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火星之旅,火星之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3 14:54:53 浏览次数:239
火星之旅英语作文120字
关于日记的 评论

说说丹尼斯蒂托的8这次火星之旅的具体规划
鸡 评论

火星之旅
火星之旅
【简介】

《火星之旅》讲述的是一个火星探险的美苏两国曾联手秘密打造火星计划,斥巨资建造宇宙飞船“玛丽号”,这时发生席卷全的经济危机,两国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计划被迫中止,飞船被尘封于核废墟地下的某一秘密轨道上。20年后好莱坞制片人打破这段尘封的历史,为拍摄太空影片,游说原飞船上的工作人员再续火星之旅。飞船载着一群性格经历迥异的摄制组人员飞往太空。途中随行医生杰夫里利用鲜为人知的新技术,对飞船上的人实施休眠计划,使人像动物冬眠一样在睡眠状态中度过漫长的时光。不料当飞船将要抵达火星时,女影星贝弗莉"格林却未如期醒来,更加糟糕的是飞船在将要降落火星时又遭太空风暴的袭击,使飞船面临生死考验。人们在指挥官卡罗尔的带领下一次次化险为夷。经历重重危难,飞船终于登上火星。为了找到能送他们回地球的2号燃料,他们遭遇了许多危机。最后飞船由于太空风暴的袭击,飞行轨道发生偏离,飞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飞往地球,否则就要撞上火星,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巴斯找到了2号燃料。同时杰夫里还有发现一座奇异的金字塔和一个外星人,他隐瞒这一发现。不久大家统一认识,认为他们的发现应该属于科学,属于全人类。最后由于燃油不够,飞船超载,巴斯为了大家决定留下。飞船安全到达地球,大家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所有人的座位都和巴斯的空位相邻,在这样一个盛典上大家的手握到了一起。

【关于作者】

作者泰里·比森是美国目前最走红的科幻作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中部肯塔基州一个小城翁司波罗,1964年入路易斯维尔大学就读。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87年长篇《饶舌男人》获世界幻想小说奖提名;1996年《宇宙大盗》成为当年最受关注、最多争论的作品;1990年短篇《火》囊括了该年度科幻领域内的全部奖项:星云奖、雨果奖、阿西莫夫读者奖以及堪萨斯大学颁发的西奥多·斯塔基短篇小说奖。1993年他以南方科幻作家的身份被授予凤凰奖;1998年纽约文化基金会授予他戏剧与电视奖;2000年出版的短篇集《上面的房间以及其它故事》中,《麦克》除获轨迹与星云奖外,还得到法国最佳幻想葛兰奖。他的长、短篇科幻小说先后被译成法文、日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以及其它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火星之旅》是他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99年,因他在科幻以及其它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故乡翁司波罗荣誉厅内。

主译过克,真名姜云生,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蜚声于中国科幻文坛,现为世界科幻小说界的社会活动家、作家。曾用英语创作科幻小说在美国发表,用中文创作的科幻小说曾在世界华人圈中获得首届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小说类第二名,曾主编《台湾科幻小说大全——四十年名家名作精选》等。

【泰里·比森:致中国读者——《火星之旅》前言】

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进入太空之际来写这篇文章,让我感到无比兴奋。今年又值火星大冲,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数百年来又一次靠得这么近。

遨游太空是科幻小说最重要的题材,我希望中国将来能带领人类登上火星,飞向更遥远的星球。

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讽刺的目的,同时也是基于对人类太空旅行这个伟大梦想的崇敬。

创作这部小说时,我的心情有点失望和郁闷。因为那些曾经带领人类进入太空、登上月球的前苏联人和美国人,当时似乎把太空之梦给遗忘了。飞往土星的巨大火箭被放置在亚拉巴的雨水中生锈。太空穿梭机失事,真正可悲之处在于,宇航员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而牺牲在太空浅层。

