军人纪万德的孙子纪鹏和纪彬在北京详址?
我可以给你联系
追问:

有没有讲民国时期黄埔军校的军人的bl文?
中国近代是屈辱史吧?大家都不怎么喜欢这段历史,所以没人会写吧?何况那时候中国国民经济也不咋滴,温饱都有问题,谁有心思去搞基呢? 评论

黄埔军校在以前怎么样
当然有名气 黄埔军校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在孙中山先生的主持下为培养革命军军官而创办的。 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大批的中共党人和国民党人投身入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中,其中大批的杰出人才进入了军校学习或任教,像周恩来、林彪等人都在黄埔军校里呆过,以这些人日后杰出的成就,黄埔军校的名字只是被他们给打响了。 军校向全国招生,黄埔军校在当时成为了革命党人心目中的圣地、革命的摇篮。 垂着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黄埔军人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长驱直入华北,东北主动易帜投诚,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黄埔军人的声威响遍了全中国,黄埔军校至此便青史留名,名气大盛。 评论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 总名单 有谁知道
太多了 下面还有大队的 追问:

韩绍功具体人物介绍
  

《中国远征军》中的韩绍功(黄志忠饰)

韩绍功,热播电视剧《中国远征军》的主人公。由黄志忠饰演,是一位经历了大小各种战役的上校军官,远征军战斗英雄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相关  黄志忠饰演的韩绍功出生书香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弃文从武,拥有着一颗拳拳的爱国赤子心。韩绍功在打仗时无论弹片横飞、火光阵阵、炮火连天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饰演韩绍功的黄志忠表示,军人自己演过多次,但这次“更加纯粹,更加惨痛,更加悲壮,可以说达到了军人的极致。”[1] 编辑本段寻找原型 200师没有韩绍功  远征军电视热映 部分史实被误读 部队不是一拨人 败军背后有隐情   寻找原型 200师没有韩绍功   军队溯源   此远征军非彼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片名源自缅甸和滇西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统称,不过如果从当时中国军队的编制情况来看,该片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参战部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三国开始把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提上正式议程。不过,最初各方使用较多的说法为入缅军。1942年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才成为我军的正式番号。   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就隶属于远征军的主力,第5军。孙立人将军的新38师则在第66军麾下。   我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部队分别撤往印度和国内。撤往印度的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在注入新的兵员后编成两个军。   驻印军是我军缅北反攻的主力,其中参加过第一次入缅作战的部队只有新38师和新22师,这两支部队在后来的缅北反攻中是我军的绝对主力,席卷缅北,势不可挡。   反攻缅北 其实是“驻印军”   电视剧主人公韩绍功所在的第200师在撤回国内后,归入重新组建起来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指挥。重组后的远征军扩充到5个军16个师,是1944年滇西反攻的主力。   不过,200师在滇西反攻中未能重现之前的辉煌,没有参加著名的松山战役。据《远征军各部编成参战概见表》统计,200师在滇西反攻中主要参加了收复龙陵的战役,损失也不大,截至1944年12月31日,200师共伤亡官兵 3200余人,在各参战部队中并不算多。   因此,从当时中国军队的编制来看,远征军指的是参加了第一次入缅作战或是滇西反攻的部队。要讲述缅北反攻的故事,用“驻印军”的说法会更准确。   对接原型   200师仨团长 哪个都不是韩绍功   根据远征军战史记载,入缅参战的200师下辖三个主力团,其中包括第598团团长郑庭笈、第599团团长柳树人、第600团团长刘少锋。   在远征军向国内撤退途中,柳树人率599团担任后卫,途中遭日军伏击,以身殉国。598团团长郑庭笈当时兼任师步兵指挥官,在师长戴安澜殉国后代任师长,并于1942年6月被任命为师长。而刘少锋后来也担任了200师副师长。所以,从履历看,像韩绍功这样在200师、新38师任要职的人是不存在的。   不过,从200师到新38师,正好与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的重心转移相匹配。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同古大战与野人山撤退这两大事件,200师都是主角。