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小说正文

《荆楚帝国》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3 09:27:17 浏览次数:204
关于《 荆楚帝国 》资料大全 问答知识的知识您了解多少?下面为您介绍更多关于的问题

目录

1、手工艺申遗报告怎么写
2、
3、
4、
5、
6、
7、
8、
9、

 

1、手工艺申遗报告怎么写


参考一下

来自乡野的申遗报告
-----------大李湾的湾
一、前言
距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城西北二十五里许,有一个与河湾相关的村名------大李湾。在两千多人口的村子里,你要问咱村的名字为什么带个湾字,就答不上来了。最多会说,可能跟南地的河有关吧。的确在村子南地和东地约二里开外,当今并列着两条河绕过。分别叫文岩七支 渠和文岩故道。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排涝泻洪开挖的河,远看河堤,就像围绕村子画了一个硕大的弧线。听老人讲,在这之前,这里曾有一条小河,也是这样的走向,从这流过。不过人们通常不叫河,而叫渠沟。言下之意,它就是一条小溪,并且时断时流,只有到了每年的雨季,这小溪才成了泻洪的通道。现在就开挖的两条河取代了它,可惜这些年它早已干涸了。
每年春季,田野里既空旷又显得生机勃勃,我时常来到这里的河提上,极目远望,周围景色尽收眼底,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远离村庄,更远离喧嚣的闹市。眼前除了有田间农耕的人们到处是纯自然的风光。碧绿万顷的麦苗早已把四周大地盖严,田野里阡陌纵横的道路就像一个大棋盘,不时会有人骑车来到自己的地头察看。躲藏在麦垅里的野鸡突然叫上几声,会给人增添几分紧张。而小燕子又突然叫着从眼前划过,倒给人增添了几分喜悦。在往前看是一道现代的风景线:两条超高压线跨河而过,巍巍耸立的铁塔一座又一座,赵陈公路从远处横过,飞驰的车辆络绎不绝……..。在兴奋之余,我偶然转换了自己的视野,河的两边的远处田野都是比较平坦,为什么这里就出现比较明显的斜坡?这低洼的谷地宽处足有二里多地,且成带状延伸,眼前的这两条人工河不就是沿着这条低洼的谷地开挖的吗?顺着河提往前走,半天也没有走出这谷地的尽头。这平坦沃野上留下的长长低洼谷地,着实让我反复琢磨。顿时,我想到了那九曲十八湾的黄河,更大胆设想会不会是当年的另一条大河从这经过?也许眼前的这些正是它留下的古河床。尤其是站在疑似古河床的转弯处,我好像置身于兰考县东坝头的对过看黄河,自西而来,又突然向东转折,活灵活现的,这里原来真的是条古河吗?它从哪里来,最终流到了哪里?它是历史上的哪条河?看到这,暮然间我竟然大胆设想这也许曾是古代一条奔腾的大河,它气势磅礴,经过脚下沃土,一路东泻。闯菏泽,穿巨野,横贯齐鲁大地直至东海才停歇。它会不会是曾馈赠济宁、济南城市之美名的古济河?手里没有任何资料能作证,我只好多方了解实地考察。也许历史的信息就在脚下。
二、考察
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实物证明,我努力寻找与河有关的线索。
1、埠口考
查工具书上说,埠口者,渡口也。在上了年纪的村民人群里,你要问他咱村南地以前有个埠口吗?在哪里?他会认真告诉你,埠口就在河道转弯处向西大约二三百米的地方。你要在向这里为什么叫埠口。他会说是老人传下来,都说是埠口,又叫贾村埠口。对,过了河往南十里就是王村乡的贾村,大概这是去贾村的必经之路吧。这里当下没有任何遗存物能证明是埠口。就连名字也只停留在少数人的记忆里了,其它信息基本消失了。在做深入了解,顶多会有的人说,听过去老人讲,原来这里还有石头构件,像是什么墩子似的,后来也不知弄那去了。尽管原有的一切不复存在,但埠口的名字还有人叫得应。可以想象,当年一条大河从这经过,南来北往的人们只有乘船才能渡过。也可能是个交通要道,从开封去安阳可能会从这经过,也许商业往来,一派生机勃勃。
2、村名考