最初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幻小说读者。我家在美国中部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20世纪50年代,我和我的朋友们为了寻找科幻小说,经常搭便车到大城市。我们读了罗伯特·.海因莱因、伊萨克·阿西莫夫、弗雷德·保尔和克里福特·希克的作品,他们的书让我开始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科幻小说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开阔我们对宇宙、对地球的视野,向我们展示生命的奇迹、宇宙的奥秘,让我们学会去接受和探索不寻常的事物,如外星人和陌生的事物。20世纪60年代席卷美国并蔓延到整个世界的动荡像是一场风暴,对这个世界有着净化拖吹拥淖饔茫梦颐蔷艘怀⊥昝赖哪チ贰?BR>科幻小说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文学,它展望未来,质疑现存的价值,为我们开拓新的思路。我和其他许多人一起,参加了20世纪60年代全球性的反抗,我们反对资本主义并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喜欢读的书是《沙丘》和一些关于中国的书。那些经历都反映在《火星之旅》这本书中了。小说中的偷渡乘客戈里婷就是以我那出生在科多拉多山麓嬉皮士群居村的女儿作原型的。

科幻小说激励我们想象未来。它是美国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之一,我非常自豪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昔日读科幻小说的人,如今对历史更感兴趣,沉湎于剑客、巫师以及虚构的“美好往昔”所发生的魔幻故事之中。很高兴我的这个小故事能在中国翻译出版,它的读者心目中装的是未来,眼睛看着遥远的星空。

我企盼着有一天我能拜读中国作家的科幻小说,我相信中国科幻将为我们展示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领域,就像中国已经开始的人类宇航的伟大事业,并将再次取得成功!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仅是“中国人”或“美国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人!一个聪明、奋斗、充满着理想的生物种。我们的远祖从浅海中来到阳光下。我们敢于奋斗,又有梦想。文学集人类美梦之大成。

致最真挚的问候。
让我们火星再见!
TerryBisson(泰里·比森)写于2003年10月29日(王琳译)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有时火星也被称为“红色行星”。
大气组成二氧化95.32%氮2.7%氩1.5%氧0.13%一氧化碳0.07%水0.03%其他0.000291%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根据季节和地点不同,火星表面温度变化范围为零下87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的两极的冰冠与地球相似。冬天小,夏天大。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这是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环绕器拍摄的火星全球照片。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水手谷”。水手谷长约4000公里,深度约8公里。(USGS)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

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个大型湖泊,甚至是海洋。现在我们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的众多纵横交错的河床,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此外火星表面的许多水滴型“岛屿”也在向我们暗示这一点。

一直以来火星都以它与地球的相似而被认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还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个荒芜死寂的世界。尽管如此,某些证据仍然向我们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例如对在南极洲找到的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石头中存在着一些类似细菌化石的管状结构。所有这些都继续使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极大的兴趣。

1976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火星,传回了数万张照片。那次飞行没有找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但是,美国地质学家舒尔策.马库赫却公布一份论文说,当时探测器可能事实上已经找到了火星生物,但是由于火星生物的形态与地球生态的形态截然不同,以至于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人类探测器向火星的土壤里倒水,这可能把火星上那些以另外一种细胞也存在的生命淹死。此外,人类探测器还加热了土星土壤,这可能又把火星微生物给烤死了。

火星运河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如果承认火星上有运河,就等于承认火星上有智慧生命存在,这无疑是一个刺激人们兴趣的问题。

最早指出火星上有运河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点与地球会合的机会,用口径24厘米的望远镜观察火星,发现在火星的圆面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直线条,这些暗线把一个个暗斑连接起来。他经过继续观察又发现,有的暗线宽达120公里,长4800公里,纵横交错,形成覆盖火星大陆的网络。并发现有两条暗线相互平行,还有季节变化。他还将自己的发现绘制成图表,公之于世。开始,斯基阿帕雷利猜测这些暗线只是连接海湾的水道,并未说明这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他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把这些暗线说成是智慧生物开凿的运河,这个人就是美国的洛韦尔。