第二次入缅作战时,200师的经历比较简单,而新38师却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力,无疑是缅甸作战的重心。所以电视剧为韩绍功设计了这样传奇的履历,更多的是为了全面完整地展示中国军队两次入缅的作战经历。   评价盟友   四处逃窜 英军确实“不给力”   在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曾有这样的剧情,在重庆的谢孝彰发现,因人性的自私和国家利益原因,英国人实在难以指望,并且我军应早做打算。但谢的建议却遭到上司、同事的嘲笑。   英国在缅甸战役中的表现,确实令人大跌眼镜。一方面装备先进的英缅军队被日军撵得到处跑,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军队入缅抗战百般阻挠,不得已请来中国援军后,又处处为自己打算,不惜牺牲我军以保全自己。   不过,对于英国盟友的不给力,其实中国政府、军队的高层早在入缅作战之前就有领教。而并非剧中所言那样,谢孝彰曲高和寡。   在1941年12月底与英方的一次会议中,由于英国人坚持要瓜分美国援华抗战物资,谢孝彰的“大老板”、当时的国防部长何应钦甚至和英国人闹得面红耳赤,说出“中国愿将所有在缅甸的租借物资全部退回美国,停止中、英、缅合作”的气话。蒋介石也下令已经动员起来的第5军和第6军暂时不用入缅。   中国方面对这个盟友的不满,可见一斑。实际上,由于英方不配合,我军在经历了三次动员后,到开战两个多月以后的1942年2、3月间才得以逐步进入缅甸。   求助中国 其实是想弃缅保印   物资还是小问题,英方更担心的是,向中国军队求援会影响英国人在战后继续统治缅甸。为此,英国在向中国求援的同时,已定好了“弃缅保印”的战略。   请求中国出兵,与其说是为了保卫缅甸,倒不如说是用来掩护英军撤往印度。所谓旁观者清,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把英国人看得很透。日军编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指出,“老奸巨猾之英国,不外以重庆军与英领来、香港之印度兵,同为一种消耗品尔。”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在所写的报告《缅甸作战经过及失败原因》中,痛陈了英方对缅甸作战中给我军造成的不利影响。   林蔚指出,我远征军失利有三大主因,分别是:主力的第5军和第6军入缅动作过慢,以致错失战机;英方毫无全局谋划,无作战方案,而又要求我军逐次用兵,不能集中力量;英方对我军的胡乱指挥。报告中指出,这三大败因,都跟英国人脱不开关系。   点击日军   暴脾气的田中新一是咋没脾气的   前后两次缅甸作战中,日军的第18师团是我军的老对手。这支部队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登陆仰光、占领曼德勒,都有这支部队的足迹。在缅甸全境沦陷后,第18师团负责缅北防务,正好与我驻印军对敌。   第18师团的师团长田中新一算得上是日军中的一位“人”。在来到缅甸之前,田中新一在日军中枢机关的参谋本部担任作战部长。此人脾气暴躁,动辄与同僚“武斗”,更因征用民船的问题与当时的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大吵一架。当时田中在气急之下,对着东条大爆粗口,称其“八格牙鲁”,结果第二天就被赶到了缅甸。   而就是这样一位连首相也敢骂的牛人,在胡康河谷战役中被孙立人将军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孟关之战,第18师团损失万余人,田中新一自己也被我军赶进了野人山,吃足了苦头才逃出来,第18师团司令部的大印也被我军装甲部队缴获。而这一次,暴躁的田中新一全没了脾气。据统计,第18师团在缅甸作战4年,先后损失兵员3万多,绝大部分是被我驻印军所消灭。   本版文/记者 杨铮 制图/李铭 周建文   全国人大代表裘山山日前在人大会议上建议,搜寻中国远征军抗战烈士遗骸,迎接亡灵回国。裘山山说,远征军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国家不应忘记。今天,本报推出七个版策划,向您展示远征军背后的故事。   喜欢看《中国远征军》的观众往往会有一些疑问,“上校连长”韩绍功是否真有其人?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怎会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与远征军对垒的日本军队究竟什么来头?   为了还原这些历史,记者近日来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这座位于南京中山东路的档案馆,曾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距离总统府也不过数里之遥,是国内收藏民国时期历史档案最丰富的地方。   在这里,记者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了许多电视剧中略去或者误读的史实。   第一次入缅时中国远征军序列   司令长官   卫立煌 (杜聿明代理)   第5军 杜聿明   新22师廖耀湘   96师余韶   200师戴安澜   第6军 甘丽初   49师彭璧生   93师吕国铨   暂编55师陈勉吾   第66军 张轸   新28师刘伯龙 新29师马维骥 新38师孙立人   张轸   甘丽初   卫立煌   杜聿明 编辑本段“虚实结合”还原远征军群像  前仆后继奔赴远征部队的,多达30万人。如何将浴血奋战的将士在一部电视剧中集中体现?