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小说正文

《曹操异世纵横》剧情介绍,资料百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10 15:36:41 浏览次数:236
关于《 曹操异世纵横 》剧情介绍,为您解答更多的 曹操异世纵横 知识百科,详情查看目录相关内容。

目录

1、曹操一生纵横30余年为何败给了司马懿这老贼
2、曹操怎么翻身 之前好像被追杀的样子 后来怎么发展的 说下经过
3、曹操的豪言壮语有那些?
4、曹操荀彧的BL文,只要是荀彧的都可以
5、曹操的故事
6、曹操的身世之谜
7、曹操好的一面.拜托了
8、曹操原来叫什么
9、曹操的事例

 

1、曹操一生纵横30余年为何败给了司马懿这老贼


曹操思虑过度,挂的比司马早

2、 曹操怎么翻身 之前好像被追杀的样子 后来怎么发展的 说下经过


曹操想刺杀董卓不成,反被董卓追杀,差点就要被追上了,在关键时刻遇到了陈宫,是陈宫帮曹操逃过一劫,陈宫与他一起出逃,但陈后来发现曹非自己所想追随的明主,就离开了他。
曹操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后来加入了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诸侯军,讨伐军把董卓打败,但是各诸侯心怀鬼胎,不肯齐心协力一举将董卓歼灭,而是被他逃到了凉州,唯有曹操一人率军追杀董卓。
后来就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这是曹操实力在前期很强大的一个原因。
后面的我就不详细说了,就说一下主要的事件
三战徐州 收复张绣 斩杀吕布 接着就是官渡之战,再后来是远征乌桓,然后是赤壁之战,平定关中,建立魏国,相争汉中失败,联合孙权击退关羽,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关于曹操的事迹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事情我没说出来,希望大家赐教了,呵呵。
 

3、曹操的豪言壮语有那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操名言: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

  曹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曹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

  曹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曹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曹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曹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
  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曹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曹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
  曹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
  曹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
  曹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曹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曹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

  曹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曹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
  以下选自《三国志》

  太祖(曹操)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

  太祖(曹操)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
  使至于此。

  太祖(曹操)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太祖(曹操)大笑曰:“吾不听汝也。”

  太祖(曹操)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髃英,孰逾于此?”

  •赤壁战前,曹操遗孙权书:“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寥寥数语,而气势全出。

  •评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披着狼皮的羊终归会被真正的狼识破,吃掉。志大才疏的袁绍,辛辛苦苦经营北方,却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可悲下场。

  •《戒子植》:“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英雄无悔,俯仰不愧。遥想当年,慷慨激昂。

  •讨伐董卓前,袁绍和曹操讨论,如果失败,“方面何所可拒?”——应该逃到什么地方,选择那些山河屏障保护自己?曹操却如是说道:“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不待官渡一役,胜负已见分晓。

  •董卓乱政后,燔烧洛阳,涂炭生灵,关东诸侯兴兵征讨,却各怀鬼胎,不但不戮力向前,反而互相攻伐,战乱连年不断,所谓东汉残阳,满目疮痍令人心酸不已,曹操在《蒿里行》里凄怆地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又有《军谯令》:“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 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公元150年前后全国人口5648万,经过三国时代的百年战乱,到了一统归晋时已经只剩下1616万,四千多万人死于战乱,这是世界史上都罕有的大灾难,三国时代,无数的村庄、名城毁于兵火,因此出现了燕子在树上筑巢的千古怪事——可见当时百姓所罹患的灾难之深重!

  •面对满朝的物议,敌国的诋毁,在《让县明本志令》里剖白心志,为自己做了全面而言辞恳切的辩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曹操无论身前还是身后都一直为名所苦,为名所累,其奸诈霸蛮,固然是个性内禀,但同时也是时代激逼使然。沧海横流的时代,一方面只能仰仗曹操这样的人来作擎天之柱,同时也让曹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社会舆论,纲常伦理上的不利境地。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一代奸雄,政治老枭,他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指责,世人的看法意见而停下自己的脚步,做任何妥协甚至改弦更辙,他只会更加坚定其“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信条,故观其一生,虽然为名所苦,为名所累,但却从未为名所缚,曹操的脸皮若许之厚,其实是因为对时局看的太透,这一篇酣畅淋漓的辩词,直说的天下人哑口无言。

  •《举士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鱼龙混杂的滔滔乱世,用人者最大的苦恼往往是:老实的不能干,能干的又不老实。对此,曹操的甄选标准很开明:“唯才是举”——只要出活就行,而不管你是否盗嫂偷金。面儿上的话固然这么讲,其实枭雄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聚拢人气而已,小毛小病不要紧,千万别触及他的底线,否则还是照样格杀勿论,什么是他的底线呢?还是那千古不变的两个字:忠诚。

