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鹿特丹大轰炸,荷兰鹿特丹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5 13:45:00 浏览次数:230
希特勒轰炸伦敦为何是一次愚蠢的意外?
是这样的 1940年8月13日,戈林下令实施“鹰袭”计划,1500多架飞机开始对英国进行轰炸,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战幕就此拉开。15日,戈林倾其全部主力,向英国发动全面进攻,英国空军司令道丁元帅不得不动用他的大部分战斗机迎敌,双方在长达500海里的战线上进行了5次大战。由于英国空军有雷达帮助,德军战机在同英国空军的一对一战斗中损失惨重。24日德军将领在分析前几天的对英作战情况后,决定将轰炸重点放在被称为“扇形站”的英军地面机场指挥中心上,这一战术很快收到效果,伦敦周围的7个“扇形站”中的6个被炸毁,英军整个通讯系统处于崩溃边缘。到9月6日,在连续12天的激烈空战之后,英国共损失飞机450余架,1/4的飞行员伤亡,英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英国人为了振奋士气,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这一举措惹火了希特勒,他当即下令德国空军不再以消耗英国空军力量为重点,而是对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作为报复。9月7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伦敦,不列颠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希特勒的这一举措让已濒临绝境的英国空军松了一口气,但英国的平民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整个不列颠之战中,英国100万幢房屋被炸毁,近4万人死亡,4.6万人受伤,军事和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都处于瘫痪状态。

9月15日下午,德国空军再次大举出动,对已被炸得残破不堪的伦敦城实行大规模的空袭。这次英军作了充分准备,英国空军共击落德机185架,自己仅损失26架。这一天成为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后来英国女王将其定为英国保卫战的纪念日。鉴于德国空军损失惨重,9月17日,希特勒决定把“海狮行动”无限期地延迟下去,空战也进入了边打边停的第三阶段。1941年5月10日德军对伦敦的最后一次的“惩罚性进攻”为标志,不列颠之战彻底结束。之后,戈林将德国空军主力转移到东欧,开始为参加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做准备。

不列颠空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双方共投入了数以千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鏖战了10个月,英军损失了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但英国始终没有屈服,这也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的空中进攻作战。

1940年6月德军占领西欧大陆后,于7月制定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计划规定作战行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第二阶段为登陆和占领。8月1日,A.希特勒下达命令,要求德空军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略制空权,以支援海上登陆作战。德空军司令H.戈林认为,单靠空中进攻就可迫使英国投降。

希特勒也认为,英军在西欧大陆作战失利,元气大伤,有可能通过战略轰炸并辅以政治诱降征服英国;英国如不投降便实施登陆,因此首先要夺取制空权。德国投入作战飞机约2400架(分别部署在53个基地上,最近的基地与英国本土相距仅32公里),编成3个航空队:第 2航空队(司令A.凯塞林),驻法国东北部和荷兰、比利时;第3航空队(司令H.施佩勒),驻法国北部和西北部;第5航空队(司令H.-J.施通普夫),驻挪威。第2、第3航空队是主力,第5航空队仅部分兵力参战。英国空军拥有战斗机近700架、高射炮2000、轰炸机500 架,兵力上处于劣势,但航空工业发达,飞机制造能力较强,并有新发明的雷达,防空能力大为提高。

第一阶段(1940.7.10~8.12)攻击英吉利海峡的英国舰船和英国南部诸港口,以引诱英战斗机出战,查明英空军的兵力部署、防空能力并检验自身的突防能力。7月10日,德空军开始攻击英国护航船队,8月8日、11日和12日大规模袭击波特兰、韦茅斯、多佛尔、朴次茅斯、怀特岛等军港。英战斗机在地面雷达引导下小批出击。

德国损失飞机286架,英国损失150架。

第二阶段(1940.8.13~9.6)突击英空军基地和雷达站,寻歼英空军主力。8月13~23日,德空军组织五次大规模轰炸。8月13日和14日,德机出动轰炸机485架次,战斗机1000架次。15日出动战斗机1270架次,轰炸机520架次,炸毁12个空军基地、7座飞机制造厂、若干雷达站和油库。24日轰炸伦敦(英机于次日夜袭柏林,以示报复)。8月24日~9月5日,德机每日出动千余架次空袭英机场。英损失战斗机186架,虽击落德机380架,但元气大伤,情况危急。