洛韦尔被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迷住了。为了观察火星,他自己出钱在亚利桑那州建了一个天文台。经过多年的观测,不但证实了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还新发现了几百条新的河道,说火星表面像“蜘蛛网”一详。他还把自己的观测写成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火星—生命的住所》。他认为,因为火星表面空气非常稀薄而导致缺水,由冰雪组成的火星极冠到夏季开始融化,成为水源,火星上的水道,目的就是将极冠上的水引向干旱的热带地区,用以灌溉那里的田地。从这些水道看,都是到大陆的中央汇合在一起,显然是有目的地干的。其暗斑则是绿洲。

洛韦尔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快风靡世界。但是,洛韦尔的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也在不断地受到挑战。比如美国的巴约德就认为,火星上的暗线根本就不是直的,很不规则,并且是断开的,希腊的安东尼阿迪通过自己的观测,支持了巴纳德的观点,认为把火星上的暗线条说成是运河,纯粹是眼睛的错觉,“属于想像力过于丰富的人。”

由于上述观点的出现,关于火星人的神话逐渐消沉下来,美国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一步证明了火星运河的存在是虚假的。不过“水手”9号却有了意外的发现,那就是火星上有许多类似河床的地质构造,其位置与洛韦尔描绘的大相径庭。

有人把火星上的河床分成三类,经流河床、流出河床与侵蚀河床,与地球上的河床极为相似,他们分折,大约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上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它的上空有大气层,有降水量,保证了河流的存在。后来,“海盗”1号(1976)不但证实了火星上运河的存在,还证实了人工建筑的存在。

水手峡谷

太阳系最大的峡谷将火星的脸画出一道宽大的割痕。名为水手峡谷的雄伟山谷前后延展了超过3,000公里,最宽处超过600公里宽,而往下约刨了8公里深。相较之下,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约有800公里长,30公里宽,1.8公里深。尽管有个主要的假说认为,远在数十亿年前行星冷却时,一道裂缝后来演变成现今的峡谷,水手峡谷真实的成因还无法确定。最近我们已于此峡谷辨识出数种地质演化过程。


火星的地貌

在望远镜中,火星呈现为一个明亮而模糊的微红色圆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覆盖在两极地区的白色极冠,其大小随火星季节而变化。在较大的望远镜中,还可以观测到线度至少几百公里的明亮或黑暗区域:明亮而呈桔黄色的区域称为“大陆”,几乎占火星总面积的六分之五;黑暗区域称为“海洋”,其颜色常随季节变化。

火星南北半球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不同。就火星的地质史来说,南半部比较古老,表面崎岖而密布环形山。这些环形山估计多半是在火星历史的早期(可能是最初的十亿年)形成的;北半部则以大的火山熔岩平原为特征,这些熔岩平原很象月球上的“海”,其中还有一些死火山。北半部地势普遍比南半部低,环形山也比南半部少得多。火星表面的高低差别一般在5~10公里左右。火星的沙漠部分被红色的硅酸盐、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以及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所覆盖,因而显出明亮的橙红色。这些覆盖物均为较年轻的物质,可能源于火山或风化。