邱对的做法是“虚实结合”。总参谋长史迪威、第5军军长杜聿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这些在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将领,邱对如实记录;那些连尸体都无法找到的无名老兵,则以群像的形式,集中在韩绍功、大秦、姚二林、木匠身上。   真实人物   孙立人(张丰毅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仁安羌大捷让孙立人一举成名,也让他赢得英美将领的信任与尊重,但他后来作为“亲美派”而饱受猜疑,最终含冤被禁。仁安羌大捷功臣之一、团长刘放吾,也跟着自己的长官饱受冤屈。此后,仁安羌大捷的功劳被人冒领,更是让这段历史混乱不堪。一直到最近几年,经过重新挖掘研究,这段历史的真相才得以重现。   剧集回放:《中国远征军》中设计了一段杜聿明与孙立人的对话,杜聿明警告孙立人,说去印度会让中国军人受辱,孙立人表示肯定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电视剧设计了一句经典台词:“尊严是在自己心里,别人拿不走的。”一句话,不仅让孙立人的性格彰显,也令观众动容。张丰毅扮演的孙立人,在剧中是仅次于虚构主人公韩绍功的第二号角色。剧中突出了其在战争中的冷静与果敢,战术上的敏锐与大胆,处理问题时的聪明与自尊。在仁安羌大捷中,剧集将其重新定位———不再是不顾一切救人的感性将军,而是靠情报和审时度势做出决定的理性人士。   戴安澜(徐永革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史料对戴安澜事迹的记载少之又少,其人物个性更是鲜为人知。戴安澜被称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以作战勇敢闻名。1942年5月16日,戴安澜撤退时在与日军的激战中身负重伤,陷入昏迷。一天,戴安澜从昏迷中醒来,喃喃说道:“反攻!反攻!”另一说法是,他指着祖国的方向,大喊“祖国万岁”。从此,一代抗日名将就此陨落,年仅38岁。   剧集回放:剧中,徐永革表现出戴安澜的三个方面:爱兵如子的柔情,用兵如神的智慧,死而后已的忠诚。这些特点,在第一次入缅战役的悲剧结局衬托下,显得更加悲壮———戴安澜将军牺牲的一段,包括受伤、病重、手指北方充满遗憾地逝去,都成为该剧最大的煽情泪点。如果说《中国远征军》中,孙立人是新派美式风格的军人代表,那么戴安澜将军就是黄埔军人的代表,电视剧不仅强调了戴安澜忠诚与热血的一面,从他给妻子的遗书和诗歌中也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另一面。   史迪威(Zuborenko Nikolay饰)   还原程度:★★★★★   史书记载:约瑟夫·沃伦·史迪威上将(1883—1946),美国将领。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在驻菲律宾美军服役,后任西点军校教官,其间于1911年首次来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1939年间数度来华,历任驻天津美军第十五步兵团营长、驻华使馆武官等职。因其态度直率措词尖刻而得诨名“醋酸乔”(Vlnegar Joe)。   剧集回放:史迪威在剧中显得温和了很多,那种尖酸刻薄的个性没有太多表现,虽然他在剧中也说出了那段中国将官不可救药的名言,但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不了解中国军人、不了解中国政治的平庸的外国指挥官的形象。他过于信任英军,对战情估计不足,和孙立人在军官任用上的冲突,完全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思考问题方式,在观众眼中近乎反派。不过,电视剧也表现了他对中国下层士官的爱护和欣赏,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对国军士兵不遗余力的赞扬,也有全面的表现。   虚构人物   谢孝彰(刘小宁饰)   和韩绍功的纯粹相比,刘小宁扮演的谢孝彰代表了军人中迷失本质的一部分人,这是电视剧对国民党军队中阴暗面的暴露,当军人开始计较利益得失,试图剑走偏锋时,他们就偏离了作为军人的正常轨道。相对于韩绍功,谢孝彰这个人物更加复杂,也更加矛盾,他与韩绍功的对手戏,两种不同理念的撞击构成该剧的看点之一。刘小宁将这个角色演得细腻可信,性格塑造得非常丰满。   杨文(郝柏杰饰)   由一个虚构人物出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特征之一。杨文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秦大岭的东北身份一样,是这部剧试图囊括全国抗日众生相的印记。他是日军在滇缅之战中卑劣使用毒气的见证人,也是野人山大撤退中女兵几乎全军覆灭的见证人。   秦大岭 (郑昊饰)   秦大岭算得上军官和大兵之间的分水岭。职位不高不低,副连长;一口东北腔,让人想起远征军中的东北军士兵。大秦作为韩绍功的左膀右臂,是个合格的基层军官,粗鲁仗义,还带点喜剧色彩。也许是为了突出东北特征,他的东北话显得有些“用力过猛”,但是这个人物却被塑造得非常可爱,让人喜欢。   姚二林(谢孟伟饰)   姚二林代表了远征军中一部分从没上过战场,不曾有过军人精神的士兵,他们不是为了信仰而战,也不是为了激情而战,因此在战场上与真正的军人格格不入,甚至险些因为当逃兵而被枪毙。但在战火中他们一步步成长。这样的人物让远征军故事显得更加可信,有着浓厚的人情味。 评论

关键词: 军人 电影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