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空难幸存者,空难有幸存者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1 13:16:36 浏览次数:227
为什么也空难幸存者只有一个
他属的 评论

慕尼黑空难的幸存者都有谁?
慕尼黑空难中的44名乘客中,有21人幸存。包括前锋鲍比-查尔顿,丹尼斯·维奥勒,右边锋尊尼-贝里,中场布兰奇弗劳尔等9名曼联员和“曼联教父”特-巴斯比。 评论

关于百慕大的电影谁知道?
百慕大三角 2001
剧情介绍:
故事讲述一队由亿万富翁Eric Benirall (Sam Neill, Jurassic PArk, Horse WhisPErer) 率领的平民科学家试图解开Benirall货船在百慕大失踪的谜团。
  该剧由(同时也是电影剧本作家)制作导演。《百慕大三角》是SciFi Channel (科幻频道)的原创电视连续短剧。
==================================================
神秘百慕大  2005
剧情介绍:
亿万富翁Eric Benirall(Sam Neill扮演 曾出演《侏罗纪公园》《马语者》)率领一队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试图揭开自己的货轮在百慕大沉船之谜。
由Bryan Singer(X-MEN),Dean Devlin(《独立日》《哥斯拉》) , Rockne S. O'Bannon (《银河迷返》《异形帝国》)创作并担任执行制片。其电影版剧本也一并完成。《百慕大三角》在SciFi频道,从2005年12月开始作为电视剧播放。
剧中,由Eric Stoltz饰演Howard Thomas,一位愤世嫉俗的小报记者;Sam Neill 饰演运输大亨Eric Benirall;Lou Diamond PhilliPS饰演Meeno Paloma,沉船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不幸地是失去了部分记忆;Catherine Bell 饰演深海资源工程师Emily Patterson;Bruce Davison饰演通灵者;Stan Lathem饰演勇于冒险的气象学教授。
-------------------------
故事梗概:
  亿万富翁艾瑞克的海上船队接连在百慕大失事,为了找寻百慕大失事的真相,他邀请两位科学家埃米尼·帕特森和布鲁斯·盖勒、一位采访百慕大的专业记者霍华德·托马斯、通灵的精神病专家斯坦·莱森组成一个探险小组,前去探寻事实的真相。而报酬竟是每人五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四人决定冒险一试。然而在他们抵达百慕大中心区域,发现一些端倪后,却被神秘组织劫持,后被放逐回迈阿密。
  小组成员不断有人想放弃冒险,但异象接二连三地出现。为了探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怪异现象的原因,他们再次走到一起。在寻找一位空难幸存者的家属时,无意中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原来这一切异常现象都起源于1943年美国政府在大西洋上做的一个实验。海军意图利用百慕大发现的神秘物质进行实验,改变一艘海军军舰的分子结构,让它消失不见。实验失败了,伴之以船上士兵离奇消失,文件嵌入甲板等异象。
  这次实验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空间出现裂缝,凡是接触到这个区域的人,都会出现“幻象”,见到不属于这个时空的超现象。这些超现象是真实的,但对于见到的人而言,不可思议的现象接连出现,简直就好像自己大脑出了问题、神经失常了。但更糟糕的是,为了修复这个裂缝,海军部长竟决定用反冲击的方法。在四位科学家看来,这无疑将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为了阻止事情进一步恶化,他们不惜冒生命危险,最终力挽狂澜。
  四位探险者的生活更是在揭开百慕大三角的谜团中被彻底改变。离婚的记者在终结百慕大的时空裂缝后获得第二次选择机会,及时弥补了与妻子的感情危机,维持了失去后才知道珍贵的家庭。女科学家在终结百慕大时空裂缝中找到出生即被母亲遗弃的真相。绿色环保组织成员在终结百慕大时空裂缝后终于找回正常的生活,可以安然地守护在自己的妻子与两个儿子身边。因为拥有了对生活的第二次选择,他们大多能够弥补曾经的遗憾,找到美好的人生。 
  精彩视点:
  共3集的电视电影《百慕大之夜》是2005年年底的一部超大手笔的压轴之戏。说它是大手笔,一方面是因为耗资巨大,而电脑特效更不用说,另一方面整个制作班底非常强大,制作人正是《X战警》1、2集和超级大片《超人回归》的导演布赖恩·辛格。
  影片制作者把《百慕大之夜》的技术起点定得很高,为了取得身临其境的效果,他们往往为了获得一个最佳镜头而准备数十个镜头。正是凭着这种专业精神,本片一举荣获2006年度艾美奖最佳特效、美国电影音响辑工会金黄卷轴奖以及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视效大奖。 追问:

有一部关于安第斯空难的电影名字叫什么?
《活下去》 追问:

