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色,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0 12:37:20 浏览次数:182
<蓝白红>三部曲的导演是谁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色》 【类型】: 情感【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希 【背景资料】 l 在1993年至1994年间,奇斯洛夫斯基与多年搭档的好友编剧克日什托夫·皮斯维兹律师一起,完成了著名的电影三部曲系列——《蓝》、《白》、《红》(被影迷奉为颜色三步曲),立刻轰动国际影坛。影片的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分别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l 著名导演奇斯洛夫斯基是名副其实的人性大师,在冷静、客观、沉重的细腻中展现现代人心底的那份痛苦、渴望,用包蕴着宗教哲学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不愧为超越了电影导演角色的真正艺术家,誉为欧洲电影大师! l 这三部曲就像一幅幅经典名画,是可以反复观看、思索玩味的,它们吸引人不断深入再深入,进入再进入,去一同体验和经历主人公爱情理想的被毁、精神的阴郁,从而深沉地不断地对人生,以及对人性进行思索、探究并产生对真、对美、对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影片介绍】 颜色三步曲之《蓝》【蓝色 情挑】——蓝色忧郁,象征自由的天使 «1994年法国恺撒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辑、最佳音响奖 « 1994年西班牙戈雅电影节最佳欧洲电影奖 «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最佳女主角奖、摄影特别奖 «1993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音乐 奖 剧情简介:蓝色是忧郁和自由! 作曲家之妻朱丽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这沉重的打击使她一蹶不振。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几乎与世隔绝。一份她自以为已经毁掉的乐谱落在丈夫生前的好友奥利维耶手中。出于不让杰作湮灭的好意,奥利维耶通过媒体将其公布于众。不料此举竟牵出一位幕后人,那就是朱莉不知其存在的情敌,而且她还得知这个女人正怀着她丈夫的孩子,这更使她痛苦的心灵雪上加霜……最终,她们纯真的相见,爱的包容促成彼此对自我的拯救 颜色三步曲之 《白》【白色 情迷】——白色深情,意味着平等的圣灵 « 1994年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白色是尊严和平等,及质疑现实中脆弱的平等! 波兰发型师卡洛随漂亮的妻子多米尼卡移民法国,不会说法语没有工作、尊严和金钱,进而丧失了性能力并被妻子以此为由离了婚,金钱也被卷走,被通缉的时,他给前妻打电话却听到放浪的喘息声。他极其狼狈地躲藏在一个老乡皮箱里回到波兰。在家乡,他成功了。“今日今时,有了钱还有什么买不到。”于是他装死,把财产继承成前妻,在丧礼上他看到她在忧伤地哭泣,感到了妻子身上尚存的爱情。晚上,他突然现身,多米尼卡发现卡洛未死,且奇迹般地恢复了性能力,不仅惊喜交加。谁知次日清晨,她竟以莫名其妙的罪名被警察走了…… 颜色三步曲之 《红》【红色 情深】——红色激情,代表博爱的女神 « 1995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提名 « 1995年英国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 1995年法国恺撒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 1994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 1995年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 1994年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 1994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 1994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 1994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剧情简介:红色是真诚和博爱,及追问如何去博爱! 年轻的时装模特瓦伦汀每晚与英国男友以电话传情,然而感情却存在暗涌。某晚她在街上撞伤了一头,由此而认识了狗的主人——一个悲观厌世、喜欢窃听邻居电话和窥伺邻人行动的法官。富有爱心的瓦伦汀遇上了冷漠苛刻的法官,产生出奇妙的火花,相互得到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的启示,并且成了忘年之交。另一方面,奥古斯特是瓦伦汀的邻居,二人经常擦身而过,但咫尺天涯,总不相识。这是一出关于命运与机缘及孤寂与沟通的电影,美得慑人的摄影、震撼人心的音乐及出色的演出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明晰不过,直撼人心。 评论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基耶斯洛夫斯基自称是“专业的悲观主义者”,他的悲观在于深刻的怀疑与反思,而他的专业则体现在他怀疑与反思的是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困惑。《三色》探讨的是三色所象征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导演没有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出发,却是着眼于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忧伤或欢喜,屈辱或尊严,低头神伤或泪眼朦胧隔相望的的姿势,都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有可能经历的细小感触。
