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入侵阿富汗》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5 16:09:57 浏览次数:264
关于《入侵阿富汗》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当年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2、英国、美国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3、俄罗斯为什么打阿富汗
4、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5、为什么前苏联入侵阿富汗?
6、苏联什么时候出兵入侵阿富汗,详细点啊
7、苏联入侵阿富汗为什么会失败
8、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9、入侵阿富汗电影云盘

 

1、当年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政府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党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2、 英国、美国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威慑中俄,控制中东石油

1,阿富汗的地缘格局——它地处亚欧大陆腹心,是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四大地缘势力的交汇之处。

2,东、西、中亚,分别代表着中国、伊斯兰、俄罗斯三大世界级文明势力——而他们均和美国存在较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3,中国将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受到美国威胁,国家安全形势急剧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国实现对阿富汗的掌控,将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4,就中俄而言,在两国关系缓和后,中亚一直是安全的后院。一旦美国在阿富汗站住脚,那中俄的稳定大后方就将不复存在。

5,俄罗斯的中亚传统势力范围也将受到严重冲击。一旦中亚落入美系势力之手,俄罗斯的庞大而虚弱的北亚板块也会出现严重问题。

6,而对伊朗来说也同样如此。自打伊斯兰革命后,伊美关系急剧恶化。作为中东首屈一指的地缘大国,伊朗的反目,严重影响到美国对该地区的掌控,进而对美国维系世界霸权的核心——石油美元构成严重威胁。

  


 

3、俄罗斯为什么打阿富汗


不是俄罗斯,而是前苏联

1979年阿富汗战争原称“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加紧使阿富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反对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历届阿富汗政府虽然都曾试图改革,但均由此而告吹。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同年12月27日,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阿富汗战争在历史上有两次,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1979年,指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战争至1989年2月结束,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4、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直接原因:
  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同年12月27日,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根本原因:
  到70年代末,苏阿关系闹到了要刀兵相见的地步。在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
 

5、为什么前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目的有二:

一是铲除异己
中亚地区一直被前苏联视作自己的“后院”。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建立,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在执正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正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阿富汗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干掉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这让苏联意识到,阿明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因此决定直接武装入侵阿富汗,除掉阿明。

二是南下战略的需要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成了世界上能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唯一的争霸对手。为了称霸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苏联的首要战略目标就是要把美国的势力从这一地区挤出去, 以便从美国手里夺取“ 一个又一个阵地”。因此,在广大的南部地区,尽管苏联没有一个严格的扩张日程表,但事实表明,它不仅善于“见缝插针”,而且把东南亚和西南亚当成了同时推进的两个主攻方向。更鉴于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地位,苏联又把它当成了连结两个战区的中心环节。为了打通南进印度洋的“出海口”,苏联将占领阿富汗作为其陆上南下的第一步。而又鉴于西南亚与苏联直接接壤,先占领阿富汗,继而再向巴基斯坦“推进”就成了整个“南下战略”的突破口和重点。

另外,苏军在全面占领阿富汗之后,还曾多次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界地区挑起事端、并多次派出军机窜入巴基斯坦领空进行挑衅等,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苏军撤出阿富汗:
苏联对阿富汗的大举入侵,表面上看似顺利,但一个最令它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原来阿富汗国内相互斗争的各派力量,仿佛在一夜之间“团结”了起来。原来的内战顿时衍变成阿富汗游击队与入侵的苏军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

在阿富汗战争中,苏联耗资200多亿美元。至1988年5月25日苏联方面的统计: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阿富汗成了苏联人的噩梦和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

由于入侵阿富汗,苏联不断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承受了巨大的外交压力,处境孤立。由于入侵阿富汗,苏联与巴基斯坦交恶日甚。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摆脱不利的外交局面,旋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正治解决。

1988年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1989年2月15日,苏联正府发表声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已经结束。
 