火星表面上的地理特征,主要有:环形山和火山。和月面相比,火星上环形山的数量要少得多,环形山边缘坡度平缓(坡度都小于10°),不象月面环形山能投射出尖尖的影子,这表明环形山曾受到严重的侵蚀。环形山可以分为两种:火山成因的环形山和陨石撞击而成的环形山。以地球表面的标准来看,火星表面的许多表面结构都算是巨型的。如火星上巨大的盾形火山比地球上的大得多。地球上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和莫纳克亚两座火山加在一起直径约200公里,高出洋底9公里,而火星上最大的奥林匹斯火山直径约为550公里,高出周围地面27公里之多。还有类似这样的大型火山,位于长达2000公里的塔西斯高地,这一地区比周围的北半球平原高出10公里。火星的盾形火山在形状和结构上酷似夏威夷的盾形火山。这些破火山口一度曾是熔岩的出口。熔岩沿着火山侧面流下,形成从中心向四面延伸的呈辐射状的地形。许多直径100公里左右的处于不同保存状态的火山,它们分散在火星表面,大部分在北半球。至于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最大的是海纳斯盆地,宽达1,600公里,深至少4公里。南半球有些地区环形山密度同月球上明亮的高地环形山区差不多,推测它们形成的年代也差不多,为40~45亿年。这些地区仍保留着古老的地表。北半球的大多数地区由于熔岩流的不断覆盖,古老的地表已不复存在。平原上的少数环形山是平原形成以后受陨石撞击的记录。

火星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位于赤道地区的巨大的峡谷。最大的一个是位于赤道以南的水手谷,它实际上是一系列峡谷,在赤道地区延伸4000多公里,比周围地面低6公里。峡谷壁通常十分陡峭,有明显的边界,并显示出陷落和山崩活动的迹象。一些错综复杂的较小的峡谷可能是地下冰融解和蒸发期间形成的,也可能是由风或水的侵蚀造成。较大峡谷的成因至今还不知道。

现在的火星是一个荒凉的世界,表面不存在液态水,但在火星表面有一些宽阔而弯曲的河床。这些河床与轰动一时的“运河”完全是两回事。这些干涸的河床,最长的约1,500公里,宽达60公里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赤道地区。卫星图片显示,大河床和它的支流系统结合,形成脉络分明的水道系统。同时具有呈泪滴状的岛、沙洲和辫形花纹。支流几乎全都朝着下坡方向流去。这些河床同地球和月球上的熔岩河床不同,肯定是由比熔岩流更少粘滞性的液体造成的。这种液体估计就是水。今天的火星表面温度很低,大部分水作为地下冰保存下来,还有一部分被禁锢在永久的极冠之中。极稀薄的大气,使得冰在温度足够高时只能直接升华为水汽。自由流动的水看来是无法存在的。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频繁的火山活动排出大量氨和甲烷等火山气体,这种浓厚的原始大气会产生很强的温室效应,从而使火星表面温暖起来,造成有水在河里流动的条件。后来火山活动减少,火山气体逐渐分解,其中的轻元素原子逃逸到星际空间,重元素原子同其他成分结合,火星大气变得稀薄、干燥、寒冷,火星表面就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也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自转轴的倾斜度比现在更大,因而两极的极冠融化,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量的水蒸发并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区落下,形成河流。至于有些大的河床,估计是火山活动和地热融化了地下冰,出现大量的水冲刷火星表面而形成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明显为水冲刷的沟壑似乎也证明火星至少以前有过水。 评论

火星之旅
火星之旅
【简介】

《火星之旅》讲述的是一个火星探险的美苏两国曾联手秘密打造火星计划,斥巨资建造宇宙飞船“玛丽号”,这时发生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两国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计划被迫中止,飞船被尘封于核废墟地带下的某一秘密轨道上。20年后好莱坞制片人打破这段尘封的历史,为拍摄太空影片,游说原飞船上的工作人员再续火星之旅。飞船载着一群性格经历迥异的摄制组人员飞往太空。途中随行医生杰夫里利用鲜为人知的新技术,对飞船上的人实施休眠计划,使人像动物冬眠一样在睡眠状态中度过漫长的时光。不料当飞船将要抵达火星时,女影星贝弗莉"格林却未如期醒来,更加糟糕的是飞船在将要降落火星时又遭太空风暴的袭击,使飞船面临生死考验。人们在指挥官卡罗尔的带领下一次次化险为夷。经历重重危难,飞船终于登上火星。为了找到能送他们回地球的2号燃料,他们遭遇了许多危机。最后飞船由于太空风暴的袭击,飞行轨道发生偏离,飞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飞往地球,否则就要撞上火星,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巴斯找到了2号燃料。同时杰夫里还有发现一座奇异的金字塔和一个外星人,他隐瞒这一发现。不久大家统一认识,认为他们的发现应该属于科学,属于全人类。最后由于燃油不够,飞船超载,巴斯为了大家决定留下。飞船安全到达地球,大家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所有人的座位都和巴斯的空位相邻,在这样一个盛典上大家的手握到了一起。

