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金刚》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9 16:37:35 浏览次数:212
关于《金刚》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电影《金刚》中最后金刚为什么要爬上大厦顶呢?
2、《金刚经》的主旨是什么?
3、金刚菩提子怎么清洗
4、金刚经到底讲的什么
5、金刚菩提有什么寓意
6、《金刚》影评
7、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
8、变形金刚有哪些级别?像航行家级、领袖级、加强版,有什么区别?
9、电影《金刚》观后感,急求啊!!!

 

1、电影《金刚》中最后金刚为什么要爬上大厦顶呢?


金刚爬大厦是因为之前它和女主在骷髅岛看日出时,女主说真漂亮。它就记住了,它其实是知道它爬上大厦的后果的,实际这也是本片最出彩的地方。

影片《金刚》是2005年上映的一部冒险电影,重拍1933年经典同名电影《金刚》,由彼得·杰克逊执导,娜奥米·沃茨、杰克·布莱克、阿德里安·布劳迪和安迪·瑟金斯等领衔演出。影片于2005年12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盲目的探险精神激励着每个人去探索陌生的领域,开拓未知的生存空间。

漂亮的女演员安·达罗(娜奥米·沃茨饰)日益感觉到自己正处于纽约沮丧的气氛之中,就在事业低落的时候,一位野心勃勃的电影制作人卡尔(杰克·布莱克饰)将好运带给了她。

她将成为一部最新制作影片的主演,并且影片将会在Skull岛上完成拍摄,安希望这座靠近苏门答腊岛的世外桃源会带给她一个充满刺激和兴奋的旅程。

意外加偶然,轮船最终搁浅在了卡尔的理想目的地——骷髅岛。可还没等卡尔激动地想开始自己的巨制拍摄,一群突如其来的土著野人的疯狂袭击便让几名成员丧生。

好不容易逃离野人魔爪启航逃走,娇小的安却被抓走了。原来这名字都很诡异的骷髅岛果然是凶险重重,那些野蛮土著自不必说了,恐龙、野兽更是遍地都是。为了救安,大家不得不又返航回去。





2、 《金刚经》的主旨是什么?


《金刚经》的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如说:“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与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佛典)


 

3、金刚菩提子怎么清洗


一、浸泡

1、先打一盆清水,最好是温水,不要太热,30度左右吧。

2、然后把你要清理的金刚菩提子手串扔到水盆里(买来的金刚菩提子手串先不要急着把绳子解开,整串的扔到盆里),等待他完全慢慢的沉入水底后,就不用管他了。

3、在里边浸泡上10几个小时吧。

二、平刷

1、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后,拿出来,两个人一人抓一头把金刚串拉平(如果只有自己的话,可以找一个木板,一头顶上钉子来代替另外一个人)。

2、拉平后,用钢丝刷以垂直角度平刷,刷的时候不要把刷子狠狠的压在珠子上,而是应该像我们用扫帚扫床上的渣子一样的方法。

3、这样可以使珠子转动起来,以保证每个地方都能刷到。

4、刷十几下把金刚菩提子手串转转,以保证离手近的那部分也能被刷到。

三、洗渣,重刷

1、刷完后,把金刚菩提子手串在扔回水盆里,用手使劲搅,让刷下来的渣滓洗下来。

2、搅完后,再换一盆温水,泡上几个小时候,用硬毛刷像第二步那样刷一下刷。其实基本进行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3、如果觉得还不干净,可以重复以上的操作。

注意事项:

1、小金刚可以多泡些时间,没有关系,我自己曾经泡过4、5十个小时,时间越久,表层的那些果肉越会被软化刷掉,但我觉得时间越久,用钢丝刷越要谨慎,因为我想金刚本身也浸透水后硬度会下降。

2、觉得基本干净了,就可以拿出了,如果你是买了几条精选,那这个时候把绳子剪断,让珠子全都放到水中,观察,变得黑红暗红的留下,那些还是很黄的就跳出来吧,很大可能是糠籽了。如果单是1条,也没关系。

四、搓干

把留下的金刚捞出来放到一块干布上,然后兜起来使劲甩一甩,用手隔着布轻轻搓一搓,这样是为了把大部分水甩到揉到布上,感觉布很湿了,就换到另外一块干布上,用手平揉珠子,这样几次后,珠子表面的水分就基本干了,可是渗透进内部的水石不可能完全弄出来的。

注意事项:

弄完后,找一个容器,把珠子全放进去,阴干则可,很多朋友说上油放密封袋阴干,我个人不建议如此,尤其对于南方朋友,很容易霉变,因为刷油后,水分释放明显变慢。

拓展资料

金刚菩提子的养护

1、防水防湿

金刚菩提子要尽量不要沾到水,如果不小心浸上水,一定要立马用软布将其拭干,放在阴凉避风的地方晾干,否则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开裂。

潮湿的环境可能导致菩提子发生霉变反应。一旦产生这样的后果,记住要立即用软布将霉变物质擦拭干净,一般不会影响菩提子的正常效果。

避免出入温差过大场合温差过大,热胀冷缩。避免风吹

金刚菩提子毕竟是树木种子,长期风吹很容易出现干裂现象。所以建议平时不戴的时候,务必要将其放到密封袋子或器皿中。

2、多把玩

金刚最佳的把玩方式,就是三分盘,七分刷,刷有助于刷掉盘玩时产生的包浆,因为包浆会“封闭”金刚阻碍持续入色,建议清理干净再把玩,并且保持手干净盘玩,强调干净盘玩才会漂亮。所以,只有多盘多刷才是金刚菩提子最好的保养方法。

夏天温度高加上人们手里容易分泌油脂,所以在夏季金刚变色快,但短时间内大量的油脂侵入势必会造成金刚吃油过重造成表面密封,不仅阻碍入色金刚还会发黑,所以,虽然夏季是最适宜的季节,但要注意不能给于过多的手油,更不能直接入汗。无论大小金刚都不能上油养护,大金刚无论怎样都会裂,小金刚相比密度较高,裂的几率很小。