居厢村东三里许有个白塔村。据白塔村村民讲,他们村的名字来历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条大河从这经过,时常洪水泛滥,严重威胁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为了治水消灾,在贵人的指引下,人们在河边修了一座白色的塔去供奉山神,让它来镇河。因为人们相信,在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中,金生水又主白色。同时金石相通,石又同山,塔是山的象征。现在把生水的金,通过建塔供奉起来了,河水不再逞凶安然无恙了。从此这白色的塔也就成了村子吉祥的代号。
这毕竟是个传说,但从中传递的信息是历史上曾有一条大河从这经过。这虽不能当做信史,但从上游疑似的古河床走向来看,它流经居厢村后再经白塔村是极有可能的。
我们再来考察小沙村,大沙村的名字来历。这是两个相邻较近的村子,一看名字就会很容易让人想到那沙堆。它们位于大李湾村东北二里三里处。至今从这两个村子南经过,仍能辨认出当年大沙岗的模样。大沙村别名叫沙堽(gang)桥,上世纪六十年代前人们还都这样称呼它。我们先来解读这个‘堽’字,左右结构,左边为‘土’。右边是‘罡(gang)’。罡,刚风也。按现在来说只有暴风才能称刚风。把这个字的左右结合起来就可解读为由暴风携带大量的沙尘形成的大土堆叫‘堽’。简言之由沙尘暴形成的大土堆才叫‘堽’。不管是大沙村还是小沙村,村名的来历应该跟‘堽’有关,只是大小不同吧。它们都是当年黄河决堤流经过这里,至使旧河道淤堵的见证。正是它们的出现,故有的河道消失了 。流经大李湾,又从这经过的那条大河在这被严重淤堵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大量的河水冲沙,洪水泛滥,原有的地表不会这么严重沙化,沙尘暴也就不会这么肆虐,这两个村的名字也从另一角度佐证了当年一条大河从这经过。
3、河床考
带着疑惑,更带着兴趣,我时常会来到七支渠的河底去寻玩。不过这里早已不是当年那河岸水草青青,河底流水倒影。水鸟嬉戏成群,河鳖上岸滋情的景象了。一眼望去,一派干涸。加上这些年村民时常来这里取土修房,一层又一层下挖,最深处可到达地面以下三米多。一到冬天,风一吹,干涸的河床风沙弥漫。风停了,这里又会出现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一个个小沙丘,波纹涟涟,就像来到沙漠的边缘。下到坑底,那沙坑的横截面就像黑白相间的花卷馍,一层又一层的冲积层是那样分明。厚的一层有半米多,薄的一层似乎只有十多页的树纸那么厚。在不同的层面里沙粒有粗有细,在较粗的沙层里。沙粒是那样纯净,仿佛就象被海水一遍遍冲刷过。即便在较细的沙层,你也找不出腐殖质的土壤。在不同的冲击层,你不时会发现里面夹杂的冲积物,有贝类的,也有草木枝类的。有时你会发现较小的鹅卵石也挺多。看到这些极让人感到兴趣,真有流连忘返的感觉。看到这些,无论你是否专业,你会自然想到这都是当年河流冲击携带过来的,给你的第一感觉这里原本就是一条大河,同时你也自然会想到这条河也像其它流经平原的大河一样,当每年洪水上涨时,它水流湍急,大浪拍岸,主河道里会出现一个个大漩涡,当河水减少时,它会在自己的河床上露出一个个的浅滩,只剩那几股洪流会顺着较深的河床继续淌流。它的画面就如同蜿蜒曲折的黄河,年复一年向下游流动。从而河床才谱写出如同万卷书一样的华章层层叠叠。今天它携带过来的历史信息首先告诉我们,这里原是一条大河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识别。
4、出土物证
一九九六年,村民李xx李xx父子二人从河里取土,曾在距地表约二米深处挖出一块1.6 x 0.6米的木板,严重腐烂,经当时现场反复察看又不像是墓地出土物。今天推测,它极有可能是上游漂流物,或者是船上遗留物,其出土地点在原埠口附近,木板的真实用途有待考证。
