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景点正文

白沙壁画怎么样,好玩吗?白沙壁画相关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6 07:08:10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208
关于白沙壁画怎么样,好玩吗?白沙壁画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白沙壁画的简介
2、二十年后回白沙壁画上面向阳村作文
3、丽江三大古镇分别都有哪些
4、谁知道云南丽江白沙古镇白沙壁画旁卖黄龙玉的店名叫什么
5、玉龙雪山游玩攻略
6、纳西族的艺术
7、丽江或束河民俗?
8、朱元璋赐给丽江木氏土司哪三样东西
9、丽江古城的古城民俗

 

1、白沙壁画的简介


白沙壁画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丽江东巴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丽江旅游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白沙壁画位于丽江古城组成部分之一的白沙古镇,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古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为一座古老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196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的调查报告是这样写的:“丽江壁画分布于漾西之万德宫、大研镇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觉宫、崖脚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国寺、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护法堂、大定阁、雪松村之雪松庵等处。”
在这漫长岁月中,丽江经历了十多代土司与流官们的统治。土司与流官中,有开明者,也有昏庸者;有兴盛者,也有衰败者;有信佛者,也有信道者,还有信喇嘛教者。随着统治者的喜好,丽江的各种宗教常有此起彼伏的交替发展过程,加上丽江的庙宇常有时起时衰,这就直接影响了壁画的兴衰。
”当时,丽江现存的壁画还有十余处之多、200多幅作品。现存的55幅壁画分布在古城周边的宗教建筑群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和束河的大觉宫等四座寺庙里。其中,位于大研古城以北五公里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壁画于1996年被国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白沙村是木氏土司家族的发祥地,也是纳西族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定居点。明初纳西族人才由白沙村迁移到大研镇。
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溥历时期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2、 二十年后回白沙壁画上面向阳村作文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物,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学校南边墙上的巨型壁画。
这些壁画都是关于体育项目的。有打排球的、打乒乓球的、跳水的、打篮球的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图画。
看!那个打乒乓球的小男孩,在发过一个球后,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他对自己发出的这个球非常满意。
瞧!那个跳水的小女孩已经准备好了跳水的姿势,起跳、翻转、入水、一套完美的动作,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和裁判,,裁判给出了全场的最高分9。973分,在场的观众都在为她喝彩鼓掌。
我最喜欢的那幅是打排球的,只看见一个二传手把球传给主攻手,主攻手给对方一个扣球,对方没有接住,她得意地笑了,好像在说:这算什么,我还会有更厉害的发球呢!
看着这一幅幅壁画,让我想到了今天凌晨刚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队以32金17银15铜的成绩名列金牌榜的第二名,虽然我们只是第二名,但是中国军团创造奇迹的时刻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如,110米栏冠军刘翔,他是第一个获得田径短跑项目冠军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个项目冠军的黄种人,还有李婷、孙甜甜也为中国网球获得历史性突破。最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女排的选手们,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又一次获得奥运会团体冠军。这也是中国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唯一一块团体金牌。这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会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心中。
 

3、丽江三大古镇分别都有哪些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喜欢一个人漫步在丽江古城,踏着青石板路,听着小桥流水,迎着朝阳,体会丽江的柔软时光。丽江的清晨是宁静的,是古朴的,是不染尘埃的。清晨漫游在古巷里是一种享受,清晨诺大的古镇静谧异常,只有洒下的暖光和潺潺的流水声。客栈是丽江的半个灵魂,夜晚坐在客栈的露天阳台上吹晚风,看星星,红色的灯笼照在脸庞上,有满满的回忆涌上心头。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镇之古称。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沙古镇

白沙古镇是丽江城北约12公里的一座古老的小镇,位于玉龙雪山脚下,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纳西文化的发源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又有白沙壁画、白沙细乐等文化艺术遗产。与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并称“丽江三大古镇”。
去白沙古镇可以在古城口坐6路公交车,直达白沙镇政府站。出站边是白沙壁画和古镇,也可以在红太阳广场或是北门坡包一辆面包车去,还可以自己骑着自行车去,这种感觉会更好。
白沙古镇是保存的最原始,最有味道的古镇了,安静,没有纷扰。名声不大,魅力却很大,真的很喜欢。白沙古镇的小桥流水让人恍惚以为这里是江南水乡,这里环境很好,这里原始、淳朴,不像个景点,像是归宿。去白沙不能错过白沙刺绣和白沙壁画。
 