3、开裂

在秋冬季节很多金刚菩提子的玩友可能会遇到金刚出现裂纹的问题,看着心爱的金刚出现裂痕,非常苦恼。金刚为什么会开裂呢?是金刚质量不好?被卖家坑爹了?其实都不是的。

其实在快递运输的过程中,跨越很多省市地区,秋冬季节温差空气等等环境因素下,导致在途中已经开裂,特别是从南方运往北方的订单,普遍出现这个问题。卖家也非常的苦恼。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金刚开裂无外几个原因:

1)保养不当

2)环境干湿度

3)温差(北方室内外温差是非常大的)

4、如何防止金刚开裂

1)秋冬季节,给自己心爱的金刚上些油,例如橄榄油之类的。

2)防止干燥,特别是干湿度变化巨大的情况下,必须给金刚上油。

3)尽量避免金刚经受温度的大起大落,例如出门的时候,房间里的环境与外面的落差是巨大的。

5、金刚开裂后的补救方法

其实金刚在盘玩过程中开裂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大家要以平常心对待,有裂痕不代表金刚就坏了,慢慢盘玩,日子久了,包浆后裂痕会渐渐的变得不明显。亲们,如果不信,可以到各大论坛交流交流,其实金刚裂纹是能接受的。特别是北方,想要金刚不开裂,真的很难。如果看到这里您还是介意金刚开裂的话,或者不忍心看自己心爱的金刚有裂痕,那么亲们可以试试这个土方法:

1)把金刚弄湿

2)用一块布,紧紧的把金刚包住,让裂痕尽量闭合。

3)让金刚水分阴干

4)OK,您心爱的金刚身上的裂痕可能就会淡很多了。

5)日积月累坚持盘玩,在以上注意事项明确知晓后,裂痕不会受到影响。


 

4、金刚经到底讲的什么


《金刚经》主要就是说明了“离相无住”的道理。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拓展资料:

思想要义(行)

发趣义(所依)

1.发趣之金刚不坏

发趣即发心趣无上乘,此非当初一下即了的自相。由资粮加行,地地胜进至於究竟等觉,皆名发趣。所以是贯彻道果,始终意趣。此发心是一切行所依止,有金刚不坏之义。般若学和大菩萨行所依托的,即发此金刚不坏心。是心内容极广,最主要的二点是《金刚经》所说:“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一众生得灭度者”。

2.发趣之大乘不共

发心是求三乘究竟菩提,如《金刚经》说度一切众生,其实无众生得度。对此世亲说是菩萨以他为自之义,因有情原非孑然一己,而与他有情实相关涉。二乘但求一己意念不生,虽证灭尽定但并不可靠。唯识大乘观为心所现对象如幻不实,然有他有情互为增上,令所缘行相不得不生。所以必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乃能究竟实际令自得度。

3.发趣之无住胜进

发心本不住彼名想计着(为了名利而发心),若有所住,所住动摇,发心即失。此不住发心为金刚不坏,而非为名想的发心也不住。对此无著提出愿、欲二字,般若行据此欲愿展转胜进而至究竟。如《金刚经》问发趣行人云何应住,佛示发此金刚心后,随示十八住处的层层抉择对治,皆与发心同一进止,至般若道更明示应无所住而发心。

金刚经 (佛典)-百度百科


 

5、金刚菩提有什么寓意


金刚菩提子寓意:

一瓣:带走你的罪恶,给家庭增添财富,满足你的渴望,让你远离危险,带给你好的习惯。(如果能做到一心向善,所有功能在40天内生效)

二瓣:如果你是家长,它能保佑你的孩子,减轻你的压力。(在各种工作中,非常有益于女性)

三瓣:有益于教育,让你思维保持清晰,带给你知识和好的想法。(有益于小孩子和学生)

四瓣:保证你不受疾病的困扰,帮你避开天灾。越大的四瓣越好。(喝它泡出的水,将它带在身上,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五瓣:给家中创造平静的环境,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可代表宇宙时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象征着事物一种完美存在的状态。(诸大圆满)

六瓣:对生意上有很重要的帮助,增加钱财。(对做生意十分有利)

七瓣:带给你成功,增加你的金钱和声望,保佑立足于不败之地。(对开公司的人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帮助游荡的人找到稳定的工作)

八瓣:控制你的脾气,带给家庭平和的气息,给与你力量。(有利于控制你的脾气)

九瓣:给你自信,促进财富和知识。(特别适合懒惰和情绪低落、悲伤者)

十瓣:带给你名声,得到社 会的尊重。(适合于社交工作者)

十一瓣:解除痛苦和忧伤,给儿女们带来快乐。(适合于没有丰富家产的人)

十二瓣:减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和意外。(对身体弱的人又特别的功效)

十三瓣:帮助减少罪恶,使你变得有力量,给你带来财富。

十四瓣: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带来快乐,保证你不受任何灾难的侵袭。(人类的保护神)

十五瓣:GUARI.SHANKAR(印度土语)代表丈夫长寿,提供内在的平静。(特别对满婚姻有帮助同时增加财富)

十六瓣:GANESH.RVDRAKASH(印度土语)给与你成功,促进生意的发展。(对经商人有特效,将此物供奉,放在放钱的地方)

十 七瓣:PANCH.MVKHI.MALA(印度土语)(对高血压、心脏病和受鬼神骚扰的人有特效时时刻刻受他保护)

十八瓣:EK.MVKHI(印度土语)与一面有相同的功效。

十九瓣:SINCHA(印度土语)它是所有中最神奇有效的一个。(供奉和戴在身上都可以得到它的保佑)

二十瓣:KAMLAKSH(印度土语)可以制造许多神奇特效。(供奉或佩带在身,可以得到上述所有的神奇保佑,十四天内生效)

