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伊丽莎白》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7 08:59:30 浏览次数:230
关于《伊丽莎白》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银魂里伊丽莎白到底是个啥?
2、伊丽莎白·巴托里夫人为什么被称为“吸血女伯爵?
3、加勒比海盗四部伊丽莎白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4、怎样评价伊丽莎白一世的一生
5、伊丽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是什么关系?
6、伊丽莎白 是什么意思?
7、用英文介绍伊丽莎白一世
8、伊丽莎白女王真是处女吗?
9、《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银魂里伊丽莎白到底是个啥?


外星生物。

伊丽莎白,是动漫《银魂》中的三大吉祥物之一(另为定春和Just We),坂本辰马送给桂小太郎的外星生物(漫画里是坂本辰马忘在桂那里的)。白色外罩,形似全身白色的鸭子。几乎不说话,经常举着一块木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漫画614话中,伊丽莎白被确认为央国星之王:多拉公尼亚,是紫雀提督和哈塔王子的兄长。由于意外坠入山崖,头部受到重创后被伊丽莎白族群接受,成了这个样子。目前已恢复记忆,协助桂进行为地球争取援军的计划。


扩展资料

身份:莲蓬(白色恶魔),神秘宇宙生物,桂引以为傲的宠物,也是能托付背后的伙伴。

外貌:白色外罩,形似全身白色的企鹅。大号圆眼,每只眼睛上有三根很有个性的睫毛,黄色槐树叶形嘴。

实体不明(疑似大叔),不时露出浓密腿毛的双腿(50话、150话、209话均证明其为银魂的动画监督高松信司), 因此有说法是CV大人穿上了这样的外套前来恶搞的,不过伊丽莎白的真实身份,其实还是神秘宇宙生物。

语言:恶搞角色之一,十分呆萌。几乎不说话,经常举着一块木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事实上能说话,第一次是在奇异宠物征集大赛结尾时说了几句话,在给桂小太郎买洗发水时曾说了话,在红樱篇中被新八暴打时也曾说了话)。

性格:呆(也可以理解为大智若愚)。很讲义气,主人遇到危险会奋不顾身地上前营救(但始终不露真身)

为银魂神物之一,经常被拿来恶搞。神秘宇宙生物,桂引以为傲的宠物。(现已知道周一的真实身份为莲蓬潜伏队长“江莲”)。有一个酷似峰不二子的前女友文子。

顶着一身白色外衣冒充动物,外衣酷似鸭子(长着一双圆圆的眼睛上面有3根睫毛,一只像咖啡豆黄色的嘴),主人是桂小太郎,在攘夷志士中地位很高,仅次其主人桂小太郎,也被攘夷志士尊称为伊丽莎白大人。被拿来恶搞过导演以及作者本人,算是一种自嘲~。

虽然很呆但是他也是有性格的,见到很可爱的东西会脸红,主人桂遇到危险时他会不顾一切地去相救···与Q太郎有几分相似。

举牌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十分像熊猫状态的早乙女玄马(高桥留美子《乱马二分之一》主角早乙女乱马的父亲)为了深爱的地球,背起了背叛者的身份,最终保护了地球防止被侵略,同时也守护了和重要同伴们的羁绊。

能力设定

写字。

举牌。

作画:第十五话·物似主人形。行云流水,激情澎湃,仿佛人类所画一般。啊,非常抱歉。

露腿毛。

真·嘴炮。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第59话·注意别忘了把伞带走。

终极奥义·人!第十五话·物似主人形,第一百零六话·恋爱大体上都是突然死亡的方式,守门员,伊丽莎白。当然,吐槽也算是奥义的一部分。第156话·走入路边摊需要微妙的勇气.

角色经历

伊丽莎白自从第十五话·物似主人形是坂本送给桂的礼物,出场后,一直保有很高的上镜率,甚至一度超过其主人桂,比如红樱篇,第156话·走入路边摊需要微妙的勇气,在莲蓬篇(动画232—236)详细介绍了伊莉莎白的生世,包括生活的星球、家人(前女友)、来地球的目的。

结局一如既往的出乎意料【银魂式的结局,在欢笑和泪水中结尾】,《新译红樱篇》,《银魂完结篇万事屋成为永远》。(实际上莲蓬篇的伊丽莎白是伊丽莎白轮班之中只出现在周一的伊丽莎白)



2、 伊丽莎白·巴托里夫人为什么被称为“吸血女伯爵?