  •《三国志》:“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官渡战前,曹操不怕雄长以一方,蠢蠢欲动的袁绍,却以当时在人眼中不过一介流寇的刘备为腹心之患,必欲除之,一方面可见曹操对他那个发小是多么的蔑视,这蔑视,是因为他太清楚袁绍的斤两了,他知道袁绍只不过是个“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志大才疏,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不过是靠着祖上的荫庇和一路的狗屎运,才一夜间膨胀成为了乱世中最大的泡沫——非英雄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那个寄人篱下,世人未之奇的刘备,曹操却给予格外的赏识,任刘备如何韬光养晦,仍被曹操一眼看出是个“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英雄,一朝得志,必将纵横四海——这是何等毒辣的眼光!局势果然如曹操所料,等到他引兵击溃了刘备,清除了后方的隐患,凯旋而归之后,袁绍方才缓过神来,为没有乘曹操老巢空虚时予以偷袭而后悔不迭——肠子都悔绿了又有什么用呢,才智不足却又身居要津,语云:玩火者必自焚,他只能等着一步步地被消灭的命运。
 

4、曹操荀彧的BL文,只要是荀彧的都可以


很喜欢《伤愈》,虽然是现代文,但当初我可是被它感动得唏里哗啦的。
还有《倚天》不错。
《如衣》刚开始是曹荀的甜文,后面又夹杂了曹总和奉孝,还有公达等其他人的感情。该文更了半年多,至今这个坑也没填完。
《倾城之恋》也是很不错的,不过是郭嘉和荀彧的文。
《南戏.衣留香》写得很感人!
嗯,还有《何夜无月》!
暂时还没想到别的,想到了再来补充下。
你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去百度曹荀吧,或者荀彧吧看看,那里有很多这样的文。
 

5、曹操的故事


曹操是三国时期人,这个人虽然野心很大,有很多坏毛病,但是他却在他统领的军队中留下了诚信的美名。

一次,曹操亲自统领大军去打仗。行军的路上,看见路边的麦子都已经成熟了。原来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逃到外边,不敢回来收割麦子。

曹操派人挨家挨户告诉村里人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说:“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叛逆的贼人,为民除害。现在正是麦田的人,只要有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说到做到。父老乡亲们请不要害怕。”

老百姓们开始都不相信,仍旧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带领的军队的行动。

经过麦田的官兵,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蹚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欢喜称颂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只鸟惊叫着飞起来。曹操骑的马受了惊吓,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儿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我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想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曹操用剑断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现在割掉头发找替。”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当时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头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头发和割脑袋没什么两样。
 

6、曹操的身世之谜


曹嵩(?-193年),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父亲。《三国志》记载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有一说认为他本姓夏侯,且为夏侯惇之叔父,在被曹腾收养后改姓曹。曹嵩据说性情敦厚,为人忠孝,开始为司隶校尉,汉灵帝时,曾当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位列三公之一。220年(黄初元年),曹嵩被他的孙子魏文帝曹丕追尊为太皇帝。
曹嵩之死的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
《后汉书·应劭传》: 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后汉书·曹腾传》: 嵩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随,乃与少子疾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
《世说新语》: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
关于曹操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大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湖北省黄冈市境内)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帝。
 

7、曹操好的一面.拜托了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是我国汉、魏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曾任中常侍,受封费亭侯。父亲曹嵩系腾之养子,官至太尉。曹操虽出身豪门,但系宦官之后,在时人眼中仍为“寒族”。这种社会地位激励着曹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青少年时期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爱读军事著作,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具,几欲与名家媲美,武艺也十分高强。

曹操二十岁时举为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征拜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后再由典军校尉、司空至丞相,进魏公,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这是一个政治极端黑暗,社会剧烈动荡,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难时期。曹操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除残去秽”,整饬吏治,因则触犯了地方豪强和宦官集团的利益,于是托疾回乡,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待时而动。

曹操的军事生涯是从讨伐董草和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曹操变卖家产,招募义军五千人以讨董,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收降黄巾军选其精锐三十万人组成“青州军”,为日后统一中国北方准备了军事力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声夺人的优势,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用人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路线,延揽人才,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局面。而在军事上曹操深得兵法之要,“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从39岁至53岁的十四年间历五十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赤壁兵败之后,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战合肥,攻需须,逐马超,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诸地,巩固了北方统一。在文学上,曹操倡导文学活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散文,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操性多疑,残酷地镇压过黄巾军起义,又错杀滥杀了一些人。但这些和他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生产力发展,统一北方方面所起的作用相比,显然是功大于过。《三国志》的作者称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鲁迅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8、曹操原来叫什么