二十一瓣:BRAHMA.VISHNV.MAHESH(印度土语)由三个单独的自然组成,它被认为是宇宙的制造者—三个神就在其中。在所有种类中它最神奇,世界较难找到。

两连体1(两个一样大):象征着主神之一的湿婆和萨蒂原本就是夫妻,这种二连金刚菩提子象征着夫妻和谐,有着调和矛盾的寓意。

两连体2(一大一小):象征着象神甘尼士和他的母亲帕尔瓦蒂(湿婆的另一妻子),寓意是亲子关系和谐。

三连体(两大一小):象征着湿婆、湿婆妻子和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既是尼泊尔人供奉的财神)三者在一起,家庭和睦,和气生财。

拓展资料:

金刚菩提子(Rudraksha),大型常绿阔叶树木。学名是Elaeocarpus ganitrus,属杜英科植物。 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高原地带。

常绿阔叶树木。主要生长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的恒河平原到东南亚,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关岛,和夏威夷地区。

参考资料:金刚菩提子-百度百科


 

6、《金刚》影评


  KING KONG, 影片的枪版就让我落泪。我无法想象若在电影院中观看会带来多大的震撼。

  3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经历美国大萧条,海上冒险,土著人袭击,恐龙,救援,巨型昆虫,异型生物,死里逃生,日出,城市,混乱,破坏,小规模捕杀,陌生,惊恐,接触,熟悉,爱情,感动,笑,泪水,直至金刚从高楼坠落那一刻的眷恋眼神。“金刚”,这个沉重有力的名字一次次冲击观众们的心灵。

  还有那个名叫安的女子,喜剧院中逗人发笑的潦倒女演员,眼中暗藏浓郁忧伤。她敲开金刚的心扉。不用语言,只有眼神,肢体动作,还有美丽得惊心动魄的笑容。 当她一袭白衣,孤身一人,纤小的身躯站在巨大的金刚面前,力量,无形的力量将人的心慢慢撑开,撑开……

  KING KONG这部影片之中免不了充斥着浓重的好莱坞大片的气息,冒险,奇异,特技,完美的制作,激烈的枪战,丝丝入扣的情节,紧张的生死时速和永远的爱情。然而,谁又能真正对这些嗤之以鼻。

  剧作者,编剧,导演,他们冷静地在那之中穿插着一次次的思考与探索。还有音乐,文艺片般克制压抑的音乐始终纠缠在剧情中,伴随时不时波澜壮阔的交响乐。

  那简直是一场激烈的战役,一场浅薄与深邃的殊死搏斗。这部影片的导演像培养一个婴儿那样细心呵护这部电影,小心翼翼地让它慢慢成长,壮大。同时,悄然培养着观众们胸中的激越。人们跟着剧情心绪起伏,一浪高过一浪。

  剧中不可忽略的一个人物便是那个江郎才尽,名叫卡尔的导演,同样的潦倒,被逼至绝境,做梦都想着拍一部卖座的电影。最后竟然疯狂地将金刚麻醉并运回纽约,并一举成名。他在街上一眼相中安。他对安说:“看看你,安,你是我遇见的最哀伤的女孩,你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你可以让他们心碎。”仔细观察他的眼神,凶狠而坚定,充满着狂热的激情。杰克说:“他总是有能力摧毁自己所爱着的东西。”

  没有他,便没有这次离奇凶险的旅行。没有他,便没有女子与金刚的相见。没有他,金刚就不会来到纽约。没有他,就不会有这部影片。没有他……可能没有他,这个世界将会死去。也可能,有了他,这个世界会彻底灭亡。

  他的身上汇集了人类所有的欲望,勇气,执着,贪婪,堕落与光荣!他是戏中最大的赢家。

  让我们回到帝国大厦楼顶,金刚右手掩胸,和女子一同远眺朝阳冉冉升起。左手掩胸,意思是,太美了。他一边看着朝阳一边温柔地将女子轻轻托在手中。太美了。他是指景,还是人,谁都不知道。

  只是那一瞬间,仿佛回到远古丛林中的那个岩壁上,金刚和女子相依看着朝阳冉冉升起,那万丈霞光,天边的红云,美到令人心碎的清晨。女子甜蜜微笑,左手掩胸,试图告诉金刚,这太美了。

  金刚强壮而粗野,却在一个纤弱女子面前,显出内心深处藏着的脆弱孤独。

  女子站在金刚的身前,对着四周的战斗机大声叫喊“不要!不要射击!”摧毁了3架战机的金刚就人立在她的身后用力敲打胸脯,大声嘶喉。那一刻,究竟是谁保护谁?

  当金刚再也支撑不住即将倒下的那一刻,眼中流露出的深深眷恋,它盯着女子美丽的双眸,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看到她的心底。它竭力将手伸向她,却无法触碰到她,它再也无法留在她的身边保护她看她笑,再也不能。那一刻,他想告诉她,他是那样地爱着她,直至精疲力竭,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她看着它的双眸,它眼中的眷恋与哀伤,倔强与执着。它的眼睛透彻得让人心变成粉碎。

  眼泪就在这个时候涌出,无可抑制地涌出。

  金刚燃尽整个生命只是为了和他所爱的人一起看一场美丽的日出,他得到的是那个女子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行泪水。仅此而已,这些常人看来不算太难的事情成了这个几乎无坚不摧的生命的一点小小奢求。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摧毁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直至死亡,直至万劫不复地坠落……