【关于作者】

作者泰里·比森是美国目前最走红的科幻作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中部肯塔基州一个小城翁司波罗,1964年入路易斯维尔大学就读。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87年长篇《饶舌男人》获世界幻想小说奖提名;1996年《宇宙大盗》成为当年最受关注、最多争论的作品;1990年短篇《火》囊括了该年度科幻领域内的全部奖项:星云奖、雨果奖、阿西莫夫读者奖以及堪萨斯大学颁发的西奥多·斯塔基短篇小说奖。1993年他以南方科幻作家的身份被授予凤凰奖;1998年纽约文化基金会授予他戏剧与电视奖;2000年出版的短篇集《上面的房间以及其它故事》中,《麦克》除获轨迹与星云奖外,还得到法国最佳幻想葛兰奖。他的长、短篇科幻小说先后被译成法文、日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以及其它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火星之旅》是他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99年,因他在科幻以及其它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故乡翁司波罗荣誉厅内。

主译过克,真名姜云生,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蜚声于中国科幻文坛,现为世界科幻小说界的社会活动家、作家。曾用英语创作科幻小说在美国发表,用中文创作的科幻小说曾在世界华人圈中获得首届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小说类第二名,曾主编《台湾科幻小说大全——四十年名家名作精选》等。

【泰里·比森:致中国读者——《火星之旅》前言】

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进入太空之际来写这篇文章,让我感到无比兴奋。今年又值火星大冲,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数百年来又一次靠得这么近。

遨游太空是科幻小说最重要的题材,我希望中国将来能带领人类登上火星,飞向更遥远的星球。

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讽刺的目的,同时也是基于对人类太空旅行这个伟大梦想的崇敬。

创作这部小说时,我的心情有点失望和郁闷。因为那些曾经带领人类进入太空、登上月球的前苏联人和美国人,当时似乎把太空之梦给遗忘了。飞往土星的巨大火箭被放置在亚拉巴的雨水中生锈。太空穿梭机失事,真正可悲之处在于,宇航员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而牺牲在太空浅层。

最初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幻小说读者。我家在美国中部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20世纪50年代,我和我的朋友们为了寻找科幻小说,经常搭便车到大城市。我们读了罗伯特·.海因莱因、伊萨克·阿西莫夫、弗雷德·保尔和克里福特·希马克的作品,他们的书让我开始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科幻小说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开阔我们对宇宙、对地球的视野,向我们展示生命的奇迹、宇宙的奥秘,让我们学会去接受和探索不寻常的事物,如外星人和陌生的事物。20世纪60年代席卷美国并蔓延到整个世界的动荡像是一场风暴,对这个世界有着净化拖吹拥淖饔茫梦颐蔷艘怀⊥昝赖哪チ贰?BR>科幻小说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文学,它展望未来,质疑现存的价值,为我们开拓新的思路。我和其他许多人一起,参加了20世纪60年代全球性的反抗,我们反对资本主义并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喜欢读的书是《沙丘》和一些关于中国的书。那些经历都反映在《火星之旅》这本书中了。小说中的偷渡乘客戈里婷就是以我那出生在科多拉多山麓嬉皮士群居村的女儿作原型的。