据说她嫁给了一位立有赫赫战功的伯爵,但是不久丈夫就战死沙场。在丈夫死后,伊丽莎白开始惧怕衰老会夺去她的美貌。一天一个女仆在为伊丽莎白梳头时不小心拽了她的头发,伊丽莎白拼命抽打女仆的手直到打出血来,女仆的血流到了她的手上,她突然觉得自己因此而得到了她年轻女仆的青春和朝气。她相信自己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诀。于是伊丽莎白命令她的管家和男仆剥光那女仆,割破她的皮肤,把她的血放到一个大桶里,用她的血沐浴。自此以后,她派人专门捕捉或者诱骗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前来施以酷刑,把这些女孩当成屠宰场里的动物般放血致死,饮用她们的鲜血,并用鲜血来淋浴,认为如此能够保持她惊人的美丽和青春。
据历史记载,受害者大概有三百到六百人。最后还是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表兄图尔索伯爵率兵攻破城堡,才揭露了这桩骇人听闻的惨案。巴托里伯爵夫人,从此一直被认为是吸血鬼族的一员。
 

3、加勒比海盗四部伊丽莎白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部里伊丽莎白小时候在船上发现并救起幼年的威廉特纳 并拿走特纳的诅咒硬币帮他掩盖小海盗身份 长大后两人互相倾心相爱 期间混杂了指挥官诺灵顿对伊丽莎白的求婚等 但结尾时伊丽莎白依然选择了威廉特纳
第二部 伊丽莎白与特纳的婚礼被东印度公司的逮捕令打断 特纳为救伊丽莎白去找杰克索要神奇罗盘 第二部整个参杂着阴谋的氛围 虽然中间似乎伊丽莎白对杰克也有好感但个人认为这都是互相利用的成分 结尾处伊丽莎白将杰克锁在黑珍珠上把杰克留给了挪威海怪 特纳对伊丽莎白产生不信任
第三部 伊丽莎白为陷害杰克内疚 船上的其他海盗也对杰克念念不忘 众人合力对抗戴维气琼斯 将杰克从魔狱中救回 最后大战伊丽莎白与特纳在战斗中结为夫妻可最后特纳被戴维琼斯刺中心脏 而杰克为救特纳用特纳之手刺中戴维琼斯的心脏 特纳从此成为不死的飞翔的荷兰人号的船长 特纳将装有自己心脏的聚魂棺交给伊丽莎白 承诺每十年靠岸与她相聚 非常感人
第四部没有伊丽莎白和威廉特纳了。。。
手机打字灰常辛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怎样评价伊丽莎白一世的一生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为人:伊丽莎白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明察无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译为“我观看,而且我沈默”)。慎于荣誉的颁发和显职的授与也是她在位期间的特征。在将近四十五年里,在英格兰只授与了八个贵族头衔:一个伯爵爵位、七个男爵爵位;在爱尔兰只授与一个男爵爵位。她并将枢密院的成员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后来再降至十四人。
  伊丽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格兰的格林威治。她父亲是领导英格兰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亲安妮·博琳是亨利的第二个妻子。1536年安妮因淫荡而被斩首,几个月以后英国国会宣布当时三岁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子,被剥夺了公主头衔(这一直是大多数英国天主教徒的看法,因为他们认为亨利和原配妻子离婚是非法的.但新教徒的意见完全相反,如果按照天主教徒的看法,在英国,所有人都是私生子。)
  尽管遭到了英国国会的这种挫折,伊丽莎白还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凯瑟琳·帕尔和她的其他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
  1547年当伊丽莎白13岁的时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随后的十一年中英格兰统治者的功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伊丽莎白所伺候的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从1547年执政一直到1553年。
  在他的统治下,政府推行坚决支持英格兰新教的政策。玛丽一世在其随后当政的五年期间,支持罗马教皇的至高权力,恢复了罗马天主教。在玛丽统治期间,英国国教徒遭到迫害,约有300人被处以死刑.(这使女王有了一个高贵的称号“血腥玛丽”)。
  伊丽莎白被逮捕,以精神病的借口被软禁在伦敦塔,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在一个时期内生命仍处于危险之中。
  1558年当玛丽死去,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伊丽莎白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25岁。英国举国一片欢腾。
 

5、伊丽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是什么关系?


伊丽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没有关系。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格兰国王,而查理一世的父亲是苏格兰国王,只是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英格兰的王位是查理一世的父亲继承。

由于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由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六世继承皇位。随着伊丽莎白一世的去世,都铎王朝也结束了,查理一世的时候已经是斯图亚特王朝。

伊丽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

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与丹麦公主安妮的第二个儿子,小时候瘦弱,跟其父一样是由苏格兰长老派老师教导,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他的哥哥在18岁时去世,他因此成为威尔士亲王。

查理一世(Charles I,又译查尔斯一世,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注 1])自1625年3月27日起至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一位被以国王的身份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时止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混乱的宗教冲突。臣民们普遍对他们国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态度,一方面,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然而另外一个事实却是,他迎娶了一位罗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主教战争。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他与国会之间爆发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以清教徒为代表的加尔文教派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年 - 1645年)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一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捕,审判,定罪,并以叛国罪被处死。君主体制随即土崩瓦解,英格兰成立了共和国,名为英格兰联邦。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克伦威尔空位期。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行使权力。


 

6、伊丽莎白 是什么意思?


