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地球的奥秘》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4 11:42:36 浏览次数:288
关于《地球的奥秘》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地球的奥秘
2、地球的奥秘
3、地球历史与奥秘有多少
4、地球的奥秘作文90字
5、关于地球奥秘的手抄报
6、NHK纪录片《地球的奥秘》片头曲
7、地球有什么秘密
8、地球的奥秘读后感500字(手写)
9、太阳与地球的奥秘 作文600字

 

1、地球的奥秘


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多年前,这颗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尘埃,这些尘埃源自于巨大古老的恒星在寿命终止时的大爆炸。
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2、 地球的奥秘


地球的奥秘还非常的多,比如关于地球内部究竟是怎样的?对人类来说就是一个迷。
关于地球深处具体是什么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科学界还众说纷纭,难下结论。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质呈液态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x厘米x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地球有个“黄金核" 的说法,根据此观点的人测算,以铁、镍为主要成分的地核(其半径3473千米)中,黄金的平均含量是地壳平均含量的600多倍,地核中的黄金总量竟多达500亿千克。
然而,并非所有的学者都同意上诉观点,又先后有人提出了“金属氢地核说”、“金属氢化合物地核说”、“铁硫地核说”、“铁硅地核说”、“铁氧地核说”等等。当然,所有这些学说都是人类用智慧对地球内部情形的间接“窥视”,由于入地比登天还要难,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去证实这些说法,所以地球中心为何物仍是一个谜。
 

3、地球历史与奥秘有多少


地球的奥秘还非常的多,比如关于地球内部究竟是怎样的?对人类来说就是一个迷。
关于地球深处具体是什么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科学界还众说纷纭,难下结论。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质呈液态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x厘米x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4、地球的奥秘作文90字


我家有一个地球仪,我每天都把它转着看个不停。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这圆圆的地球里到底有什么?我拿着地球仪,对着小孔使劲往里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真的地球该不会也是空的吧?我找出我的书,仔细翻看,终于找到了地球的秘密。原来地球里面是一层一层的,最外面一层叫地壳。它是由岩石组成的,表面凹凸不平的,高的地方是陆地,低的地方是海洋。中间的一层叫地幔,地幔的温度特别高,岩石都被融化了,变成滚烫的岩浆。最里面一层是地核,地核坚硬无比,温度更高,有三千多摄氏度呢!  
地球的秘密还有很多,同学们,你还知道什么呢
 

5、关于地球奥秘的手抄报


地球是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之后它自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漫漫的形成了生物,它自身由地壳,地幔个地核组成的。其中地核的温度相当于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在6000度左右。由于引力的作用,它出现了地块运动,就是说的是地震或火山。
 

6、NHK纪录片《地球的奥秘》片头曲


在我记忆中,nhk只出过《故宫的至宝》,可能是翻译不同。《故宫》是cctv出品的
 

7、地球有什么秘密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多年前,这颗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尘埃,这些尘埃源自于巨大古老的恒星在寿命终止时的大爆炸。
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8、地球的奥秘读后感500字(手写)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道理,稳步向前者,往往能获得最终胜利!
  现在,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吗?告诉你们,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哦!
  我在上四年级时,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好,考试老是考不到分数线以上。有同学就笑我:“我一次考试成绩,抵得上你两次考试成绩。”听了这话,我无地自容,暗下决心:我五年级一定考个好分数给你们看!在暑假的时候,我狠下功夫,认真预习五年级数学。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我的决心却给我不断地加劲。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好的结果!我的数学两次考试都在平均分以上!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都为自己而自豪!
  上面的事情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
 

9、太阳与地球的奥秘 作文600字


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
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
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
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
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
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
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
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
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
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
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
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
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