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知识正文

天丁的功效与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4 13:00:47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465
关于 天丁的功效与作用 相关资料,更多详细介绍如下:

目录

天丁煮鸡的功效
木天丁的功效
天丁泡酒有什么功效
中药‘天丁’的别名是什么?它有哪些功效?
天丁和昌朴这两种药各有什么功效
地肤子,莪术,黄莲,红花,昆布,三棱,生地,天丁煮一起的功效和作用
有谁知道天丁的作用吗?
皂角刺的功效与仙人球的作用?
皂角刺的作用

 

天丁煮鸡的功效


鸡肉的功效与作用
鸡肉性平、温、味甘,入脾、胃经;可益气,补精,添髓;用于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
1.强身健体
鸡肉的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
现代社会中天天忙忙碌碌,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白领最好多吃一些,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等症状。
3.补肾精
可缓解由于肾精不足所导致的小便频繁、耳聋、精少精冷等症状。
4.促进智力发育
具有抗氧化和一定的解毒作用。在改善心脑功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方面,更是有较好的作用。

木天丁的功效


天丁又名皂角刺、皂针、皂刺;[药性]辛、温。归肝、脾、胃、大肠经。药效是败毒抗癌、消肿排脓、治同疗癣。
 

天丁泡酒有什么功效


天麻味甘质润,药性和平。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可用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天麻泡酒可增强祛风通络之功效,用治风湿性疾病,关节炎,腰肌劳损,头痛,均可。天麻炖排骨可祛风通络兼补益肾气,中医以脏补脏的理论,排骨可以强壮骨骼,兼而补之。
 

中药‘天丁’的别名是什么?它有哪些功效?


天丁 别名:皂角刺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天丁和昌朴这两种药各有什么功效


天丁的其他名称:皂角刺, 皂荚刺, 皂刺, 皂角针, 皂针, 皂丁, 角针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主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性状】
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 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药材多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以片薄、纯净,整齐者为佳。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经;肺经
【功能主治】
搜风,拔毒,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
①《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
② 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④《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⑤《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
⑥《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
⑦《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附方】
①治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膈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 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溃。(《医鉴初集》)
②治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③治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④治疮无头者: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冬葵子三、五个,前药送下。(《儒门事亲》)
⑤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椿根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⑥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蔺氏经验方》)
⑦ 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⑧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妇人良方补遗》)
⑨治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补骨脂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⑩治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圣惠方》)

你说的昌朴应该是菖蒲吧?
菖蒲(学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为尧韭。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原产中国及日本,北温带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4]

驱虫
菖蒲还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将菖蒲根茎500克捣烂后,加水1-1.5千克熬煮两小时,经过滤所得的原液,兑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药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藏药】榜那:块根治流感,,炭疽病,风湿痛;叶、花、花蕾治发热性疼痈、头痛、牙痛《滇省志》。
根状茎(白菖蒲):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1]
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4]
化学成分
含α-、β-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儿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异菖蒲酮(isoacolamone)等。
毒理作用:大鼠腹腔注射菖蒲油LD50为221mg/kg,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快而浅,阵发性痉挛而后强直性痉挛,最后死亡。小鼠腹腔注射根茎的水提取物4g/kg,有镇静作用;醇提取物MLD为4g/kg,Ldloo为8g/kg。变种日本菖蒲(A.CalamusL.var.AngustatusBuss.)中毒后引起胃肠炎、下痢。
《本草图经》:菖蒲,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亦有一寸十二节者。采之初虚软,暴干方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于干燥沙石土中,腊月移之,尤易活。又蜀人用治心腹冷气骤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良。
 

地肤子,莪术,黄莲,红花,昆布,三棱,生地,天丁煮一起的功效和作用


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防止冻仓
 

有谁知道天丁的作用吗?