科幻小说激励我们想象未来。它是美国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之一,我非常自豪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昔日读科幻小说的人,如今对历史更感兴趣,沉湎于剑客、巫师以及虚构的“美好往昔”所发生的魔幻故事之中。很高兴我的这个小故事能在中国翻译出版,它的读者心目中装的是未来,眼睛看着遥远的星空。

我企盼着有一天我能拜读中国作家的科幻小说,我相信中国科幻将为我们展示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领域,就像中国已经开始的人类宇航的伟大事业,并将再次取得成功!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仅是“中国人”或“美国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人!一个聪明、奋斗、充满着理想的生物种。我们的远祖从浅海中来到阳光下。我们敢于奋斗,又有梦想。文学集人类美梦之大成。

致最真挚的问候。
让我们火星再见!
Terry Bisson (泰里·比森)写于2003年10月29日(王琳 译)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有时火星也被称为“红色行星”。
大气组成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5% 氧 0.13% 一氧化碳 0.07% 水 0.03% 其他 0.000291%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根据季节和地点不同,火星表面温度变化范围为零下87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的两极的冰冠与地球相似。冬天小,夏天大。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这是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环绕器拍摄的火星全球照片。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水手谷”。水手谷长约4000公里,深度约8公里。(USGS)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

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个大型湖泊,甚至是海洋。现在我们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的众多纵横交错的河床,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此外火星表面的许多水滴型“岛屿”也在向我们暗示这一点。

一直以来火星都以它与地球的相似而被认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还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个荒芜死寂的世界。尽管如此,某些证据仍然向我们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例如对在南极洲找到的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石头中存在着一些类似细菌化石的管状结构。所有这些都继续使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极大的兴趣。

1976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火星,传回了数万张照片。那次飞行没有找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但是,美国地质学家舒尔策.马库赫却公布一份论文说,当时探测器可能事实上已经找到了火星生物,但是由于火星生物的形态与地球生态的形态截然不同,以至于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人类探测器向火星的土壤里倒水,这可能把火星上那些以另外一种细胞也存在的生命淹死。此外,人类探测器还加热了土星土壤, 这可能又把火星微生物给烤死了。

火星运河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如果承认火星上有运河,就等于承认火星上有智慧生命存在,这无疑是一个刺激人们兴趣的问题。

最早指出火星上有运河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点与地球会合的机会,用口径24厘米的望远镜观察火星,发现在火星的圆面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直线条,这些暗线把一个个暗斑连接起来。他经过继续 观察又发现,有的暗线宽达120公里,长4800公里,纵横交错,形成覆盖火星大陆的网络。并发现有两条暗线相互平行,还有季节变化。他还将自己的发现绘制成图表,公之于世。开 始,斯基阿帕雷利猜测这些暗线只是连接海湾的水道,并未说 明这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他的发现引 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把这些暗线说成是智慧生物开凿的运河,这个人就是美国的洛韦尔。

洛韦尔被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迷住了。为了观察火星,他自己出钱在亚利桑那州建了一个天文台。经过多年的观测,不但证实了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还新发现了几百条新的河道,说火星表面像“蜘蛛网”一详。他还把自己的观测写成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火星—生命的住所》。他认为,因为火星表面空气非常稀薄而导致缺水,由冰雪组成的火星极冠到夏季开始融化,成为水源,火星上的水道,目的就是将极冠上的水引向干旱的热带地区,用以灌溉那里的田地。从这些水道看,都是到大陆的中央汇合在一起,显然是有目的地干的。其暗斑则是绿洲。

洛韦尔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快风靡世界。但是,洛韦尔的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也在不断地受到挑战。比如美国的巴约德就认为,火星上的暗线根本就不是直的,很不规则,并且是断开的,希腊的安东尼阿迪通过自己的观测,支持了巴纳德的观点,认为把火星上的暗线条说成是运河,纯粹是眼睛的错觉,“属于想像力过于丰富的人。”

