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夏尔洛结婚》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09 17:01:38 浏览次数:224
关于《夏尔洛结婚》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一个小女孩如此天真以为外面的世界多好放弃学业到社会才发现如此残酷然后怎么遇见新的自己按这意思写一篇
2、格瑞纳个人简介
3、Charlie Chaplin的简介(50~100字,不要太长)
4、谁能发给我美国的一些电影啊?
5、卓别林其人及其成就
6、拐杖舞 卓别林
7、卓别林的生平事迹年表
8、为什么艾吉回归快一年了还没有冠军头衔
9、卓别林怎么死 的?

 

1、一个小女孩如此天真以为外面的世界多好放弃学业到社会才发现如此残酷然后怎么遇见新的自己按这意思写一篇




2、 格瑞纳个人简介


高中女飞人扣篮震惊篮球界 教练称其应进NBA
  在美国女子篮球界,有两个因为能扣篮而名声显赫的球员,她们是莱斯利和坎迪斯·帕克,现在这个女子扣篮军团里又加入了一名新成员,她就是高中生格瑞纳。
  莱斯利和帕克的扣篮更多是因为它们在几乎没有扣篮的女子篮球史上实现突破而著名,而不是因为扣篮的质量。但格瑞纳的扣篮不是这样,这位贝勒高中高年级的女子球员不仅能扣篮,还充满了力度,甚至可以在篮球场上随意做出那些本来只有男子篮球运动员才能做的花哨扣篮动作,像360度转身、单手暴扣。
  只有18岁的格瑞纳身高已经到2米04,她在11岁时才开始接触篮球,这位未来之星的扣篮视频已经在优图(YouTube)网上广泛传播,这也让她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连奥尼尔都曾对她的天赋感到吃惊。她已经接受了贝勒大学的邀请,今年高中毕业后会到那里打球,早在几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憧憬她将会在WNBA创造的辉煌,现在她甚至被预测为WNBA的选秀状元的最大热门。不过也有人表示异议,一位著名的美国大学教练就说:“她根本不该进WNBA,她应该直接进入NBA。”
  斯坎迪-帕克已经是WNBA历史上有一号的扣篮猛女了,现在又有一个新人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当中,据说这个叫格瑞纳的姑娘能够以超过篮筐一个球的高度扣篮,而不是像帕克她们那样,仅仅只有手超过篮筐。
  现在这位身高2米04,名叫格瑞纳的女孩已经成了2009年WNBA选秀预测中的大热,根据ESPN官方的预测,格瑞纳将以绝对优势成为2009年WNBA的选秀状元。
  在ESPN球探的眼里,格瑞纳是一个可以改变WNBA走向的决定性人物,长期以来WNBA都是以技术见长,但格瑞纳令人吃惊的身体素质将会改变这一切,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说:“从小很多人都认为她是个男孩,没错,如果你不认识她,那当你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绝对无法单从身体条件上辨认出她的性别。”
  现在格瑞纳正在养伤之中,但是在她过去一年的大学篮球生涯里,她场均能够拿下24.6分、12.3个篮板和7次盖帽,她帮助尼米兹大学获得了27胜7负的校史纪录,而格瑞纳本人,也以极佳的状态准备着进军WNBA。
  据说这姑娘的偶像是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但就身体素质上的强壮程度来说,她对于WNBA的冲击力甚至比詹姆斯还要大。从接触篮球开始格瑞纳就始终注意自己的力量训练,在尼米兹大学的训练房里格瑞纳永远都是到的最早走的最晚的球员,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和她平时的艰苦锻炼是绝对分不开的。闲暇的时候她总是喜欢观看NBA球员的动作来提高自己的水准,所以在很多技术动作上,她的风格都非常倾向于男篮运动员。
  第一次扣篮对于格瑞纳来说并不容易,为此她特意做了很多腿部力量的训练,2004年斯坎迪-帕克在卖当劳扣篮大赛上成为了第一个女性冠军,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格瑞纳将以更疯狂的表现打破帕克的得分纪录。
  美国篮球界的著名教练林奇对格瑞纳的评价是这样的:“从她13岁起我就在看她打球,你可以发现在她的身上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和很多WNBA的巨星不同,格瑞纳的打球风格完全男性化,在我过去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女性球员用那样的动作打球或者扣篮,但是对于格瑞纳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非常轻松的事情,可以说她将会很轻松的统治整个WNBA,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出现像她一样出色的女子篮球运动员……”
  目前格瑞纳的扣篮水准已经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像360度转身扣篮这种动作对于她来说都是小儿科,没有人能知道她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疯狂表演,就像ESPN官网上说的,她很有可能改变整个美国篮球界对WNBA的所有看法。
  当然,因为这个她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据说有一天格瑞纳和父亲正在新奥尔良的街头散步,突然身边的一对夫妇指着格瑞纳说:“嘿,我认识你,你就是那个在电视上扣篮的姑娘吧?”
  格瑞纳笑了笑:“是的。我是。”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33624.htm


