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电视剧正文

《百团大战》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4 20:03:08 浏览次数:223
关于《百团大战》剧情简介,演员介绍,专题内容

目录

1、简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2、关于百团大战
3、百团大战的人物有那些
4、百团大战简介
5、刘伯承为什么第一个批评百团大战
6、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7、百团大战的目的
8、百团大战是错误的吗 百团大战利弊
9、什么是百团大战?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简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1、台儿庄会战是在抗战初期日军大举进攻和中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发生的。

当时,日军攻陷了南京,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徐州,然后循陇海线西进,取道郑州南下,占领中国抗战的中心城市——武汉。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中国军事当局调集了七八万军队,于1937年10月12日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指挥津浦线的防御战。

2、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扩展资料

百团大战的国内背景: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正太铁路是日军施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军在铁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守备,并派装甲火车巡逻。

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要点,筑有一线外围据点。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在华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9],使日军“囚笼政策”得以趁机推行,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1940年春,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和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聂荣臻讨论确定破袭正太铁路。1940年5月1日,日军发动了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枣宜会战,在广东方面发动了良口作战,企图对中国政府加强军事压力。

在枣宜作战中,日军本无意于长期占领宜昌,但受德军6月14日占领法国首都巴黎的鼓舞,改变初衷,决定占领宜昌,以便直接威胁重庆,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日军航空兵 以宜昌为基地,使5月18日开始的日军航空兵对大后方的战略轰炸进一步升级。

日本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给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国民党内一些人更加动摇,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为克服这一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在1940年7月7日发表的《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指出:

日本“企图用封锁我国际交通线,向我正面进攻及举行天空轰炸等加重压力与加重困难的办法,达到其分裂中国内部,逼迫中国投降之目的”,“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号召“全国应该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与困难“。

于是,八路军总部决定把酝酿成熟的破袭正太路设想付诸实施,出击敌后交通线,给敌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粉碎日本的企图,以利全国局势好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儿庄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2、 关于百团大战


以下的评论不知道你们从哪些个乱七八糟的杂志和旧报纸上看到的,那些全是虚假的,你们可别当真了,我有两个叔公,现在还活着呢,都快100了,经历了抗日、解放和朝鲜战争,作为两个农村出身的乡下汉,都是普通士兵出身,说的话绝对有真实性,百团大战据历史教材所说的大小战斗1100多次,共歼灭日军2万多,伪军5000多,这个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我叔公当时是后勤部队的,都是专门整理缴获武器装备和士兵尸体的,缴获的武器装备的确是堆成山,足以装备两个师,你们好好想想,日军士兵那么勇猛拼命,八路军只有消灭他们才能得到武器装备,八路军在中后期国民党停止了供应武器装备和任何帮助,八路军总部总共只有那么两间小小的兵工厂,生产出的武器仅仅只是勉强供应总部的几个团而已,其他几十万部队的武器装备只有从日军和伪军那里去抢劫了,这一切可都不是虚的。百团大战,基本上是八路军一个团围攻日军一个中队,基本上10比1以上,如果是这样都要输,那八路还混 个屁
伪军都怕死,日军也不可能提供较好 的装备给伪军,所以伪军和八路作战基本是做做样子,一有不对劲就跑,跑不掉就马上投降,所以歼灭的伪军比较少,所说的歼灭5000多伪军可能有虚假,实际恐怕只有个五六百。至于八路死的人数有1万六千多这个应该是真实的。
朝鲜战争前后派出的总兵力加一起也不到100万,说死100万这个要么就是美国佬宣传的,要么就是台湾的国民党宣传的,再不是就是哪个海外汉奸宣传,现在公布的18万多是最准确的。
 

3、百团大战的人物有那些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地点: 中国华北
时间: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
参战方: 中国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
结果: 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
参战方兵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400,000
伤亡情况: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7,000
主要指挥官: 朱德,彭德怀
 

4、百团大战简介


  1、简介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2、作战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3、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5、刘伯承为什么第一个批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后期,彭德怀强令129师强攻关家垴的日军,师长刘伯承极力劝阻彭不可意气用事,但被彭以“拿不下关家垴,撤销129师番号,杀头不论官职大小。”的狠话驳回。刘被迫命令129师强攻。此战129师损失极其惨痛。百团大战后,日军对山西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性扫荡,以山西为主战场的129师首当其冲,损失颇大。因此刘伯承第一个对百团大战提出公开批评。但刘当时并未全盘否定百团大战,只是就事论事的对百团大战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检讨和批评。
 

6、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百团大战指在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共产党率领八路军主力一百余个团与当地民兵共约40万人发动的以游击作战为主的对日战役。根据资料的不同也有个方投入约20万兵力进行战争的纪录。
作战背景
日本军队在占领中国城市广州、武汉形成了一条北起山西、东至贵州的广阔战线,又面对其占领区内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出于战略要求日本放弃了以国民政府为主要目标的战略,准备太平洋地区的战场与美国决战。转而以抗日根据地为目标,进而巩固已有占领区。因此自1938年秋日本便开始大规模的政治诱降,希与国民政府议和。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而汪精卫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展开受到争议的叛国运动。