美剧《lost》的启示?
每个人都清楚却又无以言表的是,他们不仅仅迷失在丛林中,他们更迷失在自己过去,自己的私欲,自己的懦弱,自己的信念中,他们迷失在了自己里。这才是最令人畏惧的,人类可以有足够的力量抵抗来自外界的伤害,却无法完全面对自己,怕,怕深藏在某处的黑暗。 《lost》,美国ABC电视台电视剧,抱歉我不想一次又一次地阐述她的剧情以及她所获得的成就。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都可以找到铺天盖地的介绍。 我们需要确定的东西还很多。生存太难,却也很简单,在不依不饶的潮汐中迷失,不依不饶地寻找通往下一步的门,然后活下去。    那么我问,此时此刻,你在哪里? 评论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得了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病理病因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病因(发病机制)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临床表现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主要症状如下:
①精神创伤性情境在患者的思维与记忆中反复地、不由自主地涌现,闯入意识中索绕不去,梦境中亦经常出现。有时会出现“重演”性发作,再度恍如身临险境,出现错觉、幻觉、意识分离性障碍等。有时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②与此完全相反,个别患者对创伤性情境出现心因性遗忘,经历的事件被排除于记忆之外,即使经过提醒亦予以

否认。
③对周围环境普通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社会性退缩。对以往爱好失去兴趣,疏远周围人物,尽量避免接触与创伤情境有关的人和事。对前途感到渺茫,失望,抑郁心境占优势。
④患者可持续表现警觉性与激惹性增高,易激惹或发脾气,易受惊,过分警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病程持续一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症状严重程度有波动性,多年之后仍可触景生情,出现应激性体验。

治疗措施

       1、心理治疗对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慢性和迟发性PTSD的心理治疗中,除了特殊的心理治疗技术外,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属和同事的理解,可以为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各个时期PTSD最常见的选择,并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其他药物则可包

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盐等。

        3、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用的效果更佳。根据有关经验,前期应采用支持和解释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获得患者对于服用药物的理解和接受。在药物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资料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形成和发展】
  许多人经历了创伤性和应激性事件后,会在接下来几天或几周内表现出一些PTSD的症状。可提供的数据显示8%的男性和20%的女性会持续发展PTSD,大约有30%的这些个体会表现出持续整个后半生的慢性症状。
  PTSD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在这之前的被称为急性应激障碍),但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delay onset )。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技术性灾难 (technological disaster)、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罹患PTSD多为直接或接触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受害者)、目击者与救援者。症状持续视患者的状况有极大不同。
  慢性PTSD的发展过程通常包含有周期性的伴随症状缓解或消失的症状加剧,虽然一些个体会经历严重或不会缓解的症状。一些年纪大的退伍军人,报告有持续一生的慢性症状。他们会在退休后、自己或配偶有身体疾病、或关于他们军事服役的提醒(如关于战争事件的周年媒体广播或聚会)时,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症状恶化。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58%,女性约是男性的 2倍。德国研究结果为人群总体患病危险性仅为1.3%,而阿尔及利亚研究结果显示高达37.4%,同时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
  一般说来,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应激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PTSD,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受伤更易罹患本病。幼年遭受躯体或性虐待,10~55%的患者成年后患PTSD,50~75%儿童PTSD患者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年。青少年罪犯中,PTSD的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其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Brimes对8名空难幸存者研究发现,按DSM-Ⅳ诊断标准,创伤后一周有4名患急性应激障碍,一个月后3名患PTSD,且2名共病抑郁障碍。另一项对海湾战争的3000住院士兵研究发现,有13%的士兵患有PTSD。Goenjian等调查了1988年美国斯巴达克地区地震后的582名受灾者,74%患PTSD,22%患抑郁障碍。Conlon等研究40名交通事故后有轻微外伤的住院患者,一周后约75%患者主诉有强烈的精神痛苦,3个月后19%诊断为PTSD,时点患病率为9%,著者同时指出,交通事故后患者地早期精神痛苦严重程度、老龄、外伤严重程度等是PTSD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共病问题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激惹性增高症状。但是,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易激惹症状也越明显。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恶梦的内容,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Wilfred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回闪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
  PTSD可以共病焦虑、抑郁、物质依赖等多种精神疾患,也可以共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躯体疾病。例如Roca等报道,对129名主诉记忆障碍的PTSD士兵(DSM-Ⅳ诊断标准)用临床询问量表(韦氏智力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简明症状量表以及分离体验量表)分别检验患者的智能、记忆以及主观记忆方面的能力下降情况。结果发现:患者的记忆评分与智商、语言记忆指数等无相关,而与抑郁量表及简明症状量表等显著相关。提示PTSD患者主诉记忆障碍并不能真正反映记忆损害,相反它提示了共病情绪障碍的危险性。Engel等研究参加海湾战争的21,224名美国士兵,其中诊断为PTSD的患者平均每人有6.7项躯体主诉,非PTSD患者仅1.2项主诉。Barry研究指出,约60%的PTSD患者至少共病国际睡眠障碍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中的1种,或DSM-Ⅳ中的3种睡眠障碍(14)。Mayou等研究交通事故幸存者发现,PTSD还增加了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肥胖、肿瘤及其他心身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并且,幼年有创伤经历的PTSD患者更易发生共病问题。如前述Brimes对8名空难幸存者的研究支持次此观点,研究发现,有2名患者幼年期曾有过创伤体验(8)。
  Herman等经过研究指出,战争所致PTSD可持续50年,并且共病抑郁的患者自杀危险性亦增加(15)。简而言之,PTSD会给个人、家庭、社会来沉重的心理、生理和经济等方面的负担。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