由于上述观点的出现,关于火星人的神话逐渐消沉下来,美国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一步证明了火星运河的存在是虚假的。不过“水手”9号却有了意外的发现,那就是火星上有许多类似河床的地质构造,其位置与洛韦尔描绘的大相径庭。

有人把火星上的河床分成三类,经流河床、流出河床与侵蚀河床,与地球上的河床极为相似,他们分折,大约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上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它的上空有大气层,有降水量,保证了河流的存在。后来,“海盗”1号(1976)不但证实了火星上运河的存在,还证实了人工建筑的存在。

水手峡谷

太阳系最大的峡谷将火星的脸画出一道宽大的割痕。名为水手峡谷的雄伟山谷前后延展了超过3,000公里,最宽处超过600公里宽,而往下约刨了8公里深。相较之下,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约有800公里长,30公里宽,1.8公里深。尽管有个主要的假说认为,远在数十亿年前行星冷却时,一道裂缝后来演变成现今的峡谷,水手峡谷真实的成因还无法确定。最近我们已于此峡谷辨识出数种地质演化过程。


火星的地貌

在望远镜中,火星呈现为一个明亮而模糊的微红色圆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覆盖在两极地区的白色极冠,其大小随火星季节而变化。在较大的望远镜中,还可以观测到线度至少几百公里的明亮或黑暗区域:明亮而呈桔黄色的区域称为“大陆”,几乎占火星总面积的六分之五;黑暗区域称为“海洋”,其颜色常随季节变化。

火星南北半球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不同。就火星的地质史来说,南半部比较古老,表面崎岖而密布环形山。这些环形山估计多半是在火星历史的早期(可能是最初的十亿年)形成的;北半部则以大的火山熔岩平原为特征,这些熔岩平原很象月球上的“海”,其中还有一些死火山。北半部地势普遍比南半部低,环形山也比南半部少得多。火星表面的高低差别一般在 5~10公里左右。火星的沙漠部分被红色的酸盐、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以及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所覆盖,因而显出明亮的橙红色。这些覆盖物均为较年轻的物质,可能源于火山或风化。

火星表面上的地理特征,主要有:环形山和火山。 和月面相比,火星上环形山的数量要少得多,环形山边缘坡度平缓(坡度都小于10°),不象月面环形山能投射出尖尖的影子,这表明环形山曾受到严重的侵蚀。环形山可以分为两种:火山成因的环形山和陨石撞击而成的环形山。以地球表面的标准来看,火星表面的许多表面结构都算是巨型的。如火星上巨大的盾形火山比地球上的大得多。地球上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和莫纳克亚两座火山加在一起直径约200公里,高出洋底9公里,而火星上最大的奥林匹斯火山直径约为550公里,高出周围地面27公里之多。还有类似这样的大型火山,位于长达2000公里的塔西斯高地,这一地区比周围的北半球平原高出10公里。火星的盾形火山在形状和结构上酷似夏威夷的盾形火山。这些破火山口一度曾是熔岩的出口。熔岩沿着火山侧面流下,形成从中心向四面延伸的呈辐射状的地形。许多直径 100公里左右的处于不同保存状态的火山,它们分散在火星表面,大部分在北半球。至于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最大的是海纳斯盆地,宽达1,600公里,深至少4公里。南半球有些地区环形山密度同月球上明亮的高地环形山区差不多,推测它们形成的年代也差不多,为40~45亿年。这些地区仍保留着古老的地表。北半球的大多数地区由于熔岩流的不断覆盖,古老的地表已不复存在。平原上的少数环形山是平原形成以后受陨石撞击的记录。

火星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位于赤道地区的巨大的峡谷。最大的一个是位于赤道以南的水手谷,它实际上是一系列峡谷,在赤道地区延伸 4000多公里,比周围地面低6公里。峡谷壁通常十分陡峭,有明显的边界,并显示出陷落和山崩活动的迹象。一些错综复杂的较小的峡谷可能是地下冰融解和蒸发期间形成的,也可能是由风或水的侵蚀造成。较大峡谷的成因至今还不知道。