天丁 又名皂角刺、皂针、皂刺

皂角刺(天丁、皂针、皂刺)
[药物] 为植物豆科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产于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全年可采,割下棘刺,晒干,生用
[药化]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
[药理] 体外实验具抗癌活性,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药性] 辛、温。归肝、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消肿排脓、治同疗癣。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皂角刺、七叶一枝花、山慈姑、山甲、牡蛎、鳖甲各15克,三棱、莪术、刘寄奴、马鞭草、枳壳、丹参各9克,柴胡、木香各6克 水煎2次服。能使肿块软化或缩小,病情好转。乳腺癌 皂角刺30克,土贝母、全瓜蒌、黄芪各12克,当归、白芷、金银花各9克,全蝎、川芎、木香、陈皮各6克 水煎3次服。继续服用,能使癌肿痛消失,获临床痊愈。宫颈癌 皂角刺、当归、银花、连翘、花粉各9克,生地、黄芪各12克,赤芍、甘草各6克,黄连3克,炙木鳖1.5克 水煎为皂刺饮,温服。宜于初期,治愈率较高。食管癌 皂角刺、制硇砂各15克,乌蛇、瓜蒌、薏苡各500克,全蝎、蜈蚣各120克 并为细末,压成消癌片,片重0.5克,每服10片,日3次。亦宜于其它消化道癌。能使症状消失。
(2)消肿排脓,用于痈疡脓肿:重舌木肿 皂角刺(煅炭)、朴硝各30克,龙脑1克 研匀,掺入舌下,涎出自消。痈肿未溃 皂角刺30克,炮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当归、白芷、赤芍、防风、象贝、甘草各6克,陈皮、金银花各9克,酒、水各半煎为仙方活命饮,温服。癌核肿硬 皂角刺(煅、存性)9克,白及3克 研匀,外敷。
(3)治风疗癣,用于风疮皮癣:风疮顽癣 皂角刺、羊蹄根、大风子仁、百部各60克,羊踯躅花、凤仙花、透骨草、马钱子、苦杏仁、银杏、苦参子、蜂房各30克,穿山甲、川乌、草乌、全蝎、斑蝥各15克,蜈蚣15条,浸于香油4000克和桐油1000克中3日3夜,然后用文火炸熬至药物呈深黄色,离火滤去药渣,油液再用武火熬炼至滴水成珠。每500克药油加铜丹30克,铅粉210克,搅成糊状,到热度不高时,现竞入白及粉30克,藤黄、轻粉各15克,朱砂9克,搅匀,收炼成新拔膏。用时将膏粉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上,外贴患处。2~3日换1次。亦宜于鸡眼、瘢痕、痒疹、汗斑及瘊疣。
[药量] 煎剂:9~30克。散剂:0.54~9克。片剂:0.5~30片。外用:适量(熬膏)。孕妇忌服。
 

皂角刺的功效与仙人球的作用?


 皂角刺的功效介绍与作用
  皂角刺 (《本草衍义补遗》)
  【异名】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天丁(《纲目》),皂角针(《江苏植药志》),皂针(《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采集】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
  【药材】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
  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
  质坚硬,难折断。
  药材多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
  无臭,味淡。
  以片薄、纯净,整齐者为佳。
  主产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
  此外,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甘肃等地亦产。

 
 

皂角刺的作用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1.皂角刺用于痈疽肿毒。如脓未成者,常与穿山甲、金银花等同用,方如仙方活命饮;如脓成而正虚不溃者,则与穿山甲、黄芪、当归等配用,方如透脓散。

2.皂角刺用于麻风,癣疮、重舌。治麻风,单用皂荚刺烧灰为末,大黄煎汤调服,方如二圣散;治癣疮,用皂荚刺米醋浓煎,取液外涂;治小儿重舌,用本品烧灰,加入朴硝、冰片少许,掺于舌下。

3.皂角刺用于痔疮,肛边痒痛,可与樗皮、枳壳、赤芍同用,方如皂荚刺丸。

4.皂角刺用于妇女产后缺乳或乳汁不下,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等同用。

关键词: 功效 作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