 

3、Charlie Chaplin的简介(50~100字,不要太长)


1889年4月16日查理·卓别林出生于伦敦.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生平与创作: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喜剧是一门多么难的艺术,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但卓别林做到了,百年来只此一人.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这欢笑背后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这套DVD收录了卓别林10部长片,加上两张短片集锦,代表了卓别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电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都是数码修复版,画质比原来清晰了不少,作为收藏是上佳的选择.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银幕上——这就是卓别林为我们创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查理·卓别林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一起被人们永远铭记.无论是流浪汉夏尔洛的善良、风趣、不幸,还是大独裁者的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这些都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父亲和母亲都游艺场的歌唱演员. 1岁时父母分居,幼年卓别林便随母亲四处周游,并登台表演. 5岁时,因母亲嗓子沙哑,结束了演出生涯,卓别林遂独自登台从艺. 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病倒,卓别林与同母异父的哥哥流浪街头卖艺、乞讨,一度被送进孤儿院.后来两兄弟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里演唱、跳舞和干各种杂活. 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一位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兼导演看中,签订了为期1年、周薪150美元的合同,从此,卓别林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影生涯. 1914年1月,卓别林拍摄了第1部影片《谋生》.同年2月18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在喜剧电影《阵雨之间》里出现,这一形象后来就成为卓别林电影的主要银幕造型. 1年后,卓别林在美国成了被人们广泛热爱的演员. 1915年,卓别林的《流浪汉》等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卓别林也身价倍增.当他转投其他电影公司时,年薪已高达67万美元. 1917年,卓别林与米尔德丽德·哈丽斯结婚. 1924年两人离异后,卓别林与丽塔·格雷结为夫妻,并生有两个儿子. 1932年,卓别林又结了3次婚,新娘是宝莲·高黛. 卓别林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多部喜剧影片,如《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 《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
 

4、谁能发给我美国的一些电影啊?