4、谁知道云南丽江白沙古镇白沙壁画旁卖黄龙玉的店名叫什么


  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5、玉龙雪山游玩攻略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的西北部,距离县城约15公里,它是北半球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

  十三峰,山顶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在丽江县城抬头就可看到,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

  玉龙雪山上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从海拔1800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4500多米的永久积雪地带之间,有着亚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种类繁多的植物,按不同的气候带生长在山体的不同高度上,组成了非常明显而完整的山地植物分带谱,成为滇西北横断山脉植物区的缩影。最早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玉龙雪山以它绝妙的风姿和奇异的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至今,它还是一座处女峰,尚未被人类征服。在这里,人们不仅能观赏到雪山奇景,还可以领略高原森林的风姿,珍稀动植物的情趣,被誉为“现代冰川博物馆”和“植物王国”。

  但是,玉龙雪山不轻易被人看到她白雪皑皑的顶峰,因为她很容易被云雾遮住,只有当太阳出来时,才会打开让您一睹芳容,但很快又没有了。

  气候情况:玉龙雪山,年平均气温为11.3℃、最冷月平均气温3.0℃,最热月平均气温17℃。丽江玉龙雪山的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左右,雨量主要集中在6-10月,6-10月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0%;11月一次年4月降雨很少。

  交通
  景区交通较方便可选择包车或者坐专门巴士或者客车前往。
  客车:丽江到玉龙雪山班车在红太阳广场附近乘坐7路,15元一人。
  包车:包车去玉龙雪山面包车100-200元/天。
  班车:乘坐索道公司的巴士上山,每天上午在古路湾宾馆发车。
  出租车:出租车(100元左右,回程价格差不多)。
  公交:在红太阳广场旁坐7路车至玉龙雪山站(10元),班次较少。
  跟团:参加当地一日游团。游览后返回大研古城。

  门票:105元,学生票50元。

  营业时间:玉龙雪山旅游索道营业时间为9:30~16:00。

  游览路线:典型的游览路线是从丽江县城——甘海子——白水河——云杉坪。从白水河开始,可以乘坐云杉坪索道上山,也可以骑马前往,但骑马来回需要1个多小时。

  滑雪:玉龙雪山终年可以滑雪,乘玉龙雪山封闭式缆车直上海拔4506米的四季滑雪场(往返缆车165元)。

  美食: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短短窄窄的街道两侧排列了数十家小餐馆,基本上每家餐馆都有云南特有的米线,种类有砂锅米线、煮米线,因此这条街又有“丽江米线街”之称。

  如果游客在山内,正巧遇上当地彝族人摆摊出售鸡枞,价格便宜,约15元/袋,建议你买些回去,可在附近的饭店,让老板为你炒一盘鸡枞肉片,非常好吃。这种鸡枞可是菌类的珍品,在昆明市区购买,得花上百来元。
 