蓝色象征着自由,失去亲人的朱莉失去了家庭同时也失去了义务,生活优渥,没有责任,有着新鲜爱情的无限可能。这样的朱莉理所当然是完全自由的,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却向我们展示随这自由而生的束缚,他探讨的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缺失:朱莉被往日的情感与记忆所囚困,无法脱身,她所作的所有便是无所作为,她拒绝去墓地,拒绝看旧照片,扔掉亡夫留下的曲谱,拒绝知道有关亡夫的消息,甚至拒绝哭泣。婆婆与她拥抱,那么用力地哭泣,朱莉问她为什么这样哭泣,她说,因为你不哭。
“在某种意义上,朱丽处于静态的处境,她不停地等,等待一些事情发生变化。她极度脆弱——因为她决定这样——因此某种意义上,电影只好追随她,跟随她的生活方式和她的举止。”
白色代表着另一个美好而具有魔力的字眼:平等。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片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中个体地位不平等的故事,却是为了质疑平等对纯粹情感关系的必要性。正如芝华士的广告语无比狂妄却又无比真实地叫嚣的那样,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又是一个令人心惊跳不敢正视的事实。卡洛尔因性无能而被妻子抛弃,对妻子的爱令他受尽侮辱,当他偶然发财之时,不仅性能力重新恢复,妻子的爱也随之而来。爱情仿佛由财富与生理条件的平衡为前提,一旦失去平衡,爱情就变成一场沉重的灾难砸将下来。
红色的主题是博爱。瓦伦丁像传说中的天使的那样,美丽而善良,一心想为别人着想。只是,“她一直从自己的角度来为别人着想”。一场车祸让她结识了一直坐在屋子里窃听电话的脾气古怪的老法官。老法官偏激的行为观点对于瓦伦丁生命中一直坚持的爱的原则无疑是一场冲击。哲学家都有点多虑,基耶斯洛夫斯基也一样,他被一个问题苦苦困扰,“我们自己有些东西可以付出的这个事实中就有美的东西存在,可如果我们的付出是为了给自己更好的评价,那么这种美就有了瑕疵。这种美纯洁吗?或者是有点被破坏了?”瓦伦丁无疑就是这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疑问与希望。最终瓦伦丁逐渐理解了老法官,老法官也受其爱的感召,决然地作出了自我检举的决定。
自由平等和博爱是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哲学家刘小枫称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对个体命运忠心耿耿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现代社会中破损的个人道德感觉”,其叙事思想“紧紧盯着不放的个体生命的偶在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乃是现代性的基本问题”。然而影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却又是从这三者的反面开始的。可以说,他所探讨的,都是这三个诱人字眼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及其存在的可能。
光影总如水。朱莉在受伤时总躲进蓝色的游泳池,让水淹没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法抛弃记忆。因此无法自由。
因为音乐一直在响,音乐响起,记忆重生,画面在瞬时变成寂静无声的漆黑,时间静止。只有音乐一直在响,最终终于变成恢宏壮大的合唱,每个人在音符的流转里各自生活,微笑或若有所失,做爱或静静死去,所有人的人生都变成朱莉生命的一部分,朱莉的眼泪终于可以静静流下。之前朱莉的任何作为都无法到达自由,顺应内心的声音而生活是不可能的,你所能做的,只是顺应生活本身。爱是囚牢还是自由?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电影最后庄严而伟大的音乐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在《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讲述了一个关于平等的故事,但平等并非真正的表现主题,这是一个取得平等的故事,是关于报复的故事。他相信我们应该追求平等,但要明白永远不会完全实现。歌德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又有何决定?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与他有生以来的境遇。这些又岂能是平等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人大概生来就各有其命运了:生理有所区别,生活的环境也各有差别。有如原本电脑被安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一个个原本应该没有差别的肉体被社会伦理安插进不同的灵魂。更諻论在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脆弱的情感更有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在《白》中,爱情中个体的尊严完全与爱情无关而与爱情之外的东西如性能力与金钱有关。因不平等而生的屈辱感,却才是爱情的真正面貌。不平等的爱情,或者爱情的不平等,才是永恒平等的东西——对所有人,所有爱情。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说的不是平等的重要性,而是不平等的无法改变。