海滩
如此的夜晚
大进军
险地
姻缘订三生
死亡城
苦海孤雏
老人与海
烽火异乡情
父亲离家时
无情大地补情天
以眼还眼
锦绣人生
官方说法
人鼠之间
爱与欲望
人性枷锁
恶徒末日
虎胆忠魂
长方形盒子
胡桃钳王子
新天堂乐园
修女传
修女大盗
第十三号
十七号
第一号
夜与雾
日以作夜
末代启示录
西北前线
西北区骑警
北国寻金记
北极星
西北西
大智若愚
诺亚方舟
军官与间谍
九个月
拉玛九小时
芝加哥噩梦
圣诞夜惊魂
黄金广场大劫案
畸恋山庄
守夜
我们爱黑夜
私枭夜渡
消魂大夜班
恐怖夜校
狂爱
夏尔洛结婚
将军之夜
野蛮之夜
恐怖夜
特别的一夜
巫山风雨夜
奇妙的一夜
夜间护士
夜必来临
夜行客
惊险重重
夜晚的游戏
午夜画廊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小偷斗大贼
午夜大逃亡
离婚前夕
朝朝暮暮
月光照铁衣
五分钱电影院
黑街喋血
宫廷秘史
好女孩
神奇呼声
下次就快乐
下一站格林威治村
血海翻天
大都会传奇
纽约之夜
纽约纽约
纽约的帽子
新的命运
求婚妙术
新土地
新门房
沥血金鹰
巡弋飞弹
升职记
别让我走
永不放过
永不让步
小鸟依人
豺狼计划
永不沉闷
西部浪子
荧光幕后
海龙号
超越终结者
街中地狱
甜酸苦辣母女会
勾魂游戏
夜夜破胆
祈求
恶夜之吻
对抗纳粹
领航员
闪灵杀手
冬日之光
疯狂欧洲假期
拦截目击者
女人的等待
蔷薇的记号
血泊飞车
偷渡天堂
风流女伯爵
裸体午餐
蚂蚁雄兵
致命关头
深闺惊魂
边城侠盗
路上之夜
我的继母是外星人
我的左脚
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卡丁先生
浩气盖山河
蚊子海岸
黛琵姬的诱惑
魂断威尼斯
不可能的任务
热泪心声
中途岛
午夜牛郎
死亡密使
穿墙隐形人
门当户不对
欢乐满人间
玛丽布朗的婚姻
金臂人
大战巴墟卡
擒凶记
梦幻骑士
一袭灰衣万缕情
原野游侠
曼波狂潮
大联盟
豪勇七蛟龙
地老天荒不了情
包法利夫人
谍海龙虎斗
麦坎纳淘金记
龙吻
万王之王
战略大作战
木匠兄妹故事
小子难缠
侏罗纪公园
裘诺与孔雀
万兽之王
西泽大帝
纽伦堡大审
超时空战警
地心探险记
万世巨星
心声幻影
地球沦亡记
美妙生活
铁娘子
法外之徒
天祸
玉女情怀
流氓警察
春花秋月奈何天
古屋惊魂
桃色控诉
无辜的魔法师
泠眼人
惊异大奇航
妙亲家与俏冤家
印度支那
月夜
双重意识
以父为名
昆兰事件
火线大行动
恶夜追缉令
法国风味
天涯寻亲记
肯塔基老家
芝加歌之恋
逃犯的手铐
春光奏鸣曲
春风秋雨
香笺泪
卖俏生涯
郎心狼心
十日谈
纳粹屠城
阿迪将军
女人城
我要爬上最高峰
冰人来了
潜航大作战
战时新娘
调查局间谍
我需要你
我要活下去
我要回家
勇往直前
慈母泪
有其父必有其女
西线反谍战
红颜未老恩先断
太空争雄
最毒妇人心
田野泪
顽童历险记
袋鼠拳王
西部开拓史
翡翠谷
古寺情魔
间谍
间谍战
金色豪门
弓箭之家
陌生人之屋
秘屋
纸屋
北海渔夫
妙管家
芝加哥剿匪
跨湖屋
龙虎山大决战
魔犬惊魂
追捕者
春满兰宫
故事
北旅馆
美利坚饭店
神偷盗宝
魔鬼骑兵团
宝马良缘
天龙特攻队
希望与荣耀
高速公路大疯狂
今夜你寂寞吗
蜜月大饭店
特警雄心
超神传说
这个杀手不太冷
芳心乱坠
迷情
爱到发烧
幸运数字
蒂凡尼早餐
暂借的情人
精子奇缘
天上人间
幻海凶灵
盗日者
女仔追男仔
傲骨
罗马别恋
铁面王子
月亮上的人
惊世启示录
雌虎狂龙
换脑怪杰
间谋奇兵
谍影迷魂
极地情天
性的窥看
爱上美人鱼
花都屠龙
玛莉亚的情人
夺命豹子胆
嫁入黑帮
变相怪杰
宇宙天王
变形人魔
豪客光临
衰鬼宝贝
血腥风暴
飞越绿林
第六感生死缘
魔鬼外父
邂逅维也纳
未来先锋
禁夜隔墙花
欲艳迷情
纪念品
隐形怪杰
谁伴此生
四个羁基的男人
星际战警
怒海潜将
鹰击长天
终极密码战
浪漫俏佳人
瓶中信
圣女贞德
地球浩劫
超级警探
大都会
小贵族
危险情人
爱情狂想曲
天使不设防
黑帮女婿
摩登齐人
横冲直撞执到宝
冲出午夜
午夜快车
午夜之眼
午夜狂奔
热天午夜之欲望地带
无敌爱美神
巨猩乔阳
拥抱激情
风云再起时
民暴之女
小娇的诱惑
创奇者
冲绳战士
梦幻街奇缘
珍妮花的欲望续集
破镜奇案
危情十日
选美小姐
人之初
杀出火地狱
火星任务
战火浮生
烈血暴潮
幕后情人
迷离花劫
断爱的世界
江湖好汉
黄绿天师追女仔
巴黎浪族
女金刚智破钻石案
暗恋家族
美女自白书
凤舞红尘
龙威小子
亲爱的妈咪
蒙娜丽莎
八十年代夜生活
抢钱也疯狂
古怪屋
超级轰天雷
暴劫快车
幻海魔灵
神与欲
深海异形
怪物公司
星空战士
月之女神
月光情人
月满抱佳人
枕边谋杀案
格斗之王
致命思想
变节小人物
文明之旅
衣柜里的男人
红娘先生
肥妈先生
抱得有情郎
木乃伊归来
仙歌妙舞
午夜追杀
黑狱风云
暴力先锋
夹心情
心灵音乐
曲终情未了
剑侠雄心
叛舰喋血记
年少轻狂
新娘不是我
扭计大少
我的保镳
妙计扭乾坤
我的小狗斯齐普
浓情伴我心
宝贝俏佳人
初渡艳阳天
亲亲坏情人
无悔今生
情深到未来
狗脸的岁月
告别艳阳天
慕德家的一夜
不羁的天空
穿梭三千年
天外飞仙
爱情插班生
两颗真挚的心
归途
三个蓝月
芳心情浓
赤裸探戈
惊劫梨花
柔道龙虎榜
天生杀人狂
飞虎神鹰
漂流芳心
一吻定江山
纽约黑街
纽约风情夜
纽约故事
借借你的爱
千钧一发
怪诞城之夜
九月之痒
忍者敢死队
第九道门
龙潭虎威
谍海军魂
逐水流情
梦露别恋
谍影疑云
隔世天机
摩登情圣
浓情蜜意
此时彼刻
零点追击
铁血情奔
狂野的爱
护士贝蒂
肥佬教授
美丽的谎言
欲擒故纵
瞒天过海
冲上云霄
烽火人间
绝地战将
财有财路
岸上风云
美国往事
夕阳武士
爱情吉日
梦中情人
亲情无价
岁月的童话
情牵梦美人
笑中有泪
野豹敢死队
玻璃之爱
终极细胞战
周末大行动
抢钱至尊
走出寒冷
边缘煞星
非洲之旅
娇娃万里追
 