6、纳西族的艺术


主词条: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自明代始,在丽江纳西族中已建盖有宏伟壮观的瓦房,但大都是土司和头目的住宅及寺观庙宇。
从清代起,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和纳西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白、藏等族的建筑技术不断为纳西人所吸收,被称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在丽江城镇和坝区、河谷区农村普遍流行起来,并产生了极有特色的民居庭院。门前即渠,屋后水巷,跨河筑楼,丽江古城和不少乡镇民居“家家有院,户户养花”。庭院是民居平面构图的中心,其地板通常用块石、瓦渣、卵石等简易材料,按民间风格铺砌成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四蝠闹寿”、“麒麟望月”、“八仙过海”等,体现了多民族建筑艺术的融合。农村“三坊一照壁”楼瓦房的西房北房为房卧室,南房作畜圈。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地反映了纳西人博采众长而形成的高超建筑艺术,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海拔2 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一说建于唐代,即当时的“三赕城”),总面积3.8平方公里。四方街是古城中心,四条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古城的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蜒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东、中、西三条的支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溪流,入墙绕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居民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众多大小水流之上,造型各异的古老石桥、木桥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古城的街巷全部用红色角砾岩石(民间称为五花石)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 东巴绘画可分为木牌画、竹笔画、纸牌画和卷轴画。木牌画分尖头形和平头形两种。尖头木牌画一般绘神灵和被认为是善的大自然精灵“署”,着色;平头形木牌画各种鬼怪,不着色。纳西木牌画与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人面形木牌有传承关系,木牌上画鬼神再插于地上祭祀之俗,原是古羌人的古俗。竹笔画主要是指用书写东巴经的尖头竹笔所绘的图画,包括经书封面装帧、经书扉页画、题图、插图等,有白描也有彩色。纸牌画指画在多层厚纸粘合而成的硬牌上的绘画,分为占卜纸牌画、自然神“署”之画以及东巴的五幅冠等。卷轴画是画在布质卷轴画上的各种神像画,东巴举行仪式时挂在临时设置的经堂上。卷轴画中的杰作是“神路图”,该画长15-20米,上绘鬼神人三界,有近400个人神鬼兽形象。该画用于丧礼和超度亡灵仪式。 东巴雕塑有面塑、泥塑、木雕。东巴绘画和雕塑有粗犷率直、自然浑朴的风格。
著名的丽江白沙壁画即是明代丽江纳西族社会大开放的产物。白沙壁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表现在题材上的多种宗教和同种宗教中的各教派内容相互融合并存,以及多民族的绘画技法揉为一体的现象。 主词条:丽江古乐、麒麟舞、东巴舞
纳西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唐代和元代的志书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饮酒歌舞”, 以及“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 纳西族代表音乐有丽江古乐、丽江洞经音乐等。
“丽江古乐”是纳西族与汉族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丽江古乐”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今已失传)。“白沙细乐”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几部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
“丽江洞经音乐”自明清以来就从中原逐渐引进并植根于纳西族的文化阶层中,是道教“经腔”系从四川梓潼县传来的“大洞仙经”。“丽江洞经音乐”是区别于中国各地道乐体系的艺术珍品。
纳西族的很多传统古典乐舞保存在东巴教中。东巴经中有被誉为国宝的东巴舞谱《蹉姆》,用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了东巴举行仪式时所跳的各种纳西族古代舞蹈。不仅是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古文字中迄今仅见的舞蹈专著,也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的最早舞谱之一。
纳西族舞蹈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等。
歌舞,纳西族的民间歌舞的代表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
乐舞即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分为“打跳”,《白沙细乐》中的古乐舞。
表演性舞蹈中麒麟舞(纳西语:麒麟蹉),明、清时传人丽江,属中原道教艺术。以舞蹈为主,融乐、舞、戏、画、编于一身。勒巴磋,意为勒巴舞或跳勒巴。是一种大型的,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风俗性歌舞,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在丽江塔城一带流传。勒巴舞共有12套40多种跳法。库蹉、噜蹉,意为跳年或祝岁舞。“噜蹉”意为跳龙。在丽江鲁甸一带流传。其风格与勒巴舞极为相似。
宗教舞蹈的代表是东巴舞,纳西族东巴教东巴在举行迎神、驱鬼、祭祀、婚礼、超度等仪式时所跳的舞蹈。有300多种跳法;东巴经有著名的舞蹈教程《磋姆》专书。


 

7、丽江或束河民俗?