按民间说法他本姓夏侯
其父曹嵩是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养子的
夏侯渊、夏侯敦都是曹操的堂弟
不过正史不承认这种说法,三国志的记载是曹操原本姓氏不详
只记载了曹嵩过继给曹腾做养子而后生曹操,但不清楚曹嵩原本姓氏
 

9、曹操的事例


(其实你只要看了《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就知道的差不多了)
他,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且善用人才,唯才是举。
他,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且善用人才,唯才是举。

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能臣

曹操很少使用军事,所以他是军事天才;挟持天子但是不自己称帝,可见此人大略;比武夺绿袍,可见此人胸怀及用人之道;关羽斩颜良千里走单骑未伤毫发是操下令不抵抗,如果抵抗就是10个关羽也死于箭下。由此5条足以体现他的能力、野心、手段、喜才了。所以可以看出曹操是奸雄

曹操才是真正的霸主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句多么广为流传的话语啊!可就是这句体现了曹操的鸿鹄伟志的话,竟在罗贯中的描写之下,变成了曹操是奸臣的写照。
真不明白罗贯中为什么将刘备写得如此仁义,曹操写得如此奸佞,孙权写得如此可有可无。实际上按我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先就总体来看,他们三个人能在群雄纷争的那个年代坚持到最后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就必然有他们各自的过人之处。依我看来,刘备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得到了当时天下大半的人材,诸如诸葛亮、关羽、赵云等。孙权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率先夺得了江东并增强海军,并且收复台湾(这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收复台湾吧。)以至后来谁也不敢轻意下江东。而说起曹操,他的过人之处我认为是最多的了。
首先,我们先来就其三人的出身进行一下对比。曹操与刘备是“白手起家”自己创业的,而孙权则是坐其兄的江山。就这一点来说,曹操与刘备就比孙权强。那么再在曹操与刘备之间比较一下。刘备的起义初始于那个流传千古的桃园三结义,也就是在这次结义中,刘备在一开始就得到了关羽与张飞两员三国之中少有的大将。此后,又在刘备的虚伪与东投西奔之下,最终入蜀,南平各郡,以成鼎足之势。而操则不然。
曹操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为了大义而陷入了“孟德献刀”后的逃亡之中。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语从曹操的口中说出之后,便从此决定了他为了平定天下而东征西讨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此后,他在陈留“发矫诏,举义兵,讨董卓,打黄巾,平‘徐兖’之乱耳,抵官渡之大兵,定凉州之地后,震威名于‘襄荆’。”成为了三国中最为有权谋,有地位,并且力量最为强大的势力。我敢肯定,如果曹操能再活二十年的话,天下就早落入曹操之手了。孙权得以发展到最后,在于他有江东;而刘备能够发展到最后,在于他有四川;而曹操的中原却无任何地利,相比之下,我认为还是曹操的能力最强。大家想一想,中原之地最为广阔,其地势不比巴蜀、楚地,只要攻入,便可以从此立足,中原之地相比之下最为难以立足,但曹操发展的地方却恰恰就是这最难立足的地方,而且发展的最好,所以就这点来说,曹操也是三国之中能力最强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战争方面。三国初期,各地豪强纷纷进行了大小规模不同的起义,而发展到后来的三国,这些豪强都被谁的败了呢?大家回想一下,除了刘璋被刘备打败,江南诸军阀为孙策所灭外,几乎所有的军阀都是曹操灭掉的!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在打仗方面也是最强的。
这样来看,曹操不论发展、治国和打仗都是三国中独一无二的厉害的。所以,曹操才是当时天下真正的霸主!
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吕伯奢想杀猪犒劳要刺杀董卓而成为天下闻名人物的曹操,没有想到却成了他这种性格的第一个有分量的牺牲品。此时的曹操本来可以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可他并不相信人民和人民的力量。这时惊走了另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其臂膀的谋士陈宫。 官渡之战时,曹操为平息官兵的怨气,杀了并没有任何过错的粮草官。表面上看是解决了一时的士气问题,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却失去了中上层将领人心。今天粮草官的下场说不定就是你明天的结果。以至于赤壁之战时统兵80万的曹操寝食难安并不踏实,许昌城后汉遗老蠢蠢欲动,长江边80兵不一心。曹操自己也好像被放在了火炉上烤,倍受煎熬,以至于他横槊赋诗发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慨叹。再后来,老年的曹操把猜忌的性格发展到了病态程度,据说曹操经常夜不成寐,提把刀砍人,倒霉的都是身边的女人、太监,御医。

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家产丰厚,金银财宝堆积如山,而当时阉宦专权实是已经将汉家江山折磨的体无完肤了上至门第,下至百姓,无不对他们恨之入骨,况且中国是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清高志士排斥、鄙视宦官之后。曹操就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被一部分人作为掌上明珠极度宠幸,同时有被另一部分人极度蔑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曹操的这种猜忌性格,对周围世界周围人极度不信任。