第三阶段(1940.9.7~10.31)德空军改变攻击目标,全力轰炸伦敦。英空军得以喘息,不列颠之战出现转折。9月7日,德空军300 余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空袭伦敦。随后连续轰炸八天,多数为千机规模。伦敦多处起火,王宫中弹,居民伤亡惨重。但英战斗机部队获得休整,战斗力迅速恢复。英军以战斗机、高射炮、雷达、探照灯和拦阻气球组成防空系统,防突能力逐步提高。德机损失很大,未达预期目的,原定9月21日的登陆计划被迫取消。10月12日,希特勒下令推迟执行"海狮"计划。

第四阶段(1940.11~1941.5)为隐蔽进攻苏联的企图,继续轰炸伦敦等大城市。主要方式为夜间轰炸。11月14日夜袭考文垂,使该市遭到重大破坏。以后,轰炸行动逐渐减少。1941年5月德空军主力调往东线后,停止轰炸英国,不列颠之战结束。

在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4个月内,英空军击落德机1733架,击伤643架,自己损失飞机915架,被炸死、炸伤14.7万人(占英国对德作战伤亡总数的20%),被毁房屋超过100万幢。

此役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失败的战役,未达征服英国的预期目的。英国则成为日后欧洲抵抗运动和盟国反攻欧洲大陆的基地。因此,德国进攻苏联后,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海狮"计划本身不成熟,战略指导失误,战役中一再改变企图等。此役证明,战争初期的防空作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代条件下实施任何重大战役,首先要夺取制空权;航空兵是争夺制空权的主力,但只有在其他军种协同下才能取得胜利。 评论

二战德国大规模轰炸城市盘点???除了考文垂………
多了,几乎是为战争提供物资的城市都被轰炸过,例如有石油化工、飞机制造、钢工业之类的,还有就是有政治意义的城市,例如伦敦。 追问:

为什么地毯式轰炸是战争中一张王牌 ,?
1942年初,轮到德国遭受“地毯式”轰炸了。虽然罗斯福十分犹豫,考虑到许多妇女和儿童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死亡,但还是在丘吉尔的说服下认识到轰炸的必要性。丘吉尔下令向德国和意大利城市发动夜间空袭,目的是想削弱人们的士气。丘吉尔提出的任务交由英国空军完成,美国空军只轰炸战略目标和工业目标,罗斯福对此表示同意。   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使科隆大部分变成瓦砾:英国将教堂留下,并投下传单,吹嘘他们轰炸的准确性。汉堡和柏林也遭到灾难性轰炸。仅1943年,英国皇家空军就向德国首都投下4.9万吨炸药,使几千人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7月27日,对汉堡轰炸引发的大火,使气温达到华氏1832度,其吸力将树木连根拔起,风速达每小时155英里。在防空洞中,人们窒息而死,然后被烧成灰烬。   最令人恐怖的轰炸是1945年2月13日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此次行动由阿瑟·哈里斯指挥,轰炸持续了14个小时,10万人丧生,多数为临时建成的医院里的伤兵、同盟国战俘、东部地区的避难者,这些避难者着简陋的日常用品,逃到德累斯顿,在街道树下搭起帐篷。他们相信,像德累斯顿这样一座艺术之城永远也不会遭到轰炸;确实,德国人放过了佛罗伦萨、威尼斯和拉韦纳。但在德累斯顿,805架英国轰炸机投下了2558吨具有杀伤性和燃烧性的炸弹。街道上的沥青溶化了,防空洞中的人被活活烧死。美国派出450架B—17战斗机前来增援。   对市中心的轰炸导致“大规模撤离”,城市中家庭集体撤到农村,这种现象在意大利尤为严重,在罗、米兰、都灵、热那亚和那不勒斯的人们都逃到他们农村祖先的旧房子中,造成这几个城市人口急剧下降。法国几乎没有大规模撤离,同盟国决定不对那里进行轰炸,因为轰炸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德国也没有明显的撤离现象,因为那里的城市化程度远不及意大利高。德国有足够的时间去为市民建造防空洞,虽然这些避难处没能使汉堡和德累斯顿人民免于战火。   究竟城市轰炸达到什么程度才是正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从飞艇上向英国轰炸;奥地利利用飞机对米兰等城市进行轰炸。后来,在30年代,意大利朱利奥·杜黑将军在所写理论著作中谈道,轰炸是削弱敌人抵抗意志的一种手段。希特勒的神鹰军团将这一理论在西班牙内战中运用到格尔尼卡战役。特别是戈林元帅,他认为杜黑言中要害:1940年,他命令轰炸鹿特丹(使荷兰投降),在接下来的不列颠之战中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伦敦连续76夜遭到空袭,但人们的意志从未动摇。20万名伦敦人夜里在地铁(伦敦的地下交通系统)中睡觉,同时,每天夜里都有上万名伦敦人乘火车前往基斯赫斯特的防空洞(伦敦东南部)躲避轰炸。杜黑的理论开始站不住脚。但不列颠之战结束后,另一位学者弗雷德里克·林德曼认为夜间空袭会削弱德国人民的士气,他们会奋起反抗希特勒。丘吉尔听取了他的意见,对德国城市开始了系统的轰炸,但并没有导致德国的垮台。 评论