  一、美国诊断标准(DSM--TR
  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修订本》(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TR),缩写为DSM-Ⅳ-TR。在DSM-Ⅳ-TR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曾暴露于某一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二种
  (1)患者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数件涉及到真正的或几乎招致的死亡或严重的损伤,或者涉及到自己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的事件;
  (2)患者有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反应。注:如是儿童,则代之表现为紊乱或激越的行为。
  2、以下列1种(或多种)的方式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
  (1)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觉。注:如是幼儿,反复地进行表达创伤主题或一些有关的游戏。
  (2)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注:如是儿童,可能是令人可怕的梦而讲不清内容。
  (3)似乎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动作或感受(包括这种体验、错觉、幻觉、及分离性闪回发作于再现之时的感觉,包括发生了意识清醒时或酒醉时)。注:如是幼儿,可出现特殊创伤的再现。
  (4)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
  (5)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生理反应。
  3. 对此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在创伤前不存在这种情况),如下列之3项以上:
  
(1)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
  (2)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
  (3)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
  (4)明显地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
  (5)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
  (6)情感范围有所限制(例如,不能表示爱恋)。
  (7)对未来没有远大设想(例如,不期望有一个好的职业、婚姻、儿女、或正常生活享受)。
  4. 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在创伤前不存在),表现为下列2项或以上:
  (1)难以人睡,或睡得不深;
  (2)激惹或易发怒;
  (3)难以集中注意;
  (4)警觉过高;
  (5)过分的惊吓反应。
  5. 病期(B、C及D的症状)超过1月。
  6. 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7.
分类
  急性PTSD:病期在3月之内。
  慢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
  延迟性PTSD:如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
  二、国际诊断标准(ICD-10-E)
  在2007年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修订本》(ICD-10-E)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的和/或延长的反应,这类事件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弥漫的痛苦(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它犯罪活动的受害者)。人格特质(如强迫、衰弱)或既往有神经症性疾病的历史等易感因素可降低出现这类综合征的阈值或使其病情更重,但用这些易感因素解释症状的发生既非必要也不充分。
  典型的症状包括: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不断地在闯入的回忆(“闪回”)或梦中反复再现创伤,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乏,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一般而言,有可能使患者想到原来创伤的线索都是害怕和回避的对象。偶尔可见戏剧性的急性暴发恐惧、惊恐或攻击,这些由一些突然唤起对创伤或原来反应的回忆和/或重演的刺激起扳机作用而促发的。
  通常存在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状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失眠。焦虑和抑郁常与上述症状和体征并存。自杀观念也非罕见。另一个使情况复杂化的因素是过度饮酒和服用药物。
  创伤后,发病的潜伏期从几周到数月不等(但很少超过6个月)。病程有波动,大多数病人可望恢复。少数病例表现为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本障碍的诊断不宜过宽。必须有证据表明它发生在极其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的6个月内。但是,如果临床表现典型,又无其它适宜诊断(如焦虑或强迫障碍,或抑郁)可供选择,即使事件与起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给予“可能”诊断也是可行的。除了有创伤的依据外,还必须有在白天的想象里或睡梦中存在反复的、闯入性的回忆或重演。常有明显的情感疏远、麻木感,以及回避可能唤起创伤回忆的刺激。但这些都非诊断所必需。植物神经紊乱、心境障碍、行为异常均有助于诊断,但亦非要素。
  三、中国诊断标准(CCMD-3)
  中国诊断标准是由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中,2008年7月由卫生部修改了病程。其诊断标准如下:
  1、主要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的回避;
  (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少数病人可有人格改变或有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从而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
  2、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②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③ 反复发生错觉、幻觉;④ 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②易激惹;③集中注意困难;④过分地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①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③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⑤选择性遗忘;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3、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4、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2008年6月修订此条)。
  5、排除标准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上述三个诊断标准,是基本接轨的。
  

