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卖国贼,卖国贼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4 14:01:00 浏览次数:216
我国的三大卖国贼是谁?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评论

慈禧太后是否是卖国贼

应该不算

追问:

明未晋商是否是卖国贼
到了明末,后金崛起,战事不断,河北、山东等地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唯有精明的晋商不仅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大发国难财,攫取了更多的财富。当时明朝政府疲于应付努尔哈赤父子的骑,对军火、匹等等的战争必需品需求量最大,山西偏偏地处黄土高坡,除了产煤就是不产马和军火。偶尔产点晋祠大米、沁州小米,还只生长在巴掌大的一片地上,勉强够给皇帝做贡品而已。再说当时明朝财政困难,官员也很无赖,跟政府做生意只能赚点白条而已。所以在本国做生意是没指望了,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向乐努尔哈赤。要说当时的东北,可谓一片狼藉。而努尔哈赤先生则是个纯粹的破坏神,在辽东大地专搞破坏,不搞建设,占一块地方就抢光一片,当时的辽东连老鼠都没发生存。当然,努尔哈赤不是不想搞建设,而是他的手下除了打仗和打猎在行,对种地、打铁一窍不通。更糟糕的是当地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晋商看中这一点,就以张家口为基地,从全国各地采集商品,然后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贸活动,为后金政权大量输送粮食、衣物、炊具等基本生活物资。努尔哈赤也不亏待他们,把人参、鹿茸、兽皮等贵重物品交换给对方,让这帮唯利是图的奸商们高兴的不得了。渐渐的,双方建立了很深厚的利益。如果说晋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一张张丑恶的卖国嘴脸。 评论