丽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云岭山脉过渡的衔接地段,兼有两种以上地形特征。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同时气候变化显著。

丽江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是我国古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

丽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交通贸易大动脉南方“丝绸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两条古道既是中原至东南亚的南来北往的贸易通道,又是沟通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的传送渠道。

丽江是纳西族的家园,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同时还居住着白、彝、僳僳、普米族等少数民族。

丽江的文化以开放、大方、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纳西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延续保持下来的东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主要记载符号“东巴文”,共1400多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东巴经书、舞谱、绘画、祭祀仪式都充分展示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奇异彩。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如画,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

丽江,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较著名的有丽江七大寺即文峰寺、福国寺、普济寺、玉峰寺、指云寺、兴化寺、灵照寺及北岳庙、白沙古建筑群、三圣宫、龙泉寺……。从中可见中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藏族文化的特征影响。

丽江同时荣戴国家级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桂冠。景区内含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及众多的古建寺观;有海拔5596米雄秀的玉龙雪山;有世界著名的最深最险的虎跳峡;有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湾”的石鼓;高山植被、丹霞地貌奇观为主的老君山、黎明等一带大面积的地质景观……。

此外,丽江还有以纳西族为主体,白、僳僳等十余种少数民族,奇异多采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丽江,还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有“东方瑞士”的誉称。

总之,鲜活运转中的古城、特色鲜明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众多的历史遗存、雪山、水渠、草甸等优美的自然景观……所交织而成的这方热土,将受到人类的倍加爱护和永远的关注……。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至27°26’,东经99° 23’至100° 32’之间,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万人。这里居住著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丽江的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周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

早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的发现和众多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出士等证 明丽江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丽江属秦国蜀郡,雨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蕃与南沼,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明代(公元1368"—16644年),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公元 1911—1949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县人民政府, 1961年4月改置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古城座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公里。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在一条东西主轴线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楼、玉音楼等建筑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叹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

北为商业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临街均设商业铺面。

城东为旧时流官府衙所在地,现存文明坊、文庙、武庙。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束、中、西三条文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挠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丽江民居极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高低而建筑,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作为古城主要居民的纳西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闻名遐尔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便是其重要的内涵。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内蕴,为研究城市建筑史、民族发展史等提供了实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特征
(一)丽江大研古城

1、历史沿革

(1)古城发展大事记

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袒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归附元世袒忽必烈。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谈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井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城南门桥旁; 民国二年(公元 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

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政府,

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2)城市建设者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兴建“大叶场”;

明代,丽江古城的建设主要由历代木氏知府主持进行。明万历年间(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兴建皇帝歙赐准建的“忠义坊”;

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杨铋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纳西族民居则由居民根据家庭生产生活需要、经济条件和用地状况,自由灵活地安排建设。

( 3)城市功能和居民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的聚居地,是保存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建成以来,一直发挥区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中心,滇藏贸易、中印贸易枢纽之作用。

目前,丽江古城内仍居住6269户居民,共25279人。其中,纳西族16999人,占总人口的66.7%,有30%的居民仍在古城内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2、特征

( 1)选址

丽江古城以大江探峡、高山险关为依托,在城四周设关口防守,西北设塔城关,西设石门开,西南设九河关,东北设太子关,城南设邱塘开。

丽江大研古城的选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及黑龙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狮子山、总体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狮子山挡住了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束南接辽阔平川,春迎朝阳,夏驱热气,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

( 2)街道广场

丽江大研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衍为中心,取以新华街、五一街、七一卫、新义街、光义街五条主要街道为经络的格局。街道依 山傍水,空间时而 封闭,时而开朗,组成了一个通达全城的路网。

主街道的中心部位均留有广场,其中以四方街为最大。四方街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恻是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这种独特的卫生设施,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古城的街巷全部用红色角砾岩(民间称为五花石)铺装而成,具有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的特点,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十分协调。

( 3)水系

黑龙潭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主要水源,以此为起点,清澈的流水通过线网状河道沟渠流经干家万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严整的水系,以满足全城消防、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a.河道:

位于象山麓的黑龙潭有数十个出水点,出水量为1.918至4.430立方米/秒,汇成潭面近4万平方米。潭水由北向南流至双石桥下分成束河、中河、西河。三股支流井进而分成无数细流,穿巷走户,入墙过屋,流遍全城。古城的街道与河道密切结合,街景与水景相得益彰。河道最宽处3至6米、最窄处不足1米。

b.泉潭:

大研古城之泉潭有黑龙潭、白马龙潭和义尚甘泽泉等。白马龙潭位于狮子山南麓、古城西侧,又名狮乳泉,水面面积近百平方米,出水量O.023立方米/秒。泉水甘洁清纯,从未枯竭。甘泽泉位于古城柬面的金虹山麓,水面面积有几十平方米,出水量O.O1立方米/秒,水质十分纯净。

c.井:

大研古城内散布多处水井,井大多取“三眼井”形式。“三眼井”即一井分三眼,三眼相连,依次为 :饮用水眼、洗菜用水眼和洗涤用水眼。

( 4)桥梁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它们均建于明清时期,具建筑独特风格,使丽江古城成为一座桥城。

( 5)民居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a.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丽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们的变异、演化、发展和组合。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搂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往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设计: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二)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群

1、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丽江纳西族有名的棒棒节也起源于此。按传统习俗,正月二十日开大殿(白沙卫东侧,有护法堂等古建筑群)祭神。当天丽江各民族都纷纷前来拜祭,集市贸易以木制品、竹编器具为主,应有尽有。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莫定了基础。

2、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泉内水质清澈,游鱼可数,从泉中溢出的流水蜿蜓于街衢旁。另外,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卫。其四周铺面林立,依水设卫,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束何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手工业而著称。村中办有规模较大的束河中学,许多人以从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业为生,是著名的皮匠村,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

(三)丰富的民族文化

1、重要文物古迹:

(1)明代丽江军民府与木家院: 明代丽江军民府府衙与木家院位于丽江大研古城西南,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艳年),府衙分布在一条286米长的东西轴线上 ,依次排列有金水桥、忠义坊、圆池、正殿、光碧楼、寿星楼、丹墀、一文亭、玉音楼、三清殿(玉泉间),直至狮山御园,一进数院,巍峨壮观。府衙北侧建有一进三院住宅,俗称木家院。丽江军民府衙于清咸丰、同治年间遭兵乱洗劫,现存一文亭、光碧楼、石牌坊狮子等。

( 2)玉泉明清建筑群

玉泉明清建筑群位于黑龙潭公园内,包括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福国寺五风楼:丽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明坊、石狮、一文亭、解脱林门楼、光碧楼、得月楼、龙神祠等,以五凤楼最富特色

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掸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 1974年由芝山福国寺搬还至黑龙潭、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二十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曼成二十四个飞檐,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见翼然飞角,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三十二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十二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风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 3)白沙宗教建筑群

包括琉璃殿、大实债宫、大定间、金刚殿、文昌宫。其中琉璃殿和大实积宫于1965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己推荐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白沙壁画

白沙壁画分别分布在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间等白沙宗教建筑群中,绘制于明朝初期(13世纪初),现存44幅。

壁画内容以宣讲宗教教义为主,兼有明代纳西族社会生活内容,融合有佛教显宗、密宗及道教题材,在艺术风格上融合了汉文化传统技法和藏、纳西等少数民族绘画风格,用笔设色细腻流畅,色彩绚丽多姿,采用垒金、贴金等手法,更显得金壁辉煌;人物造型逼真,体态各异,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以大责积宫内壁画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幅《如来讲经图》高3.67米,宽4.98米,面积18.29平方米。

2.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

纳西族自远古时期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因其主要保存干纳西族宗教东巴教中而得名。

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

( 1)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宇,属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个单宇,至今仍使用不衰,故被誉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法国学者巴克在他出版于1913年的《麽些研究》中首次介绍了370个东巴文字。美国学者洛克曾对东巴文字的收集研究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学者编著的《纳西象形文字谱》,《麽些象形文字字典》等,也都代表了东巴文字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 2)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东巴经

东巴经是用东巴文字写成的经书。现存约四万册。其中不雷同的书目约一千多种,除中国外,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奥地利等国都有东巴经收藏,仅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骸的就多达四千多册。

“东巴”经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宗教民俗、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民族关系、文学艺术、语音文字诸方面的珍贵资料。如东巴经中的《跳神舞蹈规程》、《祭什罗法仪跳规程》、《舞蹈来历》、《舞蹈的出处与来历》等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舞谱,现在还能按谱起舞。