  人们的心,和它一起坠落。

  最终还是有一丝瑕疵,那个叫杰克的剧作家和安之间的爱情。太仓促,似乎这一段恋情陷入了传统的美式爱情的陷阱。表面上的奋不顾身掩饰不住实质的苍白肤浅。

  但是,若要我选择,可能我宁愿做这个男子而不愿做金刚。

  同样是这个女子的爱,这个男人一开始便轻易拥有,他是那样幸运。金刚为之付出了一切,可谁都知道,这个女子只将他当成的朋友,感动不已,痛哭流涕,却始终不会有爱情。

  谁都知道,谁都不愿意。

  It wasn't the plane,it was the beauty kill the beast...于是,泪水愈盛。

  金刚用生命见证了勇气和无所畏惧。

  或者许多人看完金刚以后,会为他的死唏嘘不已,当然,看着金刚的滑落高楼,我也有一丝丝的惆怅,但是这丝惆怅,却远远不能抑制我心中的汹涌澎湃。

  每当我想起金刚将前臂向地面捶去,张开满是利齿的凶猛的嘴,对着敌人嚎叫的场面,我就跟着也热血沸腾了。

  有人从金刚里看到了爱情,有人从金刚里看到了人和自然的不和谐,还有人看到了人类的丑恶。这些确实存在。但是我有更深体会的,是勇气。无论是金刚还是我们,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

  勇气,或者和善良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享用这份珍贵的礼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怯懦,看到太多的对不公正现象的低眉顺眼,看到太多的对曲折命运的缴械投降。这个时候,勇气往往化做泡影,消失在风中。

  我的勇气,也在日子里找寻不到踪影。所以看过金刚之后,我才如此的震动。

  他是如此的无所畏惧。最能体现的场景面对三只大龙和人类的机枪大炮的不妥协。

  在和三只大龙的搏斗中,他充满了自信,蔑视,和挑战性。与其说是在保护,不如说是在挑衅。在搏斗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征服一切的力量,让人感到震撼。三只大龙一其冲向金刚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斯巴达克斯似的边逃边杀的策略,而是站在原地,尽情的挥霍力量和速度,他把龙望岩壁上撞,望地上摔,用拳头狠揍,用牙齿撕咬。尽管身体被咬伤了无数处,也不做半点让步。尤其让人震撼的是撕裂最后一只龙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对付龙的嘴巴和牙齿,敌人最锋利的武器。他用自己那似乎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把龙的嘴巴掰开,然后折断他。这不但杀死了龙,还杀死了龙的最后希望。

  在面对人的炮火和飞机的时候,他确实是选择了撤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人比恐龙可怕的多。但是发现敌人避无可避,金刚愤怒了。他开始象面对恐龙一样面对人类,面对飞机,大炮和机枪。我想如果他的敌人不是人类,那么他的敌人将有更大的伤亡,我想,作为好赖坞的导演,总不能让美国人民被一只猩猩弄的太难看,所以金刚杀死的军队,似乎不多。也没有掀起美军的坦克向大队的大兵砸将去,但是我们看到愤怒的金刚,在毫无办法的面对不敢靠近的飞机的时候,他充满尊严的,骄傲的站立着,没有再妥协,退让,和畏惧,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尽管导演并没有让我们看到英雄的血。直面可以抗拒的敌人,是勇气。直面无法抗拒的敌人,是大勇气。

  勇气,是人类灵魂的一部分。野性,是人类灵魂的另一部分。前者在委缩,而后者,我们已经丧失殆尽。但是金刚,让我们重新拾起了人类本原就应该具备的天性。或者说导演希望带给我们重温人类起始时具有的天性。

  我们没有金刚的力量,没有金刚的速度,没有金刚的块头。

  但是我们应该拥有金刚的尊严,金刚的勇气和金刚的骄傲。

  让我们象金刚那样面对充满波折的生活。
 

7、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金刚经》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白话直译】

这部金刚经是佛陀亲口说出来,是我(佛陀大弟子之一 - 阿难)亲自听到的,很可惜佛陀已经入灭,所以后代的人再也无法听到佛陀说法。为了能让后代的人也能知晓佛法,因此我(阿难)再一次重新讲出,让人记录下来流传后代。

记得佛陀在讲这部经的时候,是在印度的西北方,国名叫舍卫国,舍卫国皇宫附近有一花园名叫“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会取这个名称呢?因为花园里的树是由祇陀太子捐献的,因此就称为“祇树”。

而土地是由一位波斯匿王的大臣所捐献,他的名字叫须达多,须达多为人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孤独的人,所以这个花园的地名就叫做“给孤独园”,加上太子捐献树木,因此这座花园就取名“祇树给孤独园”。

佛陀就在“祇树给孤独园”讲这部经。当时与佛陀共同生活的人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他们都是修行很有成就的出家人,有的甚至已证到罗汉果位及菩萨果位。

记得讲经那天的上午,释迦牟尼佛眼看就到中午了,所以就批上袈裟,拿着盛饭的钵,到舍卫大城去化缘。

在城里不分富贵贫贱,一家一家的化缘,化缘完了,就回到原来的地方吃饭。

吃完了饭,就把袈裟和钵及一些日常应用的器具收拾好,顺便也把脚洗干净,再把座位铺好坐下来。

【原文】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白话直译】

那时候,有位德高年长的佛陀弟子,名叫“须菩提”,他突然从大众中站起来,批上袈裟把右肩露在外面(因为印度人平常衣服是遍履全身,要礼佛时才袒露右肩,以示恭敬。)右膝跪地(印度的礼仪有两种,礼拜时是双膝跪地,忏悔及请法是右膝跪地,表示顺理诚心。)

而且合掌恭恭敬敬地向佛陀行礼,然后赞叹地说:“您是世界上最稀罕少有的世尊!(弟子对佛陀的尊称,因为佛陀是世人共同尊敬的人。)您经常关心诸位菩萨如何修行,又时常叮咛诸位菩萨如何负起度化众生的任务。

世尊!但是众生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如何使发心修行的善男信女,在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时,使它不退失?及如何降伏妄想心使它不起妄念呢?”