5、卓别林其人及其成就


姓名: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出卒日期: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 出于:英国伦敦 卒于:瑞士科西耶 昵称:查理 职业: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头衔: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成就: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 《城市之光》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591.htm


 

6、拐杖舞 卓别林


简介
(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全名为查尔斯·斯潘塞·卓别林爵士,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编辑本段]童年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岁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编辑本段]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大剧院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编辑本段]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编辑本段]初探电影导演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他自己的好莱坞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自己的电影的艺术和经济上的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使用这个独立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和《发薪日》(1922年)。长的作品有《从军记》(1918年)和《朝圣》(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寻子遇仙记》(1921年)、《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和《马戏团》(1928年)。
有声电影被发明后他还拍了两部他最著名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此后他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自己配音乐和声音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交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束部分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杜尔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
《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无声电影中观众听不到对话。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卓别林的上司观察他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抽烟。这个情节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的一个类似的情节早了十多年。奥威尔可能是受到卓别林电影中这个情节的启发。《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编辑本段]联美公司
1919年卓别林与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一个电影发行公司联美公司。他们的意图在于逃避好莱坞正在形成的制片公司系统中发行公司和资助人不断增强的权利。联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制片公司保障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独立地位。直到1950年代初他任联美公司的理事。
虽然从1927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整个1930年代内卓别林始终拒绝拍有声电影。卓别林本人多才多艺,他为他1952年的《舞台生涯》编排舞蹈,为1928年的《马戏团》写了主题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后来纳特·金·科尔演唱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台生涯》的主题歌也是他自己写的。
[编辑本段]大独裁者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并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战的前一年发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酷爱电影的希特勒看了这部电影两次(希特勒个人的影院征求的影片的纪录尚存)。此外希特勒与卓别林的生日只差四天(希特勒出生于1889年4月20日)。
[编辑本段]政治
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爱国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五年前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编辑本段]麦卡锡主义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编辑本段]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编辑本段]关系
■埃德娜·普文斯
埃德娜·普文斯是卓别林电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员。两人在1916年到1917年间有过一段浪漫关系,这段关系可能于1918年中止。1918年末卓别林与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后两人关系恢复的可能性就消失了。到1923年为止普文斯依然是卓别林电影中的主要女演员。直到1958年她逝世普文斯受雇于卓别林。两人说到对方时始终感情非常好。
■米尔德里德·哈里斯
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绿野仙踪》的女主角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婚姻是在哈里斯慌报说她怀孕后达成的。两人有一个孩子,但他在婴儿时期就死了。1920年两人离婚。离婚时卓别林称哈里斯与以勾引年轻女演员著称的艾拉·内吉姆瓦有女同性恋关系,而哈里斯则称卓别林嗜性成瘾。
■宝拉·纳格瑞
1922到23年间卓别林与女演员宝拉·纳格瑞之间有过一段很公开的关系。纳格瑞当时刚刚从波兰到达好莱坞。这段时好时坏的关系在九个月后结束了。它有点像现代好莱坞影星的关系的前例。与他的其它关系相比卓别林与纳格瑞非常特殊,非常公开。
■丽泰·格雷
在准备拍摄《淘金记》时35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丽泰·格雷发生了关系。格雷怀孕后两人于1924年11月26日结婚。他们有两个儿子:小查理·卓别林(1925年—1968年)和西德尼·厄尔·卓别林(1926年—)。1928年两人离婚非常痛苦。卓别林必须向格雷付当时纪录性的82.5万美元。这场公众瞩目的离婚,加上一场税收上的纠纷使得卓别林的头发都变白了。法庭记录被公布,其中含有许多隐私的细节,这导致了一场反对卓别林的运动。卓别林的传记作者乔斯·米尔顿在卓别林的传记中写道说这场婚姻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灵感来源。
■保利特·戈达德
从1932年到1940年卓别林与女演员保利特·戈达德之间有一段浪漫的和职业的关系。戈达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时间里住在保利特·戈达德在比佛利山庄的家里。卓别林“发现了”戈达德并让她在《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中演女主角。据说由于戈达德拒绝阐明她与卓别林之间的关系是她没有获得扮演《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角色的主要原因。两人关系于1940年结束后两人公开说他们于1936年秘密结婚。后来卓别林在私下里说他们从未正式结婚。不论怎么说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友善地于1942年正式结束。戈达德与卓别林正式离婚,戈达德还获得了一笔离婚费。
■琼·巴里
卓别林与琼·巴里有过一段短暂的关系。本来卓别林想让巴里扮演一个主角,但是过了不久巴里就开始对卓别林纠缠不休并有精神病的表现。两人的关系因此终止。1943年5月巴里称因卓别林怀孕。血液测试表明卓别林并非孩子的父亲,但是法庭拒绝允许血液测试作为证据,因此卓别林被判直到孩子21岁为止每月要给孩子付75美元。
■乌娜·奥尼尔
此后不久卓别林遇到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奥尼尔。两人于1943年6月16日结婚,当时卓别林54岁,而奥尼尔只有18岁,此后奥尼尔的父亲没有再与他女儿说过话。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长,也非常幸福,两人在对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奥尼尔找到了一个爱自己的父亲角色,而卓别林则找到了一个忠实于自己,并在他在公众中的信誉不断降落的时候安慰自己的人。两人共有八个孩子,三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尤金和迈克尔和五个女儿杰拉尔丁、约瑟芬、简、维多利亚和安娜特-埃米利。卓别林逝世后乌娜还活了十四年,但是她对卓别林之死非常悲痛以至开始酗酒。
其女儿维多利亚‧卓别林现为著名马戏艺人,创立「隐形马戏」,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编辑本段]封爵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因为他们怕这会影响到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关系,此外当时英国正在准备入侵苏伊士。
[编辑本段]逝世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在瑞士沃韦中风逝世,享年88岁。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苏尔-沃韦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遗人要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编辑本段]其它争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媒介批评卓别林没有参军。卓别林称他报名了,但是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落选。卓别林在战期内募捐了许多钱,并于1918年拍了一部喜剧性的宣传片。据说关于他参军的争论导致他没有在1930年代初被封爵。
卓别林一生中始终有关于他是否有犹太血统的争论和断言。1930年代纳粹宣传中称卓别林为犹太人,1940年代联邦调查局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一点上(原因不明)。这个争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有关于犹太人在电影工业占支配地位的狂想。卓别林的同母异父兄弟西德尼是半犹太人,但不信犹太教。卓别林本人有犹太血统的说法毫无根据。卓别林本人生前从未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拒绝否定说他是犹太人。他说这样做只是为“反犹分子提供了证据”。他常说假如他有犹太先裔的话他将感到骄傲,因为“所有天才均有犹太血统”。在《大独裁者》中他大胆地描写对犹太人的迫害就体现出了他的这个观点。
在1924年制片人托马斯·英斯死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的游艇上的事件中卓别林被牵连在里面。这个事件是好莱坞的一个未解之谜之一,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了。2001年这个事件被拍成电影《猫咪喵》。
卓别林毕生受年轻妇女的吸引是他受批评的原因之一。他的传记作家将这个习惯规于他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剧院遇到的初恋海蒂·凯利。卓别林喜欢发现和引导年轻的女影星。除米尔德里德·哈里斯外他所有的婚姻和重要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
 