“伊丽莎白”(英语:Elizabeth 或 Elisabeth)这个名字起源于希伯来语人名以利沙巴,在旧约中这是亚伦的妻子的名字。“以利沙巴”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义起誓”。在早期的希腊文本圣经中,将这个名字转写为希腊语形式的Ελισ?βετ。欧洲各国的同源名字就是从希腊语形式衍生的。
 

7、用英文介绍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7 September 1533 – 24 March 1603) was Queen of England and Queen of Ireland from 17 November 1558 until her death. Sometimes called The Virgin Queen, Gloriana, or Good Queen Bess, Elizabeth was the fifth and last monarch of the Tudor dynasty. The daughter of Henry VIII, she was born a princess, but her mother, Anne Boleyn, was executed three years after her birth, and Elizabeth was declared illegitimate. Her brother, Edward VI, cut her out of the succession. His will, however, was set aside, and in 1558 Elizabeth succeeded her half-sister, the Catholic Mary, during whose reign she had been imprisoned for nearly a year on suspicion of supporting Protestant rebels.

Elizabeth set out to rule by good counsel,[1] and she depended heavily on a group of trusted advisers led by William Cecil, Baron Burghley. One of her first moves as queen was to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nglish Protestant church, of which she became the Supreme Governor. This Elizabethan Religious Settlement held firm throughout her reign and later evolved into today's Church of England. It was expected that Elizabeth would marry, but despite several petitions from parliament, she never did. The reasons for this choice are unknown, and they have been much debated. As she grew older, Elizabeth became famous for her virginity, and a cult grew up around her which was celebrated in the portraits, pageants and literature of the day.

In government, Elizabeth was more moderate than her father and siblings.[2] One of her mottoes was video et taceo: "I see, and say nothing".[3] This strategy, viewed with impatience by her counsellors, often saved her from political and marital misalliances. Though Elizabeth was cautious in foreign affairs and only half-heartedly supported a number of ineffective, poorly resourced military campaigns in the Netherlands, France and Ireland, the defeat of the Spanish armada in 1588 associated her name forever with what is popularly view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victories in English history. Within 20 years of her death, she was being celebrated as the ruler of a golden age, an image that retains its hold on the English people. Elizabeth's reign is known as the Elizabethan era, famous above all for the flourishing of English drama, led by playwrights such as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Christopher Marlowe, and for the seafaring prowess of English adventurers such as Francis Drake and John Hawkins.

Historians, however, tend to be more cautious in their assessment. They often depict Elizabeth as a short-tempered,[4] sometimes indecisive ruler,[5] who enjoyed more than her share of luck. Towards the end of her reign, a series of economic and military problems weakened her popularity to the point where many of her subjects were relieved at her death. Elizabeth is, however, acknowledged as a charismatic performer and a dogged survivor, in an age when government was ramshackle and limited and when monarchs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faced internal problems that jeopardised their thrones. Such was the case with Elizabeth's rival, Mary, Queen of Scots, whom she imprisoned in 1568 and eventually had executed in 1587. After the short reigns of Elizabeth's brother and sister, her 44 years on the throne provided valuable stability for the kingdom and helped forge a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2]
 

8、伊丽莎白女王真是处女吗?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据说莎士比亚或是“处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私生子
  资料一
  http://it.sohu.com/20060116/n241456586.shtml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国际在线消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该国历史上被誉为一代英主,她一生未婚又被英国人称为“童贞女王”。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最新拍摄的舞台剧称,伊丽莎白一世是由于目睹了父亲谋杀母亲的残酷事实,而无法与任何男人发生性关系。

  “童贞女王”的心理疾病

  据《每日电讯报》1月15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最新拍摄的舞台剧《童贞女王》耗资900万英镑。全剧共分4幕,讲述了伊丽莎白一世终生惧怕性爱,在过世时仍为处女身的故事。剧中,伊丽莎白一世在幼年时目睹到父亲英国王亨利八世谋杀母亲安妮·博林王后的一幕成了她脑中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梦魇,以至于这位女王没有能力完成性爱;即使她的情人罗伯特·达德利伯爵一直都在帮助她摆脱这种恐惧,但女王还是无法治愈心理疾病,而她的健康也因此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面临死亡。