佛陀回答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如同你所说的,我经常关心诸位菩萨如何修行,又时常叮咛诸位菩萨如何负起度化众生的任务。所以我当然要为你们解说,你们仔细地听着,我现在就为你们开示。

发心修行的善男信女在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时,就与佛菩萨的心量没有两样,所以就应该使它不退失,如果有妄想心应该使它不起念。”须菩提听完佛陀开示后说:“是的!世尊!我很高兴能听到您的解说。”

【原文】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白话直译】

佛陀于是告诉须菩提说:“诸位大菩萨,在修行当中,应该依照下面的方法去降伏妄想心,降伏妄想心的方法就是首先不要执著众生相,众生相有九种,如一、孵卵所生的鸡、鸭、麻雀、鸽子;二、母胎所生的人、牛、羊、马;三、水中或潮湿中所生的鱼、虾、蟹、鐅;四、蜕化所生的虫、飞蛾、蚊子、苍蝇(他们都是由幼虫蜕变而化成)、五、有色众生、他们由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识障蔽的意思,五蕴等于由五种物质或精神覆盖本性。)组成的。

有色众生居住在欲界及色界;六、无色众生,他们由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组成的,无色众生居住在无色界中;七、有思想的众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除了无想天之外,都是有思想的众生;八、无思想的众生。

他们是专修无想的外道修士,也就是外道的最高果位,居住在无色的无想天中;九、非有想非无想的众生,他们居住在三界最高的无色界,无色界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这里的众生没有粗想但仍有细想,所以是非有想非无想。

以上九种众生,诸位大菩萨都要有这种想法:我要一一慈悲去救度他们,使他们业障消除,脱离生死轮回,永远达到清净解脱之境界,虽然众生有无限量之大,无法数之多,无边际之广,我都以慈悲心去解救他们,虽然有那么多众生受到我的解救,但我决不执著度化众生的功德,所以在诸位大菩萨的心中应该认为,实在没有一位众生受到我的救度。

为什么要有这些想法呢?须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萨还有我相(自私心,执著自我)、人相(对待心,计较得失)、众生相(分别心,杂念纷纭)、寿者相(欲望心,贪得寿命),他就不是菩萨了。

【原文】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白话直译】

我再告诉你吧!须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萨,他的心量必须很大,这样才能不计较,在不计较之下才会去做利益众生之事,但是在做出利益众生之事后,也不会有丝毫的执著。

例如,不要去贪看艳丽的物品,才能使眼根清净;不要去贪听靡靡的音乐,才能使耳根清净;不要去贪嗅香浓的味道,才能使鼻根清净;不要去贪吃美味的大餐,才能使舌根清净;不要去贪穿华丽的服饰,才能使身根清净;不要去贪想物质的享受,才能使意根清净。

须菩提!要作为一位大菩萨应该要做到忘记布施给谁,忘记布施多少,以及不求名、不求利、不求褒奖;为什么菩萨布施要达到这种境界呢?因为这样的布施心量才能广大,在广大的布施之下,他的福德才能增长,达到无限量之大。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东方的虚空,你想得到或测量出有多大吗?”

须菩提回答说:“我没办法,世尊!”

佛陀又说:“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虚空,你能想像有多大吗?”

须菩提又回答说:“我没办法,世尊!”

佛陀接着又说:“须菩提!菩萨若能不着相布施,所得的福德就像虚空那样的大,难以想像,难以测量。

须菩提!所以诸位大菩萨只要依照我的教法,不要着相布施就是了!

【原文】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想法怎么样?可以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如来(佛)的佛身吗?”

须菩提回答说:“那是不可能的,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如来(佛)的佛身;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您所说的如来(佛)的外表佛身是一种假相,不是真实的佛身,而佛的真身是无形无相的,这是世人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佛陀听了之后说:“你说对了,世间一切有形体的东西也是一样,都是不实在的,因为他们都会毁坏,都会变化,所以世人眼光所见的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假相,怎可执著虚幻的假相,来蒙骗自己呢?

所以世人如能不执著虚幻的假相,及不受一切外相的迷惑,这才是一位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才能如如自在,这样的人即使未见有形有色有相之佛身,但已了悟佛身的真实,因为心中有佛,佛心相印,佛就在他的心中了。”

【原文】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白话直译】

须菩提听完之后又向佛陀说:“世尊!您方才所说的话真是太妙了,我听了之后能感觉非常真实,但是众生的智慧有限,疑心病重,他们会相信您所说的话吗?”

佛陀听完之后,又对须菩提说:“须菩提!你不必怀疑,虽然我说的佛法非常深妙,但是仍然会有人深信不疑的,就是等到我圆寂后,经过正法时期一千年,像法时期一千年,及最后的末法时期五百年,总共是两千五百年,(很接近我们现在的年代,因佛陀圆寂于西元前三八零年至五四四年这是各家推测的年代,今年西元为一九九一年,因此佛陀已圆寂二三七一年至二五三五年,所以我们何其幸运,能生长在这个年代。注:末法时期共有一万年。)

仍然有持守戒律,广修福田的善男信女,对于现在我所说的话,仍然非常相信,认为那是真实的,不过这些能相信的人,机缘是非常特殊的,他们不仅在近世诸佛哪里肯修学佛法而种善根,甚至已于过去世无量诸佛时已种诸善根,所以他们听到一句话或看到一段文章,便能在转念之间,心净不乱,信心不退。

须菩提!我再告诉你吧!以后这些信心不退的人,我当然能知道他们,更会看到他们,因为这些善男信女将会得到十方虚空无量无数福报与功德。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善男信女,不但不会执著我相(自私心,执著自我)、人相(对待心,计较得失)、众生相(分别心,杂念纷纭)、寿者相(欲望心,贪得寿命);更不会执著一切万法的名相(因为一切万法只是渡众生到达彼岸的工具而已,而本性是佛,万法非佛,即是成佛,万法皆空。)

以及执著空法的名相(有些人听到金刚经讲万法皆空,所以就执著空,每天叫空、唱空,成了空病,这就是执著空的原因。)所以不能执著万法,也不能执著空法。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善男信女,如果心里一旦执著万法的名相,即是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同的道理,如果心里执著空法的名相,也是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不要执著一切万法,也不要执著一切空法;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为你们说法的时候,常用竹筏来作比喻,世人编竹为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竹筏就不用了。我所说的佛法,就像渡人的竹筏一样,过了河就要放弃,何况不是佛法的理论,更不应该执著了!