鹿特丹经济以什么为主
出口贸易 评论

二战中德国都有哪些杰出的将领,他们都有哪些战绩?
一。 陆军三杰。

  1。海因兹·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
  生卒年:1888年-1953年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德国陆军一级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主要战役:波兰战役(1939);色当战役(1940);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莫斯科战役(1941)
  历史地位:古德里安是闪电战的倡导者,是杰出的装甲兵战术家,也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参谋和军队指挥官,他精心创建了德国机械化部队,超时代地提出了坦克作战理论。他正直勇敢,果敢坚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关心士兵的利益。古德里安坚持认为指挥官应该在第一线指挥作战。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敢于面对希特勒专横的高级将领之一
2。曼施坦因元帅
德国陆军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制定并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他个人提出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完成了史上最诡异的奇袭。苏德战争爆发,率第56装甲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先锋,随后调任第11集团军司令,转战克里米亚半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两战俘虏苏军43万余人,旋即晋升元帅军衔,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不久升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几乎凭借个人之力在东线与苏军作战,战功卓著,延缓了德国的灭亡,后因与希特勒战略不一致被解职。曼施坦因元帅擅于指挥装甲部队大兵团作战,性格坚韧,目光远大,精于奇袭和强攻,是西方军事专家公认的德国军队中最优秀的统帅。
3。“沙漠之狐”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无疑是最有名的纳粹将领,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他的褒奖著述甚多,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
二。海军双魂。
雷德尔元帅(1876-1960)
海军元帅。1894年参加海军。后在基尔海军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巡洋舰长。战后继续在海军任职。1922年获海军少将衔。1928年任海军管理局首脑,统管海军。希特勒上台后,积极从事扩军备战,提倡优先建造巡洋舰和潜艇,但偏重于水面舰艇的作用。1935年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1937年接受纳粹党金质党徽。出席希特勒策划发动战争的历次重要秘密会议。1939年晋升海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出入侵挪威和扩大大西洋海上袭击,并力主占领希腊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持"无限制潜艇战"。在公海上以潜艇和水面舰艇,广泛袭击没有武装的商船,包括中立国船只。1943年1月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年10月,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我的生涯》。
2。邓尼茨元帅(189l-1980)
1910年入海军当预备军官。1912年在巡洋舰“布勒斯劳“号上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调至潜艇部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历任鱼雷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长。纳粹党执政后,撕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潜艇部队。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威迪根“潜艇队并组建新的潜艇部队。翌年任潜艇舰队司令,获海军准将衔。鼓吹“无限制潜艇战“,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迅速发展德国的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立即开展潜艇战,广泛袭击商船,力图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先后升为海军少将(1939年)、海军中将(1940年)和海军上将(1942年)。1943年1月接替雷德尔任海军总司令,同时仍主管潜艇部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于失败。1945车4月,在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米尔维克(Flensburg-Murwiek)组成新的德国政府,企图与盟国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有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意识)。1945年5月9日通告德国投降。1946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10年徒刑。1956年刑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三。纳粹空军之父。
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1885-1960)
1904年入炮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晋升上尉并继续在国防军任职。希特勒上台后,参加组建空军的工作。1936年任空军总参谋长,参与扩建纳粹德国空军。1939年任第一航空队司令,参加侵波战争。1940年任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策划和实施鹿特丹轰炸,参加不列颠之战,并力主轰炸伦敦等城市。同年7月越级晋升元帅。1941年率第二航空队参加闪击苏联,负责支援向莫斯科方向进攻的中路德军。同年底,调任南线(意大利、地中海和北非)德军总司令。支持隆美尔在北非的战事。1943年夏,在意大利组织防御,曾阻遏盟军攻势达一年之久。1944年10月受伤离职。1945年3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同年5月7日率部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1952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亿录《戎马终生》等。1960年死于心脏病。

总结:纳粹帝国的疯狂侵略铸就了他们的丰功伟绩,但是杰出的将才并不能代表他们内心深处的疯狂欲望和对希特勒的愚忠,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是直接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崇拜其传奇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的同时不要忘记其纳粹本质。 评论

纳粹的战神?
有隆美尔、曼斯坦因、古德里安、格林、邓尼茨、莫德尔、伦德斯奈特 评论

关键词: 鹿特丹 荷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