  《童贞女王》剧中的伊丽莎白和达德利伯爵

  显然,舞台剧《童贞女王》与近年来出现的诸多试图撕破“童贞女王”面纱的影视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英国播放的舞台剧《伊丽莎白》将女王与罗伯特·达德利伯爵描述成一对浪漫情侣;而好莱坞即将拍摄的有关伊丽莎白一世的电影也打算让女王与她的另一位情人、沃尔特·拉雷格爵士存有肌肤之亲。

  《童贞女王》的制片人保罗·路特曼表示,剧中伊丽莎白一世的新形象是完全基于历史研究的结论塑造出来的,“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我们深信她(伊丽莎白一世)终生都是处女身。

  我们将她塑造成一个充满激情的女人,但这个女人知道这儿有一条她无法逾越的界限”。

  编剧保拉·米勒认为,伊丽莎白女王曾公开宣布她一直保持着童贞,尽管这这里面藏有政治意图,但也是她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后果。米勒指出:“如果我要描写一个在那个时代目睹母亲被父亲杀害的女人,我一定要去分析她所受到的心理影响。我想,在当时的情况下,伊丽莎白一定把男女间的性爱看作是一种威胁。”

  报道说,在《童贞女王》中,伊丽莎白一世将由女演员安妮-玛丽·道夫饰演。道夫将从女王20岁出头一直演到69岁去世。

  浪漫女王的未婚之谜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和第2位王后安妮·博林的女儿。在伊丽莎白还不到3岁时,她就亲眼目睹了母亲因为通奸罪被赐死的情景。从此以后,性和死亡的阴影如梦魇一般开始缠绕着伊丽莎白的内心世界。

  1558年,年仅25岁的伊丽莎白登上英国王位宝座。她不但是一位威高权重的国王,也是一个丰姿卓越的美女。她身边的情人众多。其中第一号情人是罗伯特·达德利,后封为莱斯伯爵。他们常常出双入对,通宵轻歌曼舞。女王46岁时又迷上比自己小23岁的法国安休公爵。两人时常手拉手在御花园亲昵调情,甚至当众拥抱。女王也曾喜爱经常出海冒险的传奇英雄沃尔特·拉雷格。在女王面前英俊、机智、奉承和勇敢的拉雷格为自己换来了爵士的封号。女王最后的迷恋者是埃塞克斯伯爵,比她小30岁,但埃塞克斯最终因对王权产生野心而被女王下令处死。

  然而,尊贵而浪漫的女王为何终生不婚呢?政敌说,她根本没有正常的女性生理功能,是一个阴阳人;也有人认为,女王目睹父亲2次杀妻,6次娶后的事实,让她觉得伴夫如伴虎而拒绝成为他人的妻子。

  资料二
  莎士比亚或是“处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私生子
  2006年04月28日15:05

  美国作家史莱茨发表新作《牛津:伊丽莎白一世之子》,提出惊人理论:英国一代文豪莎士比亚是独身一世的伊丽莎白女王的私生子。史莱茨在书中批驳了伊丽莎白一世是“处女女王”的说法,并说女王一生有数个私生子,其中长子爱德华由女王亲信约翰·德·维尔代为抚养,成为第17世牛津伯爵。

  莎士比亚的身份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焦点之一,很多人不相信一个英国乡绅能够写出众多不朽佳作。史莱茨认为莎士比亚其实是笔名,而其真实身份是牛津伯爵爱德华。史莱茨认为爱德华·德·维尔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并说在《哈姆雷特》和部分十四行诗中都对此有所反映。

  来源:国际在线

  http://hi.people.com.cn/2006/04/28/233470.html
 

9、《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2、原著简介
  故事围绕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从伦敦新搬来的单身汉阔少宾利先生爱上了温柔美貌的大女儿简,他的朋友达西则倾情于二女儿伊丽莎白。由于她听信了年轻军官韦恩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致使这桩婚姻进行的十分缓慢。经过一连串有趣的周折后,误会终于得以消除。达西克服了傲气,伊丽莎白也克服了对他的偏见,最后两人终成眷属。与此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另外两对青年男女的结合过程,即已是27岁的夏洛特出于寻找归宿找个可以依靠的有钱人遂于柯林斯结婚,莉迪亚一贯轻浮,与韦恩私奔后,经达西搭救而苟合成婚。奥斯丁正是通过对不同婚姻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建立在互相理解和真诚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赞扬和对以门第财产和情欲为基础的爱情的讽刺。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小说也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愿望与理想。
  3、作品影响
  《傲慢与偏见》或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它“告诉你女性有权过得更好,而不应认为女性理所当然就该怎样”。“反对日常性别歧视”组织的创始人劳拉·贝茨说,是“第一次有人说女性的思想值得倾听”。《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问世。这本书在评论界得到欢迎,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赞扬奥斯汀“笔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务和角色变得有趣”。
  《傲慢与偏见》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丁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