【原文】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我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吗?我有说任何佛法吗?”

须菩提听了之后说:“如果以我的体悟,去解释佛陀您所说的含义,应该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可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因为佛法是说给众生听的,菩提果也是说给众生听而已,在佛的世界里哪有什么菩提果位。

也没有固定的佛法可让佛陀来说的,因为佛陀所说的法都是因人的根基而说;如佛陀您所说的佛法,都像虚空一样永不变异,但虚空是不可取得的,虚空的广大及虚空的恒久性也是难以言说的,所以佛陀您所说的法,有又好像没有,没有也好像是有,就好比虚空来说,虚空本来就有。

但是迷昧的众生往往忽略它的存在,佛法也是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佛法,可是世人往往忽略它,还以为佛法不够普遍,这都是众生痴迷的看法,排斥的想法。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呢?这都是因为一切凡夫、贤人、圣人,在无为法的证悟方面有所差别,如圣人见山是山,不执著山,已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贤人见山不是山,因为怕起欲念私心,所以排除一切外相外缘;凡夫见山是山,执著山,因为凡夫是贪心不足的,常常为了身外之物而起争执。所以凡夫、贤人、圣人差别就在于此,也就是无为与有为的差别。”

【原文】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白话直译】

佛陀听完之后,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如果有人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所照之处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个千,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其实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国度,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诸佛也是一样。)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珊瑚。)用来布施,你说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听后回答说:“当然是很多!世尊!(弟子对佛陀的尊称,因为佛陀是世人共同尊敬的人。)虽然是很多,但那只是有限量的福德,并非是无限量的福德;无限量福德须要无相布施,也就是不惦念布施多少,不惦念布施给谁,布施之后不求回报;而有限量布施即不同,他们经常惦念布施多少,布施给谁,更需求回报。所以佛陀您说福德很多,其实那也只是有限量之多而已。”

佛陀听完须菩提的回答后,很慎重的说:“假使有人每天读诵这本金刚经,或是将本经中的四句偈语(经中的四句话,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及“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记在心里,照着去做,或讲给别人听,这个人所得的福德胜过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福德,因为讲佛法给人听是法施的一种,法施是三布施(三布施是一、法施、二、财施、三、无畏施。助印金刚经是三施并行,如一、能让人看到本经是法施,出钱助印是财施,护持佛法是无畏施。)中功德最大的,而金刚经的功德更是无限量之大。

为什么金刚经的功德是无限量之大呢?须菩提!我老实告诉你吧!就是过去一切成就佛果的诸大菩萨,在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最后阶段时,都是领悟此经(金刚经)才证悟的,所以此经可说是诸佛之父,诸法之母,一点也不虚假。

须菩提!一切有为法皆是方便法门而已,只有现在我所说的法(金刚经)才是真实之法,但我说真实之法让你们听,你们仍然不可执著,为什么呢?因为让人开悟的佛法,一旦让你开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只是对迷昧的众生说的,在佛的世界里就用不上了。

【原文】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证得须陀洹(已证初果的圣者,须陀洹是印度古文的直接翻译,中文是入流,也就是预入圣人的意思。)果的圣者,会有——我已得到须陀洹果位的想法吗?”

须菩提听了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修行人,虽然已进入圣者之流,名为“入流”,但这只是假藉的名称而已,反而在证得须陀洹果位时,心是无所入的,为什么会无所入呢?因为证得须陀洹果位的圣者,已不执著艳丽的美色、悦耳的声音、香浓的味道、可口的食物、细滑的摸触,他不执著一切的形相,所以须陀洹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听了之后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证得斯陀含(已证二果的圣者,斯陀含是印度文的直接翻译,中文是一往来,也就是尚须来人间修持最后一生。)果的圣者,会有我已得到斯陀含果的想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证得斯陀含所谓的修行人,虽然尚须天上、人间往来一次,所以名叫“一往来”,但是他们已没有往来的想法,如果他们还有往来的想法,即是一种执著,而证得斯陀含果的圣者是心无执著的,所以才叫做斯陀含。”

佛陀又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证得阿那含(已证三果的圣者,阿那含是印度古文的直接翻译,中文是不来,也就是不再来欲界人间接受生死的意思,但仍须在色界、无色界天中继续修行,才能进入四果阿罗汉果位。)果位的圣者,会有我已得到阿那含果的想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修行人,虽然不须再来人间接受生死,但他们已不执著去与来之相,更没有去与来之分别心,所以这才叫做阿那含。”

佛陀又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证得阿罗汉(已证四果的圣者,阿罗汉是印度古文的直接翻译,中文有三种意思,一、应供——也就是应让世人供养的意思。二、杀贼——杀掉一切烦恼贼。三、无生——永不在三界受生。)果位的圣者,会有我已得到阿罗汉果的想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人,已是一位无学(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皆为有学圣者,只有四果阿罗汉才是无学圣者,有学圣者是须要再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圣者是声闻乘中最高果位的,在声闻乘中他已全部修学完成,所以是无学圣者。

但广义来说,证得阿罗汉果位只是小乘果位而已,只修慧未修福,只度自己未度别人,不如大乘的菩萨乘,福慧双修,度己更度众生,两全其美)圣者,在声闻乘的修学方面,早已无法可学,无法可修,所以才称为阿罗汉;世尊!假使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会有我已得到阿罗汉果的想法,那么他已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怎么有资格叫做阿罗汉呢?