( 2)东巴绘画:

东巴绘画,大体分为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三种,其中以卷轴书最负盛名。“神路图”是东巴画中的代表,长约 14米,宽约30米,整幅画分为三段:表现天堂、人间、地狱,书面上共书有三百七十多个人、神、怫、鬼形象及七十多个奇禽怪兽,线条租犷,造型质朴而又生动悦目。

( 4)种类繁多的东巴祭祀仪式:

东巴教祭祀仪式共有五十多种。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祭天,祭视,祭风、求寿等。

( 5)众多的东巴法器:

东巴法器计约三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铜板铃),达古(皮手鼓),法刀。东巴诵经时用作伴奏的乐器有 :“负负板柯”(白海螺、吹响器)、“板柯.(犁牛角号),“耳绍”(铜锣)等。

3、丽江古城周还宗教建筑

丽江古城周围还分布许多有特色的宗教建筑,这些宗教建筑包含汉传、藏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其中以五大寺和北岳庙为最著名。

申请加入世界名录的理由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a(Ⅴ)。

(一)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二)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三)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四)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 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六)关于丽江古城的真实性

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的营造活动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导。丽江古城一直是由民众创造的,井将继续创造下去。作为一个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与原来形态和结构相背离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筑”正被逐渐拆除或整改,以保证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或历史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扬。

以上所述丽江古城是具有综合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水久传世,井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8、朱元璋赐给丽江木氏土司哪三样东西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海拔2400余米。地处玉龙雪山之阳,横断山脉南麓。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大研镇始建于元初,古风俨然,昔日的繁华仍旧依稀可见,并以“家家临溪,户户垂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

  这里是古纳西王国的心脏,东巴文化在此发源并保留至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被称为唐宋韵律“活化石”的“纳西洞经音乐”以及被誉为世界唯一活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著名景点推荐:

  大研古城

  丽江古城距大理200公里,昆明544公里,海拔2416米。始建于南宋,距今已800多年历史,居住着4千多户人家。城内街道密如蛛网,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玉泉河水分三岔入城,在城内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入墙过屋,形成“家家临溪,户户垂柳”的高原水乡风貌,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大研古城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城镇。

  交通:在古城内,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行使,所以只能步行。

  费用:在古城内游玩,当然是免费的。

  虎跳峡

  虎跳峡位于中甸东南部,距中甸县城105公里,距长江第一湾35公里,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3段,共18处险滩。尽管虎跳峡隶属中甸,但一般游客都选择从丽江前往虎跳峡,峡谷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江水被玉龙、哈巴两大雪山所挟峙,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虎跳峡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大峡谷,以奇险雄壮著称于世。从虎跳峡镇过冲江河洞哈巴雪山山麓顺江而下,即可进入峡谷。上虎跳距虎跳峡镇9公里,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江心有一个13米高的大石—一虎跳石,巨石犹如孤峰突起,屹然独尊。

  步行选择:一是从桥头顺金沙江而下,过下虎跳乘船渡金沙江到丽江大县。二是从大具步行到江边,乘船到江北中甸县境溯金沙江,上行至桥头。从观赏景观及摄影角度来看,溯江上行的视觉更佳。从大具到江边老渡口5公里,到滑石板新渡口9公里,两条路都通行汽车。

  门票:20.00元

  住宿:步行一般安排2日游,中途宿核桃园。核桃园有2家私人旅馆,靠桥头方向的是山泉客栈汕泉旅社。有38个床位,靠大县方向的是山白脸旅馆,有48个床位。两家旅馆收费15元/床。桥头、大县都有旅馆、饭店,桥头大小旅馆、饭店有近20家,普通床位10-20元,带卫生间客房120-180元/间。大具有简易旅馆5家,均为普通客房,价格8-20元。在桥头餐馆还可以品尝到金沙江捕捞的江鱼,每市斤55元。