7、卓别林的生平事迹年表


童年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7年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老查理·卓别林酗酒去世(37岁)。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汉娜·卓别林在好莱坞逝世。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一俱乐部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母亲嗓子突然沙哑)。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把工人当作机器,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丑恶与黑暗。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与讽刺战争贩子《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三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他自己的好莱坞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自己的电影的艺术和经济上的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使用这个独立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和《发薪日》(1922年)。长的作品有《从军记》(1918年)和《朝圣者》(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寻子遇仙记》(1921年)、《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和《马戏团》(1928年)。

有声电影被发明后他还拍了两部他最著名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此后他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自己配音乐和声音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交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束部分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一个国王在纽约》(1979年)等
《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无声电影中观众听不到对话。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卓别林的上司观察他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抽烟。这个情节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的一个类似的情节早了十多年。奥威尔可能是受到卓别林电影中这个情节的启发。《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表演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唱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也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卓别林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
 

8、为什么艾吉回归快一年了还没有冠军头衔


  (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全名为查尔斯·斯潘塞·卓别林爵士,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童年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岁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大剧院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初探电影导演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他自己的好莱坞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自己的电影的艺术和经济上的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使用这个独立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和《发饷日》(1922年)。长的作品有《从军记》(1918年)和《朝圣》(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寻子遇仙记》(1921年)、《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和《马戏团》(1928年)。