现在的火星是一个荒凉的世界,表面不存在液态水,但在火星表面有一些宽阔而弯曲的河床。这些河床与轰动一时的“运河”完全是两回事。这些干涸的河床,最长的约1,500公里,宽达60公里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赤道地区。卫星图片显示,大河床和它的支流系统结合,形成脉络分明的水道系统。同时具有呈泪滴状的岛、沙洲和辫形花纹。支流几乎全都朝着下坡方向流去。这些河床同地球和月球上的熔岩河床不同,肯定是由比熔岩流更少粘滞性的液体造成的。这种液体估计就是水。今天的火星表面温度很低,大部分水作为地下冰保存下来,还有一部分被禁锢在永久的极冠之中。极稀薄的大气,使得冰在温度足够高时只能直接升华为水汽。自由流动的水看来是无法存在的。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频繁的火山活动排出大量氨和甲烷等火山气体,这种浓厚的原始大气会产生很强的温室效应,从而使火星表面温暖起来,造成有水在河里流动的条件。后来火山活动减少,火山气体逐渐分解,其中的轻元素原子逃逸到星际空间,重元素原子同其他成分结合,火星大气变得稀薄、干燥、寒冷,火星表面就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也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自转轴的倾斜度比现在更大,因而两极的极冠融化,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量的水蒸发并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区落下,形成河流。至于有些大的河床,估计是火山活动和地热融化了地下冰,出现大量的水冲刷火星表面而形成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明显为水冲刷的沟壑似乎也证明火星至少以前有过水。
评论

关于写火星的英语作文
Interplanetary robot Mars fascinates scientists because of its similarity to Earth, and it fascinates the PUblic because our myth of 'Martians' is a vision of life beyond Earth. The Mars adventure continues with the launch of a robot vehicle by UK scientists. It's PArt of project to build an 'autonomous robotic scientist' to explore the Martian surface and is key to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s 2011 ExoMars mission. The six-wheeled vehicle housing a myriad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detectors is the Mars rover, nicknamed 'Bridget'. Astrium, an EADS company, are developing the ExoMars rover prototype and coordinating its technologies with other UK-based institutions. Test bed to prove the rover's stamina Searching for a terrain similar to that found on Mars, the team took the rover to El Teide National Park in Tenerife. Lester Waugh, leading the EADS Astrium team, explains, 'The rover's not waterproof so we need good weather to test it in, but also the conditions need to be dry as any moisture affects the way the sand reacts under the wheels.' Solar panels will suPPly power and radioisotope heater units will help it withstand the extreme cold on Mars. The team is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eels, suspension, the drive system, so it doesn't dig itself in on tricky terrain. Taking up to twenty minutes for radio signals to reach Earth demands a powerful navigation system to allow the rover to operate solo so they are also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computer software capabilities. Maximizing productive science time The rover will land on Mars packed to capacity with scientific gadgets designed to be as light and as small as possible. These include: a microseismometer searching for Marsquakes; an advanced meteorological system analysing the Martian weather; a wide-angled panoramic camera which will be our eyes on Mars; a Raman spectrometer providing rock analyses; even a mole to retrieve samples from beneath the surface. The extended development time is essential for rigorous testing, as Waugh explains, 'When we put things in space we have to make sure that they'll survive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the extremes of heat and cold. Our science productivity is crucial, and malfunctions may affect that. The more science we get back the better justification there is for spending more money on planetary exploration.' 评论

一次火星之旅需要带多少食物?
燃料什么的够冲出地球和火星引力就行了吧,出了地球引力范围后利用惯性冲到火星回地球时只要脱离了火星引力靠惯性就行了当然去的时候也有可能受太阳引力作用得一直开着推进器,但回来时就快多了,关了推进器都可以利用太阳引力作加速运动 评论

关键词: 火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