此时美、英两国也在面对法西斯力量令人窒息的压力,希望以国民政府的退让换取德日进攻苏联的承诺。1939年初,面对日本政治攻势的国民政府反共投降的倾向日见明显,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则确定了一系列违背抗日统一战线的举动,并展开对日秘密谈话,希望展开停战谈判。

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在日本对华主要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1]。这对华北地区的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百团大战经过
百团大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年8月—9月)
战役最早由8月20日晚8点开始的华北交通要道破袭战为序幕,当时正太铁路是日军获得山西煤炭资源的重要通道,也是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据点主要分布区,同时井陉煤矿也在这条铁路上。因而正太铁路成为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战场。作战初期兵力部署异常隐蔽,日军直至战斗打响才发觉国民军队的动向,日本方面将9个独立混编师投入战场。至9月下旬为止,正太铁路已全线瘫痪,华北境内的大部分铁路也遭到狙击而终止运行,井陉煤矿则遭到破坏。

第二阶段(1940年9月—10月)
在第二阶段时期,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战斗对象是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本守军与被抗日根据地包围的日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日军也投入使用了战争公约所禁止的毒气与生物兵器展开反扑,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12月)
日本军队开始将各地的机动兵力集结于华北地区,以“扫荡”为主要形式攻打抗日根据地,借以迫使国民军退出华北交通要道,国民军则分兵展开游击战争,采用麻雀战(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运动战术)进行反击,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以国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据统计,包括当地民兵在内共进行战斗1800多次,日军死伤20000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获日军280多人、伪军18000多人;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也随之大幅度扩大为华北437个县中的10个县。

作用与评价
这场战争的指挥官彭德怀最早并没有向国民政府与中共中央通告,而是临时决定的。但在战役打响后得到了党中央的嘉奖与支援,事后国民党军队也发来贺电,祝贺百团大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战役也有外国记者进行报道。使得国民党顽固派当时“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说法不攻自破。极大鼓舞了抗日战争军民的士气。

但对于百团大战的评价却因历史的进程出现一定的出入。毛泽东本人认为这场战役中彭德怀取得的战绩提升了彭在党内外的知名度,担心彭将威胁到他的权威地位,便展开整风运动,借批判主观主义的同时重新树立个人权威。

这场战役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暴露在日军的视线内,促使日本投入大量正面战场的部队进行“扫荡”,虽然减少了国民政府的压力,但抗日根据地却在此后遭到了不小的打击,事后被认为是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就依照这条理由对彭德怀本人进行批斗。

也有人从因果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百团大战应当延后1~2年再发动,原因是在1941~1943年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大战场均出现惊人转折。他们认为在那时发动“百团大战”将更好的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威信与百团大战本身的地位,这种说法多见于一些军事论坛。

但无可争议地是这场战役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为鼓舞士气,反对妥协投降取得了很大的作用。
 

7、百团大战的目的


破坏日军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粉碎敌人围剿封锁,帮助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斗(钳制和消灭大量敌军),给日军沉重打击,也振奋人们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8、百团大战是错误的吗 百团大战利弊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日军正面交锋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方认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百团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局势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声望提高,中.国国.民.党以此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加强了对共.产党的控.制,日军在此次战争失利后,加强了军事力度。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伯承一贯主张部.队要有正规的战略战术素养,要有不断发展创新的军事理念,但彭.德.怀对此却不那么认为;1942年4月30日,在晋冀鲁豫区和相关军.队系统的座谈会上,刘伯承作了《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现状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冀鲁豫地区抗战以来的工作。它无可避免地提到了“百团大战”问题。
刘伯承的报告肯定了成绩,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缺点。他认为百团大战前后,由于对“从内战转到抗.日游击战之舵掌握不紧,过分强调正规军,犯了编并与放任地方武.装的错误”,一度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同时,他还指出,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存在着不少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如敌众我寡之下,没有以弱示敌,过早暴.露了我们的真.实实力;没有充分发扬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有些仓促上阵的意味,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响甚至矫枉过正。
刘伯承提出这些问题,并未针对彭.德.怀,他只是对自己执掌的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工作作了自我批.评。历来主张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毛泽.东觉得刘伯承对百团大战失误的认知是准确和恰如其分的。以八路军的实力来看,打一个这样的大战未免太过冒险。此外,他对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上的临机专断是有不同看法的。随即,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把刘伯承的那份报告交与大家讨论。打了胜仗的彭.德.怀对此当然想不通,也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后来,他还是就百团大战的战略战术作了一些检讨和认识,中.央对此也未有什么异.议。
 

9、什么是百团大战?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百团大战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

为了粉碎日军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所属部队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

百团大战战果:

百团大战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计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多人;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从歼敌数字看,八路军独自发起的百团大战不亚于1939年蒋介石部署全国十个战区71个师发起的对日冬季攻势的战果,如果加入歼灭伪军数字,八路军的战果还高于国军全军在冬季攻势的歼敌数字,由此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政治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