  必须注意,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不宜过宽。必须有证据表明其发生在极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的6个月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者没有其他适宜诊断(如焦虑症、强迫症,或抑郁症等)可供选择,但事件与起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症状表现典型,亦可诊断。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

  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1. 1 重新体验症状
  PTSD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flashback,症状闪回,闯入性症状)。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1. 2 回避症状
  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1. 3 警觉性增高(易激惹)症状
  不少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2、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尽管PTSD的核心症状为: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但是,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警觉性增高症状越明显;年龄越小,其临床表现就有其特殊性。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恶梦的内容,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回闪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
  2. 1 重新体验
  儿童行动、使用或者感觉事件再发生。
  儿童常有噩梦,且噩梦的内容不清晰。
  儿童有事件的回放(回忆过去)或脑中反复跳出图象。
  2. 2 回避
  儿童也许避免谈论创伤事件。
  儿童也许避免活动、接触也许提醒他创伤事件的地方或者人。
  儿童在面对令人愉快的事上也许有麻烦与朋友和家庭相处,或者丢失兴趣。
  儿童可能不表现出他的感觉或与他年轻的年龄不相适应。
  儿童也许看自己将来没有希望,也许也担心在童年死去。
  2. 3 应激增加
  儿童容易受到情感伤害。
  儿童有突然的悲伤、恐惧或者愤怒的感觉。
  儿童感到紧张,跳动,慌张或者急躁。
  儿童在学校有问题或麻烦,要被注意。
  儿童有睡眠问题。
  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
  PTSD可以共病焦虑、抑郁、物质依赖等多种精神疾患,也可以共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
  3. 1 共病精神疾患: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物质依赖(酒精、药物)等多种精神疾患。
  3. 2 共病心身疾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消化性溃疡、肥胖、肿瘤及其他心身疾病。
  据Roca等报道,对129名主诉记忆障碍的PTSD士兵(DSM-Ⅳ诊断标准)用临床心理测验量表(韦氏智力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简明症状量表以及分离体验量表)分别检验患者的智能、记忆以及主观记忆方面的能力下降情况。结果发现:患者的记忆评分与智商、语言记忆指数等无相关,而与抑郁量表及简明症状量表等显著相关。提示PTSD患者主诉记忆障碍并不能真正反映记忆损害,相反它提示了共病情绪障碍的危险性。Engel等研究参加海湾战争的21224名美国士兵,其中诊断为PTSD的患者平均每人有6.7项躯体主诉,非PTSD患者仅1.2项主诉。
  Barry研究指出,约60%的PTSD患者至少共病国际睡眠障碍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中的1种,或DSM-Ⅳ中的3种睡眠障碍。Mayou等研究交通事故幸存者发现,PTSD还增加了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肥胖、肿瘤及其他心身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并且,幼年有创伤经历的PTSD患者更易发生共病问题。如前述Brimes对8名空难幸存者的研究支持次此观点,研究发现,有2名患者幼年期曾有过创伤体验。
  Herman等经过研究指出,战争所致PTSD可持续50年,并且共病抑郁的患者自杀危险性亦增加。简而言之,PTSD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生理和经济等方面的负担。
  研究指出,战争所致PTSD可持续50年,并且共病抑郁的患者自杀危险性亦增加。简而言之,PTSD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生理和经济等方面的负担。
  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
  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如遭受性虐待、10岁前父母离异),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躯体健康状态欠佳。
  由个体人格特征,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信念和生活态度等形成个体易患性的影响等。
  上述因素影响了对精神性创伤经历的反应强度,包括控制力、预见性和觉察威胁的程度。尝试对自身或其他人最小损伤的能力以及现实的困惑。
  如果患者被伤害或出现疼痛、发热或感冒,能够加剧生物和心理的体验。
  5PTSD患者存在高自杀危险性
  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远远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这是因为PTSD患者不但具有自身的独特的症状学特征,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某些患者其严重程度甚至达到合并诊断情绪障碍的标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此外,由于PTSD患者警觉水平的提高,使得患者对自身躯体健康状况的关注加强,并伴发严重的睡眠障碍,相关研究表面,约60%的PTSD患者至少共病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中的1种,或DSM-Ⅳ中的3种睡眠障碍。同时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失眠也会加重机体的生理负荷,增加了诸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肿瘤和其他心身疾病的发病风险。这些躯体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会进一步降低PTSD患者对心理创伤和社会生活压力的应对能力,加深他们的主观绝望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杀风险。
评论

关键词: 空难 幸存者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