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大全正文

梅妃,梅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4 13:02:05 浏览次数:231
梅妃的生平和有关的诗词
梅妃姓江名采苹,江采苹(710年-756年),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她九岁的时候,便能诵读《诗经》,十余岁已长得花容月貌,妖冶鲜丽。开元十四年(726年),宦官高力士奉命到闽地选美,因而选中十六岁的江采苹,回长安。唐玄宗一见她就以为仙女下凡,惊羡不已,为此在其宠妃武惠妃身故之后,继而宠爱江采苹。

江采苹酷爱梅花,其寝宫周围,皆悉植梅树,每当寒冬腊月之时,梅花开放,她总会以淡妆在花树下流连,赏花赋诗,怡然自得。她先后作有《梅花》、《萧兰》、《园》、《凤笛》、《玻杯》、《》及《绮》七赋,自比谢道韫。唐玄宗对其美貌和才气深感欣赏,因此封她为梅妃。唐玄宗也更戏称她为“梅精”。

但是随着后来杨玉环进宫,江梅妃开始由当初备受玄宗宠爱,变得失去宠爱。杨贵妃生性狷苛,很容易嫉妒吃。杨贵妃常常暗地指责江梅妃为“梅精”,江梅妃同样也常常暗地称杨贵妃为“肥婢”。

唐玄宗虽然极度宠爱杨贵妃,但也偶尔想起江梅妃当初的温柔,经常暗地里召幸梅妃。有一次召幸江梅妃东窗事发,被杨贵妃发现,江梅妃和杨贵妃两者关系因而势成火水,这也导致江梅妃再没有机会与玄宗相处。江梅妃就想仿效汉武帝的皇后陈娇,以千金为高力士祝寿,希望他找一个才比司相如的文人写一篇赋打动玄宗,但高力士当时在奉承杨贵妃,也惧怕杨贵妃的势力,拒绝了她的要求。梅妃只好自己写一篇《楼东赋》,玄宗看见后又再想起梅妃,但又怕杨贵妃不高兴,就赐梅妃一斛珍珠,梅妃收到珍珠后,写下《谢赐珍珠》一诗,指玄宗的心已经不在,赐她珍珠以慰寂寥也是枉然。唐玄宗见诗怅惘,赋词一首,是为后世词牌《一斛珠》。

江梅妃她在死时正值安史之乱,她被进城的叛军所杀;同时玄宗正落荒西逃,他身边只带有杨贵妃及几名亲信。所以她死前即使再想见玄宗,都没法再与玄宗相见。江梅妃死时,年约四十六岁。[1]
评论

关于唐玄宗梅妃《楼东赋》
《楼东赋》 江采萍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长而不见。 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 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江采萍 :唐玄宗的妃子,即梅妃 这首诗写了梅妃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女人何苦要为难女人? 女人为什么要去苦苦等待他的回头.别人已经感觉到我的不快乐,而你却默而不语. 你真的爱我吗?还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不知道不明白.也不想去知道怕自己一个人去面对. 也许不该出现在你的世界中,所以我决定离开你,但是又忍不住的去思念你. 希望时间可以冲淡一切. 评论

梅妃的生平,诗词,居住的宫殿,入宫原因,名字的来源。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正史

幼年

  江采萍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并对父亲云:“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江仲逊便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表示对女儿的期望。

选美

  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武惠妃情有独钟。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近侍宦官高力士,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进宫

  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萍,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

  当时江采萍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萍一人。

争斗

  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杨贵妃与梅妃自然展开了明争暗斗。一个要死守“阵地”,一个要占领“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而她们的战斗,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诗文。

  我们先看梅妃写的一首诗: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

  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击: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诗中的含义是说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叫好。杨贵妃的美,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杨贵妃身上,渐渐冷落了梅妃。梅妃的爱情也从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时,还要承受杨贵妃时时在玄宗面前的数落和诬告。后来,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这时的杨贵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来了。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荤”,一个“素”。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

  “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如此怕那个肥婆?”梅妃虽然心中觉得窝囊,却不忍让玄宗久等,还是乘马来到了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这事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不待宣召,到翠华西阁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你把梅精(梅妃)藏在何处?”玄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吗?”杨贵妃见唐玄宗赖账,话题一转,说:“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说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杨贵妃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这里乱七八糟,床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为何欢睡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她竟然说,妾要留在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来。

  唐玄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脸色已经青,但他却不大嚷大叫,就以蒙头大睡的方式反抗。杨贵妃毕竟聪明,也怕事情闹僵,无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而去,回娘家去了。

  杨贵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宫中,之后,又因为一些争执,唐玄宗又两度把杨贵妃遣回娘家,但因为思念两度又接回。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此诗人称《一斛珠》,在有些书上标题为《谢赐珍珠》或《谢一斛珠》。该诗收入《全唐诗》并被译为德文,更使梅妃形象深入人心。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十年寂寞岁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她想,如果皇帝旧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线希望。于是,她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据说,这首诗写了她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无补,还差点被杀。如果不是触动了玄宗的爱怜之心,恐怕她当时就在杨贵妃的挑唆下,命归黄泉。

  在这场爱情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正盛;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势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结局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据说玄宗有诗《题梅妃画真》曰:“忆昔娇妃在紫宸,华未御得天真,霜绡虽似旧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一千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仍然怀念她,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以供祭,宫名就叫“浦口宫”。该宫雄伟壮观,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木雕,极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对联写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萍,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萍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萍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http://baike.baidu.com/view/540120.htm

追问:

电脑上怎样能找到京剧梅妃曲谱
上网查呀,www。soso.com 评论

唐明皇和梅妃的明确资料是什么?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评论

倾世皇妃梅妃的儿子是谁 死了吗 还是当上太子了??

祈殒 二皇子 梅妃之子

追问: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