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黄页网站正文

济源第一中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7 12:57:38 浏览次数:373
在济源第一中学80年的光辉历史中,济源市第一中学已发展成为占地51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师生4000余人的现代化新型高中。学校先后投资建设了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食品销售系统和校园网系统。所有教室均设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一流的体育艺术场馆,28个高标准理化生物实验室,4个多功能会议厅和5个计算机教室。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报刊杂志600多种,开架借阅,微机管理,全天候服务。学校现有教职工320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0余人,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生20余人。

近年来,济源市第一中学在范亚平校长的领导下,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了创新精神并且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和体育艺术教育的特点,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高考在校生974人,本科上网率达到70%。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中央电教中心信息资源应用与建设示范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推广先进单位、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校园网示范校、河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如河南省依法办学示范校等,被确定为河南省传统体育学校和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篮球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是河南省首批优势示范性普通高中。雄伟的太行绵延不绝,黄河历史悠久。在愚公移山之地,济源市这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正在迅速崛起,成为镶嵌在豫西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母亲河养育了愚公的孩子,孕育了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这所世纪名校。济源市第一中学是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之一。它的旧址位于被称为四大公国之一的吉水源头集都寺。集都寺建于隋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为朝廷供奉季水神而建。寺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珍珠泉、小北海、晶晶池等。经过隋唐以来的修缮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非同寻常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在历史上,它是一个学者聚集的地方。后来,由于长期战争,它遭到了严重破坏。只剩下20多座古建筑和一些碑刻。只有庭院裸露的基石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两棵胸围几米的千年古柏依然以霜雪为傲,高大宽阔,承载着历史的重托,承载着济源一中的根。(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旅游景点)。1992年,学校迁至文昌路校区。济源市第一中学位于济源市政治文化中心学苑路68号。他们都在2004年9月搬家。80年来,学校历经沧桑,三次搬迁,两次搬迁,多次更名,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已成为省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知名学校。

济源一中的前身是济源师范和济源师范。1926年,国民党政权在济源县孔庙建立了济源的最高学府。1928年8月,济源师范学校改为济源师范学校。1929年8月后,文庙迁入集都寺。党基新、学子成立初期,共产党员在师范教师的掩护下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培育和聚集了一大批进步力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也被称为红色革命的摇篮;。1932年和1938年,学校两次解散。1947年冬天,它重新建立起来。学校位于豫北中学,是一个师范班。后来,经太岳行政部门批准,教师班由豫北中学指定,命名为济源农民师范学校。1948年初,他搬回集都寺,改名为“济源县师范学校”;。1950年,学校增设了初中班。平原省成立后,1951年更名为济源初级师范学校,1952年改为济源县第一初级中学;。第二年,师范学校停止招生。1955年,平远省撤销,济源划归河南省。所有师范生都毕业了。在此期间,培训了488名师范毕业生,其中男460人,女28人。学校更名为“河南省济源市第一初级中学”,招生6个班。1956年,又增加了两个高中班,改名为“河南济源第一中学”;。今年,应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邀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为学校题名。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这所曾经被军队关闭和占领的学校造成了巨大损失。1969年,教师们回到队伍,济源市第一中学改为“济源县教师短期培训班”,设在县委党校。1970年与农校合并,以“济源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名义迁入柯泾石河村。1973年后,第一中学恢复了四班制招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混乱局面。1974,建立了新乡师范类济源分会,培养了大批师范毕业生,为济源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这些师范大学毕业生中有不少人担任不同职位的领导职务。1988年,济源县迁建市,学校更名为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1991年,济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文昌路新建一所占地110多亩的济源市第一中学,用于文物古迹的开发保护。1992年5月,新学校建成投产,翻开了学校历史的新篇章,完成了第一中学历史的第一次飞跃。这期间,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源众多,校风、学风、学风日趋成熟,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日益提升成绩显著。到2003年,已经运行十多年的文昌路校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普及高中教育,济源市委、市政府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决定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新校区。新沂中学占地51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于2004年9月如期建成投产。学校规模和设施要达到国内一流,实现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看看今天的第一。但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从未改变,而且得到了发扬,各方面都超越了历史。经过80年的艰苦奋斗、积淀和教育,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校训,一代又一代地得到了中学人的拥护。他们求实创新,学习严谨,乐于奉献。学校效益显著。作为济源人才培养的摇篮,济源市自成立以来,已为世界各地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3万余名各类毕业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人才,赴美、英留学的学者、博士等,澳大利亚和日本,教育家、科学家、高级军事将领、政治精英和商界大亨;乾县厚坤、桃李飘香。我们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母校的荣誉感到骄傲和自豪。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节目一等奖”、“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规范化办学管理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园网络教育示范校、河南省文明示范校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示范校”、“河南省依法办学先进单位”,被评为“河南省学生推荐学校”,“中央电教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实验学校”和“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篮球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2月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实现了几代人一所中学的梦想。我们今天得到的是昨天付出的;我们今天付出的,明天就会收获。我们有理由相信,济源市第一中学有着辉煌的历史,一定会创造辉煌的未来。