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根据历史教科书以前的文章,李鸿章确乎是个卖国贼,大家也学了这种观点。而如今的社会却有“学者”在为他鸣冤,要为他平反。甚至一部《走向共和》,能够塑造出一个崭新的忧国忧民的李鸿章,也不失为一个舆论导向的强力论证了。《走》片有很多进步的一面,还原了部分历史真相,但得寸进尺,不仅“翻供”,还想进一步“美化”,也确实过了头。 李鸿章究竟做过什么事情,会有学者和媒体出面为他翻供? 翻供者的观点无非是这两条: 1。他曾经主导过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是有利的。 2。他参与签订不平等条约,完全是忍辱负重,并且在谈判中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其实是爱国的。 我的观点是:以前看待李鸿章,不讨论他的贡献,却只讨论他卖国的一面,确实有失偏颇。以前偏颇的看法,也让现在的翻供者有机可趁,希望把李鸿章一下子翻成“忧国忧民”、“忍辱负重”的爱国大臣。而翻供者的错,就错在把他翻得太远,本来他依然是个罪人,却被过分的宣扬了功劳而忘却了他的过错。 他确实有功劳,可他的功劳又真的能弥补过错吗?签订不平等条约,确实他曾讨价还价,可这真的是他被迫做的吗?他的做法真的是委曲求全,维护了最大的利益吗? 让我们分析清楚李鸿章的功过,则知道他是否真卖过国。有人会先问,只要卖过国就是卖国贼?当然也要分卖国的大小,卖国性质的严重。小层次的一次卖国,还不至于让大家骂成“贼”,而反复进行的卖国,则真是此人之过了。至于李鸿章,已经是处于卖国十分严重的层次,不是卖国贼已经说不过去了。 他的生平,我想不用过多笔墨介绍,让我们直接切入正题。李鸿章是由曾国藩一手提拔的,而最终曾国藩1872年就逝世,还没来得及参与后来的多次丧权辱国的事迹。他也因为是洋务运动的主导人物,而没有被历史所否定,唯一被诟病的,是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的故事。镇压农民起义当然是被GCD骂的了。而曾国藩却被毛泽东和蒋介石同声推崇,自然在历史教科书里还是会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则不同。在早期受到曾国藩提拔,并且从湘军中分离出淮军,接着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后,他走的路逐渐背离他的恩师。这也埋下了湘淮两军相互争斗的恶果。 他在之后参与的事件中,逐渐暴露出他的弱点。多次处理国事的失误,也让国家更加贫乏。这也是他主政的中国,却依然在不断的走下坡路的原因。如果不是中国还有左宗棠、冯子材、邓世昌、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支撑,中国只会沦陷得更加快。左宗棠大骂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骂得不仅狠而且对,李鸿章就是因为过于妥协,而落了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做对了什么?他和曾国藩等人主导了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改变国家羸弱的事实,却依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很明确的自强道路。这是他最应该肯定的。其次,他曾出面签订条约,作为谈判者,他确实曾为国家利益而讨价还价。部分决策,也是可以说是对的。他当然也很不愿意把台湾割让出去,但迫于历史形势,大战初败,无奈答应了日本的狂妄要求。但他在日本时还是尽力谈判,还挨了一枪,可以说保住了他的一些颜面。 李鸿章做错了什么?这些错误依然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政策依然让国家继续走向衰弱,国家继续割地赔款。卖国最大的罪证,在于他曾经想放弃新疆。沙俄侵略中国,土地占领最多。中国如今收复了大部分土地,却唯独俄罗斯的大片领土无法收回,还独立出去了一个蒙古。这真是让人难受的事情。而李鸿章在当时却目光短浅。当沙俄煽动新疆叛乱时,李鸿章居然主张放弃新疆领土:“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其根本就没有了解到沙俄的野心如此庞大,除了新疆外还要蒙古还要东三省,如果不及时给这只黑瞎子一个彻底的教训,今天的中国怕是只能哀叹我西域上百万领土,犹如哀叹那外兴安岭库页岛一般。左宗棠却大丈夫气节,不仅主战而且亲自兵前往,随行还带上一具棺材,以表示不收复新疆就不回来的高尚情操。最终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国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收复了丢失的最大一片领土。左宗棠也由此和李鸿章划清界限,民族英雄左宗棠也因此诞生,民族罪人的称号也降临在李鸿章的头上。 再说甲午中日战争。这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呢?伏笔是在10年前李鸿章签订的《天津会议专条》。1884年底,朝鲜爆发甲申事变,成立了亲日政权。而当时的清朝应朝鲜的邀请,派兵击溃日军,并且让朝鲜国王恢复王位。1885年2月,伊藤博文前来中国谈判,而李鸿章作为谈判者和条约签订者,却在有利的情况下采取了妥协的方针,签订内容有三:1。议定两国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 3。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这关的第三条,让日本获得了和中国相同的特权,也是胜利者中国向失败者日本的一大让步!这就是李鸿章的一大败笔,他因此该为整个事件的发生负历史责任。10年后日本向中国开战的借口也就在此。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李鸿章听了国贼袁世凯的报告后,作出错误的决定,只派聂士成1500人进入朝鲜。而日本却持续派兵到8000人。这样促使了中日战争的爆发。虽然有聂士成的多次获胜,但由于得不到其他部队的支援,清军陆地上依然惨败。在战争开始后,他曾多次要求英国进行调停,却最终失败。调停的原因,一是不愿意战争损害个人利益和慈禧的寿诞;二是知道自己的海军依然是羸弱不堪一击,害怕暴露家底。而战争最终进行了。他虽然在战前的舰队准备上有贡献,却依然没有得到慈禧的青睐,钱宁愿放到颐和园也不愿意为舰队购买物资。这样的背景,海战不输才怪。而甲午海战的失败,李鸿章也要付主要责任。外交上的失利或许还有客观原因,但用人上的错误则肯定是他的过错。李鸿章用人来自两块,一块是德国留学生。殊不知这些留学生远逊于东洋留学生,德国人都看不上眼,认为有辱清国尊严(取自姜鸣的说法)。另一块来自于淮军的当年部属。他的错误任命导致一些无能的官员贻误大局。对于战争的指挥,要求军队死守威海卫,最终舰队自成瓮中之鳖,全军覆没。 中法越南战争爆发时,淮军的潘鼎新被命令守卫镇南关,结果法军一来即撤退,并且大肆抢掠周边平民。张之洞则调动冯子材、王孝祺来反击,最终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这时候清政府又要见好就收,李鸿章主张讲和,签订了丧失越南宗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张之洞也因此和李鸿章不和。法国本来是失败者,却获得了有利的条约,这也就是主和派李鸿章的大过错。 纵观李鸿章的作为,可见他多半是希望调停主和,尽力避免战争。而最终导致的是中国在19世纪末继续沦陷,这和他错误的指挥和消极的调停有着必然的联系。出卖新疆、甲午惨败和中法胜而败,都是李鸿章卖国的最大过错。若是说什么能够弥补他的过错,我认为他的进步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可惜他生错了时候,判错了局势。 另外他的贪污和官僚之道也是极其深刻的。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虽然他的财产无法估计,但他在家乡购买了大量土地和房屋也证明了他的巨资。这一点我不是很清楚,不作评论。 评论

卖国贼有谁?
耆 英


崇厚

陈录

江朝宗

郑孝胥(1860~1938)


曹汝霖 (1877—1966)
    

章宗祥

陆宗舆

陆宗舆(1876—1941)
   。

齐燮元



内蒙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


石友三



孙殿英

王揖唐



殷汝耕




臧式毅


伪满洲治安部大臣于身澄
不是皇军胜似皇军

陈璧君(1891--1959)
  
褚民谊

丁默村



汪精卫


金璧辉(川岛芳子)
评论

卖国贼的英文单词是什么
quisling卖国贼 评论

关键词: 卖国贼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