世尊!您曾经说过我修持的境界已达到远离是非、分别、执著、心性自在、自如、正定,在所有人中,赞许我是解空第一,有第一等的离欲工夫,也是第一等的阿罗汉。

世尊!虽然我得到您的称赞,但我仍然默默的修持,从来没有我已证得阿罗汉的念头;

世尊!如果我有心念,认为自己已得阿罗汉果位,而念念在心,您就不会说我是一位喜欢寂静的修行人;就因为我心无所得,亦无所失,不执著一切相,行而无所行,做而无所做,无欲无求,所以才叫做寂静的修行人,倘若我执著果位在心,就不是寂静的修行人了。”

【原文】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白话直译】

佛陀又对须菩提说:“你的意思怎样?我过去在燃灯佛(因为燃灯佛出生时身边有灯光照耀,所以成佛之后佛号称为燃灯佛,当时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是一位修菩萨道的出家人,曾经亲近燃灯佛,燃灯佛为他授记,说他将来会成佛,佛号叫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国土叫娑婆世界。)那里得到什么吗?”

须菩提回答说:“没有的,世尊!您在燃灯佛那里实在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有得即有失,有得失之心怎能成佛,所以照道理来说您实在没得到什么。”

佛陀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菩萨有没有在庄严清净的佛土呢?”

须菩提回答说:“没有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是心不执著才产生庄严的,而众生是心生贪执才产生污蔑的,所以菩萨虽然庄严了佛国净土,但是他们心不执著,更不作庄严想,而庄严只是一种假藉之名而已。”

佛陀于是又说:“是的!就因为这样,所以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所有的大菩萨都应该如方才所说的,心不能执著,这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而且才能生起清净之心,如不应执著艳丽的物品,不应执著靡靡的音乐、香浓的味道、美味的大餐、华丽的服饰、物质的享受,才能使心清净,也就是说,心不可执著一切,才能产生清净之心!”

佛陀停了一下又说:“须菩提!假使现在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就像须弥山王(须弥山高度有三百三十六万里,周围有六万座大大小小之山环绕,是众山之王,所以称为须弥山王。)那么大,你的意思怎样,他的身体大不大?”

须菩提听了回答说:“是很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您所说的那么大的身体,并不是普通人的身体,而是发大愿、修大行所获得微妙大身体,但是大身体也是假藉的名称而已。”

【原文】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白话直译】

佛陀又说:“须菩提!假使用恒河(印度境内的一条大河,河内的沙非常的细,也非常的多。)中所有的沙数来作比喻,以一粒沙去比喻一条恒河,即一粒沙一条恒河,恒河的数目,和沙的数目一样,而那么多的恒河里面还有那么多的沙,你看这样沙的总数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当然很多!世尊!以恒河中的一粒沙去代表一条恒河,那么恒河之多就难以去数了,更何况是所有河中的沙呢?”

佛陀慎重的说:“须菩提!我现在老实的告诉你,假使有善男信女,以最珍贵的七宝盛满那如恒河沙一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去布施济贫,那么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很快地回答说:“当然很多呀!世尊!”

佛陀告诉须菩提说:“假如有善男信女,每天读诵这本金刚经,或是将本经中的四句偈语(经中的四句话,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及“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记在心里,照着去做,或讲给别人听,这个人所得的福德,胜过前面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福德。”

(如果自己认为口才不好,难以启口讲给别人听,可改用助印《金刚经》送人,与人结缘,功德也是非常之大,请十方善信趁此机缘助印《金刚经》。)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ñ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众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8、变形金刚有哪些级别?像航行家级、领袖级、加强版,有什么区别?


变形金刚的玩具等级有:

传奇级:俗称L级,这是一个非常小巧而且简单的等级,变形难度也就相当于当年的大黄蜂一类的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针对两类消费者,一是并不打算花很多钱给孩子买玩具只是简单的意思一下的家长,另一类是用来配合大型玩具布置各种场景的高级变形金刚玩家。

急动战士级:俗称FAB级,仅在电影系列中出现,尺寸与加强级相当,但外形较为卡通化,而且形非常简单。

童子军级:从这个等级开始,才真正的了些好玩的东西。这个等级的体积与变形难度有些相当于当年的组合部队的四肢,不过现在新系列中的要复杂的多。

加强级:原名Deluxe,俗称D级,加强级基本上是每一个系列中的中坚力量,相当于当年的横炮、爵士、探长这些人物,体积适中,变形难度适中,可玩性与性价比都很高,是玩家购买的主要部分。

航海家级:俗称V级,比加强级更大更复杂,也更考验玩家的钱包,就象当年的机器恐龙或组合部队的队长。

强者级:比航海家级略大一点,变形难度与航海家级相当,甚至还略简单些,但是带有声光效果。这个级别由于体积特征与V级差别不明显,容易引起普通玩家的迷惑,因此在近年的电影系列以及动画系列中已经被取消,仅在宇宙系列中还有保留。

领袖级:俗称L级,差不多是为每一个系列中的首领准备的级别,当然很多时候不是首领的人物也能进入首领级。这个级别要比航海家级更复杂一些,而且还加入了声光效果。

无畏级:俗称S级,每一个系列中都会有1-2款无畏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系列中最庞大的,但通常不会是首领,而是一些巨大的人物,比如宇宙大帝、元始天尊等。

区别是:级别越高体积越大,做工和变形难度也会越大。一般V级和L级的玩具比较好。

扩展资料

变形金刚版本小常识

尽管变形金刚的模型一眼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不同的变形金刚其收藏价格和升值潜力都有明确的分级,通常情况下,G1是指上世纪80年代的变形金刚,而G2则是指上世纪90年代的变形金刚。

G1版(等级S):简单说既是我们小时候玩的那种老版变形金刚玩具,具有最好的质量和最高收藏意义,价格也是最贵的,目前大多售价千元以上,如果保存完好价值更高,分为美版、日版、欧版以及中国版等,其中美版最好,只是购买时需要在网上仔细挑选。