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红》的真正主题是,“人们有时候会不会生错时代?”“我们可能修正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究竟什么对于他人才是合适的,是让他遵从自己的意志堕落向死亡的深渊,还是让他得救却以放弃自己的选择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为代价?没有谁可以是那个上帝,可以代别人思考,代别人做出选择。而站在大众所认为的正义的立场改变他人,是否又是一种对他人自由权利的亵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悲观在这里暂时止步,他给了《红》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怀疑之外表达了对人性的坚定信仰。

“在不计其数的拨、插、按以及诸如此类的动作中,摄影师按快的发明尤其富有成效。用手指触一下快门就能将一个事件永久地固定下来。照相机赋予了瞬间一种追忆性的震惊。这种触觉经验同视觉经验联合在一起,就像报纸广告或大城市交通给人的感觉一样。在其中穿行便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惊恐与碰撞。在危险的十字路口,一系列神经紧张会像电流冲击一样急地通过体内。波德莱尔说一个人扎进大众人流中就像扎进蓄电池中。不久,为了描述惊颤经验,他称这种人为“一个装备着意识的万花筒(kaleidoskop)”。当坡(爱伦&#8226;坡)的“过往行人”还显得漫无目标地东张西望时,当今的行人却是为了遵照交通指示而不得不这样做。因而,技术迫使人的感觉中枢屈从于一种复杂的训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对新刺激的急切需要使电影得以诞生。在电影里,惊颤式的感知成了一个有效的形式原则。那种在流水作业的传送带上决定生产节奏的东西正式电影得以立足的基础所在。”
本雅明的这段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貌似沉闷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美学特质。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里,主要进行叙事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内心世界与外界发生碰撞所产生的“惊颤式的感知”。这一点在《蓝》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有一种使人心惊肉跳的忧郁。波德莱尔说忧郁即美。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如同小女孩死之前手中飞扬的棒棒纸的光芒闪耀在风中,沈从文说残忍是一种美。这美的残忍的光变成一道沉重的阴影,使朱莉无法从往事中脱身。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蓝色光芒经常是很突然地就闪耀在朱莉的脸上,这突兀的晃动的光芒,正象征了朱莉内心情感的颤抖。自由。自由何在。自由,自由是没有东西可失去的代名词。
此外,在《三色》中玻璃与玻璃的反光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喻。无数的玻璃,玻璃与玻璃的反光,这脆弱而坚强的透明而无法逾越的物质正有如影片中每一个人的内心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玻璃那种混合了脆弱与坚硬的特质正很恰当地揭示出了人物敏感而矛盾的内心。人物内心情感的隐喻表达与技术手法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惊颤式的感知”的“惊颤”度,给观众以一种心灵上的冲击力。
“三部电影讲述的都是一些有某种知觉或感觉的人,一些有魅力的人。”事实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许多电影都是以这种知觉或感觉为基础的,“惊颤式的感知”可以说是整个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价值所在。这种奇异的感知既是电影的表现内容,又是电影与它的观众之间发生感应与传递情绪的基础。比如那一部《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镜子、窗户上、门上和汽车上的玻璃的反光与折射中的“镜中”维罗尼卡与现实中的维罗尼卡同时存在,电影中的人物被一种奇异的心灵感应主导着命运,而光影班驳,金黄色的温暖色调里,我们内心最隐秘的部分,也被一种熟悉而奇异的忧伤与温暖围绕,那新鲜的柔嫩的颤抖的感觉,如灵魂的存在般神秘敏感。
这种“惊颤式的感知”存在于电影人物心灵之中的同时存在于观众与电影人物之间,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最终完成它的表达的最后关。即基耶斯洛夫斯基选取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和思想中共同存在的最细小最敏感的情感样本,当我们被电影中的人物所感动,也即产生共鸣式的惊颤感知之时,我们其实是被自己感动了。正因为如此,刘小枫才叙说自己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过世时,感到“思想的在世孤单”。基耶斯洛夫斯基正有如我们思想世界里一位不可失去的生活同伴,他的电影熨贴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孤单灵魂,光影之间令我们感受到一点细小却灼热的温暖直抵灵魂深处。而无疑,《三色》正是他众多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出色代表。 评论

关于《蓝白红》三部曲各自的主题曲如何下载
评论

求蓝白红三部曲之白演员表,蓝白红三部曲之白女主角蓝白红三部曲之白男主角是谁?