樊亚萍,济源市第一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韩玉奎,济源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田多安,济源市第一中学纪检书记、党委委员。

济源市第一中学工会主席、党委委员马立奎。

党小靖济源第一中学副校长。

唐楚生,济源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陆光春,济源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学校

河南示范普通高中

河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省级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示范学校

一级学校河南省电化教育(12)

河南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黄河是我们澎湃的血液

太行是我们的脊梁

望谟山正汇聚着愚公的后裔

吉水的滨水正在冉冉升起青春的朝阳

团结、勤奋、传递永恒之火

文明进取创新济源市第一中学是理想的飞翔之地

济源市第一中学是时代精英的摇篮

在济源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之间,河南,中原名校,河南济源第一中学,与美丽的城市相映。这所学校的魅力来自于她不断计划和创新的能力。2003年,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济源市委、市政府投资3亿元,建成了济源市第一中学园路校区515亩。新校区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设计规模120个教学班。它被称为济源基础教育航空母舰;。

迁入新校区的济源市第一中学学生人数从2500多人扩大到6000多人,教职工人数从170多人增加到近500人。面对这样一所超大规模的学校,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来管理,将会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济源市第一中学人民在范亚平校长的领导下,迅速更新观念,解决了发展问题,用管理创新开辟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一,结构创新,即碎片化。济源市第一中学实行“统一领导、部区联动”的管理办法。&“统一领导”就是要保证校党委对学校整体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条”管理是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分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和后勤管理四个方面。相应的职能部门是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各职能部门协调和服务各年级的相关工作。&“块”管理是指全校分为三个年级部,每个年级部按照力量均衡的原则,分为两个教学部。年级对师生、教育教学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权。各年级可根据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组织创新平缓。济源市第一中学逐步弱化了教务处、政教办、总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权力,职能逐步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扩大班长的责任和权益。年级有教师的聘任、考核、评价和晋升权,并有相应的经费控制权。

三是流程创新精细化。以避免学校规模扩大造成管理失控。济源市第一中学在精品词汇上下功夫,提出了“学校OEC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总分类账中没有遗漏的项目。人人负责一切。管理有赖于效果和评价。

二、广博预约,厚积薄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教育改革应该是课堂改革。基于此,济源市第一中学提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动员教师,发挥百家争鸣的优势,酿出自己的蜂蜜,深入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随着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带动学生的变化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出现了“动态课堂”、“三步教学法”和“调查研究式结构教学模式”。全体语文教师创设的动态写作课,写作时间50分钟,批改30分钟,评语10分钟。批改的方式是集体批改,主要评论员将参考所有评论员的意见对作文进行评议。然后把作文交给作者,作者根据别人的意见写一篇约100字的附言。老师挑选一些优秀的作文并装订成册。如果有突出的问题或优势,老师也应该提出意见。然后在课堂上传阅。学生可以对选集中的任何一篇作文发表评论,甚至可以在阅读后附上另一篇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写作课上,学生要写1000到1200字,这比一般作文课要多得多。学生的作品也频频在“个性化写作平台”和“语文学习报”等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中央教育学院专家的一致好评。

创新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济源市第一中学的每一个班级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

三、从“三人民银行”到“8+1”—创新教学模式

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即推动了班主任研修模式的创新,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科研处处长秦旺发现,与教学交流相比,班主任之间的沟通缺乏内在动力,难以形成团队,不利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秦王首先联合志同道合的杨兵、王晓林组成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团队,根据学校情况、学习情况和班主任实际情况,开展校本研修。渐渐地,学校其他班主任也被吸引到了学校,“三民行”变成了“8+1”,其中一位是四川绵阳的班主任,在网上交流,会员人数扩大到9人。

班主任培训团队提出了自己的目标:优秀表现+研究成果+专家型班主任;团队成员取得了一些成绩:每个人带的班级都是学校优秀的班级群体;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研究方向;班子成员评选出6个班级工作案例;这本书刚在河南省以教师身份出版;他主持了济源教育专栏;团队其他成员致力于“成功教育与班级管理”、“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墙内外;今年3月初,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表演活动中,济源市第一中学舞蹈队选秀的舞蹈《梦想从哪里开始》在全国68个舞蹈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这是济源市第一中学连续第三次参加本次国家级比赛,紧接着第二届一、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表演活动再次获奖。这只是济源市第一中学体育艺术教育成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把体育艺术教育作为特色工程来推进,以“综合+特色”、“合格+专业”为办学目标,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类专业辅导,推动学校体育艺术蓬勃发展通过团队建设、课外活动、外交交流、年度审美节、运动会等形式进行教育。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传统体育学校”等荣誉称号。

艺术教育也是辉煌的。近年来,80多个艺术项目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

潮水平缓,两岸宽阔,风起云涌。济源市第一中学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内涵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和活力,创造了优秀的教学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在省内外教育界享有盛誉,得到了兄弟学校和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济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