二0一二年冬,村民李xx郑xx夫妇从河里取土,无意间一锹端起一块长长的冻土泥块甩到了车上,就在同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被甩到车上的这个大泥块竟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大泥‘鱼’。头、尾巴、身形是那样逼真,足有半米多长。第二锹端起,又是一条大泥鱼。再挖,更长的一条泥鱼出土了,足有一米长。这样他们先后往车上装了几条泥鱼,既吃惊又高兴。当时他们只知道是外形极像鱼的冻土泥块。其它就没有再想那么多了。等隔几天我才听说这事。当问及泥鱼的下落时,他们说卸车时把其中的一条泥鱼专门放到一边,谁知到了第二天上午太阳出来了,天气一暖和鱼就变成了一堆泥了,什么也不像了。
因为没有专业知识,直到今天我还在纳闷,这泥鱼会不会是还没有变成化石的鱼?或者说是特殊的地理条件保留了鱼的体形。在正常情况下水坑里的鱼往往是水干鱼尽。若是鱼死,尸体会很快腐烂。即便有鱼钻入泥里也会很浅,尸体不会这样完整保留下来。以前从没听说也没见过泥鱼。我反复考虑,这应该是一条条的河鱼,他们的生命结局很可能跟一次重大的河道变故有关联。经查资料,公元一一九四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已经入驻中原,距靖康之变已有六十七年,但宋金交兵从未间断,政权不稳,河防失修终于在这一年汛期黄河从阳武县大堤决口(有的说是为抗金,人为决口),一时滔滔洪水直泻下游。封丘县首当其中,所到之处,村庄道路被摧毁淹没,河流湖泊被填平淤堵。洪水一过,豫东北平原千里泽国,水一干到处一片黄沙茫茫。正是这次变故,黄河大改道,由原来从封丘西北流过改成现在从东南方向流过。至今仍有老百姓的口头传说:一夜之间黄河搬了家,树梢上还挂着河水经过时的水草。其实这是把当年水淹至树梢的情景给误传了。可以想象当年流经大李湾村南的这条大河,平日里,河水向下游滚滚流淌,鱼群也像往常一样在河里游荡,突然不可抗拒的灾难降临,黄河水席卷泥沙铺天盖地压下来,所到之处,所有的生命几乎来不及躲藏。正在河里欢快游动的鱼群也一样,被一个巨浪打下,紧紧接着又厚厚地盖上了一层层泥沙,从此,它们的生命就永远定格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鱼死了,这条河也消失了,近千年过去了,今天当人们偶然间发现了当年被埋下的鱼,把惊奇的目光注视到它们身上时,有谁不曾想到它们就是诠释历史上一条大河从这经过的证据啊!
5、地图考
这是读报时剪下的一幅地图资料,是反映我国历史上郑州地区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鸿沟水系图。尽管看不清图上的文字,但从线条的轮廓上可以看到古郑州以东主要河流的位置和流向。那时的荥泽湖和圃田湖几乎就是这些河流的源头,而靠近黄河最近的那条大河应该是历史上著名的四读之一-------济河了。它发源于太行山麓的济源市,向东过温县注入黄河,下行二三十里从南岸溢出,汇集成荥泽湖。司马迁《史记·夏纪本》中说(禹)‘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何,溢为荥’,说的就是它。从图上可看到济水由荥泽溢出向东流去,大约经现在的原阳县和延津县城后,在靠近封丘县界处济水流向发生变化。分别向东北和东南方向,一分为二叉开两条河流经封丘等地,这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南济河,北济河了。但对照古河流图去现实的区域寻找河流的位置并不太容易。找顺着疑似的古河道向上寻找踪迹,从大李湾一直跟踪到东仲宫村的东南地,随时都可看出古河床的痕迹。在继续找,地形发生了变化,偶然我又从现在的行政区地图看到,从大李湾南地的河流处向上向下各延伸十多里,是一条带状无人区,目前所看到的七支渠和故道渠正是从这条带状的无人区经过的。我想从地图看到的那条济河离这并不太远,这里极有可能是它流经的路线,我现在寻觅的古河道应为当年的南济河。当时确定自己这一认知后,又从地图上不由自主地把目光从大李湾这个点向北平移到约八里处远的后河村。这个村的西南大约五里处是梅口村,后河村的东北方向又先后有老岸村,岸下村。单凭这几个村的名字,似乎就透露了跟河相关的信息。如果再把这几个村的位置简单连线,去和疑似确认的南济河相交,一幅疑似当年古济河的‘人’字形走向河流图就呈现出来了。难道这是巧合,还是古济河本来就是这样流过?我比较相信后者。因为对照这份河流图,它流经的位置似乎就是在这。