二、奸诈。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先说曹操的奸诈。

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子远你来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这个我的军粮很充足啊,足够用一年的。许攸说,错了,重讲。曹操说,半年。许攸说又错了,见到老朋友都不说老实话,说实话吧,再给你一次机会。曹操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刚才开玩笑,实话告诉你,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军烧粮食,当然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地紧张。曹操左右的人跑过来说,曹公,敌人来了。曹操说,慌什么?敌人到我背后以后再说这话,上。然后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从而扭转了这个局势。

所以曹操的这个性格里面确实有奸诈的一面,但是他这种奸诈某种意义上也是逼出来的。那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他如果事事都说老实话,这还能够克敌制胜吗?他不能不撒谎啊,他甚至养成撒谎的习惯了。

三、温情。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

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他的长子曹昂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来。因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长子,这就是曹昂,生下来以后曹昂的母亲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给丁夫人来抚养,丁夫人把这个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之所以打败这一仗,是因为他当时得意忘形,他跟张绣的战争没有怎么打张绣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曹操不但收编了张绣的部队,还收编了张绣的婶婶,张绣的婶婶是一个美女,曹操这个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编一些美女,于是把张绣的婶婶收编了。张绣的面子上就下不来,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张绣后来就反叛他,对他进行突然袭击。这次战争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还有曹操的爱将典韦也死了,丁夫人就不愿意了,就哭着闹着跟曹操要儿子,你还我儿子,你把我儿子弄哪儿去了!而且就是你这个家伙,一天到晚地泡烂妞,害得我儿子死掉的,不依不饶。曹操一烦,滚,回你老家去。走就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过了,真回娘家了。

过了半年,大概几个月以后,曹操后悔了,然后自己驾着车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来。这个事情在我们今天也稀松平常啦,小两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还不是老公最后赔个笑脸,说点好话,就把老婆接回来了。曹操这样做就不容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阎王脾气,他也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么,织布,曹操来了以后她也不站起来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没意思,讪讪地走过去:织布呢?……别织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过去,用手摸着丁夫人的背:唉,别使小性子了,宝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们坐车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这个动作是很重要的,这个“抚其背”是男人对女性的一种爱的动作。丁夫人继续“咔嚓”“咔嚓”。曹操就很没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回了一次头:别闹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唉,看来我们夫妻缘分已尽,算了。然后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对不起你女儿,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这样吧,她还年轻,别让她守着,你把她嫁了,让她改嫁。

以曹操那种铁石心肠、阎王脾气,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说明他是很重情的。当然,最后丁夫人的父亲也没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没有改嫁,最后也没有改嫁。估计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没人敢娶,你说谁敢娶阎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吗。这个事情曹操一直耿耿于怀,曹操临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我不在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说子休如果哭着闹着跟我要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曹操这一生犯多少错误,他居然认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这个,就是把她的妻子气走了!说明曹操是一个多情的人,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是曹操的温情。

四、狠毒。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

比方说许攸,许攸来投奔曹操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所以许攸也很得意,许攸经常跟曹操说,哎,阿瞒,他不叫他什么曹公啊、什么明公啊、或者什么丞相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吉利,一个叫阿瞒,叫他小名:阿瞒啊,要是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啊是是是,许先生说得对,没有你的帮忙我确实是没有今天。但是许攸不停地说,这个就很讨厌了,对不对,这好比说你送了我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每穿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来对着大家说,哎大家伙看看啊,他这件衣服是我送给他的,我要不送给他这件衣服他可是没衣服穿啊。我能高兴吗?那何况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在那儿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有我的话,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杀了,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狠毒。

五、宽容。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比方说有一个人叫做魏种,原来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时候我们知道他是不顺的,处于逆境,处于困境的,那个时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这个魏种也背叛了,魏种也跑掉了。曹操气坏了,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后来在后面的战斗中,魏种被俘虏了,所有的人都给魏种捏一把汗,说曹操肯定要杀他。曹操怎么样?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种是个人才,放了,该做什么官还做什么官。这是曹操的宽容啊。

曹操确实是一个很宽容的人。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呢,就是声讨书,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谁谁谁你总要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你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琳写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统,陈琳也是这样。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宽容的。

六、报复心强。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著作写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太监给搞坏的,所以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边让也看不起他,很说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话。所以后来曹操过去把那个地方打下来以后,毫不留情地就把边让杀了,和边让一案的还同时有好几个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来自首。其中有一个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来求,磕头,痛哭流涕,求饶,曹操怎么说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饶了,下跪就不杀吗?求饶就不杀吗?拖出去,杀了。这件事情影响极坏,当时就引发了一场叛乱,就是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文化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以前得罪过你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陈宫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离开了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好杀他,临杀他之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所以曹操这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

关键词: 百科 资料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