6、苏联什么时候出兵入侵阿富汗,详细点啊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

  战争起因: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是个内陆国家,面积仅相当中国西藏的一半,是苏联“南方战区”的一部分。南方战区对苏联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一直想在这一地区实施分阶段的战略推进,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的战略。控制阿富汗是苏联实现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苏联在阿富汗苦心经营多年,对阿富汗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控制。但是,阿富汗逐渐加剧的动荡局势和领导人违背苏联人意志的行为,对苏联的南下战略产生了威胁。苏联认为只有诉诸武力才能加强对阿富汗的全面控制。   同时认为,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由于美国因人质问题卷入了与伊朗的争端,美国愿意采取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很小,西方国家因根本利益没有受到侵害也不会有强烈反应,占领并控制阿富汗易于取得成功。   苏军入侵阿富汗不仅是完全有准备的,而且是一种预谋的里应外合的军事行动。   远在入侵之前,苏联通过“经援”和“军援”,在阿富汗进行了大量的战场建设。其中修建了几条战略公路和两个空军基地及喀布尔国际机场,并在苏阿边境修建了大型后勤补给基地。另外,在阿富汗的几千名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早已控制着阿军一些要害部门和部队,对阿军情况比较熟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最后决心和入侵方案,是在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多次对阿实地观察了解情况后,大约在11月26日正式确定。   入侵决心定下后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苏军以保卫在阿基地和人员安全为名,开始向阿调运先遣部队。12月上旬,1500名配备有坦克、火炮的苏军人员被空运进阿,尔后配置在萨兰山口,一些工兵部队也进入阿境,修复赫拉特附近被破坏的路段、桥梁并恢复一些机场和军事设施。同时以“军援”为名,通过公路向阿运进大批武器装备。圣诞节前夕,先后向巴格兰姆空军基地和首都喀布尔机场分别空运了1个空降团和1个多空降师,先期夺占、控制要害地区。在空降部队向喀布尔大规模空运期间,编成东西两个战役集群的地面进攻部队向边境地区秘密机动,进入了出发阵地,各种装备器材和后勤保障物资也向边境调集。为了指挥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协调有关军区和各军种之间的行动,组成了总部和军区之间的中间战略指挥机构,并在捷尔梅兹开设了前方指挥部。同时派出先遣电台潜入阿境内重要军事基地待命,专门的通信指挥网也开通完毕。   在阿富汗,苏顾问以冬季装备换季和检查维修为名,集中和拆卸了阿军的主要武器装备,而且限制作战飞机驾驶员飞行,使阿军实际上被解除武装处于无法作战状态。阿总统阿明被诱骗离开总统府,转移到郊区行宫,失去了与各战斗部队的联系。   苏联还对西方发动了外交和宣传攻势,大肆宣扬苏联从东德部分撤军,抨击北约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对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推波助澜,以此转移西方对其侵阿行动的注意力。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综述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 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东路3个师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次年1月2日,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在此阶段,苏军共出动7个师8万人;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对苏军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第二阶段

  苏军发动全面“扫荡”和重点“清剿”(1980.2~1985.12) 苏军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先后于1980年2月、4月和6月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昆都士、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哈、楠格哈尔、帕克蒂亚等省的抵抗力量游击队展开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无法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势,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全面“扫荡”失败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兵器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企图切断游击队的外援渠道,歼灭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的重点地区有潘杰希尔谷地、库纳尔哈、霍斯特、坎大哈等,其中对潘杰希尔的大规模“清剿”达8次之多。1982年5月和1984年4月,苏阿军队出动1个师2万余人,采取全面封锁、饱和轰炸、分进合击、机降突袭等战术,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潘杰希尔游击队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一度占领该谷地。苏军和阿政府军的重点“清剿”遭到游击队顽强抵抗,在付出沉重代价后虽占领游击队一些根据地,但未能重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结束后,游击队又回到根据地。经几年战斗,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武器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至1985年底,侵阿苏军兵力达12万人,喀布尔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游击队则发展到10万人。在此期间,苏联在国际社会压力下,被迫于1982年6月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至1985年底,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先后举行六轮日内瓦间接会谈,但未能在实质性问题上达成协议。

  第三阶段

  双方战略相持(1986.1~1989.2) 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战场上的屡屡失利,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壮大,迫使苏联改变侵阿政策。1985年M.S.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为实现这一目标,苏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将战争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加紧武装并将“清剿”任务移交给阿政府军,苏军主要负责防守城市和交通线。阿游击队为了把苏军赶出国土,推翻喀布尔政权,对城市和交通线频繁发动攻势,先后对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贾拉拉巴德、赫拉特等重要城市发起多次进攻。其中对喀布尔的进攻曾出动兵力5万人,时间长达几个月,对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造成严重威胁。但由于游击队内部政见不一,缺乏统一指挥,加上武器装备落后,进攻屡屡受挫。阿富汗战场出现了苏军控制主要城市与交通线、游击队控制广大农村、双方均不可能取胜的僵持状态。在此情况下,苏联被迫接受1988年4月14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并于同年5月15日~1989年2月15日分两个阶段撤出全部军队11.5万人。至此,苏联侵阿战争结束。

  战争影响

  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战争中,苏军使用大量先进武器,采取多种战略战术,但由于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受到国际社会和苏联人民强烈反对。阿富汗人民抵抗力量虽然在兵力兵器等方面处于劣势,但由于从事的是正义战争,受到广大人民拥护和国际社会支持,部队士气高昂,加上成功地开展游击战,使强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并最终迫使侵略军撤离国土。
 

7、苏联入侵阿富汗为什么会失败


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大大小小各种抵抗组织多达数百个。1980年由七大派抵抗组织建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统一战线,在战场上协同作战。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动。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作出撤军的“政治决定”。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由巴基斯坦、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总司令罗莫夫最后一个跨过苏阿界河。苏联结束了长达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这是阿富汗人民在国际反霸正义力量支持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8、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主要是因为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它是连接中亚与南亚的战略要地,控制了印度洋就相当于控制住了整个亚洲的咽喉,西亚盛产石油,大家知道,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钢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争夺石油,任何世界大国都想控制中东这个盛产石油的地方,就一定会想法控制印度洋,同时当初的沙皇就提出了要称霸世界,俄国就必须控制印度洋,而俄国从中亚到印度洋最便捷的路线就是通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条路线,进而控制印度洋,所以当初苏联入侵阿富汗一是继承了沙俄称霸世界野心,另一个因素是当冷战时期为了控制中东这个盛产石油的地方。
 

9、入侵阿富汗电影云盘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556931097&uk=3863959687
勿谢望采纳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