一個一無所有的中年男人的奮鬥史與復仇記。三部曲中我最不喜歡這一部,雖然我不能否認世上的確有這種男人的存在,但也不能讓我接受他那無聊的做法。因為復仇以後,結果是什麽?換來兩行熱淚? 评论

求蓝白红三部曲之红演员表,蓝白红三部曲之红女主角蓝白红三部曲之红男主角是谁?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评论

对蓝白红三部曲的个人观点?
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大师?在众多影迷眼中,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无疑是“世界级”的殿堂大师之一。他的影片被认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诗情,有又希区柯克的叙事技巧”,他更被尊为“当代欧洲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擅长编故事,也不喜欢靠煽情来打动人,他所关注并终生探讨的始终是有关每个个体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他更像是一个运用电影语言讲述个人存在状态的哲人。在曾震惊法国乃至国际影坛的影片《蓝色》、《白色》、《红色》三部曲中,我们便不难看 三星送你双人雅典游!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买VIZI,亲临演唱会 出其中蕴藏的深切的哲学内涵。也许这位生性敏感的导演最独特和迷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喜欢深入地观察社会生活的现实,用人道主义的目光将个体的本来面目用镜头还原,而不做任何评判。5月20日(《红色》)、21日(《白色》)、22日(《蓝色》)每晚22:00,CCTV-6将连续播出这三部影片,带领观众一同重温有“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之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不朽之作。   《蓝色》、《红色》、《白色》三部影片恰好代表了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蓝、白、红,分别寓意了自由、平等、博爱。   《蓝色》以诗意酣畅的忧郁格调讲述了作曲家之妻因车祸痛失丈夫与爱子的悲伤。对往昔的追忆本已使她在生与死的两难中徘徊不定,而她更大的心理创痛却是在处理亡夫遗作时发现了他生前的艳遇……法国著名女星朱莉叶·比诺什将这个深陷在爱恨之中的女人演绎的淋漓尽致,她忧郁的气质为影片平添了浓浓的蓝色气息,影片在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金狮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与宿命感伤、温情弥漫的《蓝色》相比,作为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色》显得幽默诙谐了许多,但是主题内涵的相似性同样使该片承载着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味。波兰理法师卡罗尔被法国妻子抛弃,回国后发迹后的他又不惜一切骗回了妻子的芳心。影片情节表面上看似演绎着一对异国男女的爱情悲欢,但其实质却满含着男主人公对人的尊严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也正符合了白色所象征的平等的内涵。影片中外表傲慢,内心却狂热似火的女主角由法国女星朱莉·德尔比扮演。《白色》最终获得了199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红色》是这三部曲的压轴戏,它象征着博爱,因此描绘了众多人物间的复杂纠葛:热恋中的学生瓦伦丁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命运中的偶然又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中……影片中的偷窥、窃听、背叛、报复等人物行动十分接近于基氏的另一部经典作品《十诫》,在道德内涵上,该片更是综合了《十诫》乃至《蓝色》与《白色》的全部含义,这些看似离奇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早已成了导演流露哲理意味的主体,表现当代人生存状态的信号,它们的底蕴也因此很值得观众去挖掘。本片也入围了当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   最后引用一句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在谈到这三部曲时说的话:“《蓝色》自始至终都基调低沉,沉得令人发闷。但在这极度的沉闷之中,却有一条有关生命的主线,它让我们看到在如此非常环境中,一个人竟能如此真实地坦露自己的心声。《白色》像一出黑色幽默,因为夫妻二人地位的不平等,爱就无法平等,两者对感情投入的差异也加深了这种不平衡。《红色》更像一首哲理诗:现在与过去,美好与丑恶,两个世界交错一起却没有丝毫纷杂之感…… 评论

关键词: 蓝色 白红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