无论是南济河还是北济河,它流经的地区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消失近千年的时间,又历经沧桑,特别是黄河后来又层多次决口,早已把古济河弄得面目全非了,以至于今天生活在这古河岸边的人们早已不知道它的存在了。幸运的是大李湾的湾不但从名字上保留了古济河的音信,同时至今还能让我们依稀看到它的古河床的模样。今后如果有人来到这里去寻觅古时那滔滔东逝的济水,凭吊发生在济水河畔的沧桑历史,定会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三、感言
我再次走在大李湾南地的河堤上,凝神远望,看到那隐隐约约的古河床,仿佛又置身于很久很久以前,发生在济水边的尘封往事又一连浮现眼前。
四五千年前,在炎帝部落里有一个很有名的羌族首领叫姜钜,因助黄帝战蚩尤战功显著,他的后裔姜封父在夏朝时受封在这济河边,史称封父侯国。脚下这片热土就曾是封父国的领地。那时这里是“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大小河流密布,到处是湖泊,到处是湿地和沼泽。草木旺盛,郁郁葱葱。各种鸟类栖息水边,野兽到处出没。滚滚的济河水在奔流,生活在这里的封父国子民也许还过着半耕半渔猎的生活,他们是这里的土著居民,是步入文明社会的开拓者。
距今约三千年,周朝第五代天子穆王东游,能来到济水河畔的黄池一顾,也是当地的一大幸事。他的大队人马是由陆路而来,还是乘船过来?我比较认可后者。我们可以做个推断,当时的洛阳是周王朝的陪都,天子动身东游势必从陪都洛阳启程,走陆路去黄池既要翻山又要过河,没有两三天时间难以到达。而走水路,从洛阳北出孟津,顺着黄河扬帆而下,进荥阳湖,再沿济河顺流而下,只用大半天时间即可到达原来的封父国界。这脚下的济河在当年应曾承载着周天子穆王从这经过。正是天子一路心情轻松愉快,到达黄池后赏芳草,看湖色,不由发出赞叹:“黄之池,其马喷沙。黄之泽,其马喷玉。”由此,也才有了今天封丘的别称------黄池之说。
时光再退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86年,一次著名的国际会议——虫牢会盟就在济河畔召开,会址就在大李湾村东南约十里的桑村东地---牢坑地,它紧挨今天的封黄公路。当时迫于新的国际形势,郑国和晋国为了对抗楚国,急于寻求反楚力量,两国合谋后便邀请周边国家齐、宋、卫、曹、邾,杞等国前来参加结盟大会,团结一致,共同抗楚。为什么把会盟的会址选在古虫牢?因为这里是当时郑国的领地,又地处中原腹地,是南来北往的要冲,距离各结盟国位置适中。这会址地处济水河畔,参会各国可从水路便捷到达。同时这里又有比较开阔的场地,随时可利用的盟坛,以及较理想的自然环境。那时,前来参加会盟的各国使节和大队人马,刚一停船靠岸,就直接趋营地,安营扎寨为开好结盟会做最后准备。
可以想见,会盟当天,台上盟主历数楚国罪恶,会盟国个个义愤填膺,篡拳手握。为了战胜共同敌人,各国表示,要严守会则,他们对天鸣誓,杀鸡饮血,高举手臂,信誓旦旦,一定要打败荆楚帝国。盟台下,各国军族方阵旌旗招展。旌旗上装饰的白色兽类尾巴在迎风摆动,远远望去,那白色的景象如荼,就好像秋后遍地开出迎风摇摆的茅草花,红色的景象如火一片通红通红的,真可谓如火如荼的真实写照。走进跟前,各方阵兵器寒光闪闪,不时又有战马嘶叫,更增添了盟会的威严。远处的济河在奔流,天空的雄鹰在盘旋,虫牢盟会,威武壮观。
这是济河边的又一历史场合。可惜又是一个历史的过客。当我们跳出历史的长河面对现实时,你会由衷的感叹,大李湾的湾,你就是古济河上的湾,当年那滔滔的济河水从这经过,你曾见证过多少次历史的变迁?

2、



 

3、



 

4、



 

5、



 

6、



 

7、



 

8、



 

9、




关键词: 帝国 问答 知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