  注意:步行要量力而行,峡谷内白天气温较高可带上短裤,短衫。因步行体力消耗较大,可带一些高热量的食品,如巧克力、奶油精、牛肉干等。

  从桥头乘车到核桃园,可包租长安微型客车,120-150元乘6人;包租客货车70-100元;如乘山白脸旅馆客货车,每人10-15元;如果人少可在冲江河桥头搭便车,每人10元;桥头至上虎跳每人3-5元。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在丽江西北,距离丽江县城约20公里,主峰在丽江县城抬头就可看到,玉龙雪山矗立在横断山脉之南的滇西北高原上,主峰海拨5596米,雪山终年积雪,在碧蓝的天幕映衬下,象一条银色的蛟龙在永恒地飞舞,故名“玉龙山”。

  玉龙雪山以它绝妙的风姿和奇异的景观,吸引着古今中外大量的考察和旅游观光者。雪山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还是一座处女峰。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到雪山奇景,还可以领略高原森林的风姿,珍稀动植物的情趣,被称为“现代冰川博物馆”和“植物王国”。

  但是,玉龙雪山不轻易被人看到她白雪皑皑的顶峰,因为她很容易被云雾遮住,只有当太阳出来时,才会打开让您一睹芳容,但很快又没有了。

  交通:可以乘坐索道公司的巴士上山,每天上午在古路湾宾馆发车,参加旅游公司的一日游。典型的游览路线是:丽江县城——甘海子——白水河——云杉坪。从白水河开始,可以乘坐云杉坪索道上山,索道单程22元,往返40元,也可以骑马前往,往返30元,但骑马来回需要1个多小时。

  门票:玉龙雪山大门票40元,云杉坪门票10元。

  注意:玉龙雪山终年可以滑雪,乘玉龙雪山封闭式缆车直上海拔4506米的四季滑雪场(往返缆车165元)。此外,玉龙雪山顶的医务室内,有一种叫“红景天”的药,专门治疗高原反应,50元一瓶。

  玉泉公园

  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城北象山脚下,俗称黑龙潭,潭中的池水便是从玉龙雪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清澈,玉龙雪峰倒影其间,景色十分迷人。周围翠柳垂帘、古木葱郁、楼阁亭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被誉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块美玉。

  玉泉公园内荟萃了古代纳西族建筑群,有省级重点保护的明代五凤楼、解脱林等,还有众多的清代建筑物,分为三层楼阁的“得月楼”四面临水,雕梁画栋。

  门票:20元。

  交通:到了丽江古城后,可乘的士前往,打的5元。建议您从大研四方街步行前往,15分钟即可到达,沿途亦可逛逛周围的小商店。

  云杉坪

  云杉坪是一片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小牧场,远看好似玉龙雪山脚下的一片翠绿的地毯。历史上,这里曾是纳西族青年男女因恋爱受阻,双双逃亡的驻足地,所以,这里又是进入神秘王国的门户,恋人们的圣地。而现在,这里会有不同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前来,唱民歌、跳民族舞,欢迎来自各方的客人。

  门票:玉龙雪山总门票40元,包括玉龙山体、云杉坪、巴水河等所有景区。

  注意:在云杉坪上,还可以租借纳西族的少数民族服装,10元/套。

  交通:云杉坪小车42元,可浏览全程。

  游丽江古城你要看什么:

  登高凭胜。

  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临河就水。

  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走街入院。

  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入市过桥。

  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特色饮食:

  窨酒、多利几补、丽江粑粑、米灌肠、鸡豆冰粉、雪茶、丽江人参、酥理玛、猪膘肉、腌酸鱼

 