  有声电影被发明后他还拍了两部他最著名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此后他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自己配音乐和声音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交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束部分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杜尔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

  《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无声电影中观众听不到对话。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卓别林的上司观察他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抽烟。这个情节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的一个类似的情节早了十多年。奥威尔可能是受到卓别林电影中这个情节的启发。《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联美公司

  1919年卓别林与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一个电影发行公司联美公司。他们的意图在于逃避好莱坞正在形成的制片公司系统中发行公司和资助人不断增强的权利。联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制片公司保障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独立地位。直到1950年代初他任联美公司的理事。

  虽然从1927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整个1930年代内卓别林始终拒绝拍有声电影。卓别林本人多才多艺,他为他1952年的《舞台生涯》编排舞蹈,为1928年的《马戏团》写了主题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后来纳特·金·科尔演唱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台生涯》的主题歌也是他自己写的。

  大独裁者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并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战的前一年发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酷爱电影的希特勒看了这部电影两次(希特勒个人的影院征求的影片的纪录尚存)。此外希特勒与卓别林的生日只差四天(希特勒出生于1889年4月20日)。

  政治

  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爱国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五年前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麦卡锡主义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关系

  ■埃德娜·普文斯

  埃德娜·普文斯是卓别林电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员。两人在1916年到1917年间有过一段浪漫关系,这段关系可能于1918年中止。1918年末卓别林与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后两人关系恢复的可能性就消失了。到1923年为止普文斯依然是卓别林电影中的主要女演员。直到1958年她逝世普文斯受雇于卓别林。两人说到对方时始终感情非常好。

  ■米尔德里德·哈里斯

  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绿野仙踪》的女主角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婚姻是在哈里斯慌报说她怀孕后达成的。两人有一个孩子,但他在婴儿时期就死了。1920年两人离婚。离婚时卓别林称哈里斯与以勾引年轻女演员著称的艾拉·内吉姆瓦有女同性恋关系,而哈里斯则称卓别林嗜性成瘾。

  ■宝拉·纳格瑞

  1922到23年间卓别林与女演员宝拉·纳格瑞之间有过一段很公开的关系。纳格瑞当时刚刚从波兰到达好莱坞。这段时好时坏的关系在九个月后结束了。它有点像现代好莱坞影星的关系的前例。与他的其它关系相比卓别林与纳格瑞非常特殊,非常公开。

  ■丽泰·格雷

  在准备拍摄《淘金记》时35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丽泰·格雷发生了关系。格雷怀孕后两人于1924年11月26日结婚。他们有两个儿子:小查理·卓别林(1925年—1968年)和西德尼·厄尔·卓别林(1926年—)。1928年两人离婚非常痛苦。卓别林必须向格雷付当时纪录性的82.5万美元。这场公众瞩目的离婚,加上一场税收上的纠纷使得卓别林的头发都变白了。法庭记录被公布,其中含有许多隐私的细节,这导致了一场反对卓别林的运动。卓别林的传记作者乔斯·米尔顿在卓别林的传记中写道说这场婚姻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灵感来源。

  ■保利特·戈达德

  从1932年到1940年卓别林与女演员保利特·戈达德之间有一段浪漫的和职业的关系。戈达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时间里住在保利特·戈达德在比佛利山庄的家里。卓别林“发现了”戈达德并让她在《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中演女主角。据说由于戈达德拒绝阐明她与卓别林之间的关系是她没有获得扮演《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角色的主要原因。两人关系于1940年结束后两人公开说他们于1936年秘密结婚。后来卓别林在私下里说他们从未正式结婚。不论怎么说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友善地于1942年正式结束。戈达德与卓别林正式离婚,戈达德还获得了一笔离婚费。

  ■琼·巴里

  卓别林与琼·巴里有过一段短暂的关系。本来卓别林想让巴里扮演一个主角,但是过了不久巴里就开始对卓别林纠缠不休并有精神病的表现。两人的关系因此终止。1943年5月巴里称因卓别林怀孕。血液测试表明卓别林并非孩子的父亲,但是法庭拒绝允许血液测试作为证据,因此卓别林被判直到孩子21岁为止每月要给孩子付75美元。

  ■乌娜·奥尼尔

  此后不久卓别林遇到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奥尼尔。两人于1943年6月16日结婚,当时卓别林54岁,而奥尼尔只有18岁,此后奥尼尔的父亲没有再与他女儿说过话。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长,也非常幸福,两人在对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奥尼尔找到了一个爱自己的父亲角色,而卓别林则找到了一个忠实于自己,并在他在公众中的信誉不断降落的时候安慰自己的人。两人共有八个孩子,三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尤金和迈克尔和五个女儿杰拉尔丁、约瑟芬、简、维多利亚和安娜特-埃米利。卓别林逝世后乌娜还活了十四年,但是她对卓别林之死非常悲痛以至开始酗酒。