收藏家版(等级A):商业味颇重的版本,包装等因结合美版、日版的优点而受到欢迎,质量也很好,价格比除G1外其他新版稍高,视包装、配件程度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这类变形金刚大多要通过国外的专门网站进行寻找,可遇不可求。

复刻版(等级B):为了满足金刚迷怀旧情结推出的新版玩具,但包装等做的与老版均相同,质量因人物不同而参差不齐,价格适中,从几百元至千元,一般专业的模型玩具店或论坛中均有售。

DW版(等级C):配合美国DW漫画而推出的最新版本,包装精美但质量较差,作为无收藏意义的量产玩具发售故价格很便宜,200-300元左右,玩具店铺或专柜有售。

国产版(等级D):种类五花八门质量差别也是十万八千里,价格最低,对收藏者而言其中不乏精品但大多是垃圾货,大多在100元以下,一般的玩具店就可以买到。

从收藏价值来讲,价值最高的是G1版,其次是收藏家版。复刻版、DW版和国产版大多没有升值价值。

参考资料:凤凰网变形金刚横扫另类收藏


 

9、电影《金刚》观后感,急求啊!!!


我相信很多人并没有读懂这部电影.看着漫天飞的关于"人兽恋",关于"新版美女与野兽"的说法,我不禁觉得有点讽刺.既然大家对大岛渚的那部描述人爱上猩猩的《马克斯,我的爱》表示非议,又为何在这里乐此不疲的谈论金刚和安的"人兽爱情"?难道就是因为后者套上的是科幻童话的外衣?这部影片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并不能体现它最动人的内核,世俗的眼光在这甚至显得浅薄和卑微。

  所以,我们要去回忆儿时的感觉,用一个单纯的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它.因为彼特·杰克逊把他孩童时看金刚的感动保持了整整三十年!这是一次感情积蓄的爆发.他的金刚,很大程度上这正是他儿时的自己。

  记得第一次,安为了博得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的好感,玩起了马戏团的杂耍.而金刚则喜欢一次次的用手指把按拨到,然后看她一次次的爬起来,兴奋的拍着胸口大笑.当安觉得自己像玩物一样受到屈辱而大叫停止的时候,金刚突然爆怒,扔巨石,大声吼叫,用力显示给面前的这个小人儿他粗暴的强势.可安却不为所动,这时候,金刚突然之间安静了下来,脸上写满了落寞.而我呢,还在为他前面孩子气的发作的笑容突然的就停在了那里,我突然感到了金刚在孤岛上的那种孤独,那种渴望交流的眼神,同时也感染了安。

  记得第二次,金刚为了保护安,和三只霸王龙殊死搏斗.惊心动魄,伤痕累累,当他把最后一只嚣张的霸王龙打败之后,拍着胸脯大声嚎叫,叫声震撼着整个原始森林.他在显示自己的强大,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就是霸主,这种惟我独尊的气势是任何敌人也无法压制的.然后,金刚到安的面前,孩子气的背对着她,昂着头,不说一句话.这个孩子在赌气,对他保护的人。

  记得还有好多次,在悬崖边,金刚用自己的大手托着安一起看日落;在楼顶上,跟着安喃喃的话语学着说"beautiful";在夜里,轻轻的照顾她入睡.当安被抓走后他发疯一样的追赶,当他被麻醉之后倒下之前看着安的无辜的眼神,当他抱着安在雪花中忘情的滑冰.这些时候,我们难道还不明白吗?

  金刚就是一个孩子.

  尽管他庞大的身躯和天生的神力让当地的土著敬奉其为神灵,让企图挑战他的所有动物都望而生畏.可在弱肉强食的史前孤岛上这是他生存的法则.在维持生存之外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孩子.他有着孩子特有的天真性灵,也有着孩子一样的坚持倔强.他的眼神,清澈如斯.

  所以他对安的感情不会是我们单纯意义上的爱情,这不会是两情相悦的火花的碰撞.这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对美好的追求,那是小孩子心里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向往.在这个孤岛上,对金刚来说,安的出现无疑是天使的降临.

  这才应该是彼特·杰克逊想要流露的真实感情,孩子的触动不会让我们感觉到任何的幼稚,相反,三十年梦想的积淀,让这种质朴的感情更加真实的升华了,我们甚至都开始相信,这个在屏幕上耀武扬威的大个子,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说原始孤岛相当于家庭的襁褓的话,那么脱离这个唯一归属地的金刚就必然会受到人类社会无情的侵蚀.因此从他一开始被运出孤岛开始,就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

  他为什么要爬上帝国大厦?常人看来这是不可理喻的,因为他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可就在这方寸之地上,金刚把所有围攻的飞机都砸烂,锤着胸口再次怒吼的时候,镜头环绕着他转了整整一周,那一刻的震撼似曾相识.对,打败霸王龙的时候他用同样的动作证明了自己的地位.他是要证明,站在地面上的最高点,不管在何处,他都是霸主!King Of The World!

  安注视着奄奄一息的金刚,注视着直到他松开手,慢慢的坠了下去,金刚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痛苦的表情,他被三只恐龙弄的伤痕累累都没流露出一丝惧色,可此刻子弹打在他身上时,他明白自己要永远的离开安了,这个此刻泣不成声的小人儿,他心中最美好的天使.

  见过孩子失望的表情吗?听过孩子梦想破碎的声音吗?当听到金刚轰然坠地后的那声沉闷之后,伟大悲剧所特有的那份凝重深深的笼罩在了心头.这种感觉丝毫不亚于莎翁的《罗密欧和茱丽叶》。

  金刚死了,他死在了自己的梦想前面,那个伸手可及的金发美人儿。

  可彼特·杰克逊圆梦了,他带着三十年的坚持为自己的梦想划了一个完整的圆。

  某种程度上来说,金刚和彼特·杰克逊都是孩子。

  这是一个孩子拍的关于另一个孩子的故事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