9、丽江古城的古城民俗


纳西古乐
纳西族 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黄,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丽江古乐》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
历时400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在民族音乐家宣科的推广和组织下,以将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宣科率该演奏团到挪威,英国等地的演出是这一古老的音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丽江纳西古乐,来到这里一定要去听听这儿最原始的声音,还有著名的宣科老人的表演。宣科老人对音乐方面很有研究,为音乐作出很大的贡献,现年老人已经八十岁了,却依然说话风趣幽默,普通话英语都相当标准流利。表演的这些老人穿着很古朴,乐器也很古朴,仿佛要将我们带到古时音乐鼎盛时期。
东巴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人自称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在固定的祭天场举行。在祭天场中央竖立两棵黄栗树和一棵柏树,分别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树下插大香,置供品,献牺牲。由东巴祭司诵念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缅怀祖先,歌颂英雄,赞美创造,用来传递历史渊源,加强民族团结,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祭署、纳西语称为“署古”。据东巴经记载,署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农耕畜牧。后来人不断地毁坏森林,污染水源和捕杀野生动物,导致署对人进行报复,使人发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灾难。为向署表示人的过错,祈求免灾赐福,人类请丁巴什罗协调,并跟建立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纳西人于每年农历二月举行祭署仪式。
祭风,纳西语称为“海拉里肯”目的在于超度殉情自杀和战争灾祸等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
纳西族相信人死灵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灵魂会被鬼魔所缠,变成恶鬼作祟于人,因而要由东巴祭司进行招魂,超度,安抚其亡灵。殉情而死的亡灵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龙第三国,那里白云、蓝天、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鲜花,老虎当坐骑,白鹿当耕牛,男耕女织,谈情说爱,无忧无虑,是爱情的乐园,是幸福的天地。
祭丁巴什罗,纳西语称为“什罗务”。它是东巴祭司去世后举行一种开丧仪式。届时在丧家屋内设神坛,持神象,置供桌,以铁犁铧代表居那若罗神山,设白牦牛、白马等神灵面偶、竹编、供酒茶等祭品。天井里置“标杆”,院内设鬼域、鬼寨,并从屋内灵柩前开始过院坝,至大门铺设神路图,表示亡灵将在东巴祭司的超度下顺着神路图达到祖先居住的天堂。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悲壮。
素神仪式
“素祖”是纳西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又称“抱麻抱”。
纳西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素神即供养在每个家庭的素篓里。举行这个仪式时,在东巴的主持下,将新娘的素神从其家庭的素篓里请出来,迎进新朗家庭的素篓里,与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员的素神结合为一集合体,从此永不分离。在新郎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祈寿仪式
祈寿仪式称为“汝众华”,是纳西族祈求风调雨顺,延年益寿的活动。是东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
在仪式中除了布置神坛,悬挂日、月、仙鹤、七星旗、摆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设一棵代表“迎华神”的华塔和一棵代表华神梯的柏树。主祭东巴为主祭人家迎华神,求寿缘、求神福泽。将酒、米撒向人群是仪式的最高浪潮。
占卜文化
占卜是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传承有羊骨卜、鸡骨卜、海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数十种占卜。
白沙细乐
《白沙细乐》又名《白沙细梨》或《别时谢礼》。全曲分为《序》及《一封书》《三思渠》《美丽的白云》《公主哭》《云雀舞》《赤脚舞》《弓箭舞》《南曲》《北曲》《荔枝花》《哭皇天》等乐章.乐曲的来由有两种说法。
一是相传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江时,受到纳西族酋长麦良的欢迎,并协助他征服了邻近地区.离别时忽必烈把部分乐队和一些乐章送给麦良作为纪念。忽必烈回京即位后,曾问询乐队的情况,麦良就将一个未定名的一个乐章寄给他.忽必烈回信说这个乐章就叫《一封书》。《一封书》是表现惜别后依恋之情的。
另一传说是明代木天王想吞并西蕃人住的地区,先把女儿嫁给西蕃王子,之后又把女儿接回丽江,筹划杀害西蕃王子。女儿悉知其父用心后,就写封信套在跟随来的狗脖子上,放它回去告知王子。王子即带兵攻打木天王,但中了伏兵之计,战死在白沙。木天王便把女儿关在玉湖的龙亭中,活活折磨致死,《一封书》和《公主哭》这两个乐章就是描写这件事的。
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就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它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些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纳西族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得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珍贵之出还在于,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如乐舞,屠猪,木作,纺织,钓鱼,打铁,砍柴,以及官吏,差役,罪犯,刽子手,旅行人等的画像。其他如奔驰的骏马,展翅的孔雀,盛开的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也都非常生动逼真。
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为一体,众教合一,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这些画都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历时期的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弟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关键词: 壁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