  其女儿维多利亚‧卓别林现为著名马戏艺人,创立「隐形马戏」,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封爵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因为他们怕这会影响到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关系,此外当时英国正在准备入侵苏伊士。

  逝世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在瑞士沃韦中风逝世,享年88岁。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苏尔-沃韦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遗人要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其它争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媒介批评卓别林没有参军。卓别林称他报名了,但是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落选。卓别林在战期内募捐了许多钱,并于1918年拍了一部喜剧性的宣传片。据说关于他参军的争论导致他没有在1930年代初被封爵。

  卓别林一生中始终有关于他是否有犹太血统的争论和断言。1930年代纳粹宣传中称卓别林为犹太人,1940年代联邦调查局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一点上(原因不明)。这个争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有关于犹太人在电影工业占支配地位的狂想。卓别林的同母异父兄弟西德尼是半犹太人,[1]但不信犹太教。卓别林本人有犹太血统的说法毫无根据。卓别林本人生前从未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拒绝否定说他是犹太人。他说这样做只是为“反犹分子提供了证据”。他常说假如他有犹太先裔的话他将感到骄傲,因为“所有天才均有犹太血统”。在《大独裁者》中他大胆地描写对犹太人的迫害就体现出了他的这个观点。

  在1924年制片人托马斯·英斯死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的游艇上的事件中卓别林被牵连在里面。这个事件是好莱坞的一个未解之谜之一,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了。2001年这个事件被拍成电影《猫咪喵》。

  卓别林毕生受年轻妇女的吸引是他受批评的原因之一。他的传记作家将这个习惯规于他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剧院遇到的初恋海蒂·凯利。卓别林喜欢发现和引导年轻的女影星。除米尔德里德·哈里斯外他所有的婚姻和重要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

  后事

  ●在沃韦的卓别林纪念馆前有一座卓别林像。伦敦的莱斯特广场上的卓别林像是这座像的复制品。

  ●卓别林除其它众多荣誉外还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有一颗星(由于1950和60年代对卓别林的政治倾向的批评直到1970年代他才获得这颗星)。1985年英国发行了一张纪念他的邮票。1994年美国也发行了一张邮票纪念他,这张邮票上卓别林的肖像是漫画家阿尔·赫施费尔德画的。

  ●1992年理查德·阿顿伯罗导演了按照卓别林的传记改编的电影《卓别林》,电影中罗伯特·唐尼饰卓别林,卓别林的女儿杰拉尔丁饰她自己的祖母(即卓别林的母亲)。

  ●2001年英国喜剧演员艾迪·伊扎德在《猫咪喵》中饰卓别林。

  ●从1960年代开始就一直有人将卓别林的电影与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作比较。两人的电影在风格上相差很大。卓别林的电影非常强调情感,而基顿的电影则非常诙谐。卓别林在制片上非常传统,强调表演,而基顿则不断创新,非常大胆。从历史角度上来看卓别林是所有其他人(包括基顿)的先驱。除健康的同行之间的竞争外两人对对方均非常尊重。基顿将卓别林称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剧演员和喜剧导演。卓别林对基顿也非常赞赏,1928年他反对基顿参加米高梅公司,后来证明此举非常糟糕。在《舞台生涯》中卓别林专门为基顿写了一段情节,基顿是1915年以来卓别林的首位屏幕喜剧伙伴。

  ●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10名。

  轶事

  ●在《上海武士》(台译:皇家威龙)中年轻的卓别林不但看到成龙在打斗时利用场景和东西的退敌技巧,而启发他日后利用场景的表演技巧,另外他躲在成龙和欧文·威尔逊扮演的角色所坐的马车下一起回到美国,而且还涂上日后有名的小胡子打扮。在美国成名后在美国出现了许多“最像卓别林的人”的比赛。鲍勃·霍普曾在一次这样的比赛中获第一,卓别林本人则在一场这样的比赛中失败。1930年代初卓别林与路易斯·布努埃尔是朋友。在2005年的“喜剧家的喜剧家”的大选中卓别林被同行选为最伟大的20名喜剧家之一。卓别林终身是无神论者。宗教在他眼里只有被开玩笑的分。他有一次取笑说:“我愿意扮演耶稣,我最适合这个角色了因为我是一名喜剧演员。”卓别林晚年非常喜欢班尼·希尔的作品,希尔本人是卓别林作品的热衷者。
 

9、卓别林怎么死 的?


1977年12月25日 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逝世 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逝世,终年88岁。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喜剧是一门多么难的艺术,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但卓别林做到了,百年来只此一人。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这欢笑背后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这套DVD收录了卓别林10部长片,加上两张短片集锦,代表了卓别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电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都是数码修复版,画质比原来清晰了不少,作为收藏是上佳的选择。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仗,鸭子般地出现银幕上——这就是卓别林为我们创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查理·卓别林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一起被人们永远铭记。无论是流浪汉夏尔洛的善良、风趣、不幸,还是大独裁者的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这些都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父亲和母亲都游艺场的歌唱演员。1岁时父母分居,幼年卓别林便随母亲四处周游,并登台表演。5岁时,因母亲嗓子沙哑,结束了演出生涯,卓别林遂独自登台从艺。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病倒,卓别林与同母异父的哥哥流浪街头卖艺、乞讨,一度被送进孤儿院。后来两兄弟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里演唱、跳舞和乾各种杂活。 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一位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兼导演看中,签订了为期1年、周薪150美元的合同,从此,卓别林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影生涯。 1914年1月,卓别林拍摄了第1部影片《谋生》。同年2月18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在喜剧电影《阵雨之间》里出现,这一形象后来就成为卓别林电影的主要银幕造型。1年后,卓别林在美国成了被人们广泛热爱的演员。 1915年,卓别林的《流浪汉》等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卓别林也身价倍增。当他转投其他电影公司时,年薪已高达67万美元。 1917年,卓别林与米尔德丽德·哈丽斯结婚。1924年两人离异后,卓别林与丽塔·格雷结为夫妻,并生有两个儿子。1932年,卓别林又结了3次婚,新娘是宝莲·高黛。 卓别林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多部喜剧影片,如《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 《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这些影片不仅在美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卓别林电影成了从20年代至50年代美国戏剧电影的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那个时代电影的一种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前的1938年,卓别林开始筹划代名“七号”的工程,即后来拍摄完成的讽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电影《大独裁者》。当时,英、美当局都害怕这部影片会引起麻烦,从而对卓别林施加了种种压力,各地的纳粹组织也威胁卓别林。但卓别林无所畏惧,仍然坚持拍摄。二战全面爆发后,这部影片在世界引起了轰动。 卓别林的家庭生活经历了许多变化。1942年,他与已经共同生活了10年的第3个妻子宝莲离婚后,一个曾与卓别林相好的年轻女性声称已经有了卓别林的孩子。这使卓别林卷进了桃色事件中。直到上了法庭,他的名誉才得到澄清。后来,54岁的卓别林与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着名戏剧大师奥尼尔折女儿、年仅18岁的乌娜·奥尼尔结婚,尽管这桩婚姻受到了新娘父亲的反对。 在政治上,卓别林受到的周折更大。由于一贯对小人物、失业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支持民主进步运动,50年代初期,卓别林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者的迫害。尽管他在美国居住了42年,可有关当局却借口其新片《摩登时代》和《凡尔杜先生》的主题讽刺了美国社会,拒绝他加入美国国籍。此外,卓别林还因谣传他系共产党人而受到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追逐调查。在给国会的证词中,卓别林的一段话代表了他的政治观点:“我不是共产党人;我一生中从未参加过任何政党和政治组织。但我却是你们所称之为的‘和平贩子’”。1952年,就在他同乌娜从大西洋返回伦敦的途中时,美国当局还向移民局下令,除非卓别林接受调查质询,否则拒绝发给他再次入境签证。于是卓别林发誓,再也不回到这个给他带来财富、名声和不幸的国家。此后,他同乌娜及8个孩子一直定居瑞士的沃韦直到去世。1957年,卓别林在英国摄制的《一个国王在纽约》即是他在美国这段辛酸经历的真实写照。 1962年,卓别林接受了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1967年,在定居瑞士期间,他拍摄了生平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该片由马龙·白兰度和索菲亚·罗兰主演,但上映后,却没有获得意想中的成功。 1972年,美国设立奥斯卡将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给卓另林发了“艺术成就奖”,以奖励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赴美领奖,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狂热欢迎。 197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已经83岁的卓别林爵士封号。 1977年12月25日,卓别林在瑞士沃韦河畔的科西耶去世,终年88岁。 一本权威的电影史着作曾经这样评价卓别林:一想起卓别林就会想到电影。在美国电影史上,任何人都没有像查理·卓别林这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了。卓别林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从他身上得到他所要的一切。这个渺小的流浪汉做出了我们多数人想和想试着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他的失败是人类的失败,他的成功是全体人们的成功。卓别林之所以被称为电影事业上的怪杰,原因就在于此。 个性档案 最关心的人:哥哥雪尼·卓别林 最恨 的人:希特勒 最喜欢的事:拍电影 最伤心的事:3次离婚 最反对的事:有声电影 最爱说的话:再试一次 不加入美国国籍的理由:我是世界公民 艺术踪迹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获荣誉奖。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最佳影片奖提名和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关键词: 剧情简介 演员 专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